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籍     
<正>《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作者: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196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15岁时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直至1975年10月。《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系列采访实录共采访了29人,其中既有同他一起插队的北京知青,又有同他朝夕相处的当地村民,还有当年同他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书中穿插选用了76幅图片,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与其他人的合影17幅、知青生  相似文献   

2.
王苗苗 《科技信息》2007,(27):223-223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是美国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喧嚣与骚动》是福克纳的代表作。正如文学大师萨特所言:"《喧嚣与骚动》是一本关于时间的书。"本文从《喧嚣与骚动》故事入手,着重论述了时序颠倒的叙事手法在《喧嚣与骚动》中的巧妙应用。  相似文献   

3.
寻根文学是指80年代中期出现在当代文坛上的以"文化寻根"为思想艺术追求的文学现象和文学种类。主要代表作有:阿城的《棋王》、韩少功的《爸爸爸》、莫言的《红高梁》等。文章结合寻根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品,对其不当之处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4.
文学寻根主张的提出,与现实生活中身处边缘处境的知青及其下放的穷乡僻壤有关,他们通过把知青写作中苦寒之地的乡村荒野景观重新变成"风景"而最终完成了"根"的发现。这既是一种叙事策略,同时也是一种对青春的赋形和重新命名。其结果,作为主体的青年在深层次上被最终建构起来了。  相似文献   

5.
韩少功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寻根文学浪潮的旗手,开创了一个新的文化文学时代。在20世纪90年代文化精英跌入低谷、追寻通俗文学,普遍丧失理想信仰的时代,韩少功承前启后,再次抛出了寻根文学,拿出了自己的精华之作——《马桥词典》。《马桥词典》延续了韩少功以往批判传统文化弊端的锐利笔锋,在徐徐展示马桥这样一个逐渐没落的边远村庄的同时,也揭示了边远文化的封闭、保守与顽固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莫一大王》型传说中"竹生甲兵"的母题与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夜郎侯出生》的传说不属于同一叙事类型,很有可能是接受了敦煌变文《孔子项讬相问书》的影响生成的,是壮、汉文化交流的结果。"竹生甲兵"的母题是讲传说主人公在遇到伤害时,具有与佛经中地藏菩萨一样的分身的"神力",因而这一母题很可能是基于佛教思想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7.
《歧路灯》叙事艺术在故事建构、框架布置、情节设计与节奏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诸如以人家之"根柢"为叙事原点,一人为"中心"与双线结构,"三复""六复""七复"情节,"五世叙事""二八定律"与"六回节奏"等,皆模拟而有创新或属独创,体现了李绿园高超的叙事艺术。其独具特色,自成高格,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堪称"四大奇书"、《儒林外史》《红楼梦》之外第七大章回小说名著。  相似文献   

8.
严歌苓中篇小说《金陵十三钗》透过“我姨妈”书娟讲述了南京大屠杀中教堂女学生与十三个窑姐的故事.“我姨妈书娟”的表述使得作品实际具有了两个叙述者:“我姨妈书娟”、“我”.这两种叙述人称的并存与转换增加了叙事的多样性,丰富了叙事角度,强化了叙述者叙述、交流、证实、说服等功能.“我姨妈书娟后来知道”的叙事方式凸显了叙述者“我”的声音,使得个体经验与历史叙事交织在一起,极大地拓展了故事空间,深化了故事内涵.  相似文献   

9.
法国天主教作家莫里亚克在《黛莱丝·德克罗》和《给麻风病人的吻》两部小说的初稿中采用了"忏悔"的叙事方式,但定稿中却改换人称,删除了忏悔的情节,而后期的两部作品《蝮蛇结》和《昔日一少年》又重现了"忏悔"的叙事方式。这一叙事方式由出现、消失到重现的过程体现了作家创作生涯中信仰与写作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鲁迅小说《故乡》和《社戏》所确立的中国现代小说的"归乡叙事"传统,不仅成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叙事模式之一,而且还内含了"风景"的不同审美范畴。由此,中国现当代作家在对鲁迅"归乡叙事"传统接续的同时,也于"风景"中寄予了不同的审美理想、文化理想。其中,徐则臣、李云雷、甫跃辉等"新生代"作家在新世纪的背景下对鲁迅"归乡叙事"模式与"风景"进行了改写,在接续鲁迅的"归乡叙事"传统的同时呈现出"风景"在小说中日渐消失的现实。  相似文献   

