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背量:央视3·15晚会上曾播出这样一个案例:有个小女孩叫郁琰,她很爱笑,很讨人喜欢.在接受麻腮风疫苗注射后,郁琰开始咳嗽、发红疹,并查出患有突发性耳聋.疫苗说明书上明确写着适用者年龄在12个月或以上,而郁琰在注射疫苗的时候才9个月.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12,(6):9-9
科学家最近发现,男性早晨注射疫苗(在实验中,老年男性注射流感疫苗,年轻男子注射甲肝疫苗)效果好,女性则下午注射效果较好,但女性效果不如男性明显。  相似文献   

3.
<正>面对可预防疾病的爆发,公共卫生专家需要战胜那些拒绝接种疫苗的家长们。2013年7月,英国威尔士的公共卫生官员终于松了一口气。曾在该国肆虐了八个月、感染了1 200多人,并导致88人住院、一人死亡的麻疹疫情终于得到控制。但是,疫情的暂停很短暂,仅仅只过了几个月,疫情就在同样的地区第二次爆发了,截至11月中旬新增36例病例。疫情爆发时,首先患病的孩子是那些家长选择不让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MMR)疫苗的孩子。这些家长之所以拒绝接种疫苗,普遍是出于如今一种认为MMR疫苗与自闭症有关的不可信的观点带来  相似文献   

4.
麻疹是我国计划免疫中的重要内容,一直正常进行,突然宣布对全国一亿多儿童进行复种,如此重大举措事先却没有任何预兆,也没有相应的预防接种知识传播、普及阶段.笔者曾是从事感染性疾病多年的医生,直到很多朋友来咨询"为什么要复种麻疹疫苗"才开始关注此事.即使是在2010年9月9日至11日召开的全国感染性疾病会议上,也丝毫没有这方面的信息.如此大的全国感染性疾病的预防运动,连感染病学会也毫不知情,那么无怪乎普通大众会对此次接种有所质疑:"无麻疹流行的疫情,为什么要统一注射疫苗?""家中儿童此前已经注射过麻疹疫苗,还有必要再注射一次吗?""消灭一个自然界存在悠久的常见病毒,能否依靠短期运动?""是发明了新的功能更强大的疫苗吗?据报道使用的还是以前版本的疫苗,那么为什么要普遍复种呢?"笔者通过网络查询,才知这原来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我国卫生部门是协作.  相似文献   

5.
医学上往往有这样的事情:看来似乎是最简单的课题,实际上却是最棘手的问题。在注射伤寒疫苗后体验过肿痛、发烧反应的人,大概都曾感到纳闷:要做到预防这种疾病,为什么竟如此困难?这种疫苗不仅在许多注射过的人身上引起副作用,而且远谈不上完全有效,至少每三年就得注射一次。至于霍乱免疫,那就令人更不愉快了。不仅如此,效果也差,其有效期只能勉强保持六个月。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对公共卫生和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和使用对预防疾病和控制疫情起到了关键作用.基于包括重组蛋白亚单位、病毒载体、mRNA脂纳米颗粒在内的多种技术平台开发的疫苗都获得了使用.然而,由于抗原设计的差异、免疫剂量和注射间隔的差别,不同疫苗平台之间的免疫效果无法直接比较.因此,本研究以Delta-Omicron嵌合RBD二聚体为免疫原,对广泛使用的3个疫苗平台(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mRNA疫苗)进行了免疫原性头对头比较,通过小鼠模型比较了它们同源接种和序贯接种所诱导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的差异.结果显示,小鼠在免疫同源的两剂疫苗后,m RNA疫苗诱导的结合抗体和中和抗体滴度都最高,其次分别是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异源加强免疫的结果显示,不管是以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或者mRNA疫苗初免,以mRNA疫苗作为第2针加强免疫均能诱导更强的体液免疫反应.此外,在疫苗激发的细胞免疫方面, mRNA疫苗诱导了较强的CD4+T细胞反应,腺病毒载体疫苗诱导了较强的CD8+...  相似文献   

7.
孩子出生以后,要有计划地进行一系列的预防接种:新生儿接种卡介苗;2个月要口服脊髓灰炎疫苗;3个月要注射“百、白、破”三联制剂等等。因此,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是控制以至消灭相应传染病、保护儿童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下面谈谈预防接种后较常见的反应及处理。  相似文献   

