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宓作为白璧德的门生,其思想中有与白壁德相同的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观念。这种对文化观的认同使吴宓服膺于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思想,进而形成了吴宓的独具特色的"中西会通"的文化观。吴宓将这种文化观实践在对《红楼梦》和教育等诸领域的研究当中。  相似文献   

2.
<正>宋芝业著:《会通与嬗变——明末清初东传数学与中国数学及儒学"理"的观念的演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230页,定价58元。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宋芝业的新著《会通与嬗变——明末清初东传数学与中国数学及儒学"理"的观念的演化》出版了。宋芝业于2011年在山东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学位论文《明末清初的中西数学会通与中国传统数学的嬗变》曾被评为山东大学和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近  相似文献   

3.
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的理论和内容的本质认识,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形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每一门课都是蕴含有其特有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分析》是大学数学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在培养计划中列为主干课程。该课程理论性、系统性强,有高度抽象性;知识点多,公式多;学生学习起来吃力;《数学分析》课程含有丰富的思想方法。该文结合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及其思想方法,从3个方面阐述在实施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金吾伦 《创新科技》2007,(11):45-47
<正>不可通约性的基本含义"不可通约性"论点是库恩和费耶阿本德两人差不多同时提出来的。库恩在他的名著《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不可通约性一词大约出现了6次,有时以名词,有时以形容词出现。1979年该书被译成日文,库恩在其跋中就以专节论述这个问题,题名为"范例,不可通约性与革命"。其中一开头就说,他要澄清本书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不可通约性,以及它在科学家有关新、旧理论的抉择辩论中所造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汉代"死节于边"的文化背景中,李陵的幼稚所导致的兵败被俘自然不被时人所认可,公卿大臣"媒糵其短"正是这一文化观念在当时社会上的客观反映。但司马迁本于情理之真的逻辑推演,认为有国士之风的李陵不会是真正投降匈奴,李陵被俘初期的表现证明了他推断的合理性。司马迁既是事件的参与者,也是叙事者,在客观史实与叙事之相之间,可以看到司马迁追寻情理之真、逻辑之真的历史观念,这种历史观念本孔子作《春秋》"当一王之法"而来,旨在探究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推演历史可能的走向。从李陵事件到《史记》书写,司马迁虽看到了事件表层的史实之真,但他追求的则主要是情理之真,逻辑之真。  相似文献   

6.
以往对《诗》学思想的研究,主要以论《诗》、解《诗》材料为基本素材。而有关《诗》的编纂、传习、应用情况的记述,由于其主旨都不在于思想的阐发,因而多被作为辅助性材料来使用。在这种认识下,先秦时期可供思想研究的《诗》学材料十分有限。但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从赋《诗》、引《诗》的记载中分析、把握用《诗》者对《诗》的理解。此外,《诗》学思想的表达也并不局限于对《诗》的理解。引《诗》可以作为一种思想的纽带,将引《诗》所佐证的思想观念联结在一起,并由此组织起一个自由的《诗》学义理空间。引《诗》条目的组织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独立的篇章中自由地表达其对社会秩序与价值的见解。这构成了《诗》学思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美国传教士狄考文辑、山东蓬莱邹立文述的《笔算数学》是清末流传最广的算学教科书.它采用世界上所通行的阿拉伯数字和四则运算,直接将阿拉伯数字运用于算式,编排体例大致以定义、定理、例题、习题为序,比较注意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与数学教学的需求,在引进西算大幅度革新中国算术的同时,也兼顾了中国算术传统.《笔算数学》不仅被登州文会馆等教会学校广泛使用,而且成为近代数学教科书编写的样板,是近代中国传统算学由中算向西算过渡的重要标本.  相似文献   

8.
藏族天文历算是通过数学运算方法,把各种天体运动的方位、时间等未知量用数字的方式表达,并进行计算的一门自然科学,其内容涵盖了数学、天文学、气象与地理学、医学和民俗学等学科内容。文章以《时轮历精要》和《马杨汉历要旨》的算法和算理作为基本依据,主要采用举例方法,从数学的视角分析和阐述了藏历学计算方法的科学原理和其中所蕴含的现代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文子》"时"之观念以自然四时为范示,并以哲学的形式将其推及到社会政治人事等方方面面,进而形成了其"时变"思想,具有自身的逻辑体系和思想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它既吸收了各家(特别是儒家)"时"观念的丰富营养,又植根于老子道家,使得其既具有道家清静无为的特色,又具有儒家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道家思想是我国固有的传统文化,本文探讨道家思想与西方现代刑事法治理念的贯通。对老子思想中的"柔"与刑法谦抑精神,《易经》中的阴阳之道与两极化刑事政策思想,以及《道德经》中"和"与"俭"的观念与西方恢复性司法理念之间的契合展开研究,并将上述思想对我国刑事法治的现实影响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锡阐在《晓庵新法》中给出一种三角函数造表法。这种造表法将西方传入的三角学概念统统易名,代之以中国传统历算名词,而"爻限"的设置、勾股形的构造以及三率法的使用,不仅与中国传统数学的源头——《周易》相关联,同时具有数学内在计算与证明上的考虑,确实较《大测》中三角函数造表法更为简单、明了。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易经》是一部占筮专著,也是一部哲学典籍,它所包含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唯其如此,在每一个时代它都毫不例外地受到重视。两千多年来,对《易经》进行研究的学者层出不穷,各类著述可谓汗牛充栋。其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几乎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即使到了今天,它的某些观念和方法仍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当代西方的一些学者也都十分重视《易经》的研究,有人甚至把《易经》中关于通过变化生产动态模式的观念与粒子物理学中描述强子及其相互作用的框架“S矩阵理论”相比较,认为两者具有最直接的相似性,并指出:“可以把《易经》  相似文献   

