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A: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一副是乳牙,有20颗,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一副是恒牙,有28或32颗,在6岁左右开始萌出。由于人颌骨的退化,第三磨牙(智齿)可以先天缺失,因此少数人只有28颗牙齿。  相似文献   

2.
冠周炎(Pericoronitis)是指牙萌出过程中,可能引起的一种牙冠周围软组织炎症,临床以第三磨牙(俗称智齿)冠周炎最为多见,而且常常发生于下颌,主要发生于18~25岁的青年.萌出不全的牙冠位置大多低于第二磨牙平面,其远中和颊舌侧的龈瓣覆盖于阻生牙牙冠的表面,与牙冠之间形成一深而窄的盲袋[1].潜藏在盲袋中的食物残屑和细菌,很难在漱口或刷牙时被清除,加之局部的温度和湿度非常合宜,盲袋即成为细菌生长繁殖的温床;来自咀嚼食物和第三磨牙继续萌出的机械压力,加上对牙的咬伤,使龈瓣和冠周软组织经常处于受损伤的状态,其黏膜即易于发生糜烂和溃疡,从而破坏局部的防御屏障,降低局部组织的抵抗力,细菌侵入而引发冠周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蒙古族青年第三磨牙萌出状况,为进一步探讨蒙古族第三磨牙萌出的影响因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口镜在灯光下口内直视检查,抽取西北民族大学蒙古族学生387名,男性154名,女性234名,对其第三磨牙萌出情况进行调查.结果:387名调查者中有200人见到有第三磨牙萌出,其中17岁组2人,未萌出率77.8%;18岁组23人,未萌出率62.9%;19岁组49人,未萌出率53.8%;20岁组27人,未萌出率47.1%;21岁组15人,未萌出率25%;22岁组28人,未萌出率36.4%;23岁组37人,未萌出率42.2%;24岁组19人,未萌出率38.7%.17岁~24岁各个年龄组的葫出率分别为22.2%、37.1%、46.2%、52.9%、54%、63.6%、57.8%、61.3%,各个年龄组之间葫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领第三磨牙、下领第三磨牙的对称性萌出率不同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右侧上下对应性萌出率、左侧上下对应性萌出率不同民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阻生多见,其次为近中阻生、颊向阻生和舌向阻生.远中阻生最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37名维吾尔族大学生第三磨牙萌出的特点及阻生牙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口镜在灯光下口内直接观察的方法,对637名17~24岁维吾尔族大学生的第三磨牙萌出情况进行调查.结果:①637名维吾尔族青年第三磨牙萌出率为49.22%,男性为54.26%,女性为46.62%.②在已萌出的958颗第三磨牙中,201颗出现了不同类型的阻生,阻生率20.98%,男女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阻生类型中垂直阻生的比例最高,远中阻生的比例最低.结论:①本组调查数据填补了有关资料的空白.②维吾尔族青年第三磨牙萌出数据和其他文献报道的有差异,相关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青年科学》2013,(9):41-43
智齿是人类口腔内,牙槽骨上最里面(专业术语称作远中侧)的第三颗磨牙,也是萌出最晚的磨牙,通常情况共有4颗,上下左右对称,但是在人群中也有较大差异,有的少于4颗甚至没有,极少数会多于4颗。由于它萌出时间很晚,一般在16—25岁萌出,这个时候人的生理、心理发育接近已经成熟,被看做是“智慧到来”的象征,因此被称为“智齿”。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下颌角骨折线上的阻生智齿的不同处理方式来了解其对下颌角骨折复位术后的影响,从而对骨折线上的阻生智齿的去留形成一定的认识。方法分析我科室从2001年3月至2007年5月间收治的67例含有阻生智齿的下颌角骨折病例,分别统计出拔除阻生智齿及保留阻生智齿的治疗效果,从而对其作出评价。结果67颗阻生智齿中,拔除38颗,其中术后感染4例,咬合关系欠佳3例,无1例出现神经损伤及钛板断裂取出。保留29颗,其中感染3例,咬合关系欠佳2例,无1例出现神经损伤及钛板断裂取出。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经)(2检验无显著差异性。结论骨折线上的阻生智齿是否拔除并不会明显影响到骨折复位术后的效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拔除阻生智齿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下颌角骨折线上的阻生智齿的不同处理方式来了解其对下颌角骨折复位术后的影响,从而对骨折线上的阻生智齿的去留形成一定的认识.方法 分析我科室从2001年3月至2007年5月问收治的67例含有阻生智齿的下颌角骨折病例,分别统计出拔除阻生智齿及保留阻生智齿的治疗效果,从而对其作出评价.结果 67颗阻生智齿中,拔除38颗,其中术后感染4例,咬合关系欠佳3例,无1例出现神经损伤及钛板断裂取出.保留29颗,其中感染3例,咬合关系欠佳2例,无1例出现神经损伤及钛板断裂取出.