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清议 《特区科技》2009,(3):68-83
财富是人的劳动创造的。所有商业,都是关于人的生意。人口结构变化,对商业模式设计影响巨大。中国人口将在2021年达到峰值13.8亿,此后掉头向下,至2100年只有5.6亿人。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后半生都将经历人口数量急剧减少的过程。这一次,不是因为战乱,而是因为人们不愿生育。其结果意味着创造财富的机会大量减少。这一景象将从2028年开始!然而此前,情况却恰恰相反,涌现出大量激增的年轻人,迈入劳动人口大军。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就业、金融及能源危机;也可能是城市化所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
我一直认为,虽然制造业很辛苦,利润微薄,但中国企业不做制造业能做什么?想要在那些决定产品定价权的环节,和跨国公司竞争,是不可能成功的。但现在广东企业的转型比较令人激动,它们从外销转向内销,并开始掌控产业链上决定产品“定价权”的重要环节。这是第一步,将来慢慢在国际市场取得定价权,也不是不可能的。只要能做成功的话,我相信这是中国企业转型,我不敢说是唯一,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3.
章迪禹 《世界知识》2013,(20):54-55
随着中国崛起的加速,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逐渐成为人们绕不开的话题。7芏认真观察和思考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后,有学者甚至直言,中国的周边环境总体上趋于恶化,这不仅仅是中日、中菲等关系倒退的结果,更是周边诸国全方位恐惧中国崛起的现实投影。  相似文献   

4.
3月底4月初,中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刚从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回京,总理温家宝又踏上了访问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和柬埔寨的行程。国际舆论称之为中国的“春季外交攻势”。既然是“攻势”,那么目标是什么呢?化解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虑就是一个长期目标。笔者长期做东南亚形势研究,实地调研、相关国际学术会议和重大场合活动也参加了不少,深切地体会到,“中国机遇论”和“中国威胁论”将伴随中国崛起的整个过程。这是国际社会尤其是周边国家的正常反应。这些国家往往公开大谈中国崛起是机遇,私下则严重关切中国崛起可能带来的冲击和威…  相似文献   

5.
张启迪 《世界知识》2023,(18):62-64
<正>2023年5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了题为《中国见顶了?》(Peak China?)的封面文章,认为由于人口老龄化及生产率增速下降,“中国崛起速度正在放缓”。事实上,这并不是西方第一次唱衰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西方不时大肆宣扬“中国崩溃论”。2016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持续逼近美国,“中国崩溃论”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崛起见顶论”。近期,这股论调卷土重来,主要是因为202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表现低于预期。  相似文献   

6.
2005年的中国外交,是从对2004年底印度洋海啸灾区的救援行动开始的。这预示着这一年中国外交将出现一个新的主题:救援。这年的中国外交的确说得上是异彩纷呈,曲星把它们归结为“六个关键词”:和谐、合作、对话、发展、文化、救援。这一年,中国的发展受到全球前所未有的关注,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国内国际到处都在谈论“中国崛起”,并对“崛起”这个概念展开热烈讨论甚至激烈争论。在《世界知识》上,读者就会发现不同的观点同时存在。在这一年,“中国威胁论”也在继续发酵。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开展了一系列充满善意的外交行动,并提出…  相似文献   

7.
正赵纪周:2019年12月北约伦敦峰会联合声明第6条关于突破传统防御领域和应对中国崛起的内容,尤其值得关注。北约认识到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与外交政策已成为联盟需要共同应对的机遇和挑战。这是北约首次将中国纳入议程并写  相似文献   

