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纳米SiO2对硅酸三钙(Ca3 SiO5,简称C3S)基骨水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O2的掺入,可以加快C3S的水化进程,但延缓了浆体的凝结.纳米SiO2与Ca(OH)2反应生成较低n(Ca)/n(Si)的CSH凝胶,降低了固化体中Ca(OH)2的含量.纳米SiO2与Ca (OH)2反应生成的CSH凝胶呈网络交织状结构,既可对固化体起到密实填充作用,又可增强固化体的胶凝性能,从而提高固化体的力学性能.固化体中Ca(OH)2的含量随纳米SiO2掺入量增加而降低;当SiO2掺入量达到6%时,固化体中CSH凝胶的平均n(Ca)/n(Si)开始降低.  相似文献   

2.
用精氨酸对蒙脱石进行改性,对改性后的蒙脱石进行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TGA)等分析表征,找到具有最优配比的精氨酸改性蒙脱石,将其负载5-氟尿嘧啶.结果表明:精氨酸确实插层进入钠基蒙脱石的层间,精氨酸改性蒙脱石的有机化程度最高可达到30.17%,且其对5-氟尿嘧啶的吸附率可达34.98%.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沉淀法对载金废水密度的降低效果,分别以Ca(OH)2、Ba(OH)2和CaCl2、BaCl2为沉淀剂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a(OH)2分级混凝沉淀后水样密度降低幅度较大,但未达到目标值.Ba(OH)2分级混凝没淀后水样的密度降至1.0582g/mL,pH值从11.67上升到13.5,基本满足回用要求.水样经CaCl2处理后密度降低明显,而其pH值也随着CaCl2的序批式投加逐渐降低.BaCl2对硫酸盐的去除效果非常明显,但对废水密度降低的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4.
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B)为柱撑剂对怀俄明钠基蒙脱石进行改性,获得了不同质量浓度的有机改性黏土(0.5~2 5CEC).通过对改性蒙脱石吸附苯酚的XRD、TEM和热重分析的实验研究,发现改性后蒙脱石的层间距明显增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改性活性剂质量浓度的加大,HDTMAB有机离子逐渐由单层变为双层直至三层.有机蒙脱石去除水溶液中苯酚的能力也相应地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吸附效果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5.
借助于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对不同煤矸石-Ca(OH)2-H2O体系的不同龄期样品的Ca(OH)2质量分数的测定,研究了不同煤矸石-Ca(OH)2-H2O体系的火山灰反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掺激发剂时,火山灰反应消耗的Ca(OH)2量和体系的初始Ca(OH)2含量有关,存在一最佳的Ca(OH)2初始含量;掺入适量的Na2SO4可以使得体系的火山灰反应程度在较短龄期内得到显著的提高;在标准养护条件下,体系的火山灰反应程度稍高于水养护.  相似文献   

6.
利用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和四甲基氯化铵(TTAC)分别对钠基蒙脱石(Na-MMT)进行有机改性,合成了DTA-MMT和TTA-MMT两种蒙脱石复合材料.采用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等实验表征技术,以及蒙特卡洛(MC)模拟理论计算手段,对两种改性蒙脱石体系进行比较研究,探索了季铵盐添加量以及季铵盐烷基链长的变化对改性蒙脱石的片层空间结构与热力学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改性后的两种蒙脱石层间距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大,当插层量增大时,具有长链烷基季铵盐的DTA-MMT体系对蒙脱石片层空间的撑大作用明显好于TTA-MMT体系;与自由相的季铵盐相比,插层季铵盐热分解温度显著提高,表明改性蒙脱石有利于其热稳定性的提升;此外,蒙特卡洛模拟得到的蒙脱石层间距数值与实验XRD表征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为进一步合理解释TGA与XRD等实验表征结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含钙质絮凝剂固化疏浚泥流动度测定试验,研究不同絮凝剂掺量下固化疏浚泥流动性的变化规律,探讨絮凝剂添加造成流动性改变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掺量下,添加Ca(OH)2的固化疏浚泥流动度降低幅度整体上高于添加CaCl2的;CaCl2主要通过Ca2+的电中和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使固化疏浚泥的流动度发生改变,流动度变化量...  相似文献   

8.
超细矿渣粉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X射线衍射试验,分析了超细矿渣的细度、取代量及龄期对水泥水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基准浆体相比,掺入超细矿渣粉28 d龄期水化样中Ca(OH)2晶体的衍射峰强度急剧下降,且消耗Ca(OH)2晶体的数量与水化样龄期及超细矿渣粉取代量和细度密切相关.掺P1000超细矿渣粉(比表面积实测值1 885 m2/kg)水泥水化速度非常快,3 d时二次水化反应已基本完成,从3 d到60 d Ca(OH)2的含量变化不明显;而且随着矿渣细度的增加和矿渣粉比表面积的增大,其吸收Ca(OH)2晶体的能力增强.但随着水泥水化产物中Ca(OH)2晶体数量的减少,C3S和C2S等熟料矿物水化并未加快,这与一般规律不符,还需结合其他实验手段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将聚乙烯醇插入钠基蒙脱石的层片之间,制备出聚乙烯醇/蒙脱石复合材料.考察了钠基蒙脱石的加入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的表征.XRD结果表明:蒙脱石的d(001)值由1.26nm增加到2.56nm及2.77nm,聚乙烯醇分子成功插入到蒙脱石片层之间,形成插层-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SEM显示,蒙脱石片均匀分布于聚乙烯醇中,耐热性能明显提高.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蒙脱石的加入有利于材料力学性能的提高,当蒙脱石质量分数为7%时,其抗拉强度为88.03MPa,比纯PVA薄膜提高103.73%.  相似文献   

