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一头老虎离我们有多远?如果就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而言,无论是轰动天下的华南虎,还是一个月前沈阳那头被同类饥不择食PK掉的东北虎,抑或前几天宜昌那头被人残杀的东北虎,离我们人类的命运其实都很近很近。并非虎年的2007年岁末,有关老虎的新闻接二连三地  相似文献   

2.
秋高气爽的九月,我到黑龙江省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采访,因为它是80只东北虎的“家”需要保护的东北虎饲养繁育中心的虎颇有王者气派,不像动物园的虎那副懒洋洋的模样,它们金黄色的眼睛里闪着灼灼光芒,“虎视眈眈”地盯着陌生人,很有点虎威,结实的身躯,粗壮的四肢,踱着潇洒的步子,偶然长吼一声,真有震慑力。东北虎生活在针、阔叶混交林或原始阔叶林里,  相似文献   

3.
世界虎类现状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虎,大约在300万年前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中国的东北平原出现,以后向西、向南扩迁。从土耳其东部至整个南亚及苏门达腊岛,从爪哇和巴厘岛到亚洲东海岸,都曾有虎分布。近代,人类的活动急剧地改变着自然界的面貌,森林被砍伐、荒山被开垦,虎的栖息地被分割、隔离。虎的分布区也在缩小,印度成了世界虎分布的西界,爪哇、巴厘岛已无虎存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小兴安岭自古以来就是东北虎的出没之地,但是近40年来一直没有东北虎的踪迹.值得欣慰的是,自2014年以来,随着东北地区林地的恢复和森林植被范围的扩大,逐渐有一些东北虎个体从俄罗斯来到我国境内.它们来寻找什么?能不能长久地留在我们的森林中呢?  相似文献   

5.
时光荏苒,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在今年的十月,又一次献出了几顶桂冠。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诺贝尔奖离我们尤其近——文学奖的得主,正是中国的作家莫言。这无疑给我们打了一剂振奋而自豪的强心针。在欢呼和激动的掌声中,另一个蕴藏已久的问题再次被提出:既然我们已经摘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那何时才能将诺贝尔的科学类奖项也纳入囊中呢?  相似文献   

6.
天文学家最近称,他们确定月球上有一片区域永远处于太阳光照下,而且该区域离科学家认定的月球上有冰存在的地方很近,换句话说,这是人类在月球创建基地的理想地点。  相似文献   

7.
白明亮 《大自然》2010,(1):12-16
今年是农历庚寅虎年,谈话的主题自然是虎虎往中国乃至接个东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都被视为“博中之王”,自古如此,虎之凶猛残暴在人们心口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人类敬畏老虎已然到了“淡虎色变”的地步。虎被人们尊称为“山大王”、  相似文献   

8.
A:我们最熟悉的耳廓或许就是猪八戒脑袋上长的那一对儿,不过在人的头部,耳廓常常被掩藏在发梢中,要不是有些耳廓上挂着些夺目的饰品,我们几乎都忘却了它们的存在。作为外耳的一部分,正常情况下,耳廓对称地分布于头的两侧,大部分支撑结构为软骨,外面包被着一层薄薄的皮肤。早在人类胚胎发育6个星期的时候,耳廓的形状就已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1999,(1)
编辑同志:云南省中甸县境内的长江虎跳峡江段,有一种当地人称为“石扁头”的野生飞鱼。该鱼全身无鳞,头扁圆,尾两叉,背花褐,肚泛白,成鱼长约10厘米,宽约4厘米,前胸长有一大一小两对扇形前叶,大叶为吸盘。此鱼逆水抗强流冲击,能空中跃飞,跃离水面1米左右;夏天喜攀潮岩歇留,此时常被人提餐。请问这是  相似文献   

10.
上期说到我们到了山坡前,看到那片区域像是一口烧得过了头的、冒着浓烟的巨大的锅,现接着往下说。 那么,我们还要不要往那儿赶?我宁可这会儿就往回转,为了那火山和热水喷泉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我可一点兴趣也没有。  相似文献   

