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公司控制权市场问题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本文简要概述了公司控制权及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基础内容,并且简要分析了控制权市场的治理效力以及对公司治理所产生的效应。公司控制权的合理配置以及公司控制权市场转移,对于完善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股权结构对公司外部治理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控制权市场治理作为外部治理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其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到公司治理的效果.控制权市场治理作用的发挥,主要以公司的控制权争夺为手段,直接体现为公司间接管活动的发生.从股权结构的角度入手,考察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的现状,通过对公司间接管活动的分析,探讨了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对控制权市场外部治理作用的影响,并指出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就必须从股权结构入手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3.
公司控制权是公司治理中的核心问题.文章从中国证券市场2001—2003年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控制权集中度对公司治理效果的影响为主要内容,采用净资产收益率和托宾Q值表征公司治理的效果,将全部样本分为控制权高度集中与高度分散2个子样本组,揭示控制权差异对公司治理效果的影响,发现净资产收益率与控制权集中度负相关;控制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净资产收益率还与每股净资产正相关;控制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净资产收益率还与董事会规模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控制权为核心,可将公司制度的异化分为控制权向股东的偏离和控制权向管理层的偏离两种基本情况,前者的纠正主要依赖法律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调整和对公司独立人格的认定,后者的纠正则主要借助外部市场机制的压力.我国公司治理的根本在于市场机制、企业产权结构及公司法律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采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研究了公司治理中公司控制权内部分配模型,在理论上分析并得出了公司控制权在股东、经理和员工三者之间进行分配的可能最优解.为解决现代公司治理中,由于“两权”分离后所造成的企业经理内部人控制、专有性人力资本承担了公司长期风险却没有或很少有控制权导致的投入不足等弊病提供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上市公司治理设计中,通常可以通过有效的融资结构的设计,把债权的硬约束和股票的软约束结合起来,发挥两种控制方式的协同作用来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和治理绩效的提高。文章从委托代理理论和控制权转移两个角度分析了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内在关系,从而得出对我国公司治理改进的建议和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7.
后股权分置时代我国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股权分置时代一改一股独大的局面,控制权市场的并购更加活跃,要约收购成为主流并购模式,企业规模逐渐增大,公司的控制权私有收益呈现出显性化的趋势。但后股权分置时代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中小股东法律保护机制还不够完善,偏高的控制权私有收益导致并购市场效率较低等。  相似文献   

8.
控制权交易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可以克服"两权分离"下公司经理的追求与股东利益目标之间的偏差,保证及增加股东的福利。完善公司股权结构仅仅通过简单的分散股权是不够的,应重视股权价值的最大化;改变大股东的性质;重视控制权的配置,培育我国尚不健全的控制权市场。敌意并购、高质量的信息披露等控制权交易制度的完善将对公司治理和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同一公司在同一年中发生的控股股权和非控股股权转让的价差来估计我国的控制权私人利益.通过计量分析发现我国的上市公司控制权私人利益中包含部分的政府干预成本和国有企业特有的代理成本,表现在国有控股企业跨地区收购时控制权转让溢价最高;民营控股企业在本地区收购时,控制权转让溢价最低;目标公司的经营状况、内部控制权竞争程度和公司规模对控制权转让溢价存在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2~2004年通过股权转让方式发生控制权变更的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发现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在控制权发生转移前其业绩普遍较差,控制权转移当年其业绩有所好转;同时还发现,控制权转移的过程中,资本市场对目标公司的反应是正面的,即目标公司股东财富出现增加,当控制权转移给民营控制人时目标公司股东财富增加程度显著低于控制权转移给国有控制人时目标公司股东财富的增加程度。  相似文献   

11.
一、美国、德国公司治理模式比较 美国采用一元制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只设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公司的一切重大决策和人事任免均需得到股东大会的批准和认可。股东大会选出董事会组成生产经营管理的决策机构。董事会实际拥有资产控制权.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具有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博弈论模型,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中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在三种不同的安排下公司购并的决策过程,论证了混合购并绩效不佳的原因。建立经济学模型,说明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不同安排对混合购并效率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主要对上市公司控制股东凭借起控制权损害中小股东的淘空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其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刚 《孝感学院学报》2004,24(1):121-125
明晰的产权意味着财产所有者对其财产的各个方面具有完全的控制权,模糊产权实际上是最终控制权模糊性.我国的乡镇集体企业是产权模糊的典型。从政企关系、市场体系、经营者的激励等方面可探明转型期乡镇企业模糊产权的形成原因.转型期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决定了模糊产权的存在是社会强制机制作用的结果,转型期不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导致模糊产权形成的环境因素,企业经营者的控制权激励是模糊产权得以延续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15.
孟梅  张云慧 《科技信息》2008,(4):194-194
企业所有权即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配置是公司治理的关键,然而在公司制企业中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不匹配的现象已十分普遍。现代企业理论认为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匹配是效率最大化的必要条件。然而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契约的不完备性,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不可能完全匹配,只能是最大限度的匹配。  相似文献   

16.
基于信号博弈的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信号博弈模型,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中股权转让方和受让方的博弈行为.结果表明: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无论股权转让方是高质量公司还是低质量公司,均存在同时发出高质量公司信号、低质量公司信号两种共同策略均衡.这对于解释股权转让过程中包装公司质量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从西部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和经理层激励方面的实际案例出发。在总结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从掌握公司控制权的主体、控制主体的动机和控制者所能够支配的资源三个方面,分析了对经理层激励机制和经理层人员产生机制的影响。并提出了变更公司主体,实现公司所有权和剩余索取权的统一,培育完善地方经理人市场。善用市场压力完善激励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唐建强 《科技信息》2009,(32):I0039-I0040
本文对公司治理理论的文献进行综述。公司治理是解决现代公司由于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所导致的代理问题的各种机制的总称,它既包括公司治理的法律和政治途径、产品和要素市场竞争、公司控制权市场、声誉市场及职业关注等外部控制系统,同时也包括激励合约设计、董事会、股权结构、高管薪酬、债务融资等内部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9.
对上市公司监控机制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如董事会运行机制设计,机构投资者的地位和作用,大股东、债权人和控制权市场与公司监控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20.
公司控制权的存在,使控制股东可获得大于其股权比例的收益,转移、减少其相应的风险,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表决权是争夺控制权的基本工具,中小股东的表决权往往只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在控制权争夺中其表决权的作用不能充分实现,其利益容易受到损害。表决权信托通过对表决权的重新安排,为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外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