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在膜结构找形方面,现有的方法多样,而找形结果误差往往较大.针对张拉型温室膜结构的几何非线性特点,以非线性有限元理论为基础,采用基于小弹性模量的支座提升法来对膜结构进行找形分析,研究其找形特点,同时得出一些对膜结构成功找形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膜结构的建筑形式,对膜结构的材质、特点和选用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总结了膜结构的优点,提出了空间膜结构从帐篷到永久建筑应用的有利条件,展现了空间膜结构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我国现代建筑的靓丽景观.  相似文献   

3.
考虑了充气膜结构几何大变形、小应变的主要特点,以非线性有限元理论为基础进行了包括形态、受荷及模态等全过程的受力分析.运用分析软件ANSYS对充气膜结构的各不同过程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以获得最优形态.  相似文献   

4.
摘要:
对山脉型空间膜结构进行数值模拟与比较分析,研究膜帽处开敞与封闭情形、不同风速情形下的膜结构风振响应,包括位移响应、速度响应、加速度响应等.研究显示,膜帽开敞、封闭与否对结构最大位移响应影响较小;结构在膜结构顶帽封闭情形下的最大加速度响应明显大于膜结构顶帽开敞情形;位移瞬态放大系数在膜帽开敞情形下大于封闭情形.在一定风速范围内,开敞情形下结构竖向最大位移响应随风速增大而增大,而结构位移的瞬态放大系数随着风速增大变化不明显.文中的研究成果可供膜结构工程抗风设计参考. 关键词:
膜结构; 流固耦合; 风致动力响应; 位移瞬态放大系数 中图分类号: TU 312.1
文献标志码: A  相似文献   

5.
索膜结构的非线性风振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膜结构是一种新型大跨度空间结构形式,该类轻柔结构对风的作用十分敏感,风荷载往往是结构设计的控制荷载.文中运用有限元程序对一实际索膜结构进行了自振分析,然后用自编程序进行了结构风振响应的理论分析,分析中考虑了风向、风速、膜预张力等基本参数对结构响应的影响,发现索膜结构的自振频率随膜预张力的增加而明显增大,风速对结构风振响应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索膜结构考虑风与结构耦合作用的抖振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风与膜结构的耦合作用,研究索膜结构在顺风向和垂直向风作用下的抖振响应规律及特性.采用时程分析法,在结构的运动微分方程中利用风与结构之间的相对速度来考虑风与膜结构的耦合作用,采用逐步积分法在每一时间步内求解方程,并用该方法得到索膜结构的抖振响应规律以及耦合作用对膜结构抖振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索膜结构的耦合作用抑制了结构的抖振响应,风与结构耦合作用的大小与结构的振动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膜结构作为一种风敏感结构,其风致振动需考虑流固耦合效应.建立膜结构风振响应的数值模拟平台,该平台调用已有的结构计算模块ANSYS以及流场求解模块CFX,并开发了大位移边界下的动态网格更新以及流固耦合边界的自匹配功能,从而实现了膜结构风振响应的数值模拟计算.利用该平台对工程应用较为广泛的典型张拉膜结构进行了初步风致振动响应研究.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张拉膜结构的风振是由结构多个模态的耦合叠加所组成,其风振响应体现了结构较强的几何非线性特征;来流的风速大小、风向角以及张拉膜的预张力、矢跨比等因素都会对结构的风振响应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在复合多层膜结构中传播静磁表面波的色散特性进行了分析;计算机计算给出的复合多层膜结构的延迟色散曲线与实验结果一致.实验表明,在大于400MHz的频宽上得到线性度十分良好的线性延迟.  相似文献   

9.
运用杆件惯性的概念对充气膜结构的充气过程进行模拟.考虑到充气膜结构的截面特征,将膜截面简化为由有限个杆单元铰接而成的机构模型.为了确定机构模型的所有结点的运动情况,将每根杆的两端未知力作为总动力方程的未知量,利用动力学中杆单元的运动规律并结合整个机构的运动协调条件,得到简化机构模型的总的动力方程,求解此矩阵方程从而获得各个结点的位置和模型的实时运动状态,进而可以实现对充气膜结构的整个充气过程的计算机仿真.  相似文献   

