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黑人性"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黑非洲的知识精英倡导的一场文化运动,它以19世纪末的黑人文化复兴运动为思想基础,以20世纪20年代美国"黑人文艺复兴"为直接前导,由桑戈尔、莱昂.达马和艾梅.塞泽尔倡导推动,旨在恢复黑人价值,唤起非洲殖民地社会民众对于黑人文化个性、文化归属的自尊、自信和认同。运动成为当时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面精神旗帜,一大批诗人、作家聚集在这面旗帜之下。桑戈尔不仅是"黑人性"运动的倡导者,也是代表性诗人,他的诗作扎根非洲黑人文化传统,赞颂黑人传统精神的价值,在艺术表现上也体现了"黑人性"文学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2.
罗四卫 《科技信息》2009,(23):201-201,88
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探讨了艾莉丝·沃克的《紫色》中的女主人公茜莉的性格发展。天真的黑人女孩茜莉过着艰苦的生活,后来在三个女子:莎格、索菲亚和聂蒂的影响下,她重新找到了自己的自尊,并成为一个成功的裤子制造商。从茜莉的性格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妇女解放的途径,黑人女性只有相互帮助,通过斗争来争取自己的权利,才可能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3.
1982年,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发表了具有代表性的女权主义小说《紫色》,黑人女性话语权问题得到充分重视。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在黑人妇女摆脱他们的父兄、丈夫或情人所加给他们的伤害,依靠自身的力量和女性间的相互支持求得自我解放上,做了至今为止最为大胆的探索。她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黑人妇女茜莉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摆脱神权话语,探索自我和积极构建自我身份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杨敏 《科技信息》2009,(20):I0088-I0088
《紫色》是一本容量极其丰富的小说,其内容涉及范围之广与作者所关注的世界之大是成正比的。它包含种族、性别、黑人文化、黑人女性传统、同性恋等各个方面。本文分别从黑人女性和黑人男性两方面入手,探讨他们各自的成长,以及如何实现两性间、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5.
艰辛的"自我建构"之旅——《紫色》的主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找自我身份和妇女主义精神两个主题相辅相成,贯串于小说《紫色》中。茜莉在寻找自我身份的过程中经历了两次主要变化:从女性的征服到女性的自由;从心灵的孤独到心智的健全。而在寻找妇女主义精神的过程中经过三次蜕变:从精神依附到精神叛逆;从精神赎救到精神再生;从个人主义精神到人文主义精神;最终达到精神的升华——“妇女主义精神”。文章通过对两大主题的分析,来探讨艾利斯.沃克的妇女主义(womanism)的独特性及其对女权主义批评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艾利斯·沃克是美国当代杰出的黑人女性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之一。她因《紫色》一举成名,奠定了在美国文坛的地位。其近作《父亲的微笑之光》通过对西方父权制文化的批判与质疑,对现有“性秩序”的颠覆,又一次阐释了她所倡导的妇女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7.
艾丽斯·沃克1983年曾随美国女作家代表团来华。除《紫色》及一两个短篇外,艾丽斯的其他作品在中国译介不多。她的最新小说是《在我父亲微笑的光芒下》(1998),该小说采用了多重的叙事角度,讲述了性与精神、父亲与女儿的关系,尤其剖析了几代人的不同观念。评论界的反应不是很热烈,可见艾丽斯·沃克还没有成功地超越自我。但不管是她自己还是别的黑人女作家,超越《紫色》本来就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所以《紫色》在今天大家还在读。她在其小说《紫色》中鲜明地体现了她的女性主义观和黑人女性寻求自我解放的互助精神——姐妹情谊。为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通过对《紫色》中女性主义思想的解析,体现出黑人女性解放道路上女性主义思想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托妮.莫里森在小说《最蓝的眼睛》中通过描写黑人女孩佩克拉的遭遇,批判了白人文化霸权对黑人的侵蚀,揭示了在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的重压下黑人的人性被扭曲,谴责了殖民主义的种种摧残性的行为,力图唤醒黑人民族的自我意识,抵抗白人文化霸权的糟粕,建立黑人民族的自尊与自信。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小说《所罗门之歌》中显示了对当代美国黑人身份属性的担忧,从而展示了美国黑人在黑白两种不同文化的冲突中所经历的困境。本文努力尝试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出发,分析小说《所罗门之歌》中不同的黑人对自己黑人文化身份的认同过程,使读者们能够重新认识黑人文化的前景。本文观点认为:黑人成员只有回归自己的黑人文化传统,立足过去,面对现实,抵制在当今社会使其文化沦落的"边缘文化"地位,才能弘扬黑人的民族文化,重塑民族自豪感,争取自己的话语权,摆脱文化身份的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0.
