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离心泵与管路系统的特性曲线图分析了离心泵流量调节的几种主要方式:出口阀门调节、泵变速调节和泵的串、并联调节。用特性曲线图分析了出口阀门调节和泵变速调节两种方式的能耗损失,并进行了对比,指出离心泵用变速调节流量比用出口阀门调节流量可以更好的节约能耗,且节能效率与流量变化大小有关。在实际应用时应该注意变速调节的范围,才能更好的应用离心泵变速调节。  相似文献   

2.
通过离心泵与管路系统的特性曲线图分析了离心泵流量调节的几种主要方式:出口阀门调节、泵变速调节和泵的串、并联调节。用特性曲线图分析了出口阀门调节和泵变速调节两种方式的能耗损失,并进行了对比,指出离心泵用变速调节流量比用出口阀门调节流量可以更好的节约能耗,且节能效率与流量变化大小有关。在实际应用时应该注意变速调节的范围,才能更好的应用离心泵变速调节。  相似文献   

3.
张福东 《科技资讯》2005,(23):69-69
离心式水泵采用无底阀运行可克服安装底阀的不足,减少了水泵的阻力,确保了水泵的吸程,减少功率损耗,提高水泵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张颖  王国明 《工程与建设》2006,20(2):106-108,114
工况处于经常变化的供水系统是极为普遍的,在这些系统中,惯常采用节流调节法使能量大量浪费。文章从变频泵的节能原理出发,对水泵采用变频调速技术进行了论证,表明水泵调速运行可以提高水泵的运行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将管网的水力计算与变频泵的计算相结合,通过计算机实现泵房的连续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5.
城市水厂变频调速泵群优化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城市水厂完全变频调速泵群优化控制问题的最小轴功率模型,利用枚举法和约束变尺度优化算法求解模型,得到最佳控制策略.对比单变速泵群优化模型,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目前广泛应用的单变速泵群方案无论在经济上和还是在技术上都不合理;完全变频调速泵群依靠优化控制策略和强大的调节能力,使各台水泵在效率峰值点附近运行,且不易出现无解的现象,其平均节电率比单变速泵群高6%~7%,节电效益显著.投资回报率高,且软启动性能好.  相似文献   

6.
开平衡孔双密封环叶轮具有能平衡大部分轴向力的特性,至今仍广泛应用于离心泵中.在降速后的IS80-50-315型离心泵上,用平衡孔直径为0、6、8、10mm的同一个叶轮,对泵的性能、前后泵腔和平衡腔的液体压力进行了系统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加大叶轮平衡孔直径,会使泵的扬程降低,输入功率增大,效率降低;前后泵腔液体压力在相同半径处随着叶轮平衡孔直径的增大而减少,且后泵腔液体压力平均值较前泵腔液体压力高;在后密封环径向间隙不变时,随着叶轮平衡孔直径的增大,平衡腔液体压力无因次曲线变得平坦,从控制平衡腔液体压力及轴向力角度,后密封环径向间隙断面面积与叶轮平衡孔总面积存在最佳比值.  相似文献   

7.
离心泵的流量调节与节能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行开发的离心泵性能测定平台,考察了IHG32-125型离心泵的出口阀调节、单泵及双泵变速调节、定速泵与变速泵组合操作等不同方式的调节特性及能耗损失,并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发现,对于单泵,当输送量由5.8m3/h降至4.7m3/h时,变速调节能耗仅为阀门调节能耗的62%;对于双泵,当输送量由10m3/h降至7m3/h时,双泵变速调节能耗为阀门调节能耗的46%,为定速泵与变速泵组合操作调节能耗的61%。因此利用变频技术而实现的变速流量调节的方式节能效果最为显著,且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8.
<正>确确定两台泵并联运行时的运行工况点,对于全面掌握其运行特性和分析不同调节方式下的经济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离心泵并联运行时采用共用管路和非共用管路调节这一综合性实验,通过分析正推法在确定性能曲线和运行工况点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简单实用的反推法用于运行工况点,该方法思路清晰,大大简化了特性曲线的确定过程。  相似文献   

