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四川复叶耳蕨属的分类订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研究了大量标本和文献的基础下,结合野外观察,对四川的复叶耳蕨属植物提出了亲的分类处理。四川工有本属植物14种,其中包括2个四川分布新记录,清除11个四川及其他省种类的新异名。  相似文献   

2.
蒙古高原天门冬属植物分支系统演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最大同步法对蒙古高原天门冬属植物进行丁分支分类研究,将本属植物分为2个亚属,天门冬亚属分为2个组.其结果与《苏联植物志》的分类系统一致.亚属、组的进化顺序为:Subgen.Asparagopsis→Subgen.Asparagus;Sect.densiflorus→Sect.Archiasparagus→Sect.Asparagus.蒙古高原天门冬属植物除Subgen.Asparagopsis中的栽培种A.setaceus和Subgen.Asparagus中Sect.Archiasparagus的A.schoberioides两种外,其余11种均属于Sect.Archiasparagus的Ser Foliati lljin.根据分支演化树系图,又可分为Subser.Brdchphyllus和Subser.Persicus.本属的进化趋势为:花两性→花单性;叶状枝具中脉→不具中脉;花梗由短→长;由肉质纺锤状根→绳状根;短粗根状茎→细长根状茎.本文编制了蒙古高原天门冬属植物的分亚属、分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内外已发表的不同地区的C4植物名录以及实测的内蒙古地区280余种植物的稳定性碳同位纱值(δ^13C),将内蒙古地区2326种维管植物中的C4植物名录整理出来,共有12科57属的125种植物是C4光合功能型,分别属于蓼科、藜科、苋科、马齿苋科、大戟科、景天科、蒺藜科、旋花科、菊科、眼子菜科、禾本科和莎草料,含有4种以上C4植物的属为9个,分别是藜属、地肤属、猪毛菜属、兔丝子属、眼子菜属、隐子草属、稗属、画眉草属和莎草属,并了125种C4植物的生活型、水分生态型、区系成分以及在内蒙古的地理分布区。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地区的C_4植物名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内外已发表的不同地区的 C4 植物名录以及实测的内蒙古地区 2 80余种植物的稳定性碳同位素值 (δ13 C) ,将内蒙古地区 2 3 2 6种维管植物中的 C4 植物名录整理出来 ,共有 1 2科 57属的 1 2 5种植物是 C4 光合功能型 ,分别属于蓼科、藜科、苋科、马齿苋科、大戟科、景天科、蒺藜科、旋花科、菊科、眼子菜科、禾本科和莎草科 .含有 4种以上 C4 植物的属为 9个 ,分别是藜属、地肤属、猪毛菜属、兔丝子属、眼子菜属、隐子草属、稗属、画眉草属和莎草属 .并归纳了1 2 5种 C4 植物的生活型、水分生态型、区系成分以及在内蒙古的地理分布区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中国地杨梅属植物进行了研究,记载了3个亚属,4个组,2个系,16种和1亚种,3变种,其中有5个新种和1新变种。同时还简述了本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真藓属(Bryum Hedw.)植物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文献和标本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真藓属(Bryum Hedw.)植物在中国以及河北省的研究历史.对采自河北省的500余号真藓属植物标本进行了研究鉴定,河北省真藓属植物共计23种.笔者根据所研究的标本编制了河北省真藓属植物分种检索表,并对每个分类群的简要特征、生境及其地理分布特点做了分析,以期对河北省藓类植物的系统研究和植物多样性的统计分析提供资料.最后,对河北省真藓属植物地理分布的特点进行了讨论.鉴定标本保存在河北师范大学标本室(HBNU).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中国地杨梅属植物进行了研究,记载了3个亚属,4个组,2个系,16种和1亚种,3变种,其中有5个新种和1新变种.同时还简述了本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8.