邓婷  宋宝梅 《科技信息》2013,(4):55-55,57
艾里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最杰出的黑人作家之一。著作《紫色》使她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黑人女作家。她还写了大量的论文阐述自己的创作观念和女性主义观点。小说《紫色》更是进一步深化了她独特的女性主义观点。她自创了一个新词“妇女主义”(Womanism),引起了人们对黑人女性的广泛关注。其小说《紫色》鲜明地体现了她的女性主义观和黑人女性寻求自我解放的互助精神——姐妹情谊。这部小说通过描写黑人妇女的内心生活、她们被压抑的创造天性与才能以及她们为重新确立自我、为创造自由和独立完整的生活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揭露了黑人妇女在种族、性别双重压迫下的坎坷遭遇和悲惨命运.反映了其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追求平等、自由的进步思想,体现了作者的妇女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
李丽丽 《科技信息》2009,(7):238-238
As the first African American woman 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Toni Morrison is the most noteworthy writer in contemporary African American literature. She earnestly appeals to the folks of her race to take root in the fertile soil of their own traditions and culture,to heal their emotional, psychological and cultural wound and to reconstruct black consciousness. This essay analyzed reasons for those black's self-hatred through a series of symptoms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周期性规律,这一传统与我国近几十年来经济及综合国力的增强,共同构成了“中国梦”提出的远期文化背景和近期现实背景.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看,21世纪初叶是中国文化第四次大整合的开端,也是民族自觉和自信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得以表现的开端.实现“中国梦”,必然包含当代中国文化的复兴和突破.认真研究中华文化第四次大整合,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同时又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核心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必须在自己纳入全球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进程中时刻保持对文化建设背后所蕴藏的复杂问题有一个清醒的判断。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交往和文化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文化多元化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文化不平等关系或文化差异和冲突。在正视文明冲突、文化交流中的不平等因素,始终紧紧把握住对主流文化的控制权的前提下,我们必须以海纳百川的胸襟迎接世界文明的洗礼,以扎实的工作、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形式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14.
20多年的对外开放,已经在中国造成了深刻的文化转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西方文化正越来越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国人原有的文化归属感日渐式微.这种文化的转型不是可以避免的,也不是非自然的,因而那种用"回归"传统文化的办法来解决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主张是没有出路的.对于中国来说,不管是什么精神文化资源,只要有利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和有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加强,就都可以成为先进文化的鲜活内容.因此,即便是为了对抗西方的文化强权主义对我们的遏制、分化,文化自负也是不可取的.文化的自我批判(如鲁迅)永远要比文化的自高自大(如辜鸿铭)要高明得多,也要现实得多.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学者杜波依斯用“双重意识”概念来解释黑人经验,它指的是非裔美国黑人的两种种族和两种文化身份,以及由此造成的心理、社会、文化上的分裂状态。通过美国黑人文学三次高潮中“双重意识”的不同体现,生动地表现了美国黑人的双重性以及黑人作家们对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的思考。只有通过对本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即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才能正确地“确认身份”。  相似文献   

16.
重建民族自信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现代以来,中国各个阶级的文化势力和派别都曾为此提出方案主张并进行过文化运作,其中声势较为浩大的要数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激进主义,但最终取得成功的则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7.
In Toni Morrison's works ,there seems to be an eternal theme——the cruelty of black American peoples' fate and the conflict between black culture and white culture. Black culture is in an inferior position for a long time. In Morrison's opinion,the blacks can only survive in the white -dominated world on condition that they hold their own cultural root. And on the other hand,there is another way people should seek,which is to realize tolerance and compatibility of the two cultures. In this speech,Morrison again expounde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cultures and expressed her wish that black culture could be admitted and respected by the white people.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西方文化霸权的操作基础、西方文化霸权的实质,以及西方文化霸权的有限性,认为文化权的重塑是非西方主权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迫切问题,特别指出中国文化权的重塑是促进中国文化在这个时代发展及繁荣的适时选择。讨论了中国文化权的重塑的问题:第一,要客观评价中国文化;第二,要构建中国当代文化权形态;第三,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权的未来。面对全球化对民族文化权的挑战,我们要立足现实,要增强主动融入其中的信心,在融入的过程中发展自我、影响世界、发挥民族文化的优势,使中国文化在发展中绽放魅力。  相似文献   

19.
软实力时代的民族文化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各国“软实力”较量的时代,也就是以文化力量为中心的时代。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我们提升软实力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是中国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我们应积极提倡文化自强、文化自尊、文化自觉、文化自立、文化自新的精神,推进民族文化的维系、传承、积累和建设,以此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