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放射性~(14)C的三种起源——宇宙线起源、人为起源和地内起源。由于铀,钍、锕三系能直接发射微量重离子~(14)C,以及自发裂变中子和α-衰变与物质发生核相互作用,也可产生~(14)C。因此放射性~(14)C的地内起源是十分重要的,但至今这一起源被忽视了。最后,提出了可以检验~(14)C地内起源证据的两类实验。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较为流行的水中~(14)C检测方法的氮气消耗量大、耗时较长等问题,该文将脱气膜技术引入水中~(14)C的检测。设计了一套可行的采用脱气膜技术的水中~(14)C分离装置,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装置在酸性条件下工作的可行性,分析了该装置的影响因素、氮气消耗、耗时等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脱气膜技术的水中~(14)C分离方法对无机碳回收率达到95%,耗时短,氮气消耗少,应用于水中~(14)C检测具有明确优势。  相似文献   

3.
在线~(14)C年龄测定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14)C 年龄测定工作中,将微处理计算机 Lecroy—3500接入双道液体闪烁谱仪。在线~(14)C 年龄测定系统不但能测量~(14)C 计数,而且能测出~(14)C 能谱和有较低的本底计数率。由于~(14)C 样品测量时间较长(1000分钟),故进行精确年龄测量时,必须对仪器稳定性进行监察.从~(14)C 能谱,在线~(14)C 年龄测定系统能够监察仪器的稳定性。本系统在国内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液体闪烁谱仪有1/2—1/3的本底是来自串光本底计数。双道液体闪烁谱仪中,Ⅰ道脉冲辐度 V_Ⅰ,Ⅱ道脉冲辐度 V_Ⅱ。对~(14)C 信号 V_Ⅰ~V_Ⅱ,对串光本底信号 V_Ⅰ(?)V_Ⅱ或 V_Ⅱ(?)V_Ⅰ。利用这一差别,系统软件可灵活地选择 RT 值,有效地消除串光本底计数。本系统提出了监察液体闪烁谱仪和降低串光本底的新途径。本系统不但可以给出上述各参数,而且可以直接给出样品年龄,标准偏差等数据。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国内外一些学者根据草鱼肠内的植物细胞壁没有变化、消化液内没有纤维素酶活性,间接判断草鱼不能消化纤维素。为了直接观察草鱼能否消化吸收粗纤维,我们应用~(14)C标志粗纤维并做成颗粒饵料投喂草鱼,测定放射性在鱼体的吸收和分布情况,并计算其消化吸收率。材料和方法一、~(14)C标志粗纤维的制备用放射性同位素~(14)C(用Na_2~(14)CO_3和高氯酸作用产生~(14)CO_2),并选择吸收~(14)CO_2合成有机物能力较强的凤眼兰(Eichhornia crassipes Solms)幼嫩植株。采用在密  相似文献   

5.
A pollen record from Haiyuan section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Ningxia revealed a detailed history of vegetation variation and associated climate changes during the period from~13.0 to~7.0 14 C ka BP.A steppe landscape under a moderately dry(and probably cool)condition(~12.7-~12.1 14 C ka BP)was replaced by a coniferous forest dominating the landscape under a generally wet climate from~12.1 to ~11.01 4C ka BP.This generally wet period,corresponding to the European B?lling/All?rod period,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a cool and wet stage between~12.1 and~11.4 14 C ka BP,a mild and rela- tively dry stage between~11.4 and~11.2 14 C ka BP,and a mild and wet stage between~11.2 and~11.0 14 C ka BP.The coniferous forest-dominated landscape was then deteriorated into steppe landscape (~11.0-~10.6 14 C ka BP)and further into a desert steppe landscape from~10.6 to~9.8 14 C ka BP,being correspondent to the European Younger Dryas period.After a brief episode of a cool and wet climate (~9.8-~9.6 14 C ka BP),a relatively mild and dry condition prevailed during the early Holocene(~9.6- ~7.6 14 C ka BP)and then a warm and humid climate started the mid-Holocene(~7.6-~7.2 14 C ka BP).  相似文献   

6.
高产杂交水稻的穗粒性状、产量构成成分和谷粒产量优势与植株吸收~(32)P、~(14)C和~(35)S 的优势有密切关系,也与C~(14)同化产物从叶片的输出率和分配到穗粒和茎秆的百分比成正比例关系。高产杂交水稻的茎叶器官干物重和鞘叶比增加。而不育系开花后至灌浆期穗粒中的~(32)P、~(14)C 和~(35)S 的代谢受到障碍,输入和分配量少。同化~(32)P、~(14)C 和~(35)S 具有生理生化优势的杂交水稻汕优2号、汕优6号、汕优36、汕优(桂)33、汕优63和威优64的谷粒产量比其亲本和高产常规品种“双桂36”显著增产。  相似文献   

