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山楂、胡萝卜、白砂糖为主料,加工制成多维山楂酱.该产品富含维生素C、A、P等营养成分,质优物美.其加工技术如下:一、原料处理 选用新鲜饱满的山楂果和胡萝卜、剔除病、虫、腐烂部分.然后将山楂和胡萝卜用流动清水充分漂洗干净,沥干水分,用切片机将胡萝卜切成薄片.  相似文献   

2.
山楂富含维生素、矿物质、黄酮等,被我国人民视为“长寿食品”。近年来,我国山楂栽培面积扩大,产量大增,但因山楂含酸量高,生产山楂果酱、山楂果冻、山楂果脯等加工品时需添加大量的食糖才能平衡其酸度,增加了成本,影响了山楂的生产及加工。为此我们进行了轻糖山  相似文献   

3.
山楂的果实营养丰富,其中特别是铁、钙等矿物质和胡萝卜素、维生素C的含量均超过或大大超过苹果、梨、桃和柑桔等大型水果。山楂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它具有散淤、消积、化痰、解毒、开胃、收敛等多种效能。本文从山楂的价值入手,介绍了山楂的植物特性及生长特性、栽培管理技术、采收贮藏和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楠 《科技资讯》2012,(1):234-234
对现有山楂制品现状和目前山楂产品滞销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降低山楂汁中的有机酸和山楂汁中的单宁含量来改善产品的口感,加工出适合中年老人享用的保健食品,从而带动我国山楂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山楂多糖的总多糖含量及单糖组分构成.方法: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山楂多糖中的中性多糖含量,用间羟基联苯法测山楂多糖中糖醛酸含量,用红外光谱法初步探究山楂多糖官能团,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山楂多糖中单糖组分.结果:山楂多糖中中性多糖的含量为72.00%;糖醛酸的含量为14.98%;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山楂多糖可能为一种氨基多糖;气相色谱法分析得山楂多糖的单糖组成为木糖、核糖、阿拉伯糖、鼠李糖、果糖、葡萄糖、半乳糖,其质量分数分别为5.53%、13.85%、14.26%、9.29%、8.37%、19.91%、21.93%.结论:该方法比较便捷,重复性好,可用于山楂多糖中单糖的组成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大多数水果适合直接鲜食,而有些水果通常需要加工之后才食用。山楂就属于后者—做成冰糖葫芦、炒红果和山楂蜜饯,才是这种酸溜溜水果的理想归宿。山楂还被认为可以促进消化,这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影响山楂罐头褪色的一些因素,指出罐头果皮中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罐头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山楂红色素溶解出来造成的。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山楂罐头护色的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1989年我国山楂栽培面积达到530万亩,2.37亿株,山楂果产量达到18.4万吨,预计到1992年占山楂总株数70%的幼树进入盛果期,山楂产量将达到41万吨.山楂产量的迅猛增长,形成了资源发展和加工能力的不适应,山楂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加工转化能力,若不解决加工利用和开拓市场销路问题,这种产销矛盾将日益突出.要解决上述矛盾出路在哪里?我们认为出路在于采用新技术,开展山楂加工综合利用、开发食用药用系列食品,改造老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立足于国内加工生产既适合于我国人民口味又容易保存的小包装山楂食品,着眼于国外发展果茶类、果肉类高档的作为主食的辅助食品.只有这样,才能保住市场的稳定和长期占领目标市场,解决来势迅猛的产销矛盾.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山楂的物理结构分析及山楂去核的受力分析,提出以山楂核的中心进行定位的方案,以解决山楂去核时因定位不准而造成的破碎率高,惨档剩余率高的问题。设计制造了适合中小罐头厂生产需要的山楂去核机,该机以山楂果实的上下凹点为定位基准的中心定位方式。以上下工作头完成定位加工,保证了加工精度。该机工作效率比人工去核提高了9倍多,达72.0kg/h。  相似文献   

10.
山楂新篇     
色正,气香,味美5的山楂是人人爱吃的果品。经过加工精制的山楂饼、山楂浆、山楂酒更受人欢迎。除食用外,还能药用。山楂果实含有丰富的酒石酸、柠檬酸、山楂酸、苹果酸、黄酮类、甙类、维生素C、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它所含维生素C比柑桔高二至三倍,比苹果高十七倍,在水果中名列前茅,它所含的胡萝卜素竟是苹果的十倍,堪称为营养佳品。山楂作药用,历史悠久。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山楂化饮食,消内积,凡脾弱食物不克化,胸腹酸刺,胀闷者,于每食后嚼二,三枚绝佳。山楂具有健胃、消食、收敛、  相似文献   