9.
水锤是压力管道内的流体运动速度因某种原因突然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水利瞬变过程。它是液体的一种不稳定流动。它产生的冲击压力通常是泵站设计、设备质量、运行管理所不可忽视的因素,在运行过程中,它不仅产生噪音,而且还可能造成严重事故,如管道接头、阀及泵的损坏等等.水泵输水系统突然停泵时,逆止阀快速关闭,此输水系统就相当于上游端为封闭端,下游端为开放端的管路系统。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国内水泵运行过程中存在调节效率低、切换不稳定的现象 ,介绍水泵运行中常见的调节方式 ,并分析其优缺点 ;通过画图分析了运行泵与备用泵并联运行的特点 ,调节、切换原理 ,并提出了切换步骤 .实践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  相似文献   

11.
陈宪云 《甘肃科技》2011,27(21):56-58
通过对多台并联水泵机组冷却水进行串联运行试验,证明多台水泵机组轴承冷却水串联运行可以满足水泵轴承降温要求,同时,减轻了冷却水对管路的冲刷;冷却水管路安装进水滤头和过滤澄沙罐,可以有效地防止冷却水管路的堵塞,减少维护拆卸对管路的损伤;冷却水管路串联运行后,冷却水用量减少85%以上,对提高装置效率,其效果明显,可为多机组泵站轴承冷却水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混流式喷水推进泵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雷诺平均N-S方程和S-A湍流模型进行CFD模拟,研究不同叶顶间隙下喷泵的性能和流场损失状况,进而做动叶掠改型以期改善对叶顶间隙流动.结果显示:叶顶间隙的存在有助于沟通压力面与吸力面压差,减少动叶出口回流.对于所研究的喷水推进混流泵,在0~0.6 mm小叶顶间隙时,效率随间隙增大而升高,而间隙过大会使泄漏损失增加,最优间隙为0.6 mm.对动叶进行的掠改型发现,前掠会使压力面前缘的损失略有提高,但叶片整体损失下降;从吸力面来看,前掠有助于减小叶顶泄漏损失,+5°掠全工况的效率均有提高,并获得较为平稳的功率曲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叙述用热力学法确定水泵效率的基本原理、效率计算式中各项参数的确定及其实验研究。一、用热力学法测定水泵效率的基本原理假设水流流经水泵时没有任何能量损失,即水由入口状态等熵压缩到出口压力状态,此过程中由水泵传递给水流的能量最小,它等于水泵出口和入口之间的水流能量差。但在水流的实际流动过程中,都存在着摩擦、冲击、涡流、紊流等能量损失,使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这些能量损失,可反映在流动状态始终的温度变化上。因此采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针对平衡腔内液体压力的测试装置,采用改变叶轮后密封环直径和平衡孔直径的方法,对离心泵平衡腔液体压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对不同直径平衡孔,平衡腔液体压力随后密封环直径增大而增大.为了解决相似平衡腔液体压力的计算问题,绘制出不同直径后密封环时平衡腔压力系数与比面积的无因次曲线,随着比面积的增大,压力系数先急剧减少然后趋于平缓.从控制轴向力提高容积效率角度,提出在不同直径叶轮后密封环时比面积存在最佳的设计范围,计算得出不同直径叶轮后密封环时选择合适的平衡孔能使水泵工作在零轴向力或较小的正负轴向力状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水泵-水轮机的基本特性,绐出了比转速和扬程、效率、汽蚀系数等关系的经验曲线,同时还分析了作为水轮机和泵两种运行状态时的一些特殊现象,并分别指出其运行时的限制条件以及泵状态时的最高效率点的设定和落差变动范围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太浦河泵站选用的斜15°轴伸式轴流泵(以下简称斜15°轴伸泵),为特低扬程、大流量的水泵.它具有叶轮直径大、水泵装置流态复杂、水泵轴承受力大等特点.为此,针对太浦河泵站斜15°轴伸泵,进行了水泵装置从吸入口至出口包括叶片、导叶、弯管段等在内的整体三维粘性流动分析,得到了流道内部不同工况下的流动特性如压力、速度分布规律及泵特性曲线,以及流道内部的旋涡分布和水力损失情况.同时进行了导叶和叶轮流动动静干涉引起的三维不稳定流动分析,得到了叶轮在不同工况下受到的轴向水推力及径向水推力在旋转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从而为轴承设计提供了比较准确的受力条件.该项研究对其他斜式泵的内部流态及受力分析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单位:清华大学L程力学系 武汉阀门厂 发明人:王学芳、雷赤斌、叶宏开、汤荣铭、李滨江、余钢 旋启式水阻可控缓闭止回阀属于给排水管系的防倒流及防水锤装置。装置由阀体,水阻尼缸,缓闭调节阀,控制管路构成。事故停泵时,能控制水倒流,具有阀门关闭速度可调,防止水击,保护水泵及管路的功能。 新型止回阀,有合理的防水锤的关阀程序,克服了一般止回阀停泵关闭时水锤严重的缺点;运行输水时,阀瓣能稳定开到设计位置,不漂动,不摇摆;工作阻力比一般止回阀小20%~30%,寿命长,节能显著。 本阀门是据根水流瞬变理论,综合考虑装置的动态特性方程后,编…  相似文献   