7.
采用铀系定年法对双河洞石笋SW01进行年代测定及碳、氧同位素分析,以探讨石笋形成时的古环境信息。结果表明,石笋顶部沉积年代在海洋同位素阶段11期,山王洞形成年代在远早于海洋同位素阶段11期(MIS11)阶段。石笋δ~(18)O值为-8.85‰~-8.39‰,变化趋势与三宝洞同时期石笋SB-14相一致,但值略重。δ~(13)C阈值为-3.89‰~-2.55‰,意味着地表植被以C4植物为主,气候较干旱。结合MIS11阶段的气候特点,推断山王洞区域在MIS11阶段后期气候温暖且相对干燥,降雨量逐渐减少,大气降水量存在旋回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在广西合浦县发现的古独木舟的年代,利用北京大学的小加速器质谱计对4个取自独木舟不同部位的木头样品进行了14C年代测定,结果表明,此独木舟的14C年龄为(365±20)BP.经14C-树轮年代校正曲线校正后,表明独木舟建造的日历年龄在1460~1580 AD(2σ的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Racah代数理论和Talmi变换方法计算了~(14)C—~(14)O这对镜核的8个同位旋相似态的库仑能差,结果与实验值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组态混合方法,选择SDI+QI作为有效相互作用,计算了~(14)C的能谱,计算结果同实验值符合的很好。同时也用SDI作为有效相互作用计算了~(14)C的能谱,比较发现,SDI+QI比单纯的SDI作为有效相互作用有明显的改进。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选用前期从受污染土壤中筛选出来的多环芳烃高效降解菌BDG-3为研究对象,以~(13)C~-葡萄糖为底物对其进行培养,并利用Nano SIMS亚细胞成像技术对稳定同位素13 C标记的化合物在菌体内的代谢活性进行分析.将降解菌BDG-3养在含有13 C标记的葡萄糖培养基中,对选中的研究区域内质量数为12、13、16、26的信号进行收集,分别用于表征~(12)C~-、~(13)C~-、~(16)O~-和~(26)(~(12)C1~(14)N)~-离子的信号及分布特征.利用Image J软件处理并分析数据.单菌体切面内各元素的分布有一定规律,存在明显的峰值点.以选定的线域为ROI研究对象,~(13)C~-、~(16)O~-和~(26)(~(12)C~(14)N)~-离子变化趋势接近,在横坐标为10附近达到峰值,含量最高的是~(26)(~(12)C~(14)N)~-.以单一菌体为ROI研究对象,以13 C~-葡萄糖为底物生长出的BDG~-3内单菌体内部~(13)C含量平均值(54.38)远高于以~(12)C葡萄糖为底物的单菌内部~(13)C的信号(5.59).研究结果表明菌体可以吸收13 C~-葡萄糖,用于自身的生长,代谢活性良好.通过对该种方法学的探索,为进一步研究更为复杂的环境污染物质在微生物体内的降解代谢过程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成熟期间用~(14)CO_2喂给糙米粒,用湿研磨法将其分开为外层与内部两部分并制备成淀粉粒。当~(14)CO_2在成熟初期喂给时,内部淀粉的比放射活性较高,而在成熟后期喂给时,外层淀粉的比放射活性较高。当成熟初期喂给~(14)CO_2时,内部淀粉中的直链粉淀与支链淀粉的比放射活性是相似的。然而,当籽粒成熟时,直链淀粉的比放射活性逐渐高于支链淀粉的比放射活性。发现淀粉分子的内链与外链之间的比放射活性无差异。成熟初期喂给的~(14)C大多数对葡糖淀粉酶与盐酸存在部分抗性,成熟后期喂给的~(14)C大多数为可消化分馏物。  相似文献   