11.
山楂系列食品的品种类型很多,市场上常见的有山楂条、山楂片、山楂皮、山楂脯等,而外观光亮、质地疏软新鲜、味道酸甜可口的新鲜山楂糕市场上却很少见到,主要原因是其保质时间比其他山楂系列产品短得多(梅雨季节不超过10天,在寒冷的冬季可延长至一个半月左右),需要现制快卖速销。笔者通过原料挑选、改进制作工艺、利用高效防腐剂等方法,能延长新鲜山楂糕的保鲜保质期。现将  相似文献   

12.
对山楂悬浮果肉饮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经筛选使用琼脂与羧甲基纤维素(CMC-Na)复合效果最佳;果粒尺寸为3mm×3mm×3mm~4mm×4mm×4mm,其效果最佳;试验经统计优选出山楂悬浮果肉饮料最佳配方为:山楂原汁含量60%,果粒含量6%,糖含量14%。采用合理的工艺加工出的饮料风味纯正,无糊口感,色泽鲜艳,真实感强。  相似文献   

13.
山楂又名红果,是我国北方特有的果子。山楂果营养丰富,加工性能广,药用价值高,用途极为广泛。而在我国南方,除了有果小、味酸涩、仅供药用的野生山楂外,无山楂栽培之先例。为探索北方山楂在南方种植的适应性和丰产栽培技术,浙江省开化县从1987年以来进行了“北果南引”栽种试验,现把他们几年来的栽培管理经验介绍如下。一、适栽条件山楂耐瘠,抗逆性强,对环境的适应性广。建园时可选择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砂  相似文献   

14.
设计制造了适合中小罐头厂生产需要的山楂去核机,该机以山楂果实的上下凹点为定位基准的中心定位方式,以上下工作头完成定位加工,保证了加工精度。详细介绍了各部件的结构特点和工作过程,该机工作效率比人工去核提高了8倍多,达63.4kg/h。  相似文献   

15.
山楂总黄酮和茶多酚联合调节血脂的优化配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山楂总黄酮和茶多酚联合调节血脂的最优化配比;方法:将不同配比组合的山楂总黄酮与茶多酚灌胃混合型高脂血症大鼠4周,以TC、TG下降率为判断指标,采用Codrug软件中的权重配方法,选出山楂总黄酮与茶多酚调节血脂的最优化配比;结果:所有药物配伍组血清TC、TG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山楂总黄酮和茶多酚联合调节血脂具有协同性,其最优化配比为1:2。  相似文献   

16.
为保护山楂有效成分及营养成分,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方式加工山楂饮片,并建立冻干山楂饮片中以枸橼酸为检测指标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山楂冷冻干燥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铵-磷酸缓冲液(pH为3.0),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25℃,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10μL.实验结果表明,冻干山楂最佳工艺为物料厚度75 mm,升温速率3.0℃/h,预冻时间6 h,解析温度60℃;枸橼酸在25~2 5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6.72%,RSD为1.19%.实验结果显示,优选的山楂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稳定可行;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快捷,准确度高,可用于控制山楂冻干饮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山楂抗氧化性及其协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法,研究了山楂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以及山楂提取物分别与Vc和槲皮素协同对DPPH.的清除率.结果表明:山楂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山楂提取物分别与Vc和槲皮素复配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协同作用,且山楂提取物与Vc的抗氧化协同作用强于山楂提取物与槲皮素.  相似文献   

18.
山楂叶总黄酮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楂叶总黄酮是山楂叶的有效活性成分,对心脑血管、肝脏、脂肪、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有显著的药理作用.对其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山楂叶进一步开发利用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探讨水提取山楂中黄酮的工艺条件,考察浸提时间、温度、料液比、酸度等条件对提取山楂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用化学显色反应和紫外光谱初步确定提取产物的黄酮类型;研究山楂黄酮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水提取山楂黄酮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 h,温度50℃,山楂与蒸馏水的料液比为1∶30,酸度pH=8,黄酮得率为4. 96%。经显色反应和紫外光谱初步确定山楂黄酮的类型为黄酮醇类和简单黄酮类。食品添加剂和金属离子对山楂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山楂叶提取物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两种溶剂提取山楂叶中的抗氧化物质进行抗氧化性能研究 .结果表明 :山楂叶含有抗氧化物质 ,其乙酸乙酯提取物抗氧化效果最好 ,柠檬酸对它有较好的增效作用 .0 .3%乙酸乙酯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强于 0 0 1%BHT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