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跨境民族文化文本中生成具有领域知识的摘要对进一步开展跨境民族文化文本检索、问答等任务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当前基于深度学习的生成式文本摘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直接用于跨境民族文化文本摘要任务会导致生成的摘要出现领域词汇丢失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融入领域知识的跨境民族文化生成式摘要方法(Domain Knowledge-Culture-Generative Summary,DKCGS),在编码端将跨境民族文化领域词典编码与原文本编码融合,以此增强模型对领域词汇的表征能力;在解码端,基于指针生成网络将具有同义或跨境关系的领域词汇分布与原文本分布结合,提高模型生成文化领域词汇的准确率.同时,在通用领域文本上进行预训练并进一步初始化参数,以缓解数据稀缺导致模型训练效果不佳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跨境民族文本摘要数据集上比基线模型的Rouge-1提升了0.95,有效提升了跨境民族文化文本摘要生成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从心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角度分析,认为犹太文化即自我禁锢的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间的冲突会带给文本创作以独特的效用。一方面,犹太文化背景下的心理现实文本将人心灵深处的追求与传统文化利益的严酷限制进行对立,反映出犹太社会群体神秘莫测的心理性格;另一方面,犹太文学文本中采用的压抑且具负罪意识的"自我"解构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深化,形成该背景下对立"自我"的文本理论结构,从而在文学审美和创作领域独辟蹊径,形成当代犹太作家的文本特色。  相似文献   

3.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发展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领域,需要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当前,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以先进文化建设为依托,把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方向;大力弘扬和谐精神,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动力;以机制建设为重点,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效。  相似文献   

4.
重庆武陵山片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虽然在完善公共文化基础服务设施布局与体系建设、构建区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和发展特色文化产业3个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且投入渠道单一、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薄弱且利用率低、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均衡、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低和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关系不协调等突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挖掘与培育地域特色文化和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文化是城市人的精神依靠,没有文化的城市其地位和吸引力也受到制约,新兴的城市都在试图创造自己的文化。通过公共艺术来反映城市的文化,使公共艺术成为城市文化的代言,公共艺术在这方面的积能是不可替代。但是珠三角的城市必须警惕并制止那种粗制滥造的城市公共艺术,根据当代的艺术理念,在城市公共艺术与文化建设中体现天人合一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在从农业文明向工商文明和信息文明、生态文明过渡的重要转型期,不仅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会产生结构性变迁,也会在审美心理、审美文化和艺术样态方面发生质的改变,具体表现在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时代文化、职业文化、城乡文化、性别文化、年龄文化、教育文化等领域及其艺术反映形式中.对不断萌生和变革中的当代社会文化作审美分析,以文化生态审美观念促进社会文化系统在巨变中保持要素互补、结构均衡、功能协调,实现文化生态平衡,会利于中国社会在快速转型中维持良性运作、稳态进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将文本分类技术引入文化旅游文本研究,根据文化旅游文本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朴素贝叶斯的文化旅游文本分类模型. 首先构建文化专题词库,采用向量空间模型将景点描述文本转换为向量,通过信息增益进行词汇特征选择,利用词频-逆文档频率进行权重的赋值,构建分类器模型,实现旅游文本的自动分类. 实验选取了1447个景点描述文本,按照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进行分类,取得较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8.
利用知识图谱技术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具有现实意义.针对现存历史文化领域问答系统构建中存在用户问句识别精准度不高、深层语义匹配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知识嵌入的语言表示模型(K-ERNIE-LSTM).该模型先通过构建历史文化领域知识图谱,将其中三元组作为领域知识注入到句子中;而后利用ERNIE预训练模型获取文本的语义信息,再用LSTM提取文本特征;最后使用softmax函数获得最终的标签分类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文化领域数据集上具有80.20%的准确率、82.68%的召回率和81.42%的F1得分,性能较其他方法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9.
公共文化是环境陶艺存在的一种非物质领域。环境陶艺作为公共空间领域的一种文化形态,其产生是在多元化文化的社会公共需求和协作的方式下,表述共生的民主社会的多样性文化氛围的需要,也就是出于应该由全体公民共同享有的社会权力和艺术资源的分配、利用及管理方面——共同决策和共同协作的需要,使环境陶艺成为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共同享有的具有现实意义的艺术创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城市空间中的公共精神,较多体现在当今社会的城市化过程中.各种公共设施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公共艺术已经开始走入我们的城市生活.我们的社会开始自觉地迈向不可逆转的现代化、都市化及民主化进程时,我们才谈论公共艺术与实践及其载体这个当代问题.倘若我们暂且撇开公共艺术所包含的物化形态的特征,而就其具有的文化品格及社会伦理来看,或许"公共精神"便是公共艺术的要义抑或灵魂了.那么什么是"公共精神"?"公共精神"其实就是生活在此城市市民文化的内在表现.对市民文化与公共艺术的关联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到公共艺术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11.
人类跨入二十一世纪,精神蚀化,"心"灾丛生,很有必要在文学创作中树立一种神圣的"宇宙情怀"精神,借以慰藉人类躁郁的灵魂。宇宙情怀包涵文学境界精神、诗意超验品度、深在人文向度三个层面的文化内容,其终极关怀指向一种纯精神的诗性坚守。  相似文献   

