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城镇化背景下,为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居民点的优化成为一项重点工作.基于此,以即墨区为例,在分析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取了即墨区DEM数据、行政区划矢量数据以及2019年农村居民点矢量数据,对即墨区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分布、距离分布以及密度分布等进行分析,得出了即墨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影响即墨区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因素.结果表明,即墨区农村居民点总体呈现"南高北低""中间高,东西低"的空间格局,高值主要分布在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山街道、鳌山卫街道;海拔、资源分布及国家政策等都是影响即墨区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因素;当前即墨区部分乡镇农村居民点依然存在布局分散,基础设施条件分配不均衡等问题.研究可为即墨区的农村建设布局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且可以为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的高低对于山区村庄规划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南省永顺县为例,从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及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各影响因子开展单因子评价和多因素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永顺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分散,以散点状分布为主,农村居民点用地整体适宜性程度较低;(2)农村居民点分布受耕地、坡度、道路、高程的影响显著,其中,耕地影响最大,道路、高程、坡度次之,河流和集镇对居民点分布的影响较弱;(3)根据整治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集中建设型、优化发展型、控制发展型和生态迁移型4种整治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山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和村庄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市群中小尺度资源环境研究领域对空间型社会经济数据的需求,对天山北坡城市群10个主要县市的第二、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进行空间化模拟.采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分析2002年和2012年DMSP/OLS(defense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program/operational line scan system)夜间灯光数据与天山北坡城市群统计型数据的关系,建立天山北坡城市群1 km的GDP密度图,GDP空间分布模拟结果在分产业水平上拥有较高精度.结果表明:1)两期夜间灯光指数与第二、三产业值具有明显相关性,第二产业相关系数为0.75、0.83;第三产业相关系数为0.86、0.87;2)从GDP空间分布来看,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奎屯-克拉玛依一线;各县市GDP密度由城市核心区向周围区域辐射递减,城郊和农村地区的GDP密度显著低于建成区的GDP密度;3)基于夜间灯光数据模拟的GDP空间分布结果十分可信,尤其是第二产业2002年和2012年的GDP模拟结果与统计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58%、0.01%.通过对比两期的GDP空间化模拟结果发现: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山北坡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动态变化,对后期更加准确地预测此区域经济走势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人口空间化研究是地理研究的关键问题,随着3S技术的发展及数据可视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如何获取高精度的人口空间分布数据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以人口基数大及人口增长迅速的河南省为研究对象,以201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DMSP/OLS稳定夜间灯光数据、人口普查数据等为数据源,基于统计人口密度数据,将研究区划分为3部分。结合逐步回归分析理论,建立人口空间化模型,并在县级、乡镇级下对人口空间化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生成1 km×1 km人口密度格网图。结果表明:(1)对河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分区空间化,由精度验证结果可知模型效果较好;(2)在平均人口密度较高的县市,误差相对较小,说明该模型在人口稠密区空间化精度较高;(3)河南省人口空间化分布总体上呈从四周到城市中心递增的特点,人口分布圈层结构明显,主要向城市中心聚集,呈现由"圈"到"点"的聚集特征。  相似文献   

5.
基于第5次、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及县域GDP数据,运用地理集中度指数、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指数以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湖南省县域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及其空间耦合关联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呈不均衡发展态势,人口、经济二者的地理集中度指数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趋同性、一致性,且表现出较强的正向关联效应,在空间布局上总体呈"东高西低"分布态势;(2)2000-2010年湖南省县域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呈两极分化发展态势,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人口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关系明显优于西部区域,且这种空间非均衡性愈趋明显;(3)全局Moran指数表明人口与经济发展空间耦合分布呈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且集聚趋势有所强化;局部Moran散点图和LISA集聚图进一步揭示了区域经济非均衡是导致人口分布与再分布的主要驱动力,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耦合关联的东西部空间分异明显.  相似文献   

6.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1990、2000、2006、2012年的常住人口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和半方差函数等方法,研究武汉城市圈人口空间分布与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12年城市圈人口密度呈现"西高东低,中间高、南北低"的特征,人口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空间对应关系;1990年以来,人口密度相似的地区在空间集聚分布,且集聚趋势不断增强;人口分布越来越不均衡,由空间相关引起的人口分布的结构化分异越来越显著;除东南—西北方向,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度在另外3个方向均增强;人口向以武汉中心城区、黄石市辖区集聚的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城市扩张是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特征.以成都市中心城区及近郊区为研究区,应用空间分析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区1985年、1995年、2005年、2010年四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尤其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分布及变化规律,从空间发展角度探讨了成都市的扩张过程和特点.结果表明:1985—2010年成都市的城镇用地从152.5km2增加到441.1km2,年增长速度为11.5km2.成都市城市空间扩张方式从沿主城区呈环状向外扩张到点轴式的扩张方式,再到以新城区为主要扩张方式演变;近25年来,成都市城市扩张主要占用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占城市扩张面积的64.43%,其次占用较多的是农村居民点,占城市扩张面积的35%.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技术的GDP空间化处理方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基于LANDSAT TM信息获取的1∶10万比例尺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建立与统计型GDP数据的多元相关关系模型,计算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的GDP系数,在GIS支持下计算出西部12省区1 km2格网GDP空间分布数据.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程度是反映区域人类活动对土地自然状态改变的综合指标,文章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聊城市2010年变更数据,对其土地利用程度及县乡尺度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聊城市土地利用程度指数为305.70.各县市区土地利用程度介于296.97-311.57之间,县级土地利用程度与农村居民点用地、水工用地和农村人口的相关性显著;乡镇级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于280.20 358.58之间,与城镇用地、林地、耕地、水工用地、水域、农村居民点用地、其他土地、交通运输用地相关性显著.县乡尺度土地利用程度的联系表现为土地利用程度高的乡镇分布于县城、重点(中心)镇、交通干线沿线.  相似文献   