13.
本文测定了18—冠—6、[Co(H_2O)_4(NCS)_2](18—C—6)等物质的~1H、~(13)C、~(14)N—NMR谱。推测了配合物的结构。确定了配合物在高氯酸钠溶液中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4.
~(14)C定年是同位素定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晚第四纪气候环境演变的重要手段。文章选取我国西沙群岛北岛BD1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深度鸟骨样品的~(14)C年龄;通过基于经典年龄-深度模型以及贝叶斯(Bayesian)统计学方法,构建了该沉积剖面的7种年龄-深度模型,并对这7种常用的~(14)C年龄-深度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不同年代学模型的优缺点。通过对比发现,基于Bayesian方法的Bacon程序得到的年龄-深度模型曲线单调、平滑,较为适合用于构建西沙群岛北岛BD1沉积剖面的年代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广东省河源断裂带碳酸泉的形成机理,全面认识碳酸泉形成过程,为碳酸泉的开发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河源断裂带地区采集了5组碳酸泉样品及18组非碳酸泉样品,开展了水化学特征分析及δD、δ~(18)O、~(14)C、δ~(13)C和~3He/~4He多种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碳酸泉主要水化学类型为Na-Ca-HCO_3型。δD、δ~(18)O同位素分别介于-43.32‰~-41.72‰和-7.06‰~-6.55‰,位于大气降水线附近,表明其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高程在1 000~1 300 m。通过~(14)C法测年及修正后的δ~(13)C年龄校正模型计算得到碳酸泉的年龄在21~26 ka。碳酸泉点δ~(13)C的变化范围在-1‰~2‰之间,R/Ra(样品~3He/~4He与大气~3He/~4He之比)比值介于0~2.5,表明河源断裂带碳酸泉中的CO_2为幔源与变质混合成因,并以变质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年龄的确定是水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估计地下水水循环速度和定量评价地下水可更新能力的重要依据。以挠力河流域以北地区为例,利用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技术,识别出影响研究区内深层地下水地球化学演化的主要作用,并进行深层地下水~(14)C年龄的校正。研究认为,控制挠力河流域南部湿地区深层地下水化学演化的主要反应为方解石、黑云母、二氧化碳的溶解反应、高岭土的沉淀反应以及Ca-Na阳离子的交换反应;北部农业区主要发生了黑云母、二氧化碳的溶解及高岭土、方解石的沉淀和Ca-Na阳离子的交换反应。地下水~(14)C年龄校正结果表明,北部农业区深层地下水~(14)C年龄(9176a)明显老于南部湿地区(6097a),年龄校正结果与Vogel统计模型~(14)C年龄校正结果较接近。南部湿地区地下水循环速率为11.16 m/a,北部农业区地下水循环速率为2.19 m/a。研究结果对研究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制定农业区和湿地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模式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岱海地区冰缘分期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对岱海地区河湖相地层内所夹的上、中、下三层冻融褶皱及周围山地冰缘地貌的观察与分析,结合其所在地层的层位关系和~(14)C年代测定,划分了本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三个冰缘期、两个间冰缘期和一个冰缘期后,并讨论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达来诺尔地区全新世湖群地貌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全新世以来湖泊地貌特征入手,结合~(14)C年代数据,探讨了湖泊退缩演化的基本规律和程序:全新世湖泊演化历经早期的大湖时期,中期的分离时期和晚期的继续收缩时期。指出达来诺尔湖群的演化,明显受气候干旱化趋势的控制和影响,在我国北方高原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并确定了各时期湖泊演化的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19.
2015年(1、5、8、11月)对闽江口海域进行4次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鱼类共计128种,隶属于15目50科,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其中105种鱼类测定δ(~(13)C)、δ(~(15)N)值,并分析其鱼类营养结构。结果表明:闽江口鱼类的δ(~(13)C)值,1月为-20. 29~-14. 57,5月为-24. 57~-18. 65,8月为-22. 18~-18. 17,11月为-21. 83~-16. 92,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闽江口鱼类δ(~(13)C)值频数分布说明该海域鱼类的营养来源相似;闽江口鱼类δ(~(15)N)值范围为8. 46~14. 12,计算得出营养级范围为2. 0~3. 6,营养级最低鱼类为髭虎鱼,营养级最高鱼类为黑棘鲷。根据主要鱼类的营养级分布,建立闽江口鱼类连续营养谱,初步阐明该海域鱼类营养能量流动的途径。δ(~(13)C)-δ(~(15)N)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闽江口海域鱼类群落主要有4个营养类群存在,即浮游食性、杂食性、偏肉食杂食性、底栖食性。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四种人工养殖的微藻和天然海区浮游植物光合固定的颗粒有机碳(PO~(14)C)及藻细胞释放的溶解有机碳(DO~(14)C),得到浮游植物释放的DOC约占总光合固定碳的10%,实验发现:DOC%与藻细胞密度密切相关,光合作用速率的校正系数(a)与细胞密度(ρ)的指数关系为:a=3.03ρ~(-0.437s),由此可直接校正光合作用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