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日本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科学技术创新立国的政策,论述了日本在政府引导下构建"产学官"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制及具体成效,认为日本式的"产学官"科技创新体制有助于加速高校、研究所与企业、地方的科研合作,有助于使科技发明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我国的"产学研"结合可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国产、学、研相结合模式仍然停留在低水平阶段,联合实体这种高级合作形式数量少,并且成功率比较低。从产、学、研共生性理论出发,从高等教育教学的角度来构建产、学、研共生性问题新思路---创建产学研共生环境:产学研相结合,构建人才培养机制;建立高校技术成果转化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创新共生模式,提高质参量兼容度。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实现科技成果的转换,迎合知识型经济发展对产、学、研合作方向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论述通过理性分析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产、学、研"研究现状及不足,提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产、学、研"结合应建立"一群两主三贯通"立体化产学研结合模式。"一群"即以专业群为纽带,针对专业特点与行业企业特点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两主"即通过学校、生产单位两个主体的紧密联系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三贯通"即教学过程、生产过程与科研项目有机融合,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结合指的是生产、教育(学校,主要指大学)及科技研究(机构)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关联性与渗透性;指的是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产、学、研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作为一种目标对企业(包括农业),中。高等学校,研究院所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推动和引导。产学研结合是一个比科技成果转化更全面,比科技经济结合更具体的概念。它包括产、学、研三因素中两者之间互相存在的作用和反作用的全部内容。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产学研结合一是在普遍而深人的交流合作中随时改进和解决大量的环节性具体问题;二是从根本上改善科技成果的产生过程及人才的培…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宣城高新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园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在推动产学研合作融合中,宣城高新区积极探索将产学研作为有机整体加以推进,用好高校和科研院所"学""研"外力,激活企业"研""产"内力,"学""研"促"产"、"产"助"学""研"的产学研深度耦合的创新发展合力逐渐形成,全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正动力强劲。  相似文献   

6.
沈阳铸造研究所是从事铸造技术研究开发、技术推广和产品生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国铸造行业占据核心地位,2008年被辽宁省评为"科技创新示范企业". 铸造所始终把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突破口,坚持有组织、有规划、有专项资金、有政策扶持的科技创新策略,全面推动产学研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铸造所结合实际工作,创新合作模式,坚持大开放、大合作观念,不拘形式,以市场为导向,主动吸引国内外著名的企业、大学、研发机构、优秀人才或项目,实现了产学(或产研)结合、产学研政结合、产学研贸结合、产学研资结合、产业联合体结合、产学研国际合作等更为广泛的产学研结合.  相似文献   

7.
从硅谷的成功看产学研合作中大学与科技园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科技园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载体,对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增强大学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办学效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美国的硅谷是大学科技园的成功典范。本文拟从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的关系分析,对比我国大学产学研合作中的实际做法,得出一些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中可供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校产学研相结合发展道路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相结合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教育发展道路,就要准确把握高校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切实提高对产学研相结合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性的认识;构建高校“学为核心,产研助学”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完善高校参与产学研结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机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
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会存  梁纪凤 《科技资讯》2012,(19):183-183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新形势下以及产、学、研结合发展的趋势下,加强产学研合作更显得十分必要。在阐述了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机制的基础上,总结了开展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提出产学研合作是推进实践教育和培养高层次应用人才的显效途径,也是顺应新世纪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式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0.
协同创新是打破创新壁垒,整合创新资源,实现政、产、学、研深度合作,提升区域经济创新能力和绩效的有效组织方式。囿于协同创新主体的利益冲突和文化差异,高校在参与协同创新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制约因素和制度性障碍。经研究证明,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高校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建立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机制、以经济建设的实际需求和产业链融合为目标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取材于合肥工业大管理学院营销管理研究所和安徽省科技厅合作的关于产学研合作的课题,首先从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出发,并以安徽省为例,指出了近5年来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存在于产学研合作中"产"方、"学"方、"研"方以及产学研合作一体化中的共性和特性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指出要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产学研合作的认识,加强产学研合作制度建设,努力发挥政府在产学研结合中的作用以及吸取国外产学研合作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2.
应用物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构建起来的,它包括了实验教学、实习与实训、创新实践等多个方面,尤其在实习、实训的环节上将学生的"学"与企业的"产"密切结合起来,实现"学"与"研"、"研"与"产"的结合,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是当今世界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产学研合作在更好地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加快科技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现实  相似文献   

14.
提出纳米技术产业转化形成规模化经济,将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升级,而且有利于形成基于纳米技术的新产业。针对纳米技术产业化现状和发展趋势,对创新发展内涵中的技术创新产研合作要素、科技服务要素、投融资平台产融结合要素、产业化国际合作要素和体制创新要素进行分析,目的是促进纳米产业创新要素和谐发展,推动我国纳米技术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家经贸委提出的关于“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和国家教育部关于“发挥高等学校科技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的指示精神,以及浙江省政府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加快全省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浙江’”的要求,教育部高校杭嘉湖科技开发联络协调小组办公室与浙江省杭嘉湖技术开发公司自2001年起在互联网上联合推出专业科技合作网站“高校—企业合作网”,宗旨是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网站依托浙江大学,面向全国高校、…  相似文献   

16.
加强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性举措,产学研合作本身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合作的系统性工程,在合作创新中已不单是产、学、研三方独立的内部合作,需要政府和银行以及科技中介机构的介入来促进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对政产学研金中六方的合作进行了研究,提出六方共同合作进行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学研产紧密结合是我国高等学校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学研产合作方面有了很大发展。国家教委对此给予了足够的重视。1990年3月,国家教委高教司出面组织了首次全国产学合作教育座谈会;1990年5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了全国性的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特别是从1992年起,国家教委和有关部门共同实施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其宗旨是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国营大中型企业之间紧密而稳定的交流合作制度,逐步形成学研产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发展道路。据统计,仅1993年一  相似文献   

18.
夏美平 《安徽科技》2004,(10):20-21
今年以来,六安市科技局通过坚持"政府引导,专家指导,企业主导"的建院方针,严格按照"五个一"的要求,扎实推进科技专家大院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市各专家大院分院普遍实现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正在成为六安市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和带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又一生力军.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产学研合作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 ,也是我国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要着力解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所存在的五个问题 ,提出了解决产学研创新合作困难的四条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是当今世界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途径,产学研合作在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科技结合、加快科技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方面具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