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润生 《科学通报》1957,2(23):717-717
放线菌素(Actinomycin)K 是由桂林分离得到的新种 Streptomyces melanochromogenes No.1779所产生的抗生素,其特性与文献所载的放线菌素有一定的区别,因之命名为放线菌素 K。此菌株的菌落为黄色而带有灰白斑点,能产生黑素。菌丝长,为直分枝,孢子圆球形.在试管试验中放线菌素 K 能抑制格兰氏阳性细菌以及 Ehrlich 氏腹水瘤细胞的生长。体内试验中也可看出对腹水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一些性质上与放线菌素 C、D 以及中国菌种产生的另二个放线菌素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刘樹勳 《科学通报》1959,4(16):527-527
地衣是生长于岩石表面的一种低等植物,在一百多年前已被人认为有药用价值。在地衣所含的20多种有机酸中,地衣酸(Usnic acid)为主要的植物抗菌素之一。Burkholder等最初試驗发現,地衣酸对数种格兰氏阳性細菌有抑制作用,以后許多研究者又报告有抑制結核分型桿菌作用。据教授报告,在苏联的20多种地衣中其含量为0.4—4%,具有工业提取价值。在系統临床試驗中,发現地衣酸鈉盐或比南制剂可应用于不同疮伤进行伤口防腐,用于化脓的表面或脓腔促进坏死組織脫落。在产科方  相似文献   

3.
●绝大多数人很可能是在去年9月第一次听说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格兰萨索实验室,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实验室是意大利科学中了不起的成功故事,然而就在其建成后的30年,实验室的未来却存在变数……  相似文献   

4.
王若 《科学24小时》2011,(11):16-17
病原微生物是能引起人类传染性疾病的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立克次氏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和放线菌等。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近100年中,萨摩亚群岛上一种俗称"蓝月亮"的蝴蝶(学名幻紫斑峡蝶)一直在跟一种名叫"沃尔巴克氏体"的细菌苦苦搏斗。沃尔巴克氏体最终几乎让"蓝月亮"蝶断子绝孙了,这是因为沃尔巴克氏体会破坏"蓝月亮"雄蝶的生殖系  相似文献   

6.
正比利时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服用一种灭活的肠道益生菌能改善代谢状况,可降低肥胖带来的心血管疾病及2型糖尿病风险。这种细菌名叫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是人体肠道菌群主要成员之一,于2004年首次被分离鉴定。此前进行的相关动物实验显示,它有抑  相似文献   

7.
变形菌视紫质—海洋光能生物利用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念志  冯福应  魏博 《科学通报》2006,51(8):887-894
海洋环境基因组研究的突破揭示出海洋细菌中存在可利用光能的视紫质――变形菌视紫质(PR). 基因及其蛋白序列分析和激光诱导光解实验等证明PR属于质子泵型视紫质, PR将光能转化成细胞膜内外质子梯度化学势能, 并用于合成ATP. PR的发现揭示了海洋中存在与依赖于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完全不同的光能生物利用的新途径. 已有研究表明PR细菌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之一. 表层海水中PR细菌约占总细菌数量的13%, 而每个细胞中PR的平均分子数约为2.5×104个. 显然, PR在海洋能量代谢以及碳循环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基于对国外研究的认识和我们对中国海PR研究的结果, 提出了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包括光合色素途径和非光合色素途径的能流和碳循环模型.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探索》2010,(10):69-70
我们身边的细菌 细菌是一种原核单细胞微生物,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细菌分布最多的地方是土壤。美国一个研究团队研究发现,在1克没有受过污染的泥土中竟然有100万种不同的细菌。细菌的形状细短,结构简单。  相似文献   

9.
福氏2a志贺氏菌301株基因组水平的缺失基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完成福氏2a志贺氏菌 301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工作的基础上, 以非致病性大肠杆菌K12 MG1655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为参比对象, 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结果显示, 与大肠杆菌基因组相比, 福氏2a志贺氏菌 301株基因组中共有136个长度大于1000 bp的片段缺失, 总长为717253 bp. 这些缺失片段中共包含670个可读框(ORF). 通过对ORFs编码产物的功能预测和分析, 发现这些缺失的ORFs主要编码与细菌代谢相关的酶类、结构蛋白、基因转录调控因子以及与细菌遗传物质水平转移相关的元件. 这不仅从全基因组水平揭示了两种具有不同生物学特性和表型的重要肠道细菌的分子差异, 而且为进一步探索其生理活动过程、致病机制以及肠道细菌间的进化等诸方面的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自然界中有一些异乎寻常的微生物,每一种都有特殊的本领,能够适应类似但丁描述的地狱般的环境,下面是其中几种: 有些细菌可以在温度高达沸点的热泉中生存,西德的Karl Stetter博士1982年在地中海的海底火山发现了一种细菌,喜欢105℃的高温。去年有人报告说,在太平洋250℃、265个大气压的水中,有一种称为“黑烟鬼”的细菌生存。但有人对此质疑。大多数蛋白质受热即分解。过去曾认为,耐热细菌是靠迅速调整体内有关系统,重新合成蛋白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它们的一生就是和分解赛跑的过程。但事实并非如此。科学家们发现,这些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在高温下十分稳定,它们所以如此不  相似文献   

