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黄溯初是我的姨父,60多年前我在上海读书工作时,常住他的青海路寓所,和他生前多所接触,对他的言行有较多了解,写下此文以纪念他115岁诞辰。人所共知,黄溯初之所以不是平凡的人,由于他生平有两大闪光点。一是与梁启超、蔡愕共同反对袁世凯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实行黄袍加身的丑恶勾当。黄氏与梁启超交往甚早,在梁氏所领导的进步党和后来的研究系(宪法研究会)中,黄氏都是主要成员,并成为梁启超的智囊。他有诗句叙说与梁氏结交情况:“回首平生道义交,甘年踪迹在燕郊,文章新会师兼友,气味任邱漆与胶。”新会即梁启超,因梁氏是…  相似文献   

2.
苏词与音乐     
苏轼在《与子明兄》中曾说自己不会唱歌,有人就信以为真。有的人抓住他“不喜剪裁以就声律”的某些词,就讥刺苏词“多不谐音律”,以致贬低苏词的贡献和地位,这当然是不公允的。其实,苏轼说自己不会唱歌乃是自谦之词(不善唱歌是可能的)。哲宗绍圣初,晁以道“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阳关曲》”。(《历代诗余》引陆游语)至于苏轼是否懂音乐、是否按音律要求作词的问题,仅用他自作的词就可以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3.
第一,认为语言不可能表达思想的全部内容。《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言,其不可见乎?”第二,魏晋玄学命题。与“言尽意”相对。魏荀粲等提出“言不尽意”说,认为“象外之意,系表之言”都是“蕴而不出”的,所以“六籍(六经)虽存,固圣人之糠秕。”第三,西晋哲学家欧阳建提出“言尽意”的学说,认为“形不待名而圆方已著,色不俟称而黑白以彰,”客观世界是离开人的概念和语言而独立存在的。语言概念是人们用以说明客观事物的工具。他说:“诚以理得于心,非言不畅,物定于彼,非名不辩。”驳斥了魏晋玄学家“言不尽意”的论点。欧…  相似文献   

4.
宋之问是初唐武后时期有代表性的台阁文人,为律诗的定型作出了重要贡献,自唐以降历代诗评家充分肯定了他在唐代近体诗演变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但对其人品的评论,情形就大不相同:一方面肯定他是一位元行文人,其人品确实“不足为人道”,慨叹其诗品与人品之相悖,命运之悲惨;另一方面对某些具体问题。各执己见,各陈其说,莫衷一是。诗评家千余年来对于宋之问人品和个别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透视出他们对其人品的具体而微的真实接受情形。  相似文献   

5.
我国最早论及山水诗问题的批评家是刘勰。他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文心雕龙·明诗》)。可是对于他的这一宋初山水诗“方滋”说,后世有很多人是不敢苟同的。缪钺先生说:“‘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亦非知言”。钱钟书先生也说:“山水方滋,当在汉季”。的确,在我国诗歌史上,以自然山水、景物为欣赏、描写、歌颂、赞美的主要对象的作品,在先秦、两汉时期就已经“方滋”了,而魏晋之  相似文献   

6.
记得一位西方记者曾说过,“如果说有谁的个人命运在如此长的时间里(40多年)对中东局势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那么这个人就是阿拉法特”。自去年12月巴以新一轮暴力冲突升级后,以色列沙龙政府将阿拉法特“定点”围困在了其在拉马拉的寓所(兼办公楼)里。阿拉法特的处境空前尴尬,有评论称,“这是阿拉法特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刻,他无论作出什么样的选择,结果都是输”!  相似文献   

7.
关于元好问民族观,在他所仅存的诗文中(主要是《元遗山先生全集》四十卷),找不到直接的论述。我们既看不到他对某一民族评论的是非之词,也觅不见一般儒者津津乐道的所谓“华夷有别”之迹。这一现象的出现,大致有三种可能:其一,因为他本身是拓跋元的后代,而金王朝亦属肃慎之后,女真之国,同被中国儒者视为夷狄。不能说他有意识地反对,但他起码不愿和不能接受“华夷之辨”的观点,也无意去判别民族的优劣。其二,在当时金末元初的动乱年月里,既使他也产生了朦胧的种族意识,  相似文献   

