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需求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源泉,正是人的需求的不断产生,人们才会不断地生产,才会不断地创造文明和新的事物。正是这种不断需求的驱动,作为伫立在市场竞争中的设计师或设计团队才会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以及为人们提供新的生活方式。本文结合马斯洛曾提出的人类五大需求层次理论与消费市场层次的多样性,探索不同消费需求层次带来的设计创新机会和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面对疾病,人类没有屈服和退缩,而是在阵阵的疼痛中一次又一次地踏上悲壮的征程。正因为如此,人类才得以生存、延续和发达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回顾人类走过的历程,我们发现人类总会在不经意间遭受着这样或那样的疾病。但是,尽管人类备受各种疾病的煎熬,却并没有屈服和退缩,而是在阵阵的疼痛中一次又一次地踏上悲壮的征程。正因为如此,人类才得以生存、延续和发达!疾病是与生命同在的,但传染病却最为直接地、不由分说地威胁着任何人。当传染病到来,人类发现自己无知,且无法控制疾病蔓延的时候,恐惧就产生了。人类将疾病视为了神灵和鬼魂的力量,视为宿命的安排。疾病的发生也被认为是神要惩罚有罪的人,所以才会降临。无论是部落还是文明诞生的时代,统治者、政客和巫师利用人们对于疾病的恐惧不断加强他们的统治。随着公元400年希腊罗马文明的没落和黑暗时代的开始,传染病、寄生虫等灾难开始威胁着欧洲大陆,人类开始认识到瘟疫流  相似文献   

3.
正如果把宇宙137亿年的历史压缩成一年,那么,人类其实在最后一分钟才进入文明,最后一秒钟才进入太空。对人类来说,要想在一秒钟的时间里,去探寻一年的谜题,去解答宇宙从何而生、向何处去、地外是否有文明存在……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西欧古典文明和当时的东方(近东与北非)文明有重要差异,希腊罗马文明的特征为希腊罗马哲学发挥文化创造力提供了较大的自由空间;各种东方文明和西欧古典文明的和谐交往,对希腊古典哲学、希腊化与罗马哲学的形成与发展,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吸取东方文明的成果,是希腊罗马哲学产生与演进的重要因素。世界不同文明的冲突总是暂时的,而不同文明的和平交往与和谐融汇才是人类进步的主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我们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才会真正造福于人类。要高举科学发展的旗帜,走城市生态化道路,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失业率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6.
正地球文明规划局内,新闻发布会正在进行中。"生存还是毁灭?当《地球的N种作死方法》在现实中上演时,我们该如何选择?"局长梅森质问道,"如果地球毁灭势不可挡,我们还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什么?存款和黄金将不具价值,唯有文明最珍贵。这些文明不仅包括人类的各种物质文明,还包括精神文明。两种文明相辅相成,才造就人类特有气质。地球末日来临,制订《文明保存划》刻不容缓,而这正是文明规划局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化与科技融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人类从诞生以来,最伟大的文明就是从野蛮的原始时期发展到现代的科技文明.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带来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开创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然而,科技的发展未必会同步实现社会文明,科技与文...  相似文献   

8.
薛孔宽 《科技潮》2008,(3):28-31
工业文明创造了现代城市,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与经济能力的增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同时,工业文明带来的弊端和隐患已开始显现。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生态文明正在全方位地影响和改变着现代工业文明。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不能沿着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跨越式地迈向生态文明才是正确的选择。生态人居是城市发展与乡村建设中人居环境的理想目标,也将成为城市与乡村趋近和谐统一的有效途径。[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的直接领导主体是农村基层组织,要从带头人、领导班子、党员等方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建立并完善村民自治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政治保证.政府对直接参与建设的主体要全方位、多形式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而主体面对多种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只有解放思想才有出路,实事求是才有对路,科学和谐才有未来.只有建立追求“天人合一”和“无为而治”的生产生活方式,强调协调、和谐的农业文明,才有可能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小民族的处境,探讨了小民族对社会科学及人类发展所起的作用,提出了两个论点:一是在人类探讨自身历史、探讨自身方式和探讨自身问题诸方面,小民族为社会科学做出了贡献;二是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小民族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部分,其破坏将导致人类发展的“特化”。故此,唯将问题意识与人文关怀结合,社会科学才有出路。  相似文献   

