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组织方法及微机处理技术测量了秋季成年雌、雄鸣禽黄胸Wu(Emberiza aureola)发声相关核团HVc、RA、X区、nxⅡts以及与发声无关的核团(SpM)的体积。结果表明:前脑的发声相关核团HVc、RA及X区具有明显的雌雄差异,而延髓的nXⅡts以及与发声无关的核团SpM则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利用组织方法及微机处理技术测量了秋季成年雌、雄鸣禽黄胸巫鸟( Em beriza aureola)发声相关核团 H Vc、 R A、 X 区、nⅩⅡts 以及与发声无关的核团( Sp M)的体积.结果表明:前脑的发声相关核团 H Vc、 R A 及 X区具有明显的雌雄差异,而延髓的nⅩⅡts 以及与发声无关的核团 Sp M 则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6,(5)
神经元再生作为特有的发育现象,在成年鸣禽前脑中,由侧脑室壁区产生的细胞经过迁移、替换、分化到达前脑高级发声中枢和发声学习中枢,加入原有神经回路。鸣禽利用这些再生的神经元,参与发声,学习记忆的感知与运动过程,在人类脑损伤的修复机制方面给予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两种鸣禽鸣啭控制核团体积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用Nissl染色和HE染色,通过定量分析研究了鸣禽粟巫和燕雀鸣啭控制核团体积的季节性变化,同时对睾丸体积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鸣禽前脑三个主要鸣啭相关核团上纹状体腹侧尾核,古纹状体粗核,旁嗅叶的X区的体积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睾丸的体积和重量亦呈显著的季节性变化,这些结果揭示,鸣禽鸣啭能力的季节性变化是受鸣啭控制核团体积和睾酮水平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高级发声中枢(HVC)和古纹状体粗核(RA)是位于鸣禽前脑的两个主要鸣啭控制核团,以中国北方地区常见的两种鸣禽栗鹂(Emberiza rutila)和燕雀(Fingilla montifringilla)为材料,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两种鸣禽HVC和RA内胆碱能神经元的胞体大小和密度进行了观察、发现ChAT样免疫反应具有性别差异。这一结果提示胆碱能神经元可能在鸣啭的产生和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左明雪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32(3):398-402
应用PHAL(Phaseolusvulgarisleucoagglutinin)和荧光金(fluorogold,)顺、逆行神经示踪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环鸽中脑发声控制核内丘核内侧亚核(mICo)和下丘脑前内侧核(AM)的神经联系进行了研究。PHAL顺行神经示踪的标记结果表明,在含有丰富脑啡肽(met-enkephalin,met-ENK)阳性免疫反应神经元的mICo和内分泌下丘脑间存在一条直接神经通路。应用met-ENK和荧光金双重标记的研究结果表明,从mICo向AM投射的荧光金标记细胞中的5%~15%是met-ENK免疫反应神经元。这些结果提示,mICo中的部分met-ENK神经元参与了AM的传出神经投射通路,这条神经通路可能对鸟类发声、听觉和内分泌系统间相互作用的调制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8.
9.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鸣禽粟鹀(Emberiza rutila)鸣啭控制核团内GABA能神经元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在高级发声中枢(HVC,high vocal center),古纹状体粗核(RA,the robust nucleus of the archistrialum),X区(Arca X)3个前脑核团内有GABA样免疫反应出现.HVC和RA中GABA能神经元胞体大小存在性别和季节间的差异.结果提示GABA能神经元可能参与了鸣禽鸣啭的产生和鸣啭学习。 相似文献
10.
11.
为确定雄性鸣禽前脑发声控制核团体积的侧别差异,进而为一侧优势提供形态学依据,以东北常见鸣禽栗鹀(Emberiza rutila)成体为实验材料,采用冰冻连续冠状切片、焦油紫染色、图像分析等方法比较了雄性栗鹀左右侧发声控制核团的体积差异.结果表明:雄性栗鹀前脑发声控制核团的体积有明显的侧别差异,即左侧高级发声中枢(high vocal center,HVC)、古纹状体粗核(nucleus robust archistriatum,RA)、嗅叶X区(Xarea)的体积均比右侧的体积大,分别是右侧同名核团体积的1.14,1.30和1.1倍;而与鸣唱运动无关的核团,如位于延髓的螺旋内核(nucleus spitiformis medialis,SpM)则无明显的侧别差异.说明鸣禽鸣唱运动的高级控制中枢在形态学上存在明显的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13.
鸣禽的鸣叫行为在性别间存在着差异,这可能与其前脑内控制发声的神经核团有关.本实验采用石蜡切片、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对雌雄白腰文鸟(onchura striata swinhoci)前脑发声控制核团的大小、神经元数量和密度进行了观察与对比.结果发现:雄鸟的三个发声控制核团均大于雌鸟;雄鸟核团中神经元的数量均超过雌鸟,而神经元的密度则小于雌鸟.以上结果差异均显著(P〈0.05),这说明白腰文鸟的发声控制核团存在着性双态性(Sexual dimorphism), 相似文献
14.
由瑞典皇家技术学会(KTH)于2000年开发的Wavesurfer声谱分析软件能对声音数据进行观察、编辑、分类等多种分析.将其运用到鸟类鸣声分析中,更简单直观的获得鸟类鸣声的声学特性,为深入研究鸟类发声机理和发声行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禽的鸣啭表现出一种复杂的学习过程,鸣禽学习鸣啭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感觉学习期,幼鸟必须听到成鸟的鸣啭,并形成鸣啭模板记忆;在感觉运动学习期,鸣禽通过听觉反馈与模板匹配逐步建立稳定的鸣啭.对近年来鸣禽鸣啭学习过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雄性鸣禽的鸣转行为能诱发ZENK在相关脑区的表达,但鸣转方式(求偶性鸣转或非求偶性鸣转)的不同会导致ZENK基因活性的差异,鸟脑内ZENK基因的研究,为深入探讨动物行为与脑活动这间的相关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两次回归分析、Fourier级数频谱分析、自回归模型的叠加建立了一类销售量的预测模型.对季节变化关联较强的商品的销售量,该模型有较高的预测精确度.不仅给出了模型中主要参数的估计方法,还给出了一个建模的实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