8.
从金圣叹的同时代人李渔开始,就陆续有人评论金圣叹对《水浒》的评论。其中,肯定的意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金圣叹提高了《水浒》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二、对《水浒》本身评改得好。 本世纪三十年代初的赵苕狂,在《水浒传考》一文中说:“金圣叹这个人,当然是这部现行《水浒传》的一个大功臣”。还称:“(金圣叹)说《水浒》与《史记》、《国策》有同等的文学价值,说施耐庵、董解元与庄周、屈原、司马迁、杜甫在文学史上占同等的地位;又说:‘天下文章无出《水浒》右者,天下之格物君子无有出施耐庵先生右者!’如此的眼光,如此的胆气,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可谓‘前无古人’”。稍后的刘半农,也赞扬金圣叹对《水浒》的“删改”、  相似文献   

9.
1933年,黄溯初捐建温州师范学校开启了温州大学的办学源头,这对温州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黄溯初的教育想内容包括:注重发展基础教育、注重发展师范教育与注重发展高等教育。温州大学在秉承黄溯初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特色,提出自己的办学理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浅论李益的七言绝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历诗坛上,李益是成就较高的诗人。而在李益诗中,他的七言绝句最受人推崇。清代沈德潜曾说过:“七言绝句,中唐以李庶子(益)、刘宾客(禹锡)为最,音节神韵,可追逐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李慈铭也说:“若论绝句,则李十郎(益)之雄浑奇;,不特冠冕十子,即太白、龙标亦当退让。”这些评论是比较公允的。李益的七言绝句虽无李白、王昌龄的那样壮阔宏大,然其雄浑深婉、音律韵致可与之相颔颃。确实具有盛唐气象。正如明代杨慎所言:“马戴、李益不坠盛唐风格;不可以晚唐目之”。现笔者再对李益的七言绝句试作探讨,以品味一下盛唐之音的余韵。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大多数文人都认为周敦颐自名“濂溪”,是因为他家乡有一条小溪叫“濂溪”,自名之用意是为了表示不忘家乡。这是一个误说。周敦颐家乡故居前的小溪以前不是叫“濂溪”,而是“营水”或“营江”;“濂”字是周敦颐仿元结自造专用字;他取“濂”字是为了“自箴”,而不是宋度正说的“志乡关在目中”之意。度正的《周敦颐年谱》有误。  相似文献   

12.
布什总统对华的40小时旋风式访问无疑是不同凡响的。早在成行之前,这次访问就已成为国际舆论关心的焦点之一,在美国更是引起不小轰动。按照惯例,美国新当选总统首次出访的第一站总是选在西欧盟国,而布什总统这次却打破常规,首先选择了亚洲的中国。尽管名义上这是一次“工作访问”,但美国一些舆论把它称为激动人心的“外交政变”。布什说他是以一种“怀旧”之情去中国的。外电普遍评论,布什此行“说明亚洲在他的心目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布什在竞选前后和上任之初曾多次表  相似文献   

