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碱玻璃纤维在喷气织机上织造的工艺研究是国内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生产厂家非常关注的核心技术问题之一.喷气织机在引纬过程中张力峰值与玻纤纱品质的关系,在什么条件下能够使纬纱在梭口中安全通过,以适应高速喷气织机的高效运转,减少织疵,降低断头率,是本课题研究的中心问题,通过科学分析、试验,其结果对科学合理地确定玻纤纱引纬参数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织造前后浆纱物理机械性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织造前后浆纱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有助于分析浆纱各种物理机械性能指标对浆纱可织性的影响及探讨经纱的断裂机理。测试了在织机上沿其横向分段获取的织造前浆纱试样和织造后浆纱试样的物理机械性能。分析表明,从织物中获取的“布纱”不能正确反映织造后浆纱的物理机械性能的衰减程度,应选用从前梭口荻取的“织纱”作为织造后的浆纱试样;织纱断裂强力降低率和断裂伸长率降低率为10%左右,耐磨次数降低率小于40%;浆纱断裂强力与断裂伸长率服从正态分布,而耐磨次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3.
黄跃进 《科技信息》2009,(14):307-307
灯芯绒织物是高纬纱密度织物,其纬纱密度超过经纱密度很多,织布机在织造时打纬阻力比较大,开口次数和打纬次数多,因此,纱织承受的张力和摩擦较大,经纱断头比较多。为了使织物在织造生产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要求经纱具有较高的强力和耐磨性能,尤其是纱经灯芯绒织物对经纱上浆率的要求很高。  相似文献   

4.
为对高比例涤棉织物进行无PVA浆纱,根据该织物的浆纱难点和浆料选择原则,对原浆料配方进行了改进,确定了以T-45浆料和B-210磷酸酯淀粉作为主体浆料的新配方.此外,还选用原配方和新配方分别对13tex T80/C20经纱在同一浆纱机上进行上浆,并将它们的浆纱性能与织造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配方的浆纱性能和织造效果均优于原配方,对高比例涤棉织物无PVA浆纱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在修正了对积极式送经装置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设计了双控式电子送经装置方案。将纱线、织物,准备工序和织机等四方面的参数输入计算机并模拟出一个满足织造工艺要求的织轴转速曲线,为该装置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模拟运行结果,双控式电子送经机构能按照织造规律主动送出所需经纱,改变了现有机构的模索式送经,可有效地消除送经织疵,为数以万计的织机改造和新机设计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6.
合理选择涤棉浆纱的回潮率是浆纱工艺中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作者测定了涤棉浆纱试样在不同回潮率条件下的分纱力,再将分纱后的浆纱测定其3毫米以上毛羽个数。根据这两个指标的综合分析,建议涤棉浆纱的回潮率以控制在3%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纳米纤维的可织性,自制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包覆成纱装置以及空心锭包缠纱装置,在纳米纤维包覆纱基础上再包缠一层纱线或长丝形成包缠纱,以便将纳米纤维应用于传统织造工艺.根据纱线包缠效果可以分为过包缠、包缠良好和露芯等3个现象,同时引入包缠系数以解释相关现象.研究发现,采用合适的包缠工艺,芯纱表面的纳米纤维包覆结构被完整覆...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三种不同纱支的涤棉赛络菲尔纱在不同捻度和须条间距下进行的试验,得出了纺纱工艺参数(捻系数、须条间距)与纱线质量(强度、条干、毛羽)的关系,找到了三种不同纱支纺纱的较佳工艺组合,为涤棉赛络菲尔纺纱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典型三维织物织造方法以及二维圆织成型方法的分析,提出两种织造管状三维织物的方法,即经向垂纱法和纬向垂纱法,并具体阐述了两种方法的成型原理和成型方法.这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连接各层的垂纱的引入方式不同:纬向垂纱法中,垂纱与纬纱的引入方式相同;经向垂纱法中,垂纱与经纱的引入方式相同.两种方法的提出为管状三维织物的组织结构设计及圆织设备的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喷气织机在我国正在推广应用。大部分机台是在有梭织机上改造的。新试制定型的机台有P75型、P75-C型、GA701型等,机械结构各不相同,而生产运转中所反映出的技术质量指标,却相差不多,都没有真正克服纬向织疵问题。为了进一步弄清喷气织机引纬机构的工作性能,本文讨论了气缸的型式、定长盘的结构位置、喷嘴孔径大小和长短、以及引纬管道片的形体等。同时,根据测定的结果,分析了气流扩散的因素及纬纱飞行与气流速度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喷气织机的织造工艺特性和减少纬纱织疵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国际市场上对棉纱棉布质量要求的逐步升级,纺织企业必须使用先进的棉纺设备.采用严格的工艺要求,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才能使产品出口畅销。络筒工序采用电子清纱器替代原机械式清纱板,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QS—2型电子清纱器,是供纺织厂络筒机配套使用的一种电子设备。它能按纺织工艺的要求,自动地清除有害纱疵。机械式清纱板的隔距一般为原纱的2~2.5倍,而电子清纱器粗节通道灵敏度为原纱的1~2.5倍。是原纱3倍(或更大的)的羽毛纱,由于挤压仍能通过清纱板,而不能通过电子清纱器。电子清纱器的清除纱疵效率超过70%以上。而机械式清纱板的清除效率只在40%以下.  相似文献   

