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上之所以有生命的产生和存在,是因为地球上有水,有大气,有组成生命物质必要的碳、氢、氧、氮等元素,有适中的地表气温。这些因素彼此关联,互相影响,持续长久地存在,使生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产生、发展、进化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适中的地表气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地球表面平均气温比现在高得多,财由于热扰动太强,原子根本不能结合在一起,碳、氢、氧、氮也就不可能形  相似文献   

2.
水是地球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质资源,而水又是氢和氧的合成物。那么,能否在水中加入化学原料让其分解作为燃料呢?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以水作基料、添加化学原料制造一种新的液体燃料即水合成液体燃料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在水中加50%的混合醇(甲醇、乙醇混  相似文献   

3.
月山地区铜矿床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矿热液的氢、氧同位素组成既取决于组成热液的不同成因介质水的初始氢、氧同位素组成.又受介质水演化过程中氢、氧向位素组成变化的影响。本文通过月山地区铜矿床成矿热液氢、氧同位素组成五种演化机理的讨论.构筑了成矿热液的δ18O-δD综合模式图.并确定了铜矿床成矿热液的来源。  相似文献   

4.
许汉奎 《大自然》2012,(1):13-17
水足生命之源,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尽管地球上有很多水,但绝大多数为海水(咸水).淡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2.5%,而我们能利用的淡水仅占全球淡水总量的0.3%,其余的淡水主要以冰的形式存在于两极地区及高山冰川等永久积雪中,或存在于地下水里。  相似文献   

5.
一、生物内产生超氧离子的过程大气中氧气含量的不断增加,对生物的进化过程带来了巨大的革命性变化,使生命体向着更复杂、更高级化、更加多样化发展,给地球带来了更大的生机。但是需氧的生活方式也是充满着危险的,氧的单价还原过程生成的中间物之一——O_2~(?)-就是生命系统  相似文献   

6.
水--地球上的生命之源 --如果没有水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就不能释放出氧,没有氧,地球上就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相似文献   

7.
正水,是生命之源。随着人类科学的发展,我们不仅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水的重要性,也意识到水对生命的意义从太空中看地球,会发现地球大部分面积是鲜艳的蓝色。而水是地球表面数量最多的天然物质,它覆盖了地球70%以上的表面。地球上因为有了水,才变得生机勃勃。水,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人如果没有食物而有水的情况下,可以生存3个星期;而缺乏水的话,只能生存3天。没有水的哺育,就没有生命的繁衍;没有水的世界,将是死亡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碳、氢、氧、硫、磷等元素组成了生物体,其中磷是组成生命活体的至关重要的元素。目前,尚未发现在生命过程中不包含磷的生命体,人体内磷的含量大约占元素总量的1%,它占人脑总重的0.3%,占肝脏总重的0.2%。早先人们认为磷的作用仅限于作为骨骼的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磷在生命化学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谭运金 《广西科学》1997,4(4):255-258
根据干酪根的元素组成及其他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确定,扬了地块西北缘,西南缘的卡林型金矿床的干酪根属腐泥干酪根,干酪根的元素组成和成熟度是判别大型卡型金矿床和小型卡林型金矿床或矿点的重要标志,大型卡型金矿床的干酪根,碳的平均含量为42.55%。氢的平均含量为1.69%,氧的平均含量为5.03%,小型卡林型矿床或矿点的干酪根,碳的平均含量为77.23%,氢的平均含量为1.22%,氧的平均含量为4.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述了高压对生物演化的驱动作用,提出了科学问题:高压能否促进从厌氧生物到好氧生物的快速、独特演化?解答该问题,有助于对地球生命演化历程的理解,为深海生物资源开发和域外生命探索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新疆阿克提什坎成矿区热液体系氢氧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矿热液的氢、氧同位素组成与其水的类型,水/岩交换的岩石成分及同位素组成,水/岩交换时的温度及水/岩交换程度(W/R比值大小)等因素有关。应用水/岩交换理论,对新疆阿尔泰诺尔特地区阿克提什坎金-多金属成矿区成矿热液体系氢、氧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认为成矿热液早期既有岩浆水又有大气降水参与,随着温度降低(330℃→200℃),大气降水比重逐渐增大,及至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据英《新科学家》2002年4月13日报道 :科学家最近对地球上生长的岩石进行研究后指出 ,在火星上的岩石中可能存在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大量能源。对火星表面下存在生命抱有希望的许多科学家认为 ,在火星地表下有液态形式的水 ,因此很可能有生命存在。那么 ,没有液态水是否就根本不可能有微生物呢?研究发现 ,在地球上有些微生物就生活在岩石的深处 ,它们从氢中获得所需的能量而生存 ;氢是由岩石中的铁和水反应产生的。加利福尼亚莫非特菲尔德NASA埃姆斯研究中心的FriedmannFreund曾经认为 ,在地下深处产生的氢很分散的…  相似文献   