11.
珠穆朗玛峰北坡6000 m以上主要生境细菌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式细胞技术及构建的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揭示了珠穆朗玛峰北坡6600~8000 m表层雪中细菌的数量, 以及6000 m冰塔林、6350 m冰川融水和6600 m表层雪中细菌的群落特征. 珠峰北坡表层 雪中细菌数量高于南极地区, 但与其他高山雪中相似. 表层雪中细菌的数量有随海拔升高而增多的趋势, 但与离子的浓度相关性不太. 珠峰北坡冰冻环境中的细菌16S rRNA序列与土壤、湖泊和河流、动植物体及其他冷冻环境中细菌的相似. 冰塔林、冰川融水和表层雪中细菌具不同的群落特征, Cytophaga-Flavobacterium-Bacteroides (CFB)类群细菌在冰川融水中占绝对优势, 冰塔林中属于β-Proteobacteria和CFB类的细菌为优势种, 而表层雪中细菌则以β-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类的细菌为主, 不同生境中细菌群落的不同可能是由于细菌的沉积后变化引起.  相似文献   

12.
两位澳大利亚学者在人类胃中发现了一种似乎是新的螺旋形细菌。这种细菌的发现初看起来,只不过是在数千种己知细菌中,增添了一个新品种,其实不然,因为初步认为,这种细菌与多种令人痛苦的疾病如胃炎、消化性溃疡以及其它疾病有关。而美国有几百万人患有这些病因不明的疾病。  相似文献   

13.
<正>噬菌体是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为它们捕食细菌,改变其新陈代谢,传播抗生素耐药性,并携带在动物和人类中导致疾病的化合物。噬菌体是专门感染细菌的病毒。噬菌体和其他病毒并不被认为是活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14.
黄策 《科学通报》1980,25(14):672-672
自Koch氏首创细菌染色法百余年来,细菌染色迄今沿用的程序是首先将含菌材料以物理或化学方法固定于载玻片上,然后进行染色操作.对混有大量杂质和杂菌的外界污染标本或增菌培养标本,制片周定后以荧光抗体染色,往往由于杂质和杂菌的干扰而使结果判断困难,严重影晌免疫荧光快速诊断方法的实际应用.我们建立的玻片固相抗体吸附免疫荧光技术有助于本问题的解决.方法的原理是将特异抗体与普通醛化血球混合涂于载玻片上,以热同定制成“免疫特异性载玻片”,使用时将对应的待检细菌混悬液(如增菌培养液)加于此载玻片的抗体  相似文献   

15.
“遗传工程迷”对人工合成胰岛素花费的财力可能已经是一种浪费,眼下已经有四位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十分类似于这一极其复杂的人体激素的物质,那是在这种激素及其他微生物试验中最经常使用的一种细菌中发现的。这一发现简直使从事胰岛素研究工作并对大肠杆菌K12菌株进行试验的任何分子生物学家感到意外。英国科学院会报第77卷(第6184页)刊登了四位科学家已经从一种四膜虫属的原始生物、曲霉属与脉孢菌等两种真菌和埃希氏菌属的  相似文献   

16.
徐筱杰 《科学通报》1980,25(8):350-350
创新霉素是游动放线菌素(Actinoplanes jinanensis n. sp.)产生的一种毒性很低的新抗菌素,是我国医学工作者首先发现的。临床上已用于治疗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等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17.
正人体内究竟有多少细菌?曾经有一种说法广为流传:我们的身体绝大部分都是由细菌组成的,人身上共生细菌的数量是自身细胞数量的10倍!不过,这个经常用来说明人体菌群重要性的论断其实并不怎么靠谱。最近,来自以色列和加拿大的几位研究者就对人体细菌与细胞的数量较真起来。经过重新估算,他们指出,人体细菌和人体细胞的数量  相似文献   

18.
池元斌 《科学通报》1997,42(5):526-529
细菌的生命过程和它的生活环境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环境因素极大地影响着细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 温度和压力是影响细菌生命活动的两大物理因素.由于细菌生存的温度多在50℃以下,此温度在实验中非常容易实现.长久以来人们相当注重研究温度对细菌生命过程的影响:各种细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最高生长温度,最低生长温度以及为什么不同种类的细菌对温度有不同的敏感性都已经相当清楚.然而,压力对细菌生命过程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很少有人研究.尤其是数十个MPa以上极端高压环境下细菌的生命活动的研究几乎无人问津.这是细菌生命活动研究方面的一大缺陷.研究压力对细菌生长、繁殖、死亡及其他生命活动的影响是全面深入地了解认识微生物,促进有益微生物生长,控制有害微生物生长,造福于人类所不可缺少的.随着高压科学和技术的进步,现在在较大腔体内产生几个GPa以下的高压力已经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近年来一些人相继开展了高压下微生物的研究,得到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结果.例如,Tamura等人发现在30 MPa压力下培养的大肠杆菌,每个细胞的细胞长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用透射电镜观察王曼新人工诱发黄瓜根瘤超薄切片所得到的一些结果。样品采于温室。电镜观察发现:在黄瓜根瘤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内生的细菌;多数细菌显示根瘤菌类菌体的形态;有些细菌在分裂;菌体外边无包囊膜包绕,也未见其本身外部有细菌细胞壁和质膜的包被;这些细菌在结构上和物质上与宿主植物细胞的细胞器关系密切。作者根据超微结构特征认为菌与宿主细胞之间的关系是共生关系。电镜观察所见与测定出黄瓜根瘤具有固氮酶活性的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细胞趣事     
细菌的仿真陈述●每一茶匙的表层土壤就有超过10亿(91×1)0个细菌●。你体内的细菌比你本身的细胞还多(你有×51013个细胞,所以有数不清的细菌。)●有些细菌相当顽强,可以生存在比让人类致命的辐射强度强0100倍的辐射量中。●细菌长期不摄取食物仍可以生存。大部分细菌在慢正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