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代正辅  仲生元  蒲忠汶 《甘肃科技》2012,28(19):26-27,46
针对渤海物装兰州石油化工机械厂某些批次的GH2132合金热处理后硬度低于工艺要求的现象,从合金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以及热处理制度方面分析了导致GH2132合金热处理后硬度偏低的原因。提出了在热处理操作过程中,淬火加热时装炉量过大和淬火采取整盘入油,导致处于料盘心部的棒料由于保温时间不足和淬火时冷却速度过慢,γ’相没有完全固溶于γ相之中,为时效埋下了隐患。时效时同样由于装炉量过大(同淬火加热装炉量)心部棒料保温时间仍显不足,致使γ’相的析出量、析出状态、分布达不到要求,导致时效后硬度偏低。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零保温"淬火温度对27SiMn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零保温"淬火条件下,奥氏体成分的不均匀性和马氏体转变的特点.实验表明,"零保温"淬火条件下,830~930 ℃范围内,随淬火温度升高,27SiMn钢的强、硬度和延伸率均增加;高于930 ℃后,逐步下降.该钢"零保温"淬火后得到细小的板条状马氏体组织,其原因与奥氏体晶粒细化和奥氏体中碳元素分布不均匀有关.27SiMn钢缸体采用(900±10)℃淬火,(630±10)℃回火的"零保温"调质处理工艺,力学性能完全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用电磁半连续铸造技术制备6061合金半固态坯料,并在不同的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下进行二次加热实验,观察铸锭及二次加热坯料的微观组织,研究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对二次加热淬火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6061合金可以通过电磁半连续铸造获得具有细小、均匀、非枝晶组织的铸锭;二次加热过程中,随着保温温度的升高,组织转变速度加快;保温温度过高,淬火组织粗大,对成形件性能不利;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初生α-Al不断球化,淬火组织也越圆整,但晶粒长大明显;在610~630℃下保温10~15 min,所得淬火组织均匀,晶粒细小,是理想的成形组织.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汽轮机末级叶片钢2Cr13粗晶马氏体在重新加热淬火后的粗晶遗传现象进行了研究,观察了在奥氏体化时恒温形成的动力学和组织结构。讨论了在相变区的加热速度、奥氏体化温度及保温时间对奥氏体晶粒的影响。研究表明,调质后粗晶奥氏体的遗传现象,是由于沿原奥氏体晶界碳化物偏聚析出的结果。还讨论了奥氏体晶粒度对调质后力学性能的影响,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调质后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钢中碳化物的分布及尺寸。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热处理条件下获得的低碳马氏体钢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盐浴淬火热处理可以实现样品的快速、均匀加热,与常规的热处理条件相比,由于加热速度快、保温时间短,在材料完全奥氏体化初期或接近完全奥氏体化情况下,奥氏体晶粒还未长大,通过淬火得到较为细小的马氏体组织,可以获得力学性能优良的马氏体钢.通过优化的热处理参数可以将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均提高10%以上.其中盐浴淬火在930℃×20s工艺下,抗拉强度达到1488GPa,延伸率为76%.  相似文献   

6.
通过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以及显微硬度仪研究Fe-13Cr-5Ni马氏体不锈钢在加热过程中的组织转变行为.结果表明,Fe-13Cr-5Ni钢在10℃·s-1的加热速率下,加热至奥氏体单相区,冷却至室温后具有明显的“组织遗传”现象.奥氏体以“针状”形式在马氏体板条界处形核并沿着马氏体板条界长大,与母相间保持Kurdjumov-Sachs(K-S)位向关系.加热至两相区不同温度然后淬火至室温,奥氏体的量随两相区保温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再减少,650℃时对应室温下残余奥氏体的极大值,并且这一变化趋势与试样显微硬度测试结果所得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零保温”淬火状态下,27SiMn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实验表明,在880℃~910℃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强、硬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于910℃后,随温度的升高,强、硬度逐步下降。在910℃左右淬火,钢的力学性能最好。同时,淬火温度高于880℃,27SiMn钢“零保温”淬火强度、硬度优于传统保温淬火,其原因与奥氏体晶粒的细化和奥氏体中碳浓度分布不均匀有关。  相似文献   