8.
沈志勇 《科技智囊》2009,(9):I0005-I0010
2006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年,从此以后的五年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中国经济将出现两个大趋势:首先,新一轮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源于消费结构升级,也就是中国的消费结构由衣、食向住、行阶段升级,所以在这种趋势的带动下、中国的产业结构在“十一五”期间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商业模式     
《特区科技》2009,(7):46-49
经济危机不是坏事,行业危机也不是!恰恰是一个商业模式重构的机会!如果你没赶上新兴行业的上市热潮,没关系,大多数行业都要经过起步、规模化、产能过剩后的普遍困境、整合四大阶段。而资本市场的追捧,往往又会加速一个行业的产能过剩,使之更早陷入困境。此时便可以后发制人,重构商业模式,整合产业链,实现大乱后的大治。“BP太阳能”在光伏行业陷入低迷之时,重构商业模式、迅速发展,2009年销售量将比前一年增长一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崛起的影响和困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自1992年出现中国威胁论以来,国内外关于中国崛起或是中华民族复兴已经有了许多讨论,今天之所以再次讨论这个问题是希望能引起国内学者们从中国的角度讨论这一问题,而不是从外国的角度讨论问题。自有“中国威胁论”以来,中国一直都在讨论如何在国际社会上减少“中国威胁论”,如何让周边国家,特别是让美国别认为中国是威胁。阿富汗战争的主要军事行动一结束,美国就出台了大谈中国威胁论的国防部报告和国会中美关系评估委员会报告。这说明尽管我们一直想办法消除“中国威胁论”,但美国认为中国是威胁的观念是不断加深而不是日益淡漠。那么,中国实力的增长如果可以缩小了中美实力差距,这对美国和世界将产生什么影响呢?也就是说美国不把中国作为主要战略防范对象是否可能?中国崛起面临的最大国际困难是什么?是经济的,是政治的,还是安全的?中国应采取什么策略来应对这些困难?如果美国超强实力地位20年不变,其防范中国的战略目标又是既定政策,那中国应该怎么办呢?值得关注的是,美国这次宣传“中国威胁论”,东盟国家和欧洲国家都没有附和。这是不是说明情况已发生了变化,但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是中国实力增长的客观影响变化了呢,还是外部世界对中国崛起的认识发生了变化?——阎学通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崛起与外交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崛起,国内外近年讨论不断,但是各方似乎至今并未达成共识。国际上,“中国将成为超级大国”的说法,与关于“中国崛起的阴暗面”的讨论同时存在;在国内,对中国是否正在或者已经“崛起”有很多不同意见。笔者以为,对中国发展的认识关系到中国外交定位、中美关系、中国与发  相似文献   

12.
李晨阳 《世界知识》2017,(10):73-73
中国崛起需要一个和偕稳定的周边环境,这应该是一个共识,著名学者张蕴岭教授多次指出“周边是中国崛起的战略依托”,周边对中国崛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3.
杨帆 《世界博览》2010,(1):18-19
中国两次抗击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功和经济大发展、举办奥运会、克服传染病、成功救灾和防止恐怖主义说明“举国体制”有效,新自由主义思潮退潮。有人深刻挖掘中国崛起的原因,认为集权体制是“人民民主”,比西方民主制度更好。2009年,美国80岁的未来学家奈比斯特甚至提出,中国存在“纵向民主”,比西方的“横向民主”要好。  相似文献   

14.
《特区科技》2010,(3):58-63
对于创投来说,认清地方政府的商业模式及其影响非常重要。自改革开放至2002年,地方政府普遍采取“土地引资收租型”商业模式,这正是中国制造业最近二十年来称霸全球、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重要原因。2003年后,地方政府逐渐将商业模式转向为“土地运作型”,  相似文献   

15.
《特区科技》2012,(9):66-66
雷西在硅谷创办了一家“创始人学院”以培养创始人。其学员三年来创办五百多家公司。学费很便宜,但学员则要拿出公司3.5%的股份,按四三三的比例分给学院、导师和同学。  相似文献   

16.
徐进 《世界知识》2013,(2):13-13
“尊王攘夷”是中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普遍采用的战略,分析其演变可对今天中国崛起战略给出一些重要启示。所谓“尊王”是指尊崇周天子的权力与权威,而“攘夷”则是指防御外夷的入侵。  相似文献   

17.
清议 《特区科技》2009,(5):40-47
为什么需要探讨人民币的商业模式?这是因为作为储备货币的美元,已难以继续为世界贸易提供足够的流动性,使得发展中国家缺少用于贸易支付的货币,也使中国出口陷入低潮。那么,人民币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是美元靠贬值获利的“储备货币商业模式”,还是日元靠升值获利的“汇兑性收益商业模式”?其本质都是:你的得,就是别人的失!都是货币战争思维!都是以邻为壑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18.
郎朗 《世界博览》2010,(12):72-73
策划人语:美国普通人怎样看待中国?带着这一问题,《世界博览》杂志特邀美国中太平洋学院联合进行了取样调查。在和美方项目负责人中山老师的共同策划下,本刊编辑部就中国崛起、中美关系、中国的国际地位等问题对该学院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崛起的困难西方认为中国崛起将面临很多困难,一些人甚至认为许多困难是无法克服的。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他的名著《大国的兴衰》和1993年完成的《为21世纪作准备》两本书中认为,中国与西方国家经济水平上的巨大差别本身就决定了中国不可能赶上发达国家。他估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短期内会有较大增长,人均生活水平绝对比现在富,但在下个世纪,中国人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仍是贫穷的。西方人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东亚的逻辑     
冷战结束后的10年,东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国经济的崛起、东亚经济合作的展开、东亚地区意识的萌发和增强等等,使得东亚从一个地理概念逐渐演变为一个经济、政治(暂且还不包含安全)的有机体。虽然这个有机体还处在其成长的初期,但已经呈现出自身发展的逻辑。过去10年东亚最令人瞩目的发展是中国的崛起,而一些东亚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在东亚金融危机之前,“中国威胁论”在一些东亚国家很有市场,但由于中国致力于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由于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负责任的表现,以及中国在地区经济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