13.
水与空气、食品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人体的50%到60%的重量是水份,儿童体内水份多达80%。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水资源总量的3%,而这3%淡水中,可直接饮用的只有0.5%。所以说,水是人类宝贵资源.是生命之泉。然而,水污染在世界上相当普遍而又严重,当水中的有害物质超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这就会产生污染。这些有害物质包括农药、  相似文献   

14.
天体生物学研究生命在宇宙中的起源、演化、分布和未来.天体生物学在20世纪90年代初正式形成,是人类对地球上生命起源、演化的追问,对人类文明未来的思考,对环境变迁的忧虑,以及对空间和宇宙探索的结果.天体生物学整合了天文学、行星科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和空间探索技术等领域,并且一出现就成为这些学科的前沿.在天文学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天体生物学探讨对生命至关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氢一碳一氮一氧一磷一硫,以及金属元素例如镁、铁等在宇宙创生、星系和恒星演化过程的核合成和分布,以及这些过程对宜居住行星在恒星系中的密度和分布的制约.在行星系统尺度上,天体生物学比较太阳系各行星的物理、化学和地质特征,并试图据此建立太阳系和其他行星系统的宜居住带的模型.地球上生态系统的起源和演化是天体生物学最重要的研究内容.地球从一个炙热的无生命世界逐渐演变成一个适宜生命产生和演化的宜居住行星,是了解字宙中生命的产生和演化的唯一例子.天体生物学比较现在地球上的极端环境、极端环境中的生命,并结合对地球历史上地质和生物事件的重建,试图建立字宙中生命在类似地球的行星上起源和演化的普适模型.寻找地球以外的生命世界是人类空间探索的终极使命.天体生物学根据对地球上生命的认识,确定了液态水、水-岩石相互作用化学是微生物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和证据,并据此确定了最近行星探索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万江  邓婷婷  吴斌  高占斌 《科技资讯》2009,(21):116-116
石油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H,S、N、O。其中碳约占84%~87%,氢占11%~14%。碳和氢的含量约为97%~99%,而硫、氮,氧和微量元素约占1%~4%,同时还有微量的金属元素。元素的种类和含量与石油的成因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石油元素的研究对沉积环境和古地理的研究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梁祖霞 《科技潮》2001,(11):83-83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任何生物的细胞核中,都含有一套由遗传物质去氧核糖核酸(DNA)组成的染色体。分子生物学家已经探明,染色体是由两条 DNA 长链缠绕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 含有4种类型的碱基,即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每条 DNA 长链上的腺嘌呤和胸嘧啶配对互补,而鸟嘌呤则和胞嘧啶配对互补。互补的碱基间以氢键联结,成为两条 DNA 长链间的纽带。DNA 上的碱基排列,就是生命世界最奥妙的“遗传密码”。每3个碱基决定一种氨基酸。一段去氧核糖核酸链,能够决定一组氨基酸排列顺序。按这个顺序合成的氨基酸长链,就是支配生物某一性状表现的一种蛋白质分子。所以遗传决定性状,说到底就是碱基排列顺序  相似文献   

17.
尚磊 《青年科学》2008,(4):19-19
稍有生物学常识的人都应当了解,任何生物都必须靠呼吸来维持生命。呼吸就是吸入空气以得到氧,然后呼出不同成分的气体。人类呼出的气体中无氧气,而是二氧化碳和水。那么昆虫是怎么呼吸的呢?  相似文献   

18.
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有生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地球上有大量的水。 那末,地球上的水是哪里来的?一种普遍流行的观点是:地球上的水是在地球形成时,从那些宇宙物质中分离出来的;而在地球形成以后,从地球内部不断析出水分聚集在地表,这由今天的火山活动可以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9.
 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既是构筑生命体的结构物质,也是执行生命活动的功能单元,人体就是由它们组成的一台精密复杂的生物机器,甚至它们的分子本身就是一架架结构精巧、功能神奇的分子机器.太空不同于地球的环境,如微重力,会如何影响这些分子机器的组装及其功能呢?借助晶体这一效应放大器和固定器使得人们能够开展定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它虽只占地球陆地面积的31%,但却有超过80%的陆地生物生存在里面,它就是被誉为"地球之肺"的森林。从太空俯瞰地球,森林的绿色与海洋的蓝色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而在这个画卷的陆地之上,虽只有近31%的面积属于森林,但却有超过80%的生物生存在森林里。也正因如此,森林才有了"地球之肺"及"陆地生命摇篮"的美誉。森林——生命的摇篮覆盖在大地上郁郁葱葱的森林以其兼具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属性和拥有巨大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