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玉米花色苷抗氧化能力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紫玉米花色苷在外界条件影响下,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紫玉米花色苷在不同pH和温度条件的影响下,其理化性质很稳定,同时清除O2-和H2O2的能力均未见显著变化,可见紫玉米花色苷的抗氧化性在体外表现得非常稳定.  相似文献   

2.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桑葚花色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同时比较了大孔树脂纯化前后桑葚花色苷的抗氧化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桑葚花色苷提取最佳条件为:70%甲醇、料液比1∶55(g/m L)、提取时间60 min,该条件下提取率为6. 497%.采用静态吸附的方法,通过6种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和解析效率的比较,确定了NKA-9型大孔树脂为桑葚花色苷的最佳纯化树脂.桑葚花色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纯化后的桑葚花色苷抗氧化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利用AB-8大孔树脂对紫薯花色苷的吸附和解吸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到其静态吸附率为80 . 2%,静态解吸率为99 . 4%。当紫薯花色苷质量浓度为8 . 8 mg/L时,100 mL提取液需AB-8树脂4 . 0 g,静态吸附140 min,可使吸附量达到最大;解吸液为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 (φEthanol=60%)时,可使解吸量达到最大。通过色价、HPLC分析表明用选定的树脂纯化方法能提高紫薯花色苷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花色苷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探讨了花色苷的结构与稳定性的内在关系,并综述了国内外对花色苷结构稳定性应用的研究成果,目前可使常见的稳定性较差的天然花色苷得到实际应用较好的方法是分子间辅色作用和化学改性;生物工程技术使本身结构稳定的一些花色苷大量生产成为可能,通过更深入的研究,合成安全的花色苷等同物色素也是解决目前食用红色素应用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诃子对花色苷色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花色苷色素对光、热不稳定,其降解速度与pH有关.从诃子中提取出的天然抗氧化剂鞣质作为该类色素的抗氧化剂,研究了它对花色苷类色素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鞣质能有效地抑制花色苷色素的氧化降解,延长其半衰期,使其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避免杨梅因加工不当而导致花色苷的降解,研究了pH 值、温度、金属离子、光照条件对杨梅汁中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工过程中杨梅果汁与Fe^3+的接触、高温长时间处理和长时间光照均会使花色苷降解。以花色苷含量和红度为指标,分别研究柠檬酸、β-环状糊精和NaCl对杨梅汁的护色效果,采用L9(34)正交试验,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发现影响杨梅汁护色效果的主次因素为:柠檬酸>NaCl>β-环状糊精,且柠檬酸和NaCl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β-环状糊精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最佳护色剂配比为:0.25 mg/g的柠檬酸、0.20 mg/g的β-环状糊精、0.25 m g/g的NaCl。  相似文献   

7.
8.
从鸡心中提取抗氧化活性物,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提取物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而光稳定性差。提取物稳定存在的pH为6.20~7.26。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对提取物有不同的影响,蔗糖、柠檬酸不利于提取物的稳定存在;Vc利于提取物的稳定存在;亚硫酸钠在低质量浓度时,有利于提取物的稳定存在,而质量浓度大于0.20%时,不利于提取物的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黑果枸杞花色苷最佳提取工艺和抗氧化活性,采用超声酶辅助提取法、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法、乙醇/磷酸二氢钠双水相萃取法提取黑果枸杞花色苷,通过响应面优化提取工艺,并使用t-BHP诱导BRL 3A细胞建立抗氧化模型来探索黑果枸杞花色苷的氧化应激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超声酶辅助提取得率为:(17.92±0.04) mg/g;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得率为:(15.46±0.31) mg/g; 乙醇/磷酸二氢钠双水相萃取得率为:(15.02±0.19) mg/g.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的花色苷(LRN)抗氧化活性最强,纯化后的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的花色苷(LRNA)可通过减少细胞中ROS的产生来缓解t-BHP诱导的氧化损伤.综上所述,该工艺便捷、稳定可用于黑果枸杞花色苷的提取,同时证明了LRN抗氧化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0.
董立建  权静 《科技资讯》2013,(30):86-86
研究了常用食品添加剂对蓝莓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甲酸钠和甘氨酸对蓝莓花色苷均有增色作用,即使在较低浓度下也可提高其稳定性;抗坏血酸会降低蓝莓花色苷的稳定性,使其色泽变浅,故在食品中要限量添加。  相似文献   

