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改进的TD法对冷作模具钢进行了VC覆层扩散处理的实验,同时测定了处理后的表面层组织、硬度及耐磨性,并绘制了处理的动力学曲线。工业性生产试验表明,冷作模具通过VC覆层扩散处理,其使用寿命提高了3倍。  相似文献   

2.
钒含量对PD3钢碳化钒析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弄清钒在珠光体组织转变中的作用和沉淀析出的规律,通过电化学萃取分析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钒含量对PD3钢中碳化钒析出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D3钢的铁素体和渗碳体中固溶钒的饱和溶解度分别为0.09%和0.23%左右;当钢中钒含量低于0.21%时,钒主要以固溶形式存在,只有极少量的碳化钒质点无序析出;当钢中钒含量增加,超过饱和溶解度后,多余的钒则主要以碳化钒的形式析出;当钢中钒含量高于0.21%,达到0.33%时,碳化钒将以无序状态和“相关沉淀”两种方式大量析出。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丁二酸氧钒和己二酸氧钒在Ar气氛下的热分解反应。求出了二酸氧钒的热分解反应表观动力学参数n-1.82,E=367.1kJ/mol,logZ=24.25;已二酸氧钒的n=1.06,E=242.9kJ/mol,logZ=15.61。在微型催化床上研究,证明热分解产物V_4C_3对N_2O和NO的热分解具有明显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羧酸氧钒在惰性气氛中的热分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合成了5个羧酸氧钒配合物:丁二酸氧钒、己二酸氧钒、苹果酸氧钒1:1、苹果酸氧钒1:2和乳酸氧钒.通过元素分析、磁化率测定和IR分析,确定了这些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用DTA、TG和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研究了这些配合物在惰性气氛下的热分解特性.结果表明,9元环结构的己二酸氧钒在Ar气氛下于420℃分解,得到组成恒定和不含氧化钒的V_4C_3.  相似文献   

5.
硼化物尤其是过渡金属硼化物具有独特的性能 ,通过表面技术在金属表面形成硼化物薄膜 ,可大大提高材料性能。介绍了在钢铁材料表面获得硼化物的三种方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热反应扩散法和熔盐电解法 ,阐述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利用脲解型微生物的成矿效应对碳化后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测试了处理后混凝土的毛细吸水、抗水渗透和快速氯离子渗透性,并测定了表面接触角,综合分析了表面产物的微观形貌和组成.结果表明,碳化和微生物表面处理均能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并降低吸水性,后者形成了粗大的方解石晶体并紧密附着在混凝土表面.碳化并不影响微生物成矿产物的晶型和形貌,然而是否碳化却对微生物表面处理后混凝土的吸水和抗渗行为有不同的作用规律.碳化后再进行微生物表面处理,混凝土表层吸水系数的降低幅度相比未碳化直接处理更高,其主要原因在于微生物表面处理能够改善碳化所带来的亲水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校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研室对钢铁表面碳化钒覆层的组织、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应用于生产实际,取得了良好成果。这项课题是从一九七六年开始的。七年来经过对多种钢材进行了盐浴渗钒试验,深入研究了表面覆层的成分、组织结构及性能。在研究过程中还结合工厂生产需要,对一些冷冲、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氢氧化镁碳化制备碳酸氢镁的过程,考察了液固比(氢氧化镁浆料中水与氢氧化镁质量之比)、浆料温度、二氧化碳气速、搅拌速度以及氢氧化镁原料差异对碳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下,液固比为40、二氧化碳气速为400mL/min、搅拌速度为300 r/min时碳化效果最佳;氢氧化镁粒度越小,分散性越好,对碳化过程越有利;分析纯氢氧化镁与自制氢氧化镁碳化所得碳酸氢镁溶液中镁离子浓度分别为0.315 mol/L以及0.203 mol/L;同时对碳化过程氢氧化镁缩壳模型进行了简要探讨,碳化过程拟合结果呈现出较好的线性。  相似文献   

9.
张学东 《科技资讯》2013,(14):63-63
纯碱装置是化学工业中最复杂的控制对象之一,尤其是碳化单元,其被测介质由气、液、固三相组成,同一设备存在制碱和清洗两种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因此有必要针对碳化装置的特性进行生产过程优化控制,进一步提高碳化生产的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前汽车模具表面的质量和模具寿命要求很高,已成为决定市场竞争成败的首要因素。本文提出了一种汽车模具镶块的TD处理及相关工艺方法,模具表面的质量和模具寿命可完全达到设计技术要求,并且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可为同类型零件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A vanadium carbide coating on steel‘s substrates was prepared through B4C reducing V2O5 in molten salt bath. The thickness of VC-coating reached 14-18μm at 920℃ for 6h, and the hardness of VC-coating reached HV2200-HV2400. The sliding wear resistance of the VC-coating is not only 3350 times of that of SCN-coating, but also more excellent than that of other VC-coatings, prepared through aluminum reducing V2O5 or through TD process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ifferent VC-coating resistances to wear and corrosion increase with a raise of the free carbon contents in VC-coatings. The continuous service life of a tongue grooves of the high speed cigarette machines, with this VC-coating, reached good results of 140-150days.  相似文献   

