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chinglish”记录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上,有一个叫"Chinglish"的博客专门记录我们城市的各种中国式英语,博主纪韶融很乐意为我们讲讲他和中国式英语的故事。我与中国式英语的亲密接触2000年7月25日,从海德堡起航的飞机将我送往遥远的中国。当时我刚学了几个月汉语,也为我的中国之行做了不少准备,然而"中国"两个字在我脑海里还仅仅同课本上的那些黑白历史照片联系在一起。朋友为我预订好的出租车接我从虹桥机场驶向上海市区,一路上高楼大厦扑面而来,陌生,但是与大  相似文献   

2.
<正>在人类发展史上,城市是迥异于乡村的一种社会形态。在以农为本的国度,城市更可视为乡村社会的集聚、扩张、建构和提升。相对于乡村社会而言,城市有着更为庞大的人口流动和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也因此生成着更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更为包容的人文精神。城市精神就其本质而言,就是流动中的融通,就是包容中的凝聚。数十年前,我曾经读到过一篇久久难以释怀的文章,说是"看十年的中国看深圳,看百年的中国看上海,看千年的中国看北京……",看五千年的中国呢?文章说要  相似文献   

3.
正关于2016年的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特点,我有三个观点,概括为三个字。第一个观点,关于中国和东南亚的整体战略态势,概括为"反"。从中国在周边的整体战略态势的周期来看,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在2016年出现了一个相对转折性的变化,就是"反"——"反者道之动"。21世纪以来中国在这一地区的战略态势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现在可能到了新  相似文献   

4.
<正>对于"巴尔干半岛"这个名词,中国读者绝不陌生;贝尔格莱德、萨拉热窝、地拉那这些巴尔干城市,人们应该耳熟能详。即使不知道历史上巴尔干半岛的"欧洲火药桶"之称,也不会不知道20年前因南斯拉夫解体而引发的一系列的战争,以及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期间在贝尔格莱德发生的"炸馆事件"。作为国际问题和外交学的教研人员,尽管我对巴尔干半岛上发生的恩恩怨怨颇有了解,但直到近期,我才  相似文献   

5.
《科技潮》1999,(11)
毛泽东曾说过:没有那一声巨响,就没有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距今35年前的1964年10月16日,在我中国大西北的戈壁滩上,一声巨响震撼了五洲四海,一朵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1967年6月17日,我国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提前实现了毛泽东在1958年6月关于"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10年功夫完全可能"的预言。"两弹"的研制成功,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振我军威,扬我国威,振奋了民族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全国沸腾了!  相似文献   

6.
江瑢 《世界博览》2013,(14):38-39
"港女"的责任坊间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香港的加班文化(俗称"OT"),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逃避家里狭小的空间,他们也许更愿意留在明亮开阔的写字楼里,享受着冷气和一个人安静的私人空间。我是一个拥有5年港龄的"港漂",一切都顺其自然,在这里读书,留在这里工作,并在这个城市生活着。在没来到这个城市之前,看过TVB的剧集,对这个城市有了一些最初的认识:油麻地、古惑仔、香港警察,当然还有经济金融中心这样一个耀眼的名头。当你身处于这个城市中,会发现繁华的街景对你的视觉造成的冲击是难以逃脱的,高楼大厦,商铺林立,奢侈品品牌应有尽有,广东道上的名店门前总不乏一条条的长龙,仿佛一切都在向你证明:这个城市的经济有多么的发达。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市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支撑,智慧城市建设正被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重视。广州作为中国的第三大城市,拥有比邻中国港澳的独特地理优势,更有"千年商都"形成的商贸优势,以及敢为人先、海纳百川的人文优势。随着现代化城市的纵深发展,广州市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和城市化  相似文献   

8.
正我常问自己缺什么?思来想去,我明白,自己缺少的是归属感、认同感,是对自己求学时期信念的坚持,是缺少那种直接参与国家建设的成就感!——施一公2010年9月3日美国《科学》期刊上发表的一篇讨论中国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及科研文化问题的社论引发了国内科技界一场不小的震动,至今"余震不断"。有评论认为,这一社论"具有里程碑意义"。而这篇社论的撰写人之一,就是被誉为当今结构生物学领军人物的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在美国生活了18年的施一公,2008年初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工作。他的归来被认为是中国科技界吸引  相似文献   

9.
《少儿科技》2020,(4):25-25
"特殊时期,请大家为了自身安全,为了我们的国家,待在家里,不要出门,不给疫情扩散机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马路上又有巡逻人员在宣传。几周前,我还在室外踢足球、跳绳;现在,我只能在家里做高抬腿运动。几周前,街道上还热热闹闹、车水马龙;如今,街道上几乎空无一人。因为突然来袭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和我的城市都变了!  相似文献   