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经χ<'2>检验无显著差异性.结论 骨折线上的阻生智齿是否拔除并不会明显影响到骨折复位术后的效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拔除阻生智齿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尖牙异位是指尖牙偏离其应该萌出的正常位置,同时伴有牙列中牙齿数目不全的畸形。轻度的尖牙异位萌出在口腔临床上比较常见。恒尖牙异位萌出最常见是上颌尖牙的异位萌出。下颌尖牙异位萌出较少见。大多数尖牙异位阻生于原牙位周围。但长距离异位至颏部埋伏的尖牙异位偶见报道,长距离异位至颏部萌出的尖牙异位十分罕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第三磨牙牙冠与牙根的形态特征,为第三磨牙的拔除与保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曲面断层片对第三磨牙的牙冠宽度、牙冠高度、牙根长度、牙颈宽度、牙根尖宽度5个指标进行测量,并对男女不同性别第三磨牙形态大小进行t检验,比较磨牙形态差异.结果 在5个测量指标中,男性测量值均大于女性,经统计分析男女下颌第三磨牙形态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颌第三磨牙的牙根长度与牙根尖宽度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男性第三磨牙较女性粗大;男女下颌第三磨牙形态大小差异较上颌第三磨牙小.  相似文献   

10.
总结对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患者的护理要点,对56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做了探讨.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时,护理工作非常重要,既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操作,又要注意减轻患者的疼痛,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护理实践表明:护士做好护理工作,对拔牙顺利进行以及减轻患者痛苦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用涡轮机参与拔除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用涡轮机参与拔除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 :在局麻下切开、翻瓣用消毒过的涡轮机 ,去骨和离断智齿牙冠 ,去除近中牙冠 ,获得“拔牙空隙” ,楔入牙挺 ,挺出智齿余牙。结果 :用涡轮机去骨 ,离断牙冠 ,挺出法拔低位水平阻生智齿方法与传统凿劈法相比 ,拔牙时间短 ,操作简易 ,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用涡轮机参与拔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方法实用 ,可行。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中及术后护理的必要性、护理配合和体会。通过纳入2016-2018年至兰州大学口腔医院行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的共927颗患牙进行分析,于术前完成护理准备,术中进行护理干预,术后对患者进行完善护理指导,最后完成护理效果评价。拔牙术前护理工作应着重于了解阻生智齿类型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尽量使患者紧张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拔牙术中劈冠、去骨、增隙时正确锤击的方法和力量,可使术者工作效率提升,手术时间缩短,术中患者不适感减少,疼痛持续感弱,促使创口愈合以及短期生理心理的康复。下颌智齿拔除术过程中,良好的护理配合工作是拔牙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半口对照的方法研究下颌乳磨牙根尖周病变对其继承恒牙在下颌骨内萌出状态的影响。方法以分角投照技术拍摄52名6~8岁半儿童下颌乳磨牙与第一恒磨牙的根尖片,以下颌第一乳牙相对健康侧为对照侧,对侧患根尖周病变侧为实验侧,在X片中分别测量两侧下颌第一乳磨牙下方前磨牙牙胚最高点至预先制定基准线的垂直距离,并比较双侧差异;治疗前数据采集后对52颗乳磨牙进行常规根管治疗,1年后再次测量双侧数据,并比较差异,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患根尖周病变乳牙下方恒牙萌出高度与对照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对照侧相比,患根尖周病变的乳磨牙下方继承恒牙萌出有加快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比较高速涡轮牙钻磨牙去骨法与锤凿劈牙去骨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对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9例下颌阻生智齿患者(牙)