12.
1 L/C554530^s平布是在麻棉混纺布中属高支细布 L/C554530^s平布是在麻棉混纺布中属高支细布,因此,所需的原材料的品级要相对高一些,如:麻纤维的平均长35mm,,分裂度1500以上,棉花使用229以上优等棉,如果原料具备以上条件所纺出的纱线才有可能达到织造的基本要求.我公司生产的L/C30^s纱的单纱强力为190~225cN之间,强力不均率10%~12%,平均伸长5.5%,从原纱这几项指标来看,织造难度很大,因此,生产这种产品对浆纱质量和织造工艺参数都有很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粘胶细支纱织物经纬密度大,生产难度较常规品种大的特点,织造中采用“小张力,等后梁,早开口,晚引纬”的工艺,并在生产实践中优选浆料配方和浆纱工艺.实践表明,织机综合效率由80%提高到90%以上,入库一等品率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4.
经分析认为棉纤维原料品质与成纱重量不匀率所组成的系统为灰色系统,并对这一系统采用灰关联方法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分析过程和步骤.经分析计算发现:棉纤维长度是影响成纱重量不匀率的主要因素,棉纤维成熟度对成纱重量不匀率亦有较大影响,纤维细度和强度对棉纤维成纱重量不匀率的影响降为较次要因素,而可以通过工艺设计控制的棉纤维含杂率和短绒率对成纱重量不匀率几乎无影响.这一结论揭示了棉纤维品质与成纱质量的部分规律,可用以指导棉纺织生产.同时证明了灰关联分析是棉纤维原料品质与成纱重量不匀率因素分析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该产品是采用涤锦复合丝在进口经编机上织造,经碱减量处理,并使用特殊助剂 ,使开纤率稳定在97%以上,达到超细旦效果.采用两浴法染色,并使用特殊起毛工艺.  相似文献   

16.
利用醇沉-萃取法,从生物转化发酵液中提取(2S,5S)-2,5-己二醇,并考察醇沉、萃取和结晶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醇沉时,加入的乙醇与浓缩发酵液的最佳体积比为2∶1,pH值对醇沉效果影响显著,强碱和强酸条件下可使大部分杂质析出.经乙酸乙酯连续5次萃取,醇沉浓缩液中2,5-己二醇的萃取率达75.0%.通过优化后的工艺进行分离纯化,发酵液中2,5-己二醇总提取率为49.2%,纯度≥98.0%,(2S,5S)-2,5-己二醇的光学纯度值在提纯前后均为94.5%.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静电纺纱的加捻过程与静电纱的捻度结构,也详细分析了静电纺纱合适的股线加捻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静电纱是一种具有径向捻度分层结构的差捻纱。纱的外层捻度大于内层捻度。由于静电纱的这种特殊捻度结构,如采用同向加捻的捻线工艺,可使静电纱的股线增强率高达1.4以上,从而使静电纺纱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根据织造前纱线的拉伸性能和织造、后整理工艺预测织物的拉伸性能,研究了织造和染整加工前后精梳毛纱拉伸性能的关系,获得了三方面的结论:(1)经常规后整理加工的各种精梳毛织物中经纱的伸长变形能力没有显著差异,但其纬纱的伸长变形能力与织造和染整工艺有关。(2)坯布染色情况下织造前纱线的伸长变形曲线在伸长率方向扩大一定倍数以后与织物中纱线的伸长变形曲线相当。纱线染色情况下织造前纱线的伸长变形曲线的某一部分与织物中纱线的伸长变形曲线相当。(3)后整理加工中的经向张力和拉幅张力对精梳毛织物中纱线的伸长变形能力的影响特别大。树脂整理有降低织物变形特别是变形回复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竹浆纤维自身的性能,分别加入棉和细旦涤纶混纺成纱,来改善竹浆纤维的湿强差,织物尺寸不稳定的缺点,并设计开发出竹浆纤维纱直贡和人字斜两种面料.介绍了纺纱和织造的主要工艺,提出了竹浆纤维在生产过程中所要注意的实际问题.为竹浆纤维的实际生产提供工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简述维劳夫特纤维(Viloft)用于服装面料的基本特性和纺纱时的工艺特点,重点指出该纤维和涤纶纤维;昆纺时应打破传统的并条混纺工艺,采用圆盘混棉、必不可少的多仓混棉工序以及三道以上的并条混合,才能使成纱质量得以提高。列出了并条混棉和回盘混棉两种工艺路线的对比实验结果,分析了维劳夫特纤维纱毛羽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重点介绍了正面为涤棉纱、反面为维劳夫特和涤纶中空纤维混纺纱的经二重组织织物特殊织造工艺以及印染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