13.
刘备作为三国时期蜀国的创建者和首脑人物,在当时就受到较高的评价.鲁肃说:“备,世之枭雄也。”程昱曾对曹操说:“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连曹操本人也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认为刘备是天下仅有的“英雄”。后世论者也多对他持褒奖态度,如韩国磐认为“刘备颇具才能,也善于笼络人心。”刘备三顾茅庐而得孔明,也传为千秋美谈。本文认为,刘备有其雄才大略的一面,同时也有其暗弱的一面,即他本人并不具备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军事家所应有的各种素质和魄力.也正是他这种缺陷,使得已有一定规模的蜀汉政权由兴而衰,江河日下,一步步走向灭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当 联 合 国 改 革 成 为 焦 点 时 , 有 一 个人 自 然 就 成 了 焦 点 人 物 。 他 就 是 联 合 国秘 书 长 科 菲·安 南 。他 正 面 临 着 他 自 己 说的 “火 门 ”:“通 过 一 扇 火 之 门 ,我 们 进 入了 第 三 个 千 年 。 今 天 ,在 9.11之 后 ,我 们看 得 更 远 更 清 楚 , 更 加 意 识 到 人 类 是 不可 分 割 的 。 ” 在 联 合 国 的 新 闻 发 布 会 上 ,“是 否 会辞 职 ”这 个 问 题 被 记 者 明 确 提 出 。安 南 的反 应 多 少 有 些 不 耐 烦 :“该 死 ,不 ! ”不 管媒 体 怎 样 看 待 秘 书 长 不 常 见 的 用 词,但毕…  相似文献   

15.
<正>明代中叶,泰州学派的后期代表人物李贽提出了“童心说”.“所谓“童心”,即“真心也,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童心就是真心,是清洗了封建伦常教条束缚和蒙蔽的“最初一念之本心”,它不是一般所谓的真情实感、而是出于人的自然本性的真情实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童心说》)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所提倡的审美理想就是纯朴天真的人性,就是真.在文艺批评方面,蒲松龄在《〈宋七律诗选〉跋》中说:“宋人之什,率近子俚;而择其佳句,则秀丽中自饶天真.唐贤所不能道也……吾子宋集中选唐人,则唐人逊我真也,敢云以门户自立哉!”真,是他门户自立的批评标准.屈原和李贽,是蒲松龄非常  相似文献   

16.
青年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期,发表过论文多篇。在《科学史教篇》(1907年)中他指出:评论一时代的历史,不应该“以当时人文所现,合之近今,得其差池,因生不满”,而应该“自设为古之一人,返其旧心,不思近世,平意求索,与之批评”,“论往古人文,加之轩轾,必取他种人与是相当之时劫,相度其所能至而较量之,决论之出,斯近正耳。”这显然是符合历史辩证法的观点。正是根据这一观点,他指出“哂神话为迷信,斥古教为谫陋”的  相似文献   

17.
顾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生于明万历41年(1613),卒于清康熙21年(1682)。他所撰《日知录》是一部“具有时代解放意义的成功的作品”(侯外庐语)。《日知录》之作,炎武自谓“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①弟子潘耒庐《日知录》说:“《日知录》则其稽古有得,随时(答刂)记,久之而类次成书者。凡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賦典礼舆地艺文之属,一一疏通其源流,考证其谬误。至于叹礼教之衰迟,伤风俗之颓败,则古称先,规切时  相似文献   

18.
李靖(571——649),唐初军事家。原名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少有“文武才略”。其舅韩擒虎为隋朝名将,常与他讨论兵法,曾称赞说: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之初,外交上“另起炉灶”,一批过去转战南北的老干部被调入驻外使节队伍,于是有了“将军大使”、“八路大使”的说法。实际上,新中国外交队伍中还曾存在一个“报人群体”,即一批调入外交部前曾在新闻界从事采编评论工作的同志。根据《五星红旗下的大使们》一书所收录的411名大使的简历统计,其中52人曾有过“报人”经历,占这批大使总数的12.7%。  相似文献   

20.
“格物致知”自在《大学》中作为道德伦理修养的命题提出,经“二程”、历朱子学到阳明学,其内涵有了很大变化:在程颢、程颐那里,“格物”即是“穷理”;朱熹则认为“格物致知”即是要探究自然界即伦理道德 现象以求内在规律,在他看来,这内在规律也即“仁义礼智之总名”;“阳明则是把我“心”之“良知”推致到事物上,事物就有了“理”,一切事物之“理”,皆有我心推演出来,从而解决了朱子理论一人无法格尽天下之物和所格之理与心中之理无法统一的矛盾。朱子学与阳明学中格物致知观有很大不同,但都服务于各自的理论体系、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本质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