11.
编辑是社会文化的传播者,认识并提高编辑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及业务能力,才会提高期刊的质量,才会更好地完成传播人类社会文化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人类未来的住宅将会是什么样的呢? 当你注目凝望林立的高楼群,感叹人类住宅文明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或许会想,这些令现代人骄傲的建筑文明,在过半个世纪、一个世纪,很可能将成为古迹。迅猛发展的建筑技术将使人类对住房的观念改变。然而,我们仍能作出肯定的一点是:人类仍将拥有卧室、客厅、厨房和浴室,只是布局与作用将今非昔比,科学技术将使之梦幻成真。电脑是控制住宅各个房间照明、通风、取暖、电话和电视的中心枢纽。新颖建筑材料(塑料、钢材、聚氯  相似文献   

13.
非人类小说文本因主体性的缺失一直处于匿名状态,因而在新时期写作过程中不断地被不同的修辞方式所挪用。先后被叙述为:阶级矛盾、农业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对立、生态环保问题等。直到人类中心哲学解冻后,才写出真正属于“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爱与冲突。从对新时期写作不同阶段的文本个案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一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殷业 《前沿科学》2014,(4):56-62
人类过去几百万年的进化史,已经充分说明人类作为生物的一分子,同样遵循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种适应环境的自然选择进化在未来的人类进化中还会起作用吗?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否适用于未来的人类?本文将通过详细的分析试图回答这个问题。现在的人类已经知晓设计人类自身生命的蓝图:DNA,并必然会在未来的几百万年中充分利用基因技术服务和改造人类自身,所以适应环境的自然选择进化还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人类的进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中分析了自然进化和人为进化的区别,以及它们各自在人类未来进化中的作用,同时给出了一种未来文明分类标准,提出了智慧文明的局域同步发展说,用这样的学说可以解释为什么人类至今还没有发现外星人。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数次工业革命造就了工业文明的极速发展,而这种工业文明在为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和富裕的同时,却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随着城市化时代的到来,人类正面临着文明毁灭的历史是否会重演的问题。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矛盾的斗争性和统一性的原理,以及否定之否定规律则为我们当前面临的矛盾给予了有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整个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与设计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的物质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设计发展史.人的生活方式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都受着设计的直接影响,当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时,设计发展的方向也会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过去的物质经济发展进程中,经历了原始经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并建成了当代的高度文明。发展到今天,靠传统的土地、劳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支撑的物质经济走到了尽头,可持续发展出现深刻危机;因此在现有文明的条件下,应用新兴的信息、知识和科技等生产要素替代传统的要素,构造和发展人类社会的最新文明——知识经济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文明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它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时期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因而可以具体区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耸立在物质文明基础上的人类精神文明这棵大树,它的顶端的花朵就是哲学。自从人类脱离原始社会的蒙昧、野蛮两个时代,步入以古代奴隶制开始的阶级社会以来,人类哲学思想的长足发展才获得了必要的社会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9.
熵文明与绿色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人类利用能源的种类可将人类文明分为绿色文明与熵文明。目前人类正处在熵文明失控的临界阶段,当务之急是重建绿色文明。  相似文献   

20.
塞缪尔·亨廷顿11年前在《外交事务》杂志上撰文首次阐发“文明冲突论”后,许多政治家和学者均意识到这一论断的危险性,并为此感到极度不安。“民族国家仍将继续在世界事务中挑大梁,但是全球政治的重大冲突会发生在不同文化体系的国家与团体之间”。“在新世界中,冲突的主要根源不会是意识形态或经济。人类之间的分裂隔阂与首要冲突,根源在于文明”。“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壁垒分明的文明界线,将会是未来世代的战线”。亨廷顿认为,西方决策者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使西方文明日趋强大,并抵御其他文明,特别是伊斯兰文明。亨廷顿一些大胆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