12.
含钒废水的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内外含钒废水中钒、铬和氨氮的处理现状和所采用的处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含钒废水处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金属作为基底,环氧树脂作为涂层材料,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研究表面未经处理、经硅烷处理和经磷化处理试样的环氧涂层酎蚀性能。有机涂层试样做为工作电极,浸泡在3.5%的NaCl水溶液中,测量其交流阻抗谱。结果表明:金属表面经硅烷处理后,金属/涂层的酎蚀性优于未经表面处理和经磷化处理的试样,硅烷处理层能很好地保护金属基底。  相似文献   

14.
酸浸对钙化焙烧提钒工艺钒浸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稀硫酸浸出法提取钙化焙烧后钒渣中的钒,考察了浸出参数:物料粒度、体系pH值、浸出温度和时间、液固比(L/S)、搅拌速度对钒及杂质元素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物料粒度小于75μm时对提高钒浸出率影响较小;液固比从2∶1增加到7∶1,搅拌速度由100增加到500r/min时,钒浸出率增长幅度均低于3%;钒浸出率在浸出前15min内迅速升高,之后增长变缓;浸出体系pH值对钒及杂质浸出率影响显著,pH值为2~3时钒浸出率达90%,杂质元素Ca,Mn,Mg,Al,Si,P浸出率为10%~30%;在较佳浸出条件下:粒度96~75μm,pH值为25,温度55℃,时间30min,L/S为3,搅拌速度500r/min,钒浸出率超过91%.  相似文献   

15.
采用碱处理法对多孔钛表面改性,在钛基体上产生晶体钛酸钠和无定形金红石,在模拟体液中形成含有羟基磷灰石和磷酸八钙的磷灰石涂层.研究表明:经碱处理的多孔钛二周后显示较强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碳钢被覆金属碳化物过程中碳原子的迁移扩散行为进行了讨论。由于碳从基体向表面扩散形成碳化物,在基体与被覆层之间形成一假想的脱碳区△L,该区脱碳前的碳含量正好等于被覆层获得增量dl所需的碳原子总量。如果在被覆层获得增量dl的时间dt内,该区的碳能与远基体达到均匀化,则认为基体中的碳含量已足以维持被覆层的正常生长。本文对此进行了定量分析,导出了被覆金属碳化物钢中所需碳含量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17.
稀土变质钒白口铸铁中碳化物球化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索了用变质方法改善钒白口铸铁中碳化物的形貌和分布。用稀土综合变质剂对钒白口铸铁进行了变质处理,使钒白口铁中方块状先共晶碳化物和条状共晶碳化物变为圆整时球状碳化物,韧性和机械性能明显提高。 研究表明,一定的钒量是碳化物获得球化的必要条件。变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高熔点的硫化物、氮化物是VC非均质形核的基体,对VC以离异共晶方式生长起着重要作用。稀土的脱硫脱氧作用,提高了VC—熔体间的界面能,降低了VC的表面能的各向异性,使VC各个生长锥以在致相等的速度增长,从而长成球形。同时,高的界面能有利于在生长过程中球面的稳定性。 稀土综合变质剂正是综合了提供非均质形核基体与提高VC—熔体界面能、降低界面能各向异性的优点,而且前者与后者之间互相促进,因而发挥了较强的球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水解硫酸氧钒并在N2保护下573~1073 K煅烧水解产物得到二氧化钒粉体,掺入钨酸盐与硫酸氧钒共水解可得到钨掺杂二氧化钒,将二氧化钒与树脂共混制备了复合涂层.运用正交实验优化了煅烧条件,并用DTA,TG,XRD,XPS,XRF,DSC,Vis-NIR光谱等方法进行了表征.表征和研究结果证明:粉体为均一的单斜相,符合二氧化钒的化学组成比(VOx,x=2);钨酸钠加入量与掺钨量成正比;二氧化钒的金属半导体相变温度可通过掺钨降低至室温或更低;相变性能也与研磨分散时间相关;钨掺杂二氧化钒粉体共混涂层在室温下能够显示出热致变色性能.  相似文献   

19.
热处理结合壳聚糖涂膜对板栗贮藏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经过 50℃热处理 6 0min的“青扎”板栗浸渍于商品壳聚糖涂膜剂中浸渍 15s,与 50℃热处理 6 0min的果实及未处理果实进行对照 ,样品均置于 0± 1℃的冷柜中冷藏 ,观察不同贮藏时期SOD活性、呼吸强度及腐烂率和失重率变化 .结果表明 :热处理结合壳聚糖处理在贮藏过程中控制了板栗果实的呼吸强度和失重 ,并保持较高的SOD活性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 ,SOD活性呈现逐渐下降趋势 ,腐烂率均显著低于CK ,也低于单独进行热处理的果实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