10.
索膜结构找形分析的有限元法及Ansys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索膜结构找形分析的有限元法,针对索膜结构极强的几何非线性特点,提出了非线性有限元的基思想本、基本假设和索膜结构的找形原理.索膜结构找形可以通过提升初始状态的指定点到指定位置的方法进行,应用了小弹性模量理论,最后恢复真实的弹性模量,克服了目前普遍应用小弹性模量不能恢复弹性模量真实值的不足.并考虑到目前有限元通用程序的广泛使用,着重研究了这一方法在Ansys上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具封闭的几何形状的目标图象,提出了一种用几何意义明确的四特征形状因子RRRS(周长平方与面积之比,边界函数的变化率,平均半径的方差,形状的对称性)描述目标形状的方法,用此方法描述了一类刀具图象,效果良好,证明用四特征形状因子描述具有封闭几何形状的图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接触点法导出了理论辊形子午线方程,在此基础上又推导出近似辊形子午线方程,即所谓双曲辊形,进而比较这两者之间优缺点,得出的结论是各有各的长处和弊端。  相似文献   

13.
热连轧的板带材是冷轧的主要原料,来料板形波动太大不利于对冷轧进行板形控制。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国内某热连轧厂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板形调控模型。该模型以解析刚度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调整机械板凸度来控制板形。现场试验数据表明,该模型达到了板形的调控目标,可以使产品的出口板形稳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Shape Context算法只对简单的形状进行形状匹配.关注于人脸形状匹配和智能化视频监控应用,提出一种Shape Context形状匹配的改进方法,并将Shape Context的形状匹配运用到人脸的形状匹配中.本方法基于Shape Context算法,使用改进的边界提取算法,并融入了扩散滤波的预处理算法和数学归一化方法.本方法适用简单形状和人脸形状匹配,具有二维不变性,并且在智能视频监控中能得到稳定和有效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ZK蜗杆传动和ZI蜗杆传动的特点、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运用啮合原理和数学分析的方法,推导了ZK蜗杆和ZI蜗杆的齿面方程和轴向齿形方程,通过对ZK蜗杆和ZI蜗杆的轴向齿形进行比较,分析了其误差随蜗杆的头数和模数的变化规律及加工工艺对此误差的影响,为ZK蜗杆和ZI蜗杆的加工以及用ZK蜗杆代替ZI蜗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Glotzer SC 《Nature》2012,481(7382):450-452
  相似文献   

17.
要造就中国真正的企业家阶层,必须形成一种有利于企业家阶层成长的机制,即尊重企业家的经济利益、社会政治地位、特殊性格,给企业家以应有的经营管理权力。  相似文献   

18.
PIJPER A 《Nature》1955,175(4448):214-215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形状的语义分析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在形式系统、一阶谓词演算和范畴论的基础上,给出了形状及形状型的定义,并讨论了形状与形状型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Shape control of CdSe nanocrystal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anometre-size inorganic dots, tubes and wires exhibit a wide range of electric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that depend sensitively on both size and shape, and are of both fundamental and technological interest. In contrast to the syntheses of zero-dimensional systems, existing preparations of one-dimensional systems often yield networks of tubes or rods which are difficult to separate. And, in the case of optically active II-VI and III-V semiconductors, the resulting rod diameters are too large to exhibit quantum confinement effects. Thus, except for some metal nanocrystals, there are no methods of preparation that yield soluble and monodisperse particles that are quantum-confined in two of their dimensions. For semiconductors, a benchmark preparation is the growth of nearly spherical II-VI and III-V nanocrystals by injection of precursor molecules into a hot surfactant. Here we demonstrate that control of the growth kinetics of the II-VI semiconductor cadmium selenide can be used to vary the shapes of the resulting particles from a nearly spherical morphology to a rod-like one, with aspect ratios as large as ten to one. This method should be useful, not only for testing theories of quantum confinement, but also for obtaining particles with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that could prove advantageous in biological labelling experiments and as chromophores in light-emitting dio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