10.
针对25个采自漳州市近郊自然土壤的表层样品进行了细致汞总量检测,依据市国土部门提供的空间图形数据构建环境信息系统,利用GIS的相关功能进行分析成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总汞含量分布不均,空间变化大.近郊表土中总汞含量在0.203-1.265mg·kg^-1范围内,平均为0.64mg·kg^-1高于福建土壤背景值.以2003与2007年二个时间断面观察,漳州市城市化主要为其东部区、西部为差异性扩张.扩张迅速区虽然不是总汞含量最高值区,但同未扩张区比较却明显偏高.全区中的总汞高值区与重工业区有一定程度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人口时空格局及其调整变化是人口学研究的焦点问题.该文利用黑龙江省第六次普查数据,选取人口密度、人口老龄化、劳动化、城市化、非农化和大学化指标,从全国背景下的人口时空格局差异和基于省辖市、县域为地域单元的人口时空格局差异两个层面分析黑龙江省人口时空格局特征.研究表明:黑龙江省具有人口密度低、城市化水平高、人口空间格局差异大、人口空间格局时间变化相对较小的特点.研究对于引导黑龙江省人口时空格局科学调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2010年黑龙江省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建立Leslie人口预测模型.分析单独二孩以及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对黑龙江省未来25年的人口结构的影响,并用转移矩阵分析人口结构的变化.通过孟德尔遗传定律改变生育率参数,计算出2015—2040各个年份的人口数据,并分析对人口老龄化、人口抚养比、人口红利、劳动力供给与就业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而给出实行单独二孩及全面二孩政策的人口结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参加了1990年西峰市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工作。对西峰市1981年和1990年两次调查资料对比分析后发现:十年期间,耕地、草地分别减少了2733公顷(4万亩)和7333公顷(11万亩)。耕地、草地减少的总数,大约等于居民地、林地、园地和未利用地增加数量的总和。这些增加数分别为5067公顷(7.6万亩)、2867公顷(4.3万亩)、800公顷(1.2万亩)、1800公顷(2.7万亩)。作者研究了西峰市各主要土地类型的分布规律后指出:造成耕地、草地锐减的主要原因在于:(1)居民地侵占了塬面耕地;(2)新开垦的山坡耕地、园地又侵占了山坡草地,使草地成为主要的“受害者”。西峰市居民地与耕地面积之比,已从81年的12%,上升到90年的25%。若不改变这种不合理的使用土地资源的状况,数十年后,将会出现塬面“无地可耕”的危险局面。针对西峰市的实际,作者提出了对土地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充分利用原有居民地等建议,并希望对土地资源质量方面的变化所引起的经济、生态方面的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人居声环境质量及改善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居声环境是人居环境品质的基本内容,噪声是全社会日益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本文就城市居住区声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评价,综述相关的标准、规范,提出今后在人居声环境的建设中应注意与研究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智能小区无线抄表系统硬件及软件的研制,重点讨论了无线数据传输和有线数据远程传输问题。无线抄表系统操作简单,工作可靠,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1996年到2008年海南省住宅销售面积、人口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海南省住宅销售价格的影响,基于岭回归法来解决自变量间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借助EVIEWS6.0和SPSS17.0软件,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最后预测海南省2009年住宅销售价格,结果表明模型短期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根据酒嘉两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指标数据与甘肃省其他地州相关指标的对比,分别对酒嘉区域经济一体化在经济实力、产业基础和城市规模方面的现状和一体化前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酒嘉两市联合发展后,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联合排名均有不同程度提升,稳居全省第二位;酒嘉两市产业结构基础明显改观,分别从较为单一的经济模式聚变为产业结构合理、均衡的发展模式;提高了酒泉市原来城镇化水平偏低的问题,也极大地降低了嘉峪关市城市人口比例过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河谷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研究--以兰州市西固区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兰州市西固区土地利用特点的基础上 ,将土地利用分为农业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其它用地 ,利用本区 1 987年~ 1 999年的土地利用统计资料 ,建立灰色动态预测 GM( 1 ,1 )模型 ,对西固区未来 2 0年的各类土地利用作出预测 ,定量描述它们的变化趋势 .模型的计算结果显示 ,农业用地有下降趋势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增长较快 ,其它用地稳中有减 .然后根据西固区实际 ,结合河谷型城市共有的特征 ,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河谷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定规律 ,并提出解决此类城市土地供需矛盾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从巴西迁都巴西利亚的初衷,以及新都的选址条件和新都巴西利亚的规划与建设完全为政府机关办公和居民生活方便着想说明,首都应该从过份集中的各种功能中分离出来,才能高效地履行政治,行政 管理中心职能,促进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