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一般资料 病例1:患者,男,18岁,该患右侧颌下肿物3月余,初起肿物如小指头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渐增大,曾在当地抗炎药物治疗,肿物无缩小.入院检查:右侧颌下可扪及3.5 cm×3.0 cm×2.0 cm肿物,质中等,无压痛,边界清,活动好,穿刺未抽出内容物.  相似文献   

2.
外阴实性肿瘤少见,而外阴纤维腺瘤更少见,现有一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45岁,右侧外阴部肿物二年余,初期如粟粒大小,逐渐增大,近半年自觉生长加快,如鸭卵大小,局部无红肿,也无触痛,查体:体温36.5℃,BP16/12KPa,外阴发育正常,粘膜无充血、着色,右侧大阴唇处可见一鸭卵大小肿物,肿物呈椭圆形,如肌样组织,病理检查:肉眼:肾形肿物,色粉红,大小为7.0×3.5×2.5cm~3,有完整包膜,切面粉红色,质软。镜下:肿物由两种成份组成,一为上皮成分,上皮细胞呈立方状,排列呈腺泡状结构;另为纤维母细胞成份,纤维母细胞围绕腺泡生长,并有大量胶原纤维产生。病理诊断:右侧外阴纤维腺瘤。  相似文献   

3.
1病例患者,女,38岁.于20年前发现左小腿腓侧皮肤有一米粒大小肿物,无瘙痒及疼痛感,未予重视.而20年来肿物逐渐增大,尤以近2年来增速明显.2个月前,患者用偏方配药敷于肿物,具体配药不祥.但治疗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肿物溃烂.查体:心肺腹无明显异常.左小腿腓侧见一大小约5 cm×4 cm×3 cm肿物呈菜花状隆起于皮肤,色灰红,肿物表面溃烂,伴有血性液体渗出,质较硬,有压痛,活动度小,有鱼腥样恶臭.肿物边缘欠规则.腹股沟区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足背动脉搏动有力.胸片及消化系B超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患者,女,27岁。1年前始发现左颈中部一无痛性肿块,经消炎治疗无效于1993年7月入院。左侧胸锁乳突肌中段深面可触及一约4×3×2cm肿物,质中,无压病,固定,表面欠光滑,不随吞烟运动。未触及颈部淋巴结。血尿常规检查正常,肝肾功能正常,心电颈胸片正常。细胞学穿刺未见癌细胞。入院诊断:左颈肿物。在局麻下行左颈肿物切除术,取左顿小“L”形切口,见肿物位于左侧胸锁乳突肌中段深面,包膜不完整,与周围肌肉及预内静脉略有粘连,小心分离,将肿物全部切除,并切除部分颈前肌术中出血约100ml,切除肿物约3×3×2cm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例1 高×,男性,4岁,住院号119477。右额顶部进行性增大的肿物三月余,无痛,不烧,在当地医院诊为“头皮粉瘤”,行手术时发现颅骨损坏,于85年12月28日转入我院。体查:右额顶区有4×4×2.5cm~3肿物,质硬,无压痛,活动度小。血嗜酸性粒细胞550/mm~3,血沉52mm/1小时后。头颅x线片:右额顶部2.5×4cm~2颅骨缺损区,边缘不规则。86年1月23日手术切除肿物。病理报告:颅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术后行放射治疗,2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6.
封闭式套管针又名头皮式套管针 (Intim a) ,在减少穿刺次数、减轻病人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等方面优于头皮针输液 ,我院自 1999年 3月起临床应用此针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将该技术的应用体会介绍如下。1 方法Intim a分为直型、Y型两型 ,采用美国生产的 Vialon材料制成。(1)选择血管 :选择粗、直、弹性好、血流量丰富的血管。(2 )消毒范围 :头皮针一般皮肤消毒范围直径为 5 cm,In-tima皮肤消毒范围直径为 8cm以上。(3)进针 :Intim a与皮肤呈 15°~ 30°在血管的上方直刺血管 ,速度要慢。角度太小 ,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 ,易引起渗漏 ;角…  相似文献   