8.
对新型低碳Cr-Mo系合金钢轧态试样采用不同淬火工艺进行热处理,并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淬火工艺对试验钢显微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淬火加热温度的升高以及保温时间的延长,金相组织发生粗化.最佳的淬火工艺为:加热到920 ℃保温30 min后水淬,得到的组织为低碳马氏体,且均匀、细小,晶粒度达到8.5级以上,可获得的优异强韧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用不同的轧制和冷却工艺并进行再加热淬火和回火处理,分析各状态下的组织和力学性能以及不同轧态组织的再加热奥氏体化进程,研究了轧制冷却工艺对低合金调质高强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控制轧制能够增加轧态组织的原奥氏体晶界面积,提高再加热奥氏体形核率,得到较细化的再加热淬火组织,并且能够提高回火后的强韧性能.实验钢轧后连续水冷条件下得到马氏体组织,而空冷条件下得到的粒状贝氏体组织内碳元素分布不均匀,有利于提高再加热淬火回火后的强度.实验钢在控制轧制中断冷却工艺下能获得最佳的调质态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高锰钢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耐磨钢。它是利用“水韧处理”(即将高锰钢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一般为900~950℃,保温一段时间,得均匀奥氏体组织后,将钢迅速淬入水中冷却的处理)而获得奥氏体组织,在使用过程中,当其受到外界强大冲击力或压力时,奥氏体组织会产生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低碳铬钼镍轴承钢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组织和韧性的变化规律,对其进行奥氏体等温保温实验,研究了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对低碳铬钼镍轴承钢奥氏体晶粒尺寸、碳化物和冲击功的影响。结果表明:奥氏体化温度≤1 070℃时,钢中碳化物溶解不明显,碳化物面积占比为1.93%,奥氏体晶粒长大不明显,平均晶粒尺寸为49μm,冲击功>50 J;奥氏体化温度≥1 080℃时,碳化物面积占比为1.23%,1 090℃时碳化物面积占比为0.16%,碳化物大量溶解,产生解钉效应,奥氏体晶粒明显长大,冲击功大幅下降,低于30 J;保温时间大于45 min时,晶粒尺寸趋于稳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试验钢在1 050~1 090℃加热并保温15~60 min的晶粒长大模型,可为该钢种热处理工艺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热处理对粘结剂质量分数为10%的WC-(Fe,Co,N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回火过程中,硬质相WC的形态、大小和分布基本上没有变化,但粘结相的结构有变化;烧结态粘结相为马氏体和少量残留奥氏体组成;淬火处理使烧结态合金中的残留奥氏体量减小;淬火后回火,粘结相中出现逆转变回火奥氏体;随回火温度升高,逆转变回火奥氏体增加。文中还讨论了烧结态粘结相中马氏体的形成和逆转变回火奥氏体产生的原因,以及不同回火处理态合金中逆转变回火奥氏体与合金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高温淬火试验观察试验钢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变化情况.结合金相和TEM观察、显微硬度和第二相粒子的溶解度积公式分析了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试验钢奥氏体晶粒粗化温度、第二相粒子的溶解情况以及显微硬度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的奥氏体粗化温度在1200℃附近.当加热温度低于1200℃时,大量细小的第二相粒子阻碍奥氏体晶粒粗化;当加热温度高于1200℃时,细小的第二相粒子溶解,奥氏体晶粒出现异常长大.确定试验钢的合理加热温度为1150~1200℃,在此范围内可获得淬火组织的显微硬度值低于HV330.  相似文献   

14.
我厂在生产 T 618卧式搪床时,学习了兄弟单位的经验,制造了一台电接触表面淬火机,经在搪床床身及立柱上进行试验,效果良好。一、基本原理和特点:电接触表面淬火是利用接触电阻来加热工件表面,再利用工件本身的热传导使已加热的奥氏体组织迅速冷却,转变成马氏体组织,从而达到局部淬火的目的,采用这种淬火工艺,具有工件耐磨性高,淬火变形小;所需设备简单、轻巧、容易上马;经淬硬后的导轨再修复容  相似文献   

15.
45钢零件按照常规热处理工艺进行淬火时,由于种种原因多次发生淬裂现象.在对某45钢齿轮进行淬火时出现了淬火裂纹,通过金相分析,认为该45钢齿轮产生淬火裂纹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显微组织的不均匀性和非金属夹杂物的超标所致;而裂纹的扩展,大多是沿着组织粗大处形成延伸;结合对45钢齿轮淬火裂纹的分析,提出了减轻或控制淬火开裂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对45钢热处理试样进行不同淬火介质和不同淬火加热温度的热处理,测试其硬度并采用金相显微镜分析其金相组织.实验结果表明,水淬后试样硬度值较高,淬火效果好;淬火加热保温时间10rain热处理后晶粒较小,淬火加热保温时间30min淬透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对5Cr8MoVSi钢热处理工艺研究表明,经840℃退火,碳化物类型以M23C6为主,并有少量的MC和M7C3.淬火组织中剩余碳化物以MC和M7C3为主,M23C6型碳化物在淬火加热时大部分溶解.该钢随淬火加热温度升高,淬火马氏体由板条状和针状马氏体混合组织过渡到以板条状马氏体为主.在沉淀硬化的回火温度(485℃)下,淬火针状马氏体仍显示出原马氏体针;而淬火板条状马氏体的板条状方向性几乎被完全切断,显微组织呈均匀化.该钢在1000~1050℃淬火时,残余奥氏体量为10.7%~12.3%,经485℃一次回火时,残余奥氏体量减少不大,因此,应进行二次或三次回火.淬回火HRC硬度最高为58~60.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Cr-Mo-Cu-P激冷合金铸铁气门挺杆热处理时淬火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激冷白层石墨数量、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墨数量随淬火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硬度和耐磨性则略有降低。但是,经淬火和低温回火后,Cr-Mo-Cu-P合金铸铁挺杆的激冷端面由不同的组织组成物构成一个既抗擦伤又抗磨损的较理想的摩擦学表面。  相似文献   

19.
研究20Cr2Mn2MoA组织遗传的形核规律,结果表明20Cr2Mn2MoA在二次淬火慢速加热时发生粗晶组织遗传是通过针状奥氏体的形成、合并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利用TEM、LK02型高速淬火膨胀仪及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在连续加热及等温过程逆转变奥氏体的形成规律,对逆转变奥氏体的等温形成机理提出了新的设想,并采用计算机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组织与性能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