8.
人乳头瘤病毒及其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敏  李霓 《科学通报》2009,54(19):2927-2939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是一类能够感染皮肤和黏膜的DNA病毒. 到目前为止, 已有100多个已知的HPV型别, 其中至少有13个型别可以引起宫颈癌, 而且与其他生殖器癌和头颈部肿瘤相关, 这些型别被称为“高危型”. 两个最常见的高危型是HPV16和HPV18, 可以引起大约70%左右的宫颈癌. HPV (尤其是HPV6和HPV11)还可以引起生殖器疣, 这是一种外生殖器很常见的良性病变, 发生率很高. HPV感染是高度传染的, 尤其在性生活刚开始的时候, 传染性最高. 大部分人都会在他们一生的某个时间感染HPV. 除了HPV感染以外, 引起宫颈癌发生的因素主要还有免疫抑制、多胎生育、初次分娩年龄小、吸烟、长期使用激素类避孕药以及合并感染沙眼衣原体或单纯疱疹病毒等. HPV疫苗来自于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 通过重组技术来制作完成. 它们不含有任何活的生物制品或DNA, 因此没有传染性. 2006年, 美国默克公司生产的四价疫苗(包含有HPV6, 11, 16和18的VLP)首先获得美国FDA颁发的营业执照; 随后, 英国葛兰素公司生产的二价疫苗(只包含有HPV16和18的VLP)也在全球许多国家获得营业执照. 这些疫苗主要是为了保护人群不感染疫苗中包括的HPV型别及发生相关的疾病, 但对于已经感染的人群, 疫苗没有任何治疗作用. 疫苗在几乎所有被接种的人群中都可以诱导很高的血清抗体水平, 而且耐受性很好. 疫苗接种组在注射部位发生的副作用比对照组常见, 但严重副作用(serious adverse event, SAE)的发生率并不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2003年7月5日,WHO宣布对台湾解除SARS旅游警告并将其从疫区名单上删除。台湾是最后一个SARS“双解除”的城市,全球抗击SARS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然而,仅仅两个月过去,一条关于“新加坡9月9日确诊一例新的SARS病例,该患者的血液检测阳性,没有到过中国或其他SARS疫区”的爆炸性新闻迅速传遍全球。各国如临大敌处于高度关注和警惕状态。这是否是SARS卷土重来的前奏?一时还难以下结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人类还没有研究出有效的SARS疫苗和药物之前,防治SARS未敢言胜。纵观已经问世现广泛使用的防病疫苗,没有一种疫苗从疫苗构建…  相似文献   

10.
谢忠平  李琦涵 《科学》2007,59(1):17-20
疫苗是目前人类可以彻底控制某一传染性疾病的唯一武器,预防接种不但保护了个体免受传染病病原体的侵袭,而且在群体中也限制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可以说,疫苗的发明与使用,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之一。自200多年前牛痘疫苗的发明到今天数十种疫苗的广泛应用,就是一个人类认识并掌握使用生物技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疫苗经历了第一代的传统疫苗、第二代重组基因工程疫苗及第三代的核酸疫苗的发展,并已出现了以治疗为目的的治疗性疫苗。  相似文献   

11.
原委 《科学之友》2005,(5):42-42
一种抗乙肝基因番茄在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培育成功,虽然它不能治愈乙肝,但只要一年吃上几个,就能代替注射乙肝疫苗。蔬菜水果通过“基因手术”真的能够成为“天然药物”吗?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国家“863”计划生物工程技术专家唐克轩教授介绍,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各种转基因食品的生产流程。如转基因番茄,研究人员首先将某种特定蛋白植入,经多代繁殖,使被转入的基因逐步稳定化,并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番茄品种。这些番茄的家族新成员再从实验室走向田间,进行大规模繁殖。据了解,在2000年,美国伊利诺伊州…  相似文献   

12.
<正>过去500年来,每个世纪平均都有三次严重的流感大流行,最近的一次大流行是在2009年。尽管在公共卫生和疫苗生产技术上投入了很多资金,但是在这次大流行中流感疫苗的可获取量却远远不足。大流行爆发后6个月,有5.34亿剂量的疫苗可用,一年后,这个数目增长到13亿——分别只够全世界人口的8%和25%使用。我们是幸运的,因为2009年的流感大流行结果还算是比较轻微的,只需要注射一次疫苗就足以保护大多数人,而这并非严重的流感大流行中的通常情况。疫苗生产的局限性目前,几个因素限制了流行性疫苗的及时供应,但这些因素是根本性的。一个因素是季节性和流行  相似文献   