11.
理化因素对风信子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理化因子对风信子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采用体外试验,以风信子‘Woodstock'花瓣为材料,研究了温度、光照、pH和金属离子等各因素对风信子花瓣中花色苷呈色及光谱特征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风信子‘Woodstock'花色苷不耐高温和强光,温度升高及延长加热时间均使花色苷降解褪色,且随着pH增大,花色苷最大吸收波长朝长波方向移动; Fe3+、Fe2+、Al3+和Cu2+均使花色苷变色,但Mg2+对其无明显影响,Ca2+和Zn2+则在高浓度时有增色效应,Pb2+会破坏花色苷的稳定性而产生白色沉淀。除了Fe2+和Pb2+产生蓝移外,其他金属离子都使花色苷发生不同程度的红移。  相似文献   

12.
食用植物中花色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食物中的花色苷是一类水溶性色素,属类黄酮化合物,近年研究表明具有抗氧化、抗突变肿瘤、防治心血管疾病、抗炎等多种生理功能.对花色苷生理活性及部分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药用植物微籽龙胆(Gentiana delavayi Franch)的活性物质基础,采用多种色谱技术(硅胶、ODS、MCI和Sephadex LH-20等)从微籽龙胆中抗氧化活性最好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8个黄酮苷类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和文献数据对比,将其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6-O-β-D-葡萄糖苷(1),牡荆苷(2),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3),异牡荆素(4),葛根素(5),hypolaetin-8-O-β-D-glucoside(6),荭草素(7)和异荭草素(8),化合物1和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此外,测试了微籽龙胆各萃取部位和上述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黄酮苷类化合物6和7表现出显著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化合物7的活性与阳性对照相当,其IC50值为(9.74±0.05)μg/mL.  相似文献   

14.
元宝枫叶提取物的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70%乙醇提取元宝枫叶中的抗氧化物,用微生物纸片法及其分光光度法测其抗氧化活性,并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提取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元宝枫叶提取物中的总黄酮部分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且耐热、耐光性好,在酸性介质及氯化钠溶液中可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曙红Y-Fe2+-H2O2化学发光新体系,基于酸性条件下黄豆苷元对新体系的发光强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抑制法测定黄豆苷元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新方法。考察了影响化学发光强度的因素。在最佳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8.0×10-8~3.0×10-6 mol/L,检出限为9.0×10-9 mol/L-1。对1.0×10-6 mol/L-1的黄豆苷元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4.6%。此法用于黄豆苷元片剂含量测定,结果令人满意。采用二甲亚砜和甘露醇作为参照物对其羟自由基清除率进行测评,结果表明,三种物质抗氧化活性大小顺序为黄豆苷元二甲亚砜甘露醇。  相似文献   

16.
17.
几种天然花色苷素稳定性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几种天然花色苷色的稳定性,用纸层析法分离了这几种色素,得出了每种色素所含主要花色苷数量,讨论了花色苷种类多少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实验表明,色素所含花色苷种类越多,色素稳定性越高。  相似文献   

18.
几种天然花色苷色素稳定性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比较了几种天然花色苷色素的稳定性 ,用纸层析法分离了这几种色素 ,得出了每种色素所含主要花色苷数量。讨论了花色苷种类多少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 ,色素所含花色苷种类越多 ,色素稳定性越高  相似文献   

19.
花色苷作为-种天然色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笔者综述了常用的研究花色苷体内抗氧化性的研究方法,例如DPPH(2,2-diphenyl-1-pierylhydrazylradical)、ORAC(oxygenradicalabsorbancecapacity)、ABTS(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ate)等.并综述了近年来花色苷体内抗氧化性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罗汉果中甜苷成分的生物活性及资源含量,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本文通过柱色谱技术,从罗汉果中分离出罗汉果甜苷ⅡA(mogrosideⅡA);利用核磁波谱(NMR),对mogrosideⅡA进行波谱数据归属;通过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测定,探讨罗汉果甜苷降血糖的可能机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法,分析不同产地罗汉果中mogrosideⅡA的含量。通过研究,本文为mogrosideⅡA提供了完整的尚未见报道的波谱数据;同时,研究结果表明,mogrosideⅡA具有较强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IC_(50)为0.187±0.006 g/L,且呈现出剂量依赖的快速竞争性可逆抑制特点;另外,通过含量分析,发现产自永福县堡里镇的罗汉果中mogrosideⅡA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