猕猴桃属系Lindley于1935年根据A.callosa建立的,至今已140年了,国内外许多植物学者对本属都有一些研究,比较系统的是1911年S.T.Dunn根据我国及东南亚的植勿发表了24种,并分为四个组。以后陆续发表的种,增加到50种左右,1952年李惠林作了进一步的澄清,记载有36种。而研究四川产的猕猴桃属植物,早期是A.Rehder,于1915年在“华西植物志”中记载有9种,而专门研究四川猕猴桃属植物的,首推裴鉴和刘玉壶同志(载于1948年前国立中央研究院植物学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虽气候寒冷,但因地处湿润与半湿润地区,植被丰富,全省有高等植物183科737属2 200余种,其中主要蜜源植物有10余种,辅助蜜粉植物100余种.最著名的蜜源植物是椴树,其次为胡枝子、向日葵和荞麦等.春、夏、秋三季花开不断,形成了椴树蜜和秋蜜两个主要泌蜜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宁夏六盘山地区的200余份标本进行了整理、分类鉴定,共鉴定出苔藓植物24科,51属,100种。其中苔类植物3科3属3种,藓类植物21科,49属,97种,其中有宁夏省新纪录科3个,新纪录属22个,新记录种75个。并初步分析了六盘山地区苔藓植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四川溲疏属植物20种,5变种及1栽培变型,每种均有文献考证、学名订正、特征集要及产地和生境,新分类群D.leiboeneie P.He et L.C.Hu, D.piloea var.longiloba P.He et L.C.Hu,D.jinyangensis P.He eL L.C.Hu及D.longifolia var.deneitomentosa P.He et L.C.Hu均有详细拉丁文描述并附模式标本照片,还记录了两个四川省新分布种:D.bodiaieri Rehd.,D.rehderiana C.K.Schn.,对伞花亚组Subsect Cymosae Rehd.中建立的新系(Ser.Multiradiatae P.He,Ser.Pauciradiatae P.He)作了拉丁文补充描述。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溲疏属叶表附属物的显微形态及其分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光镜下对国产绣球花科溲疏属(DeutziaThunb.)37种15变种叶表附属物进行了观察、测量,对个别种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溲疏属叶表面除个别种无毛外几乎均被星状毛(Stelatehairs).根据星状毛在叶表的情况可分为3种:贴伏星状毛、具中央辐射线的星状毛及具柄的星状毛.具柄的星状毛仅在极少数种内出现.综合叶表星状毛的光镜观察结果,讨论了叶表附属物在该属中的系统演化趋势及在某些系、种间关系上的分类意义.对一些疑难分类群,如灌丛溲疏(D.rehderianaSchneid.)的界定以及对在伞花亚组(Subsect.CymosaeRend.)中建立多辐系(Ser.MultiradiataeP.He)和寡辐系(Ser.PauciradiataeP.He)提供了叶表毛的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14.
对弯孢属(Curvularia Boedijn)的分类学作了简短的阐述。报道了河北省弯孢属真菌的10个种,其中4种为国内新记录种,5种为河北省新记录种。国内新记录种是枝孢弯孢(C.brachyspora Boedijn),香茅弯孢(C. cymbopogonis Grove & Skolko),中隔弯孢(C. intermedia Boedijn)和管突弯孢(C. protuberata Nelson & Hodyes);河北省新记录种是须芒草弯孢(C. andropogonis (zimm.)Boedijn),苍白弯孢(c.pallescens Boedijn),棒状弯孢(C. clavata Jain),膝曲弯孢(C. geniculata(Tracy & Earle)Boedijn)和近缘弯孢(C. affinis Boedijn)。文中有种的鉴定特征描述和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5.
五加科大参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大参属(Macropanax)是荷兰植物学家Miquel于1855年建立的,当时记载了三种植物,到1864年他又发表了另一种,其中有两种植物被E.Regel(1863)和B.Seemann(1864)重新组合到罗伞属(Brassaiopsis)中。直到1942年,李惠林(H.L.Li)在发表《中国五加科植物》一文时,该属只记载两种。1965年后何景、曾沧江对五加科的进一步研究,使该属的种数增加至6种。1979年冯国楣、李雅茹在云南植物志中又描述了一新种;同年,Philipson在马来西亚植物志中也增加了一个新组合种,其种的数目便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甘草属植物种子与幼苗的氨基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产甘草属13种1变种的种子与幼苗进行氨基酸含量分析,发现与李学禹发表的甘草属新分类系统基本一致,种G.uralensis与念珠状荚果系的种之间存在着较近的亲缘关系,当种子萌发时,天冬氨酸(包括天冬酰胺)在氨基酸转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四川溲疏属的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以四川溲疏属25种(或变种)为分类运算单位,取用40项特征性状进行测量及编码,选用距离系数矩阵作运算结果,以UPGMA法聚类,并采用结合线方法确定出分类学等级划分线,从树系图可知: 1.四川产溲疏分为小花溲疏组(Sect.Merodeutzia Schn.)与溲疏组(Sect.Deutzia)。 2.溲疏组下划分成溲疏亚组(Subsect.Deutzia)伞花亚组(Subsect.Cymorae)及狭萼亚组(Subsect.Stenosepalae Schn.);长江溲疏(D.schneideriana)应改为隶属溲疏亚组。 3.伞花亚组下建立多辐系(Ser.Multiradiatae P.He)及寡辐系(Set.Pauciradiatae P.He)是适当的。 4.对繁花溲疏(D.corymbiflora)、长梗溲疏(D.vilmorinae)及西康溲疏(D.sikangensis)等疑难分类群处理基本上与形态分类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绣球花科中国溲疏属小花溲疏组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中国小花溲疏组(Sect.mesodeuntzia Schneid.)内9种及6变种的40个形态特征并进行了数量分类分析,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特征性状的相关分析,对该组组下等级划分、种的归属及种间亲缘关系作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1)小花溲疏组可划分为3个系,即小花溲疏Ser.Parviflorae Zaikonn.)、粉红溲疏系(Ser.Rubentes Zaikonn.)及伞房溲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