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体西用”思想由于其“中体”而备受争议,但其“西用”确对中国近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一个整体,“中体”和“西用”是密不可分的,在当时的条件下,二者相辅相成,没有“中体”也就很难有“西用”,没有“西用”,“中体”也就没有意义。抛开争议,中体西用思想的进步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对《论语译注》中的三个句子“斯害也已”、“末之也已”、“其终也已”的解释与杨伯峻先生有不同的看法。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对《论语》和《左传》中所有“也已”句分析后认为在《论语》时代,“也已”已经结合为一个语气词,它们不应拆开解释;其二,“已”的演变过程告诉我们,“也”与“已”的结合处在动词“已”逐渐虚化的过程中;第三,“也”置于主语后表提顿只限于特定的句子,而论语中这三句都不符合这一条件。  相似文献   

3.
“劝、勉、勖、励、奖”辨释李宪国这几个词都有勉励义。《说文·力部》:“劝,勉也。”《礼记·月令》:“勉诸侯”郑玄注:“勉,犹劝也。”“励”,《说文·力部》作“”,训“勉力也”。帕尔雅·广诂》:“励,劝也。”又《广言》:“励,勉也。”《集韵·上养》:“...  相似文献   

4.
苟子言:“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吉往今来的“成功者”,同常人并无不同,不过是善于利用和借助客观条件罢了。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企业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该有所侧重,着力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说到底,所谓的“集大成者”,也是“善假于物”的结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在对以往研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表示不满的“真是”语义演变的句法环境,和表不满义“也是”来源。并进一步探讨了“真是”“也是”的性质和功能。“真是”作为一个语气副词,在独立使用时发展出话语标记的功能,“也是”具有语气词的属性,在“X也是”中有话题标记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略论古汉语的同形反义词──兼为“反训”辨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反训”谈起在古代汉语经典文献的注硫和训信专著或辞书中,我们常常可见一些语言现象,诸如“乱,治也”;”受,授也”;“故”,洲“古也”、又训“今也”;“落”,训“死也”、X训“姐也”,等等。从表面看,人们不难发现:它们训释词与被洲释词正是一对反义词(如上述前二例);或一个词的训释词(即义项)中有两个正是一对反义词(如上述后二例)。古人概括其特点为“一字两训”,“义相反而实相因”(王念孙悟)。O这就是传统训治学之所谓“反训”。其被训释之字(词),也笼统地被称之为“反训率”或“反训词”。晋人都球首先…  相似文献   

7.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日,‘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日,‘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其中“折枝”一词,历来各家注释各执一词,难成定论。笔者认为“折枝”应解释为“按摩搔痒”,其中“折”极有可能是“析”的误字。  相似文献   

8.
对行步方式的描写,现代汉语有常见的动词走、跑,古代汉语知有三个常用的动词:步、趋、走。古代汉语的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走,走相当于跑。“趋”字的本义是“疾走,跑。”汉·刘熙《释名·释姿容》:“趋,疾行也。”许慎《说文解字·二上·走部》:“趋,走也。从走,刍声。”《公羊传·桓公二年》:“殇公知孙父死,且必死,趋而救之,皆死焉。”注:“趋,走也。”“走”即今语之“跑”。《诗经·小雅·绵蛮》:“岂敢惮行,畏不能趋。”郑玄笺:“岂敢难徒行平?贯不能及时疾至也。”来表注:“趋,疾行也。”由此可知,“趋”的本义…  相似文献   

9.
“辛”,“ ”二字声近形似,意义相通,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分为两部。但历来各家争说纷纭,或谓“辛”,“ ”当为一字,或谓两字。关于二字的本义,各家又从甲骨文、金文等字形上加以分析,各有说法。本文从形、音、义三方面分析认为“辛”、“ ”甲骨文字形一致,古音相近,意义相通,本为一字,假借而为十干之辛。“辛”、“ ”为会意字。二字的本义当为“罪也。从干二,二,古文上,干亦声。”干之本义为盾,引申为“犯也。”犯上即罪也,“辛”、“ ”为会意字。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的诗教传统所谓“诗教”,本指《诗经》“温柔敦厚”的教育作用,后来也泛指诗歌的教育宗旨和功能。孔子是“诗教”最早的也是最积极的倡导人和身体力行者。在《礼记·经解》中,记载了孔子的几段很值得玩味的话:“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这就是说学诗的作用在移情,在改变人的性情,使人心走上正道。《论语》里也记叙了孔子一再强调诗歌的作用“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由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我国文化的深远影响,两千多年来“诗教”的传统绵…  相似文献   