13.
郑清 《科学之友》2004,(5):43-43
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科学家日前成功研制出一种Ⅰ型糖尿病疫苗,能够有效防止人体免疫系统胰腺β细胞遭到破坏。I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通常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失调,造成胰腺β细胞受损,不能正常分泌甚至停止分泌胰岛素而导致的。Ⅰ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经常接受血糖检查和  相似文献   

14.
徐万祥  谢毅 《自然杂志》2000,22(1):22-25
以印度Talwar的HSD-hCG疫苗通过人临床Ⅱ期试验为标志,hCG疫苗在证实人类免疫避孕可行这一点上,第一个获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但此类原型hCG疫苗存在制备困难、成本高及其免疫应答受MHC遗传限制等明显缺陷,被判定不适合推广应用.因此,如何克服hCG疫苗现有问题,使之早日为人类生育控制作出贡献,乃是近年来相关学者普遍关注并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抗原的基因工程制备、hCGβ分子修饰或重建以及免疫方式变革为侧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hCG疫苗研究中有代表性的若干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要不要打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疫苗?这是20万支甲流疫苗进入广东后摆在广东所有市民面前的问题。市民:担心疫苗有副作用为防孩子患上甲流,不少家长都表示不会阻止自己的子女接受新疫苗接种,尤其是抵抗力差和需要参加较多集体活动的孩子。  相似文献   

16.
一种理想的艾滋病疫苗,必须具有快速决定性的进攻能力。它所产生的免疫细胞,将消灭受感染细胞并激发艾滋病病毒束缚抗体,以及抑制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由美国蒙大拿大学杰克·H·努伯格领导的研究小组,现已研制出一种对艾滋病、至少是用在实验鼠体内的可行疫苗,该疫苗可使免疫系统慢慢地隐匿有效抗体,从而对艾滋病病毒的传染性产生令人惊奇的抑制作用。该疫苗具有某些缺憾,似乎还不益使用于人体。但是,它提供了人体艾滋病疫苗应能够激发有效中和抗体的论据,从而使人联想到该疫苗似乎具有论据所提示的那种能力。在概念论证上,如果结…  相似文献   

17.
吴超  邹全明 《科学》1999,(12):56-57,59
传统的疫苗主要为微生物体经减毒或灭活制备而成,虽较为安全和有效,但仍存在不足。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现代疫苗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从抗原选择与设计、免疫佐剂、疫苗投递系统等方面探讨了疫苗的不同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8.
Dougan  G  郝军山 《世界科学》1989,11(3):31-34
在分子生物学和新遗传学方面的进展正为发展更安全、更有效的疫苗开辟新途径。我们业已在分子水平上对宿主如何做到免疫、防犯,以及如何同侵入的病原体相互作用所有了解。现在正在对重要的保护性成分加以鉴定,对减毒烈性病原体的新方法尚在应用之中。对抗原呈现的变换途径也在开发之中。唯一的目标也许是发展全合成疫苗。本文拟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其意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不良反应     
<正>疫苗接种计划一般在发展中国家会受到公众的欢迎,但是即使在这样的地方,疫苗接种还是很容易受到误传和误解。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个天主教组织传播了破伤风疫苗有避孕效果的错误信息。天主教社区的破伤风疫苗接种率骤然下跌,直到公共卫生专家向梵蒂冈求助才解决了这个危机。解决这样的冲突可以成就或破坏一个接种项目。2003年,尼日利亚北部抵制了脊髓灰质炎疫苗,导火索是政治问题和当地民众对西方医药行业的不信任,以及有传言称该疫苗是一个给穆斯林杀菌的阴谋。公共卫生组织通  相似文献   

20.
自然信息     
牛痘疫苗的新用途天花这种传染病在三个非洲国家最终绝迹之后,联合国卫生组织不久前宣布,全世界已经消灭了天花.今后再也不会出现“麻脸”人了. 那末,原来用于防天花的牛痘疫苗,是否还可以派点其他用处?回答是,牛痘疫苗仍然有用,需要继续生产。原来,疫苗与它所防治的疾病之间的关系,并不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那样机械.某些疫苗可以增强身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防治另外一些疾病——“甲疫苗也可以治乙病”。好几年以前就已经报道,有人用精制的牛痘疫苗治疗肿瘤:将疫苗注射于皮肤癌部位,有三例基底细胞完全消失,呈现组织学上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