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实行城乡分治,社会保障城乡分裂的格局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主要瓶颈,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目前,解决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应加快试点,尽快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全覆盖,强制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险中的主导作用,从城乡统筹的大前提下来完善相关的政策和立法.  相似文献   

2.
孔强 《科技资讯》2006,(7):184-185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已逐步发展,并形成完整体系。1995年后,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但由于受经济发展进程和诸多社会因素的限制,养老保险制度尚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体系尚待完善。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进行全覆盖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政策满意度。农民的政策满意度能够客观反映农民的迫切需求和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通过对河南省21个试点县(市、区)进行调研发现,农民的政策满意度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除了农民个人因素,如年龄、健康状况以及收入状况以外,还主要受到制度因素的影响。如何在今后工作中加大政府的宣传讲解力度,提高政府的补助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养老待遇水平,完善经办管理服务体系,提升政府在农民心目中的形象是提高农民的政策满意度的重要出发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考察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不同的发展历程,发现两套制度的发展具有趋同的特点,表现为在财政支持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正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渐衔接,并在制度模式上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接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统筹实践蕴含公民权利城乡平等、城乡均衡发展等理念。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两套制度有望合二为一,成为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在实施中存在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乏法律的支持,缺乏稳定性;基金保值增值难;保险金的使用缺乏监督约束等问题。就此提出秉承权利本位与宗旨,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创新投资经营机制,实现保值增值;完善监督网络,加大监督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阎安 《科技咨询导报》2009,(12):235-235
总结国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经验,分析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中的矛盾和问题,改革和完善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7.
杨晓蓉 《科技信息》2011,(13):811-81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推进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提出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由财政出资对60周岁以上符合领取条件的农村居民发放基础养老金。川时决定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以后逐步扩大试点,2020年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农民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相关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雅婷 《科技信息》2010,(31):I0244-I0245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紧迫任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迁移流动,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已经超过城市,原有的以家庭保险为主的农村养老保障己不适应农民的要求。而长期以来,农民被排斥于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之外,老有所养问题一直是广大农民梦寐以求的愿望,也是当前我国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问题及其根源。  相似文献   

9.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出现的“空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由传统的现收现付模式向“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模式转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支付一定的成本-转制成本,新体制下的社会统筹基金已无法负担这部分转制成本,为了弥补不足,个人帐户积累资金被挪用,造成了个人帐户的“空帐”问题,本文就“空帐”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三种方法;国有资产的变现、国债的发行、高效率的基金经营机构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缴费档次,是养老金支付的重要依据。论文运用交互方式和Logistic回归方法对2 554份问卷进行分析,发现自变量中受教育程度、户口类型、对养老问题的担心度、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对政策的了解度,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对上述自变量了解度越高的城乡居民,选择最低缴费档次的可能性越低。为了提高城乡居民的缴费档次、破除"最低缴费档次困境",从而保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促进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一体化建设,研究者建议采取下列措施:增强城乡居民对老年风险的认知能力,推动他们养老观念的转变;加大扶贫力度,对经济困难的城乡居民在缴费上给予适当补贴;更加详细地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解读,提高人们对它的了解度、信任度。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8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现状及其与居民生活态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非常滞后,只覆盖到不到10%的农村居民,农村居民希望政府对养老金提供财政支持;我国农村居民能否享受到养老保险和居民户口类型、区域类型以及社区类型存在显著相关;享受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比那些没有享受的对生活更加满意,更能感受到生活幸福。  相似文献   

12.
自从我国养老保险从完全的现收现付制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统账结合模式转轨以来,个人账户空账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养老保险的改革实践。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2008年底,个人账户空账的运行规模已经达到了1.4万亿,如何解决空账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养老保险的显著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农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国外诸如德国、瑞典、日本、新加坡等在这方面有着较为先进的经验,我们应积极学习和借鉴,结合新农保政策的推行,逐步建立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4.
关于建立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目前民族地区农村3种养老模式的分析,探讨了建立社会养老的必然性,并提出建立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的出台,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确立了规范依据。《指导意见》作为制度分析的立足点,通过揭示其制度缺陷,在立法层面上和运行模式方面进行了合理诠释。  相似文献   

16.
靳欣 《科技智囊》2014,(11):30-36
<正>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199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了10%,标志着我们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伴随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发展,建立起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同时,养老保险存在多种制度并行,具有明显的碎片化特征。如何加快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成为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和热切期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回应百姓关切,吹响了新一轮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号角,努力完善养老保障安全网,让所有老年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在农村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指出了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农村目前日趋严重的老年化问题、失业问题,分析我国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弊端,并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保障老年人的权益的视角提出一系列个人、集体和社会共担农村养老责任的原则和模式。  相似文献   

19.
论儒家孝文化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农村人口的7.35%;农村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关系全局的重大社会问题,如何赡养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还关系到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实现问题,更关系到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问题。人多保障少,成为了当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的两难问题。为了让更多的农村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社会和个人在养老中都要共同担当这个重任。"孝"是儒家仁爱精神的基础所在,人口老龄化严重的今天,提倡尊亲重孝,敬老养老,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安定区是2011年甘肃省31个新农保和65个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之一,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是安定区经济欠发达,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发展较慢。通过对安定区凤翔镇100户农户参保情况的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农民参保除了受政策宣传力度、收入水平、养老观念、教育文化程度以及周围邻居行为因素影响外,捆绑式缴费这一制度规定在某种情况下对中年人的参保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试点阶段采取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农民收入、认真贯彻落实"捆绑式"缴费制度等措施对于调动农户参保积极性,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