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陈衡哲的创作一直就成为女性文学的“另类”,杨义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评价其“理智多于情感”,她摆脱了当时困扰女性作家的许多问题,脱离狭小的女性视野。本文认为她以知识精英的姿态,把性别意识和人的意识高度融合,用“超性别”看待女性解放,强调两性人格平等,承认每个人的个性差异,以铸女性“大魂”为已任,因而其女性观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是真正解放了的女性话语。  相似文献   

2.
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文学一直是以性别对抗的姿态存在文坛,而女性诗歌作为女性心灵的直接展示,在性别对抗与文化解构方面显得十分大胆、突出。且其写作意义都是指向对女性自我生命体验的真实书写,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属于她自己的女性经验世界——"黑夜",从而逐渐形成一种有别于一般文学叙事的女性诗学存在。本文试图从女性诗歌的历史发展,探入剖析新时期女性诗歌中性别抗争意识存在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因其女权主义题材而著名,但她的一些无性别意识爱情诗却超越了女权主义的局限,通过模糊叙事人性别的方式,将爱情中的渴望、孤独及失落升华为整体人类所具有的孤独意识和关系意识,体现了诗人对人性独到的洞察力。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女大学生社会性别意识教育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人力资源之一,由于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忽视性别意识教育,当前女大学生在性别意识问题上存在一些误区.社会性别意识作为现代意识之一,其强弱与深浅,不仅影响她们对当前问题的思考和处理,而且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中,探讨当代女大学生的社会性别意识并把它渗透到人才培养过程之中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王安忆是一个女性意识很强的作家,在其作品中表现出对女性本体的强烈关注.随着作者年龄的增长和写作功底的加深,王安忆的女性意识呈现出明显的变化.通过对王安忆创作的纵向考察,不难发现在新时期之初,王安忆以"中性"状态进行写作,女性经验被主流话语遮蔽;八十年代中期,其女性主题意识觉醒;九十年代则立足女性自我,超越性别对立,对人的本质和现代文明进行了深刻的思索和质询.每一个阶段都表露出作者对女性本体如何走出困境的深刻思索.  相似文献   

6.
随着当代文论中跨文化研究的全面展开和女权主义批评的方兴未艾,性别诗学的建构如今也已受到理论界的关注.但诸如究竟如何认识其学科形态、怎样把握其问题意识,迄今仍不清晰.现以"女人与小说"这一传统话题作为案例,通过对女性与现代小说发展的互动关系的考察,以及对女性与小说创作的内在诗性关系的具体梳理,为这一诗学视野的建构提供一种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湘西世界"是地域性的民俗文化形式的再现,其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描写基本上都是原生态文化视界下的.这些女性人物在表面上看是一个被动的、处于受动状态的角色,似乎存在着主体意识的缺失,但是她们大都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她们内心的女性主体性别意识尤其强烈.作家笔下的女性,纯净多情,诡异变态,不拘礼教,无论是混沌初开的少女,还是历经生活磨练的妇女,她们都有非常鲜明自觉的主体"性别"意识,这种意识的觉醒,使这些女性历经磨难又充满传奇,突显原生态人"性",散发着强大生命原力.  相似文献   

8.
作家舒婷的诗文创作自觉不自觉地反映出女性意识在其思想中的发展、演进。作为传统知识女性,其初期的作品多依从男性的价值观,尽显柔顺、温婉的东方女性色彩;而第二时期的作品视角多从男女两性的平等展开,有意识地选择了与传统对立的姿态;最终,性别意识成熟起来的作家最终在世纪末放下了性别矜持,走向了自信、自立、自然的女性时期。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女性的社会地位空前提高,女性的自我性别意识也有所提升,但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不少女性保留着传统的性别观念,本文将从当代女性存在的传统性别意识现状出发,分析原因,从矫正女性自我认知中的偏差、进一步消除社会性别歧视、确立具有操作意义的女性新价值标准,提高女性个体的文化素质和职业层次等四个方面提升当代女性自我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10.
袁昌英是中国最早留学国外并接受西方文化的现代作家之一,她因广泛接触西方文化并吸收其精髓.而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现代意识的新女性。她的新文艺思想,她较早的女性意识,她开放的写作心态以及她对西方现代派艺术方法的借鉴和融合,都使她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对后来的女性作家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