11.
陈松 《青年科学》2009,(6):39-39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相似文献   

12.
费静亚 《奇闻怪事》2006,(10):40-40
“他呀,上课东张西望,下了课不好好做作业,真是讨厌!”“他,思维慢,一道题教了六、七遍也不会,谁教他谁倒霉!”“他,不去惹事就好了”……假如让我们谈谈对班中“差生”的印象,我想90%到95%的教师都会这样说。也许,这位“差生”还有优点,那也只是跟在“不过”后面的“尾词”,如“不过,他劳动还是蛮积极的”等。以前,我也曾如此评价“差生”,可黄让我彻底改变了……  相似文献   

13.
“中华”一词是由“中国”与“华夏”二名复合而成,其现代的词义,既可指中国,也可指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词义相近,但也有区别。中华文明是指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中华文明的概念和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在不断发展和丰富。  相似文献   

14.
作为“九叶”诗人之一的唐先生一生的创作深具“边缘”性质。“边缘”性质既表现在他的人生道路上,也表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其诗歌的“幻美”主题和“日夜边际”的印迹都非常明显。而作为一个现代派气息浓重的“九叶诗派”的诗人,其诗歌的创作也深具个性特征,在九叶之中也是非常边缘化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嵇康性格,比较普遍的认识是“烈”。本文认为,“静”也是其性格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烈”“静”矛盾的对立统一是其性格特点,也是其人格魅力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姚志成 《广东科技》2006,(9):111-112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度的加快,使人们在解决了温饱之后不但注意“衣、食”质量的提高,也开始把“住”的质量提到议事日程来。故此,人们对“家”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发展与更新。然而“温馨”二字是一个家庭中不可代替的精神支柱,那么,室内设计中“温馨”情意的意境,则是创作的主要根据,同时也是衡量家庭装修好坏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7.
《科技知识动漫》2009,(1):94-96
在“尖兵之翼——2008”中国无人机大会和第七届中国珠海航展上,重磅亮点之一就是无人机,除了“暗剑”再度“出鞘”外,CH-3型无人攻击机、“战鹰”无人攻击机也首次亮相,“飞碟”无人机更是挑战视觉感官,令人大饱眼福。同时,“巨星”云集的无人机盛宴也投射出国产无人机领域的研制实力。  相似文献   

18.
《周易》“中孚”卦二爻爻辞为:“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日:“靡,共也。”王弼注:“……故日我有好爵,与物散之。”孙星衍《周易集解》引干宝日:“靡,散也。”其中虞翻释“靡”为“共”,属随文注释之类,不可取,因为从“靡”的词义系统中无由引申出“共”  相似文献   

19.
《资治通鉴》“投石、超距”虽然源于《史记》,但二者不仅标点有异,各家对它们的认识也是聚讼纷纭。文章基于“投石”、“超距”的文献分布情况,从语言结构规律的角度得出:“投石”即投掷石块的军训,既要求远,也要求准。“超距”当是跳高,以“距”类横木作为训练工具。  相似文献   

20.
牛新春 《世界知识》2022,(14):72-73
<正>当以色列对伊朗的“影子战争”频频得手时,伊朗“代理人战争”对以色列的骚扰也持续蔓延,以色列的日子也不好过。近十年来,伊朗国内深受经济、社会问题困扰,但在国际上却遇上“阿拉伯之春”、美国中东战略收缩、海湾国家内讧等“有利”形势,“代理人战争”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有人说伊朗“命”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