7.
1一般资料 患者,女,41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半年伴下腹痛及肉眼血尿1周,在门诊行纤维膀胱镜检查,经诊断为膀胱肿瘤后,于1999年6月3日入院.入院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尿红色混浊,白细胞(+++)/HPF,红细胞(+++)/HPF,潜血试验强阳性.B超显示:膀胱充盈,于底见两个直径分别为6 cm及4 cm强回声团,形态不规则,回声不均.膀胱镜检查:膀胱显影良好,在膀胱底部可见2个直径分别为6 cm及4 cm的肿物,基底较宽,与周围膀胱壁结合紧密,表面光滑,较小的肿物呈菜花状,灰白色.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4岁,以反复间断性左上腹隐痛半年,伴左上腹肿物1个月.B超所见:行左上腹扫查,于左膈下脾上极偏内侧可见14.6 cm×18 cm×12.3 cm大小的囊性肿物,有完整包膜,其中可见均匀的强回声细光点,移动体位时可见部分光点飘浮,肿物活动性差,其内后方与胰尾相接,其上端达左侧隔肌,肿物与肝肾无关.B超提示:左膈下囊性肿物,脾巨大皮样囊肿可能性大.手术及病理诊断:脾脏巨大皮样囊肿.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武昕等2004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外阴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3%~5%,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长趋势。课题组采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流行病学等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外阴癌及癌前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预后影响因素及实验性治疗,探讨了外阴癌变的发病机制,HPV与外阴肿瘤发生的关系等,取得了显著成果。研究成果包括:在国内外首次发现两个新的癌基因粘蛋白1(MUC1)和Midkine与外阴癌变有关。MUC1和Midkine基因在外阴癌前病变的晚期和外阴癌中高表达,且随着外阴癌分化程度的降低MUC1表达…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患者何某,女性,75岁,住院号70270.因腹部肿物1年余,腹胀、腹痛、呕吐1周,以腹腔内肿瘤并肠梗阻于1996年3月22日人院.患者于1年前偶然发现上腹部有一鸭蛋样肿物,无自觉症状,曾行B超检查示上腹部实质性肿物,当时未经治疗,以后肿物逐渐增大.l周前出现腹胀、腹痛、呕吐,且进行性加重而急诊入院.入院体检:上腹部隆起,肿物质中,边缘不清,表面不平,有压痛,活动差,腹部无移动性法音,肛检未见异常.人院当天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近肝曲根结肠处有一巨大型肿块,约30cmx20cmx20cm,呈球状,表面凹凸不平,质脆易出…  相似文献   

11.
白塞氏病是较为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即眼、口、生殖器综合征。眼部表现常为虹膜睫状体炎症 ,口腔与生殖器主要表现为粘膜溃疡。女性患者生殖器溃疡常发生于大小阴唇 ,伴剧烈疼痛 ,愈后留有疤痕 ,常伴局部淋巴结肿大。护理在此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998年我科收治 1例该病患者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2 9岁 ,因外阴破溃伴疼痛一月余收住院。患者一月前无明显诱因 ,左侧小阴唇内侧出现一处溃烂。在某院就诊 ,诊断为外阴溃疡 ,给予抗感染治疗无明显疗效 ,并出现口腔溃烂。体检小阴唇内侧可见 2 cm× 1cm溃疡面…  相似文献   

12.
马骡肘头皮下粘液囊炎在外科临床并不多见。笔者在陕西某兽医院见到一例役用母骡,6岁龄,体重约400kg,发生肘头皮下粘液囊炎,右肘后有20×20cm的肿块,触诊中心有波动感,经穿刺排液并作抗菌消炎处理,症状消失,但以后多次复发,仍采取穿刺排液,均未达到根治,于是采用手术摘除术。以10%水合氯醛350ml作全身麻醉,用0.5%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横卧保定,常规消毒,切口扩创到12cm,切除增生的皮肤和增生的结缔组织  相似文献   

13.
良性基底细胞腺瘤已有许多报导,很少有关于恶性基底细胞腺瘤的报道,而原发于上颌关于恶性基底细胞腺瘤的报道,而原发于上颌窦的基底细胞腺癌更为少见。 我科曾收治1例中年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为早期出现在侧上颌后牙麻木,随肿物生长,面部及腭侧膨隆造成面部畸形。肿物生长迅速无疼痛感,粘膜表面光滑,无破溃,既往健康,系统检查正常。患者颌下区有一直径0.5cm质软,活动度好的淋巴结。X光所见:患侧上颌窦混浊增大,全部为肿物占满窦壁广泛破坏,眼眶上部及筛窦、蝶窦未受侵及。 治疗经过 在全麻下行患侧上颌骨及肿物摘除术,右大腿中厚皮片移殖术,术后病理回报为:上颌窦基底细胞腺癌。病理表现为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前药物保留灌注膀胱降低手术切口膀胱癌种植转移率的有效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构建大鼠膀胱癌模型,分别获取药物处理后及生理盐水处理后的定量膀胱肿瘤组织.取部分两组处理后组织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两组处理后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大鼠腹壁切口种植药物处理后的肿瘤组织,对照组种植生理盐水处理后的肿瘤组织,种植后观察两组在不同时间段成瘤情况及是否可以减少膀胱癌组织在手术切口处的种植转移率.结果:种植后不同时间段切口出现可触摸肿物的实验组及对照组的大鼠例数,2周后分别为1只(3.3%)和4只(13.3%),3周后分别为4只(13.3%)和10只(33.3%),4周后分别为5只(16.6%)和16只(53.3%),观察至第6周,未再见新增转移大鼠.种植后实验组及对照组的大鼠切口肿物直径平均大小,2周后分别为0.3 cm和0.45 cm,3周后分别为0.65 cm和1.25 cm,4周后分别为1.05 cm和1.87 cm,6周后分别为1.56 cm和2.45 cm.实验组及对照组处理后肿物组织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6.67±1.63)%,(9.23±1.03)%.结论:在大鼠膀胱癌切口种植转移模型中,膀胱药物保留灌注后的肿瘤组织有较低的种植转移率.抗肿瘤药物的膀胱灌注对肿瘤的细胞及组织有杀灭作用,减少了具有转移能力的肿瘤细胞及组织的数量.  相似文献   

