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进一步加剧,《巴黎协定》制定的1.5℃温控目标面临的挑战愈发严峻。本文采用BNU-ESM模式的地球工程(G4实验)和非地球工程(RCP4.5)情景下的日值气温数据,对比分析了地球工程实施中(2020-2069年)、实施后(2070-2099年)和整个研究时段(2010-2099年)对中国气温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地球工程的实施显著的降低了中国年均气温,尤其是地球工程实施的2020-2069年多数地区的降温幅度超过了0.75℃。地球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表明地球工程能够使中国多数地区降低1.5℃。地球工程有助于《巴黎协定》1.5℃温控目标的实现。②地球工程的实施并未改变中国年均气温气候态和波动特征的空间分异格局,但却改变了中国年均气温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异格局。地球工程的实施对中国北方地区年均气温波动特征的影响要高于南方地区。③地球工程实施的2020-2069年使得中国多数地区的年均气温趋势减少,减少幅度超过了0.3℃/10a,同时地球工程实施前后中国年均气温变化趋势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美国早有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后来欧洲成立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EGU),从2002年开始,又成立亚洲海洋地球科学学会(AOGS),由台湾著名学者Wing—Huen Ip(叶永炫)教授担任首届主席。该会开始主办和出版地球科学进展5卷集,分别为:第1卷固体地球(SE);第2卷日地关系(ST);第3卷行星科学(PS);第4卷水文科学(HS);第5卷海洋和大气(OA)。  相似文献   

3.
 地球约有46亿岁,以5.42亿年的寒武纪为界,之前约40亿年的地质时代称为前寒武纪,古老的稳定大陆块体称为克拉通。地球上何时出现初始陆壳,它是如何生长并形成稳定大陆的,是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前寒武纪(5.4亿年前)是陆壳形成、生长、壳幔圈层分异耦合(克拉通化)并形成稳定陆块(克拉通)的阶段,表现为漫长时间尺度上的一系列重大地质事件。揭示这些事件的性质和过程,认识大陆形成和早期演化的特殊规律,对于理解大陆动力学以及未来的地球命运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婉莹 《世界知识》2023,(10):43-45
<正>2 0 2 3年5月7日,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召开外长会,同意恢复叙利亚的成员国资格。叙利亚自2011年内战爆发后时隔12年重返阿拉伯“朋友圈”,意味着近些年中东地区出现的“和解潮”实现新突破。阿拉伯大家庭重新接纳叙利亚,显示出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致力于加强合作、消除地区冲突的共识,这为解决叙利亚危机带来机遇,  相似文献   

5.
 2018年1月1日,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以下简称“专项” )正式立项,2月12日正式启动。专项启动2年来,在基于地球大数据驱动的科学发现、决策支持、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系列重要成果。新年伊始,本刊编辑部对专项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进行专访。  相似文献   

6.
根据南充地区多年灾害性天气资料(1951—1991年)与太阳黑子资料(1900-1991年),对南充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与太阳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南充地区的严重夏旱发生在太阳活动的上升时期,而严重伏旱、春旱、秋绵雨及洪涝大多出现在太阳活动的下降时期.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2012,(4):76-76
2012年5月12-13日,“地球生物学论坛——深时全球变化与生态系演化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术交流中心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现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地质及地球物理研究所协办。中国科学院院士戎嘉余、舒德干、焦念志、周忠和、殷鸿...  相似文献   

8.
地球内地核在旋转据英国《新科学家》1996年7月20日报道,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地震学家保罗·理查兹(PaulRichards)和纽约帕利塞兹的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台的宋小东(音译)发现,地球的内地核是一个质量和月。球差不多的铁晶体,内地核比地球的其余...  相似文献   