13.
老子的"抱一"思想在《老子》一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抱一"与老子的"贵生"思想相辅相成,都建立在对生命尊重的基础上。"抱一"思想从养生角度为后世道家的神仙方术提供了理论基础,也是老子生命哲学的发端所在。深入地体悟老子的"抱一"思想,有助于我们把老子的很多观念以"一"贯通起来。  相似文献   

14.
孟建安、段金卯两位先生合写的《编辑语言学论纲》是一部“拓荒性和填补空白性质”的著作 (序一 )。其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宗廷虎、申小龙两位著名学者在序言中已作了中肯的评价。如果对《论纲》的学术创新及所提出的理论问题作一番认真的思考 ,无论对编辑学、语言学、修辞学 ,还是言语交际学等的研究来说 ,无疑都是很有意义的。《论纲》的学术创新 ,首先是为初涉编辑工作 ,以至像我这种已搞多年编辑工作的人创建了一个语用知识的系统。这样的创新价值就是它的实用价值 ,二者是相互统一的。其次 ,《论纲》的建立有自己独特的思路和观念 ,提…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在《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中伽利略对无限量及其与有限量之间关系的论述,认为伽利略的无限观念由4种见解构成:(1)物质是由无限多的不可分的原素构成的;(2)由连续可分量到无限不可分量的转换不是通过分割,而是通过数学技巧去把握;(3)单独的不可分量亦等于无限多的不可分量;(4)通常对有限量适用的性质不能用于无限量.这些讨论体现和代表了伽利略关于"新科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更是后来一些数学思想的早期萌芽和雏形.伽利略对于无限问题的关注也和他的科学研究目的有关,即追求对自然本质的真理性描述.  相似文献   

16.
《说文解字》是中古一本重要的字典辞书。"异词同训"现象是该书中一种词义的训释方法,从其分布、被训词数量以及训词和被训词的意义关系等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说文解字》中"异词同训"现象进行分类,并分析这种训释方法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墨经》中数学概念的定义方式。方法利用《墨经》逻辑学中的而非现代逻辑学中的定义方式来分析《墨经》中的数学概念。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定义法在《墨经》中用得非常普遍,《经上》篇几乎完全是各类定义的汇集,运用这样的逻辑方法,《墨经》对许多数学概念都下了明确的定义,从而使中国古代传统数学第一次出现了理论的萌芽。结论《墨经》对数学概念的科学定义,说明其逻辑学是中国古代几何学理论形成的思想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18.
发轫于19世纪末的现代主义文学,充斥着许多关于"机器"意象的描写。文章在共同体观念中关于时间维度的理论框架下,以卡夫卡的《在流放地》为例来说明这些"机器"意象所蕴含的人被机械技术异化并且甘于沉沦的主题。而在当下,机器对人的这种束缚性依然存在,我们要做的便是向这个机器时代展示出我们人类的觉醒与反抗态度。  相似文献   

19.
庞朴在《中庸》的理解中提出了三分法的观念。相比于二分法,三分法意在突出被二分法弱化的“中”的观念,它通过强调“中”与过、不及的三极状态,将“中”观念由“隐性”变为“显性”,突出了对“中”观念的强调;它将“中”视为一极,将其从“过程”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相对于二分法,这种思维清晰了《中庸》的中国哲学特色,而免于滑落到西方哲学的对立思维中。三分法是庞朴理解《中庸》的一种建构,也是其理解中国哲学的一种新思路。但三分法由于本身的特征,也存在着“中”作为一极如何处理与“过”“不及”这两极的统分关系,及三分后“中”与两极的位阶矛盾及诠释迭加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份标榜"客观独立"的文人论政的报纸,其主笔的政治思想对报纸风格的影响不可小视。张季鸾的新闻活动以及报业思想也深深地烙下他的政治思想的痕迹,这些也都反映在他主笔时期的《大公报》的言论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