10.
<正>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24日宣布,中国内地已有83个城市确认将参与于3月26日20时30分举行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参与城市数量比去年猛增1.5倍。届时,不少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将熄灯一小时,用行动来表明各自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据了解,中国内地城市的许多标志性建筑或景观将成为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的"主角",从而进一步在社会大众中普及环境保护意识和节能减排的紧迫感。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中国人多年来有强烈的诺贝尔奖情结,屠呦呦的获奖终于让国人松了口气。作为常年生活在瑞典的人,我也想谈谈我的诺贝尔奖"情结"和认识。1诺贝尔奖与对人类的贡献最近网络上流传一则笑话:"话说屠呦呦得了诺贝尔奖,瑞典人用不太标准的英文读获奖者名字时,全世界都晕了:The winner is you,you,too!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到底这个奖是要颁给谁的……"笑过之后,更有顿  相似文献   

12.
正凌、淩,两个字,音同字不同,笔划差一"点"。在1948年当选的院士中,有一位淩鸿勋。长时期以来,我,绝非只是我,一直是在下笔之时把他的姓氏搞错了的。淩鸿勋(1894~1981年),字竹铭,广东番禺人,铁道工程专家。1915年毕业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交通大学之前身),后赴美实习进修。自1918年归国后的几十年中,对中国铁路建设事业贡献卓著。1950年去台,1971年退休前为中油公司董事长,1981年8月在台北去世。我最早是从1948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概况》中见到淩鸿勋这个名字的,后来读了  相似文献   

13.
<正>"精准性"主要是指中国同中东欧16国在各方面的合作要互需互补,规模和档次适度,而基本前提是对中东欧16国的多样性和中国与它们的差异性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和考察,而不是脱离这些因素进行政治论证或学术论证。2016年10月,我到布达佩斯进行学术访问。在交流中,一位匈牙利学者问我:"修建匈塞铁路的目的是什么?有多少匈牙利人想坐火车去塞尔维亚,又有多少塞尔维亚人想坐火车来匈牙利?"这只是他一个人的疑问,可不必做深度解读,但却使我联  相似文献   

14.
正从那以后,"长期抗战一定胜利"便成了每个警卫人员的正式名字。电是从那时起,人民便称胡志明主席为"胡伯伯"。1965年我第一次到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工作,就听说胡志明主席有8位秘书。当时有些不解,心想怎可能有8位秘书?直到几十年后,我才弄清是怎么一回事。"长期抗战一定胜利"为了把事情说清楚,有必要先介绍一下越南人的姓名称呼。在中国,朋友和同事间通常多以姓氏相称,如"老  相似文献   

15.
正经过4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城市化建设正从规模转向质量,城市文化艺术的作用与意义在新时代日益凸显。"艺术城市"是将文化的深度挖掘与艺术的创新表现相结合,从艺术品牌、艺术空间、艺术设施、艺术产业、艺术活动及艺术政策等六个方面渗入城市建设与发展之中,以传承城市记忆,激活城市活力,改变城市品质,增强人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正语言似水似风,不断流淌,飘忽不定。"老公"过去的含义不能阻止我们现代人赋予它新的含义。都赖我,出国时间太久了,跟不上形势了,导致如今我一听到中国女朋友提起她们的"老公"来,就不禁浮想联翩。浮现于我脑海的第一个画面是西方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的嬉皮士。被二战炸得稀巴烂的欧洲在苦干二十年之  相似文献   

17.
唐山·临危受命因势"力"导 1976年7月2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7.8级大地震,将"京东宝地"唐山这座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有着百万居民的重工业城市,顷刻间化成了一片废墟,24.2万人在那个灾难深重的夜晚失去了生命.  相似文献   

18.
贾庆国 《世界知识》2014,(18):22-23
<正>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接任以后,在外交上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从建构新兴大国关系到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从拓展"一路一带"的倡议到提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从强调"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的主张到"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在这个背景下,正像有人描述的,中国外交好像也在从"韬光养晦"走向"奋发有为"。这些新的理念既体现出了崛起中的中国对理想世界的思考,也反映出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和外部世界关系出现深刻变化的现实。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随着我国各地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综观导致城市建设"趋同化"的"三板斧",笔者觉得这背后反映了一个实质问题:中国的建筑师至今未能找到一种可以同时表达自己城市文化传统和现代性的设计手段。导致了一方面我们只能copy别人的东西,一方面让外国建筑师把中国变成自己设计理念的"实验场"。本文对如何搞城市建筑的同化谈了看法。  相似文献   

20.
在2011年1月召开的上海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的要求。建设"智慧城市"已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列入了上海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智慧城市"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