9.
嫦娥一号(CE—1)搭载的微波辐射计(MRM)获得了全月微波亮度温度(阳)数据,但其中包含的大量信息(例如地球反照等)尚未被挖掘.地球反照是影响月表夜晚阳的重要热源,也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根据月球同步自转的特点,本研究基于CE-1MRM数据初步提取了地球反照影响下的月球正面的澄海和低纬度带的高地地区的亮温信息.结果表明:澄海地区的亮温主要在1.0-1.6K之间,低纬度带的高地地区则在0.2—0.6K之间.  相似文献   

10.
2008年6月15-20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共同主办的第3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ICEEG2008)在武汉顺利召开。  相似文献   

11.
美国宇航局(NASA)于1999年发射了“特拉”号(Terra,意思为“土地”)地球观测卫星,它携带着5种对地观测仪器,其主要任务是监测地球气候的变化。目前,它仍在继续监视着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可能发生的变化。本文要介绍的,就是“特拉”号所携带的遥感观测仪器之一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几年来所观测到的各种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2.
夹薄透水层软土地基砂井固结机理汤连生1)周萃英1)刘增贤2)杨建林1)(1)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2)山东省地质矿产局)关键词薄透水层,软土,砂井,固结机理分类号P642珠江三角洲地区软土土质松软、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大,但含粉...  相似文献   

13.
图片新闻     
《科技潮》2009,(2):5-5
最高科技奖历届获奖者 2007年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吴征镒(著名植物学家) 2006年李振声(遗传学家,小麦远缘杂交的奠基人) 2005年叶笃正(世界著名气象学家)、吴孟超(世界著名肝脏外科学家) 2003年刘东生(著名地球环境科学家)、王永志(著名航天技术专家)2002年金怡濂(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  相似文献   

14.
空间大地测量以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测定地球整体(地球自转)和各圈层(特别是大气,海洋与地壳)的运动,使地球动态变化的监测,研究及应用呈现了崭新的面貌,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际地球动力学最新发展概况,内容包括地壳运动,地球自转,重力场时间变化等。  相似文献   

15.
颂雅 《少儿科技》2013,(12):10-11
1977年9月5日,旅行者1号无人外太阳系空间探测器(以下简称“旅行者1号”)载着磁带录音机和目前看来存储空间极小的计算机等设备,离开地球,飞向神秘、危险又散发无穷魅力的宇宙。2013年9月12日,美国宇航局确认,历经36年的旅行,“旅行者1号”正式拥有了“第一个离开太阳系的人造物体”的头街。  相似文献   

16.
利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发布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数据,采用从点到面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墨西哥2012年3月20日和4月12日两次地震前的TEC数据,发现两次地震前均出现TEC异常,具体表现为:以点计算的震中TEC波形图显示3月20日震前的3月7日、3月15日和3月18日出现TEC异常,4月12日震前的4月4日和4月11日出现TEC异常;以面计算的TEC分布显示震中周边区域在震前出现异于其他地区的TEC增大或减少.  相似文献   

17.
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12年5月编制的《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行与统计报告显示,我刊机构用户总数已达3238个,分布在19个国家和地区;个人读者分布在12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8.
本书是2003年7月22—26日在比利时Hasselt举行的国际微分方程会议的论文集。该会议自1962年起已举行9次,本次会议规模较大,共有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420个与会者(多数来自欧美),会议报告共计391个(其中大会报告15个),涉及常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的各个方面,特别着重于动力系的观点,充分显示了近些年来有关领域研究的新成果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新问题,呈现了一些新技术(涉及几何、拓扑、随机理论及数值方法),并给出广泛的应用(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等)。与会者中有不少国际学术领军人物,会议的学术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9.
吴智平,男,1967年出生于江西省新干县,中共党员,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教授。198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5年于南京大学获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硕士学位,1999年于石油大学(华东)获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20.
“地球观测系统”中的两颗重要卫星——“云卫星”(CloudSat)和“云-气溶胶激光雷达和红外探测者观测卫星”(CALIPSO),经过多次推迟,终于在2006年4月28日由一枚德尔他2号火箭发射升空,加强了日益庞大的“地球观测系统”。[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