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高速涡轮牙钻磨牙去骨法和锤凿劈牙去骨法拔除,记录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高速涡轮牙钻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高速涡轮牙钻磨牙去骨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具有准确去骨截冠、振动小、创伤轻微和对患者心理影响小等优点,并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比较高速涡轮牙钻磨牙去骨法与锤凿劈牙去骨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对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9例下颌阻生智齿患者(牙)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高速涡轮牙钻磨牙去骨法和锤凿劈牙去骨法拔除,记录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高速涡轮牙钻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高速涡轮牙钻磨牙去骨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具有准确去骨截冠、振动小、创伤轻微和对患者心理影响小等优点,并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智齿冠周炎是口腔科中常见病与多发病,以下颌居多,与厌氧菌感染关系密切,常以局部急性炎症形式出现,牙龈红肿甚至溢脓,自发性跳痛或者沿耳颞神经分布区产生反射性痛,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全身用药疗效欠佳。临床上常应用局部冲洗上药的方法进行治疗。本文应用派丽奥软膏局部治疗下颌智齿冠周炎,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黄业翔 《甘肃科技纵横》2011,40(4):198-198,175
目的:观察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远中及冠周附加切口方法,拔除下颌各类阻生智齿。结果:300例各类阻生智齿除1例牙坠入咽腔后顺利取出及6例根尖折断遗留牙槽窝内,其余则顺利拔除。发生干槽症10例。结论:此法具有视野清晰,操作方便,去骨精确,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颌阻生智齿拨除术后的术后处理方法。方法将180例拨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拨牙前常规进行术区清洁。生理盐水漱口,用传统的凿、劈开法拨牙,术后拨牙创内放入丁香油明胶海棉;对照组拨牙前常规进行术区清洁,生理盐水漱口,用传统的凿、劈开法拨牙,术后拨牙创内不放入任何药物,术后进行了随访,记录出血,肿胀,疼痛及张口受限和干槽症情况,对其进行x^2检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拔牙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传统拔除下颌组生牙后加强术后局部处理,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评估采用一些避免舌神经损伤的操作后,拔除下颌智齿时舌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并进一步就此问题作一些比较详尽的探讨。1资料和方法本文作者自1995年1月~1999年1月期间,先后对486人作了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手术,共拔除下颌智齿642颗,其中男性254人,女性232人,最大年龄52岁,最小年龄13岁,其中以18~28岁年龄组居多,占60.2%;642例手术中属于预防性拔除的178例,治疗性拔除的414例。手术均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与传统不同点是在下齿槽阻滞麻醉进行后追加智齿的颊侧、远中和舌侧3点浸…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在下颌中位近中水平阻生智齿拔除术中应用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的优越性。方法选择因下颌中位近中水平阻生智齿导致下前牙牙列拥挤错位的年轻正畸患牙(者)80例,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拔牙器械采用高速涡轮牙钻和微创拔牙刀,对照组采用常规拔牙器械,记录术中牙齿拔除术所需时间、术中及术后7 d复诊时患者的症状。结果研究组平均拔牙时间15.1 min,对照组平均拔牙时间32.5 min,研究组平均拔牙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术后反应及满意度调查中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速涡轮牙钻和微创拔牙刀在年轻患者下颌中位近中水平阻生智齿拔除术时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