15.
外阴瘙痒是妇产科常见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症状。常发生在明蒂、小阴唇、大阴唇、会阴及肛门周围。可发生在各年龄组,但多发生在更年期及老年期。瘙痒难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应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1病因1.1局部:各种外阴皮肤病、非特异性皮炎、外阴干枯、外阴白色病变、外阴皮肤的非典型增生性改变及早期外阴癌。1.2阴道炎:滴虫、霉菌、肠道奇生虫、阿米巴、疥螨、子宫颈炎等引起异常分泌物也可刺激皮肤原航1.3全身疾病:如糖尿病、黄疸、维生素A缺乏、过敏性疾病、神经精神方面的因素。24f2.工病史:各种感染的接触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过程中所排放的烟雾是否有人类乳头瘤病毒(HPV DNA)存在,这些病毒的致病性如何。方法 收集32例尖锐湿疣患者的烟尘标本共96份,距烧灼部位1cm处、3cm处、5cm处各32个;用PCR方法检测烟尘标本中的HPV DNA,观察其阳性率;用烟尘标本涂擦30只大白鼠的阴道、外阴粘膜,对有皮损的部位做病理切片及PCR检测。结果 用CO2激光治疗尖锐显疣的过程中,有HPV DNA存在。经大白鼠感染试验,有一定的致病性。结论 用CO2激光治疗的烟尘中有HPV DNA存在;烟尘中的HPV DNA有一定的致病性;排烟设备距烧灼部位1cm以下最为安全。  相似文献   

17.
例1,患者24岁,妊娠39周,因腹部阵痛4小时,破膜2小时,先流出羊水约700CC,相继流鲜血约700CC于1995年4月6日急诊入院。既往身体健康,曾妊娠8个月死产一婴。检查:贫血貌、血压12/8KPa、心肺未见异常、肝陴未触及、无浮肿、宫底32cm、子宫无压痛、胎头已入盆、胎心音规律120次/分、宫口开大3cm,可触及胎头、其右后方触到海绵样易出血组织、血色素77g/L。入院诊断:孕39周,前置胎盘失血性贫血。立即予输血400CC,相继在严密观察下静点催产素分娩—苍白窒息之女婴。女婴口腔向外突出一暗红色肿物12×10×9cm(见图片),婴儿出生10分钟死亡。胎盘检查完整未见前置胎盘征象。肿物病理检查诊断为口腔海绵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18.
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是由假丝酵母菌(俗称念珠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外阴阴道炎,国外现多称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念珠菌外阴炎和阴道炎可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存在。约75%,妇女一生中至少有过1次念珠菌外阴阴道炎,她们中经治疗后5%~10%复发,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Rvvc)是指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真菌学检查连续3个周期均为阴性后症状重现,真菌学检查又呈阳性,则称复发,1年中反复4次或4次以上。则称为Rvvc。部分Rvvc患者有诱发因素,但大部分患者复发机制不明。本文就近几年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的免疫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 ,30岁 ,因下腹隐痛半年于1996年3月11日入院。妇科检查 :外阴产型 ,阴道畅 ,宫颈Ⅰ°糜烂 ,子宫增大如孕40d大小 ,左附件区扪及不规则包块 ,大小约12cm×8cm×6cm ,不活动 ,右附件正常。B超提示 :左卵巢囊肿。术中见子宫大约9cm×7cm×5cm ,大网膜与腹膜盆壁粘连 ,左侧卵巢大约10cm×8cm×8cm向阔韧带伸长 ;右卵巢大约5cm×5cm×4cm ,形状不规则 ,盆底及腹腔见多个包块 ,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 ,盆腔囊肿剥除术。临床诊断 :卵巢囊肿。病理检查 :带双附件的全切子宫1个 ,子宫大小8 3cm×5cm×5cm ,切开子宫见宫内膜光滑 ,宫腔有1枚…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95年3月末引进荣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家卫生部妇幼司卫生项目设备中标产品的特种光·外阴白斑与宫颈糜烂治疗仪以来,我们利用它治疗外阴白斑、宫颈糜烂、各种阴道炎,疗效迅速、可靠,为我市妇女同志带来福音,为我市卫生系统填补了一项空白。一、使用方法常规外阴、阴道消毒。阴道炎,窥器扩开阴道,探头1照射5分钟,外阴照射10分钟,7天1疗程;外阴白色病变,探头1体外照射15分钟,10天1疗程;宫颈糜烂,用探头正按顺时针方向点糜烂面,探头回消毒5分钟完毕。二、治疗效果制定标准:1、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2、好转: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