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瑛 《科学之友》2005,(5):72-73
手机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这种大众化的电子设备,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由于病毒危害对人们生活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我们仿佛每天随身揣着一颗“手榴弹”。  相似文献   

2.
最早进入我们视野的是生产安全、劳动安全。近年来,食品安全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食品出现不安全因素,才会提出安全问题。这种事情不是我们独家所有。早在50年前,  相似文献   

3.
钢筋、混凝土、塑料、木材等材料,人们再熟悉不过了,它们中大多是没有知觉没有反应的"死"材料.它们只能被人所感知,自己无从感知外界情况:在出现"危机问题"时,它们不能告诉人们,也没法修理自己,只能"坐以待毙".如今,一些"活"材料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并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这就是聪明绝顶的智能材料.  相似文献   

4.
童民 《科学之友》2007,(23):26-27
钢筋、混凝土、塑料、木材等,人们再熟悉不过了,它们中大多是没有知觉、没有反应的"死"材料.它们只能被人所感知,自己无从感知外界情况.在出现"危机问题"时,它们不能告诉人们,也没法修理自己,只能"坐以待毙".如今,一些"活"材料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并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这就是"聪明绝顶"的智能材料.  相似文献   

5.
曹夫 《科学24小时》2007,(10):20-21
在10个自然数里面,自然数"7"是个很不起眼的奇数,但就是这个小小的"7",不但在人们生活中运用广泛,而且还常常像谜一样,引入遐思。身边的"7"太多了我们身边的"7"实在是太多了。人们把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概括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把  相似文献   

6.
"铁心"地球     
曾经有人说过,人类对自己居住的地球欠下了一笔科学债.人类受本能的驱使,总是对距离自己遥远的事物充满兴趣,所以对太空探索着了迷.人类对这些遥远星球结构的认识,要比对地球的地心清楚得多.甚至在150年前,人们还不知道我们居住的地球也有一颗跳动的心脏. 从1890年起,人们终于要来偿还这笔欠债了.当时人类开始观察地球上的岩石,并探索太阳及月亮间引力的关系,根据这种引力可以确定,我们脚下的地心应该有一个复杂的结构,它是由不同物质构成的岩层组成的.  相似文献   

7.
“走出非洲”这个字眼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有的电视节目和文章杂志的名称便是“走出非洲”。在许多人的意识里,它是一个极其现代、甚至是极其时髦的一个词,然而人们不会想到,它其实在几千年前的古希腊就已经开始被人们使用了。最近,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一篇文章对它的历史由来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在此,我们择其要者编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一年四季,我们都能欣赏到大自然赐给的礼物——鲜花。科学家说,世界上开花的植物高达20多万种。古今中外的人们都爱花。“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诗人自居易1 000多年前在《买花》诗中这样写道:“春桃一片花如海,千树万树迎风开。花从树上纷纷下,人在花底双双来。”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婚姻的功能呢有关专家归纳为:1经济共同体;2性生活对象的固定配置;3人类自身再生产过程的配对儿;4日常生活的互助小组;5群居动物为避免孤独与心理牵挂(又称爱情),将另一个体约束在自己身边的合作体。21世纪的婚姻有哪些变化1.结婚年龄普遍推迟,“不婚族”人数增多如果我们30岁还不结婚,包括父母在内没有人会觉得我们已经“太老”;如果我们一生都不结婚,也没有人会对我们指手划脚、说三道四。30岁之前结婚反会被认为“太早”。不婚单身的人数迅速增多,但绝大多数人视之为一种无奈选择。2.同居、试婚等事实上的婚姻形式更为常见由于人们…  相似文献   

10.
夏天傍晚,一只蚊子悄然进屋,围绕着屋中的人们伺机下口.在它的眼中,前方是充满诱惑的晚餐,后面则是自己振动的双翅,这两个景物同时出现在它的视场里--这让我们感到惊异,因为当我们注意前方的时候,根本无法看到自己的后背--但蚊子可以做到,就像银幕电影.  相似文献   