11.
《青年科学》2013,(2):68-68
是牙长得不好?吃饭咬舌头,更多人是因为牙齿的咬合关系不太好。先来研究一下我们的牙床,如果把牙齿咬紧,一般人都是上牙包在下牙的外面,这是因为我们的上牙弓是个大一点的马蹄形,下牙弓是个小一点的马蹄形,我们的舌头就是被下牙弓那个“小马蹄”保护着。平时吃饭的时候,上牙咬在下牙的外面,舌头就比较安全。可偏偏有人长得不巧,上牙弓偏小,咬下来的时候离舌头更近,就比较容易咬到。  相似文献   

12.
珍稀动物虎     
虎,猫科、哺乳动物。主要分部在亚洲,按地域划分又称为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是动物中最凶猛的,故被称为百兽之王。由于生存地遭到破坏,野生虎极为少见。  相似文献   

13.
亲爱的小朋友,如果你知道太阳系有九大行星,那你就一定知道金星。九个行星,离太阳有远有近。水星离太阳最近,是老大,金星排位第二,我们地球是老三……  相似文献   

14.
近一个时期以来,“华南虎”照片风波被炒得沸沸扬扬,“华南虎”一词已成为网络上点击率相当高的“热词”。且不说“华南虎”照片的真与伪,“老虎门”事件又卷入了哪些社会问题,仅从自然科学和野生动物保护的角度,虎的濒危、消失和灭绝,也已是摆在人类面前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对威严的“山中之王”——老虎,具有特殊的崇拜和敬畏。这是因为全世界虎的分布仅限于亚洲,而生活在东北地区的东北虎,则是亚洲虎中体形最大的虎种。东北虎俗称长毛虎,黄色的毛上夹杂着黑斑纹,尾部有黑色环纹,背部色浓,唇、颌、腹侧和四肢内侧白色,前额有“王”字形斑纹。成年虎身长近4米,体重约200~250公斤。  相似文献   

16.
西藏墨脱是中国现在唯一还没有通公路的县份,也许正是由于这个不利因素,才使孟加拉虎在这里得以生存和繁衍。有人发现,在墨脱的原始森林里,生活着至少8~12只孟加拉虎,其中常年定居的有7只。在西藏全境内,大约有孟加拉虎20只。但墨脱县的领导朱峰同志经过长期考察后说:“根据近几年野生孟加拉虎伤害家畜的数量判断,目前在墨脱生活着大约40只孟加拉虎,它们每年要吃掉近300头耕牛。”不管是12只也好,40只也罢,反正墨脱是中国境内孟加拉虎最大的定居地是肯定的。墨脱地处西藏东南部,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山川河谷地带,…  相似文献   

17.
"我们离诺贝尔奖有多远?"近年来关心我国科学进步的人常会这么问。我们也常听到各种答案。我也有一个答案,即:"远虽是远,但说近却也很近。"  相似文献   

18.
虎的孤独     
胡序知 《大自然》2010,(6):74-75
虎是人们最熟悉的动物之一。它的头大而圆,虎视眈眈,相貌堂堂,加之额上那"王"字形斑纹,俨然一副兽中王者之相。  相似文献   

19.
正是"三九四九不出手"的寒冷日子,在吉林,黑龙江的林海雪原中,来了一支近百人的志愿者队伍,他们漫山遍野地寻找偷猎者布下的套子,为的是——中国东北和毗邻的俄罗斯远东地区及朝鲜半岛,是虎世代栖息繁衍的故乡。这里的虎在分类上属于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虎亚种——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由于人类的扩张渐渐侵占了虎的地盘,在过去的100年里,虎陆续从辽宁(20世纪初)、  相似文献   

20.
秦皇岛野生动物园的虎园占地约250亩。园内生长着高低起伏的茅草、灌木丛,以及疏密相间的槐树、杨树、柏树等林木,低矮的丘陵、人工假山和湖泊错落有致,与东北虎的原始生境很是接近。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北虎独居的生活习性。但也不是所有的老虎都争得你死我活,由于长期的共同生活,大多数的虎不但已习惯了各占一方,互不干涉“内政”的格局,还能和狮子相安无事,和平共处。在虎园中,只有那些能与伙伴和睦相处的虎才能出来会见八方来的客人,而那些经常打架斗殴的傢伙们,只好在禁闭室反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