10.
四川龙泉山地区膨润土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四川龙泉山地区主要膨润土矿床的膨润土进行物相及物理化学性能测试与分析,总结了该地区膨润土资源特征:膨润土矿床产出于中生代地层中,膨润土化学成分中Na2O含量较高,接近于钠基膨润土,但CaO含量偏高;经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表明膨润土中的蒙脱石为钙蒙脱石;通过阳离子交换容量及可交换阳离子数目的测试,其主要可交换阳离子为Ca2 和Na ,再结合其具有相对较高的胶质价和较小的膨胀容、弱碱性等特征的综合判断,龙泉山地区膨润土属钙钠基膨润土,且其蒙脱石含量达70%以上,高于国内主要膨润土矿的蒙脱石平均含量,表明该区膨润土质量较好,但仍难以直接利用.然而,由于该区膨润土性质的特殊性和其工业类型的过渡性,决定了对其进行深加工而提高利用价值的条件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1.
根据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最新的观测及研究成果,结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和现有文献提出的有关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对实际工程中单点立交(SPI)可能出现的八种车道布置类型进行了分析计算并给出了计算结果,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人员在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中推广单点立交(SPI)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Keys to capacity     
《Nature》2004,427(6975):571
  相似文献   

14.
改性沸石的除氟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天然沸石经1mol/L盐酸浸泡后又经20%硫酸镁浸泡2d改性后除氟能力有较大提高.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改性沸石的除氟效果.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沸石的除氟效果增强,但在40min以后增加缓慢,其吸附速度符合斑厄姆公式;随着原水质量浓度的增大,吸附容量也逐渐增大,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等温式描述.在动态试验中,改性沸石表现出了良好的除氟性能,其中,滤层的高度对吸附容量影响较大,随着滤层高度的增加,合格的出水体积也增加.改性沸石经再生后反复使用10次仍有较强的除氟能力.  相似文献   

15.
沸石的改性及除磷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然沸石经1 mol/L氢氧化钠浸泡1 h后又经20%氯化镁浸泡2d,然后在500℃下焙烧,改性后沸石除磷能力有较大提高.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时间、投加量以及不同质量浓度磷水样条件下改性沸石的除磷效果.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沸石的除磷效果增强,但在180 min以后增加缓慢,其吸附速度符合斑厄姆公式;随着原水质量浓度的增大,吸附容量也逐渐增大.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 lich等温式描述,并通过电镜扫描从微观上进一步探讨了改性前后沸石的表面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16.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of tidal currents and wav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通报(英文版)》1995,40(13):1096-1096
  相似文献   

17.
18.
以CDMA无线小区规划为基础,探讨解决地理位置上各个基站的空间无线信道在各小区上最大分配与由此产生的系统内及系统间的干扰之间的矛盾,以及一定的无线覆盖区内的信道数和最大限度的安装用户数之间的矛盾等核心问题。结合工程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分别对限制前向和反向信道的容量加以分析,初步解决了包括路径损耗预测、前反向覆盖预测前反向平衡等模块的算法建模。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能较大程度上克服移动用户接收端的干扰影响,满足用户所需的信干比要求。  相似文献   

19.
矿井合理生产能力的决策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合理确定矿井生产能力,提出了基于工作面单产预测的矿井生产能力决策模型和基于可能-满意度方法的矿井生产能力决策模型.这2种模型在济三煤矿得到了成功应用.以工作面煤层地质条件开采工艺性综合评价为基础,构建了能综合反映"人-机-环境"三因素影响的单产预测新模型,对矿井未来要开采的工作面进行了可靠单产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对满足矿井年产量的工作面接替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考虑煤层地质条件、开采技术等条件确定矿井的合理持续生产能力.采用可能-满意度方法,首先对影响矿井生产能力的单因素进行可能度或满意度分析;然后分类并合成矿井生产能力的可能-满意度曲线.通过曲线可得出影响矿井生产能力的关键性的制约因素;最后对这些制约条件进一步讨论和并合,以得出矿井生产能力的总可能-满意度及其所依赖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上述决策模型确定济三煤矿合理生产能力为650万t/a,比较符合济三煤矿近3 a的实际年产量;制约济三煤矿生产能力主要因素是断层、村庄压煤和厚煤层储量偏少.  相似文献   

20.
对5种不同矿点的焦煤进行煤质分析和单种煤结焦性能比较,并进行配煤炼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单种焦煤的结焦性能接近,但其工艺性质及成焦显微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在配煤炼焦中,胶质体含量丰富、胶质体的流变性和膨胀性高、成焦粗粒镶嵌结构多的焦煤,与不同炼焦煤的混配性强,所得焦炭质量较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