11.
"故事群"是先秦两汉寓言中的一大特色,是中国寓言专集及类书编纂的先行者。把寓言故事按照一定的线索集合起来,经过《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说苑》等不同历史时期典籍的发展,"故事群"蔚为壮观。先秦两汉寓言"故事群"的表层叙事结构千姿百态、精彩纷呈,述人间之事,深层叙事结构反映了中国人的双构性思维模式,体现出若干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2.
韩少功是对鲁迅十分尊崇的作家之一。在乡土题材的小说创作中韩少功的“寻根”小说《爸爸爸》继续并扩展了鲁迅《阿Q正传》中对国民劣根性中存在的原始文化心态与思维模式的思考,并且在“启蒙母题”小说《马桥词典》中存在着鲁迅启蒙语言的双声话语特征;另外,韩少功的散文随笔对鲁迅杂文的思想和方法也有所继承。  相似文献   

13.
灶书《郭丁香》的叙事艺术主要表现在情节结构上,线索单纯,首尾完整;表现手法上,着意铺陈,重叠复沓;叙事语言引类譬喻,发乎自然;叙事风格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重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汤亭亭《女勇士》协调运用了教材叙写、故事重构、"鬼"叙事、"偶像"叙事、隐藏的叙事者与不可靠的叙事者等多个主题、手法,实质是多重叙事的"变奏"。  相似文献   

15.
以现代叙事学理论为视角研究《麦克白》戏剧文本,通过分析剧中的叙事圈套、复调叙事、空间叙事以及圣经母题叙事,以说明其"套中套"的复调叙事技巧和文本叙事上"旧曲新唱"的深刻功力。  相似文献   

16.
《东莱书说》是吕祖谦的私塾讲义,体现了吕氏基本的经学思想。他持《书序》为孔子作观点,反映其"信古"的经学思想。吕祖谦解《书》于形式上的问答方式和内容上"一字褒贬"、"正君臣名分"、"发扬圣人理想人格"申发《书》的微言大义,是典型"春秋笔法"。对此的探析是研究吕氏思想体系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7.
试论《干校六记》的表现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干校六记》一书的表现手法,可概括为精巧的白描、精致的叙事和精彩的议论。  相似文献   

18.
论《左传》的干预叙事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传》同时采用了客观叙事和干预叙事2种效果不同的叙述者模式,即为了确保历史叙述的客观性,叙述者在故事中极力"隐身";而为了实现价值引导,叙述者又以"君子曰"、"仲尼曰"的身份频频露面。为了实现二者的统一,《左传》采取了叙事与评论分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1920年鲁迅小说《头发的故事》发表,《头发的故事》和早期的《狂人日记》在叙事层面存在惊人的相似性:除去不同的隐指读者,两者的叙事层次、人物功能和干预评论等均一脉相承。小说形式的"同"与"异"最终透露了作家的思想观念在不同时期的一致性和嬗变性,这对于理清现代文学史上纷繁复杂的鲁迅思想脉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贝拉罗莎暗道》的叙事技巧,分析了叙事视角、人称转换、视角越界对深化主题和加强审美效果的作用,提出第一人称经验视角叙事使读者洞察"我"的内心世界,"你""你们""我们"的人称转换赋予读者极大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第一人称有限视角转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视角越界及"我"的评论敦促读者思索如何"记住"大屠杀和如何应对犹太移民"美国化",指出《贝拉罗莎暗道》的叙事技巧表明了索尔·贝娄的犹太民族的文化立场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