18.
配流阀是水压凿岩机的重要部件,阀芯的质量、结构、运动行程直接影响冲击活塞的频率,同时也影响凿岩机冲击机构的效率。为了减少水压凿岩机配流阀的泄漏及其能量损失,设计出一种新型配流阀。其阀口采用锥面形式,另外还采用了优化的不等阀开口量技术,并且阀芯中空结构减少了阀芯质量,经理论分析和计算表明,新型配流阀泄漏少,压力损失小,能耗低,且提高水压凿岩机的冲击效率。图3,参10。  相似文献   

19.
泵类设备(特别是离心式泵)大量应用于各行各业中,而且电能消耗较大;水泵运行效率的高低,对于节电至关重要.水泵的传统运行方式是转速不变,采用阀门、回流阀等调节流量的大小,因而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如果采用变频调速,可以节约20~40%(根据具体工况而异)的电能,另外,变频调速效率高,调速范围广,特别适合长时间在低速下运行的工况,它还能软启动,可减少对电网的冲击,操作简便省力;因为转速降低后噪音减少,磨损减少,  相似文献   

20.
为降低Atkinson循环汽油机泵气功产生的能量损失,采用一台1.0L自然吸气Atkinson循环汽油机一维热力学模型进行计算研究,依次分析了进排气相位和废气再循环(EGR)对泵气损失的影响,在典型小负荷区,推迟进气晚关角(IVC)可以增加进气歧管内压力,降低泵气损失,但当进气早开角在上止点后推迟过大,导致活塞在封闭系统中膨胀负功逐渐增加,泵气损失反而增加,因此可以通过推迟排气晚关角(EVC)来增加气门重叠期,减少活塞在封闭系统中做的膨胀负功;提前排气晚关角,利用活塞在封闭系统中压缩功抵消膨胀功,减少泵气负功。研究发现:当进气晚关角推迟到101°时,泵气损失压力降低到-64.7kPa;推迟排气晚关角到55°,泵气损失压力可以降低到-52.6kPa,同时提前排气晚关角到-45°,可以减少泵气损失压力到-30.4kPa。在保证稳定燃烧的前提下控制EGR阀来调节EGR率,在大负荷时,泵气损失减小收益来自于进气压力的增加和排气压力的降低,随EGR率的增加,泵气损失最多可减少18.8%;在小负荷时,泵气损失减小收益主要来自于进气压力的增加,随EGR率的增加,泵气损失最多可减少1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