12.
虽然《文心雕龙》与《人间词话》立论的文化背景以及批评标准和思维模式有较大区别,但《文心雕龙.隐秀》篇与《人间词话》境界说对创造优秀文学作品的条件的要求却有一致性。王国维“有境界”是对刘勰“有秀有隐”的发展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13.
在由快速现代化引起的文化变迁中,文化主体在认识上容易陷入“传统还是现代”的两难境地。就西藏社会而言,厘清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使民族文化在文化整合中继续有力发展,显得至关重要。作为西藏传统文化核心的藏传佛教正日益世俗化,是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仍可以在现代生活的部分精神领域中发挥着积极的功能。现代化不是一个千篇一律的模式与过程,完全可以做到民族化与地方化。对于“变”,需要有开阔的心胸、长远的眼光,以及耐心、主动、自觉的文化姿态,既不能做传统的卫道士。也不能臆想一蹴而就地完成现代化。文化的主体选择机制、行政力量与法律机制,以及知识分子的批判和理性精神,都应该在社会转型期中发挥出各自的功用。  相似文献   

14.
典型人物报道自20世纪40年代产生以来一直被视为是最有特色的中国新闻实践领域,它一出现在新闻媒体上就担负起了配合党的政策进行工作指导的任务。几十年来,因政治文化的变迁,典型人物报道在对象的选取、人物形象意义的建构、报道叙述风格等方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同时,典型人物报道对一定时期政治文化传播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文学思潮的突出表现是审美的转型 ,主要表现为 :一、审美思潮从生活化那里回归本体以后 ,在整体上日益明显地呈现多元开放的态势和转型嬗变的特点 ;二、就表现形态来看 ,审美思潮具体可分召唤理性和寻找感觉两种 ,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审美意识的觉醒及文学的现代性进程 ;三、受中西文化思想的影响 ,审美思潮自始至终存在着民族化和世界化两大创作走向 ,它们相辅相成 ,不断地推进和提升着文学的层次和境界  相似文献   

16.
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立法探索与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引起了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面临着危机。主要表现在一些民族民间文化表现形式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险;滥用,歪曲民族民间文化的现象时有发生;经费不足造成保护设施落后,专业人才外流;文化掠夺之势愈演愈烈,文化资源大量流失。当前对三大主题保护的探讨与研究,使人们首先想到了知识产权制度在该领域的延伸。然而在冷静地分析他们之间的共性与个性之后,人们可能会提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是保护智力成果及相关成就的唯一手段。  相似文献   

17.
旅游文学语言作者从佛家理念中吸取空理,破除我执,寄兴山水,到大自然中去寻求不生不灭、坦然寂静的境界。佛家心与境谐、借形悟道的思维方式给了作者一种启示,作者以一颗澄静、自由的心灵去感悟自然,在对山水的吟咏中表达出对佛理的体悟,使其旅游山水文学语言空灵静远而富有佛趣;同时,心灵对自然环境的体会焕发为对生命和宇宙的感悟,使心灵体合宇宙,从而达到"物我浑一"的境界,这种境界能使心灵得到安顿,灵魂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现代化社会模式。社会现代化中的文化转型处处影响人们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人逐渐被自己生产的物奴役,精神领域被外在的物填满。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文化产业入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相结合,培养人们高尚的理想和信仰。  相似文献   

19.
华裔文学--美国的少数族裔文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来30多年来,华裔学极大地丰富了美国学而成为美国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华裔学研究涉及多种艺和化思潮,并反映出美国学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大众启蒙与社会文化变迁的相互交织是清末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特征。知识阶层在日趋强烈的危机意识下的文化觉醒,促成了清末大众启蒙运动的兴起。在这个知识由上而下的传播过程中,新式传媒与藏书楼、阅报社等公共文化设施以及小说、戏曲等各种通俗文艺形式既是开启民智的手段,同时又是社会文化变迁的产物。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变迁的大众化趋向,为此后中国社会文化的演变和近代转型开启了一个具有实质意义的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