11.
与许多技术一样,激光在发明初期正值美苏对抗,人们曾设想把激光当作武器投入战争,无奈当时的技术条件不成熟,所以没有大规模应用,但这种思想已经在"好莱坞"大片中展现无遗.没想到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片场"就变成"战场",激光技术逐渐成为左右战争格局的"撒手锏".那么,激光技术有哪些特殊的"门道"?军事上又有什么应用?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2.
施征 《科学之友》2002,(12):30-32
2002年10月23日,几十名车臣绑匪在莫斯科纲承厂文化宫劫持了800多名人质,并威胁如果俄罗斯不结束在车臣的军事行动就炸毁大楼俄罗斯特种部队10月26日向楼内施放催眠气体后解救了人质。为此,我们特别介绍有关俄特种部队的背景资料,以飨读者。“莫斯科”大剧院人质事件的顺利解决使人们再一次对俄罗斯特种部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里除了将介绍参与解决人质事件的头号功臣俄罗斯“阿尔法”特种部队,以及神秘的“信号旗”特种队部外,还将介绍更为神秘的俄罗斯“总统团”与俄罗斯海军的“海狗”特种部队。本期先让我们领略“阿尔法”特种部队的风采。  相似文献   

13.
<正>土星的卫星——土卫六(又名泰坦),是太阳系中一个离奇的世界。它很像我们的地球,有浓密的大气、流动的液体和形态各异的地表。它的发现者是荷兰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1655年3月25日,惠更斯用他自制的天文望远镜发现了在土星旁边的土卫六。此后,人们便开始对这颗星球倍加关注,因为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拥有浓密大气的卫星。  相似文献   

14.
技术为何可以拯救环境? 乔治:你以一个技术乐观主义者著称.为什么相信技术的力量可以拯救我们的环境? 奥苏贝尔:我既不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也并非一个悲观主义者.但我认为我们人类既聪明能干,又富于进取心.多年来,人们对现在我们为改善健康状况和提高寿命而作的努力是否能使我们的子孙后代继续生存下去表示怀疑.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们在任何一张海图上都能看到蜿蜒横穿世界各大洋的巨大海底山脉--洋中脊,以及沿这些山脉横向分布的许多宽广深邃的裂缝--海底峡谷(也被人们称为地球上"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痕").而这些海底山脉和峡谷的发现与一位女性工作者有很大关系,她就是玛丽·萨普.  相似文献   

16.
通往“世界屋脊”西藏阿里的公路只有三条,其中最艰难、最具挑战性的是新藏公路,这是一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一路上接连翻越了5座4000米以上的达坂,异常险恶,因此也被人们视为“死亡之路”。2003年7月,我们乘车从新疆的叶城出发,沿着“死亡之路”走向离天最近的地方——阿里。  相似文献   

17.
当人类从火星探测器上成功取回图像数据,并为此欢欣鼓舞时,是否有人会想到,也许与此同时,外星智慧生命早已发射了探测器来侦察我们地球呢?谁在编制太空“生命目录”人们也许会问:星际间谍活动有可能吗?毕竟,银河系中有数以千亿计的星系,它们分布在一个直径长达10万光年的碟形区  相似文献   

18.
含羞草在闭合与张开的过程中,就已经向人预报了天气:如果它闭合快,张开还原慢,预示着天气将晴朗;反过来,如果闭合慢,张开还原快,则说明天气将转阴雨。风雨花的老家在墨西哥、古巴等地,在我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也能看到。暴风雨来临之前的两三天,这种植物会迫不及待地开出千万朵小花。风吹雨打之时,百花残败,它们却依然亭亭玉立。所以,人们看到风雨花开放,就知道不久将有大雨。我国辽宁省有种植物叫“鬼子姜”,它开花10天后,这个地区就会出现初霜。因此,人们又叫它“报霜树”。梅花其实也在向我们预报气候情况。梅花每年开花有早有迟,冬冷则迟…  相似文献   

19.
正一般来说,植物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动的,它们会扎根在一个地方直到死去,但事实上,植物也有动态的一面,它们中有许多是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奇才"。能高速运动的植物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十多年前,科学家们开始用高速数码摄影机和电脑模型研究植物的运动,发现了很多植物的运动机制。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相似文献   

20.
人们听说过聪明的人、聪明的猴子、聪明的海豚等等,大概从未听说有聪明材料. 我们所说的聪明材料(Smrt Materials)即是科技人员根据一些材料的性能,并按照一定的科学原理,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把生物体所具有的某些功能整合纳入到所制造的材料和系统中去,于是,这种材料便显示出了某些"聪明"的特性.因为材料的"聪明"不是自身生而有之,是人类赋予的,所以聪明材料也叫人工智能材料,这种材料能够感知周围的压力、气流、水流、电压、磁场、湿度、温度或某种气味的浓度变化,并能够及时地向人们示警和采取对策,因而显得"聪明"无比,令人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