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非常规采油增产技术是油气开采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稳定我国原油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高能气体压裂、水力振荡、声波及超声波、人工地震、电液压冲击、井壁深穿切愿炸疏松地层、化学生热等八项技术目前国内外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发展我国非常规采油增产技术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马雷 《科技咨询导报》2011,(18):106-106
我国石油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在经历了注水开发和化学驱油后,目前石油平均采收率不到35%,仍有2/3的石油残留地下难以开采。针对现状,我国采油需寻求新的技术,实现合理的开采,满足市场需求。本文分析了我国工程采油技术的发展及现状,并对工程采油技术的发展做出合理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研近二十年国内外页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室内研究和现场应用,结合页岩油藏储层特征,总结了开发过程中的难点,并针对各类提高页岩油藏采收率技术的作用机理,讨论了对页岩油藏的适应性.研究表明,注气是页岩油藏补充地层能量的最佳方法,二氧化碳和天然气是常用的注入介质,但其作用机理还有待深入探讨;通过改善储层润湿性来提高渗吸...  相似文献   

4.
非致命武器致伤效果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部队战斗力的强弱。在武警部队执行"执勤"、"处突"与"反恐"等任务时,由于任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非致命武器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使用的品种、数量越来越多。所以要提高非致命武器致伤效果,亟待加强非致命武器致伤机理研究的力度,才能提高以发展高技术含量武器来增强非致命武器对付犯罪分子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热/化学复合采油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化学复合采油技术是针对解决蒸汽采油中存在的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稠油开采方法。简要介绍了该技术的作用原理和现场应用情况,指出热/化学复合采油技术是一种提高稠油采收主的有效方法。对国内外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的研究成果分别进行了阐述对比,综合评价了各项研究的优劣及适应范围,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降低稠油热采成本,以燃烧原油生产蒸汽进行热力开采的开发方式需要改变,同时需要减少注入水对油层造成的冷伤害,因此开展了干热岩辅助采油可行性研究。干热岩辅助采油技术是利用干热岩抽取地下热能加热油层,以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原油流动能力。在技术配套方面,无论钻深井,还是稠油热采技术,都是成熟的。干热岩的热能源于核幔边界的地热,分布广泛、清洁、可再生。研究表明,干热岩辅助采油技术针对性较强,是对现有蒸汽吞吐+蒸汽驱热采技术的有效继承,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并有可能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符合中国节能减排的基本国策。建议在有利区块率先开展先导试验。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单井吞吐的方式进行施工,采用地层发泡的方式注入高温泡沫体系,进行过渡带地区复合热驱油试验。分析了大庆油田萨南东部过渡带地区复合热采油现场试验效果。结果表明:泡沫对高渗透层有较好的封堵作用;同时可以减少近井地层污染;提高过渡带地区油井产量,控制含水上升速度。  相似文献   

8.
高含蜡、高凝固点是沈阳油田油品特点,开采时需要伴热,从而生产能耗较高。采用井筒保温技术可使部分伴热生产井转为无伴热生产,从而降低生产能耗。经试验研究,对真空隔热油管的保温性能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关于其对井筒的保温效果进行分析评价,针对高凝油井筒保温无伴热采油,给予参考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钻采、开发成本,油田研究应用分层采油技术,在实践中发现,部分井因为封隔器坐封载荷过大造成管柱弯曲,分采泵无法正常抽汲,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设计了新型分采工艺管柱,现场试验表明,该分采技术不但能控制坐封载荷,还能解决层间干扰,提高单井产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熔融挤出法制备PP/TiO2复合材料,通过对比辐照前后断裂伸长率、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加之SEM、TEM以及FIR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微波辐照使得分子链中的基团振动,摩擦生热导致复合材料产生降解,另一方面微波辐照改善了无机刚粒子的分散性和复合材料两相相容性及界面结合。  相似文献   

11.
随着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提高采收率越来越重要。近年来,选择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作为驱油材料,可以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且效果较好。已有不少学者通过渗吸、填砂管模型、驱替、数值模拟等实验方法对MEOR的效率进行了研究。本文总结了微生物驱油的五个机制,并通过比较其对微生物驱油效率的影响,发现渗透率变化、改善岩石表面润湿性和界面张力降低在微生物驱油机制中占主导地位。参与MEOR的细菌能够适应不同条件的储层环境,并代谢出生物活性物质,其中生物表面活性剂应用效果最为明显。最后,本研究将有助于理解微生物与提高采收率的关系,并确定其在增加石油产量中发挥作用的机制,对于MEOR在油气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采出程度对微生物采油效果的影响,向不同采出程度的4组岩心中分别注入0.2倍岩心孔隙体积的接种有产表面活性剂菌、产聚合物菌的激活培养基。封闭岩心并置于油藏温度下对微生物进行培养。10d后再次对岩心进行驱替,用平板计数法检测水驱过程中产出液的菌体浓度变化。同时将采取微生物采油措施的岩心的驱油效率与不接种菌的岩心的驱油效率对照,观察采收率的提高幅度,发现采出程度不同时,驱替压力、菌体浓度、最终的驱油效率均不同。实验表明,采出程度导致的原油组分、油水体积比、油水渗流能力等参数的变化共同影响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代谢产物浓度和总量的积累,导致采收率提高的幅度随采出程度的提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已开展的纳米驱油材料研究进展,分类阐述了纳米二氧化硅、纳米金属氧化物、聚合物纳米微球以及碳纳米材料等在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效果;重点解析了现有纳米驱油材料的理化性能,及其在储层多孔介质中的驱油机理,包括纳米尺寸效应、润湿反转、结构分离压力和流度比改善等作用机制;展望了优势显著的纳米驱油材料在中国高含水、低渗透、致密油及页岩油等油藏类型中的应用潜力;指出纳米驱油材料在石油开发过程中所面临有关测试方法、数模准确性、材料多功能性、经济性及规模化生产等方面的科研难点及攻关方向,为未来纳米驱油材料提高采收率在更多领域的规模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借助微观透明模型建立微观模拟驱油试验系统。以烃降解菌株Rhodococcus ruber Z25和Bacillus cereus Z31为出发菌株,通过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考察了多孔介质中水驱原油的特点及残余油的分布形式:残余油主要以油条和油珠的形式滞留于孔隙介质中;以油膜形式附着在骨架表面;在喉道转角处水流速度为零的"驻点"部位。通过静置培养观察了多孔介质中水驱后油藏微生物降解原油及微生物富集的状态,微生物由单菌体形成油水界面处的菌胶团结构。通过研究后续水驱作用下残余油的驱替特征表明,微生物菌胶团、松散的油相与驱替液水相彼此裹挟,沿驱替压力方向运移。本研究揭示了烃降解微生物驱油的微观机制,为微生物采油从实验室走向矿场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注天然气(烃类气)提高采收率的研究进展。论述了美国、加拿大、苏联注天然气提高采收率的应用规模,介绍了其他国家的典型项目。以大庆油田、长庆油田等天然气驱项目为例,分析了国内天然气驱发展缓慢的原因。探讨了天然气驱项目的油藏条件、井网井距、注入时机、注入方式等。分析了国内外天然气驱项目实施中遇到的混相压力高、沥青质沉淀、形成天然气水合物、过早气窜等问题及相应解决办法。阐述了天然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全面梳理了近十年来国内外有关致密油藏提高采收率方法的研究进展,提升总结了理论层面认识,从作用机理方面客观分析了各类方法的可行性,指出了目前室内研究和现场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和问题,并展望了未来致密油藏提高采收率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历经多年的探索,已初步形成了注气、化学方法、智能水、溶剂法和纳米流体等提高致密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17.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培养创新型和实践型石油工程人才迫切需要构建大学生创新实验教学平台。从硬环境、软环境、运行模式等方面对石油工程专业提高原油采收率大学生创新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进行了探讨。实践表明,石油工程专业提高原油采收率创新实验平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研兴趣营造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相似文献   

18.
目前随着三塘湖油田致密油注水吞吐轮次的增加,油水置换效率急剧降低。为研究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提高致密油渗吸采收率,通过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并发明定量测量黏附油的渗吸实验装置,研究致密油岩心渗吸机理及表面活性剂吐温20、吐温80和仲烷基磺酸钠+椰子油二乙醇酰胺(WLW)溶液对致密油渗吸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渡孔喉中的渗吸滞留和岩石表面黏附油产生的原因是随着渗吸的进行毛管动力减弱,无法克服流动阻力;分散乳化油滴、降低界面张力、改善润湿性、降低黏附功降低因子,可以降低流动阻力、提高渗吸动力或者提高渗吸的毛细管动力与阻力差值,提高油水置换效率,实现表面活性剂提高渗吸采收率的目的。研究结果为采用表面活性剂提高渗吸采收率的深入研究及致密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十年中,北美致密油气的开发技术日渐成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术是水力压裂和水平钻井技术的结合。然而,现有依靠天然能量的衰竭式开发只能采出超低渗储层中的少部分原油(采出程度低于10%),导致致密储层中仍存在大量剩余油。因此,非常规超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日趋重要。目前,全世界90%以上的致密油产量来自美国,其开采技术在非常规致密油的开发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并且,在过去的十年间,北美的石油公司已经对针对致密低渗油藏的提高采收率(EOR)技术进行了许多现场测试。鉴于美国在非常规致密油的勘探开发中具有领先地位,重点对北美致密油资源开发中提高采收率措施的现场经验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并指出了其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此项研究对于中国未来超低渗致密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