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是人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人必须保护自然生态,劳动实践是人和自然统一的中介,人和人的关系制约着人和自然矛盾的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最终根源,只有以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人与自然才能实现最终的和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要推进经济增长模式的生态化,要倡导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著作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自然观,对人与自然的论述独到而深刻。人和自然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靠自然界生活,劳动是人和自然的中介。在改造世界的劳动实践中,必须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界才造福人类,否则,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激化人和自然的对立,必将遭到自然界的惩罚。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理论与当代可持续发展思路是一致的。只有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励业 《科技资讯》2007,(29):194-195
我国提出建构和谐社会,和解与和谐成为社会处理关系的流行话语,而法院的调解制度则是运用调解来缓解社会矛盾,化解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因素,本文试图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在21世纪之初提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传统工业化、现代化凸显弊端,人类中心主义祸患无穷,资本霸权加剧人—社会—自然之间的矛盾。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显示旺盛的生命力,深层生态学主张和中国传统生态文化思想都有助于我们摆脱生态危机。创新生态哲学、政治文明和生产方式,发挥人的主体性作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环境观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存在物,具有自然属性;同时人类又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的社会存在物,具有社会属性.因此,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必须尊重自然,否则就要受到自然的惩罚.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环境思想始终将生态环境问题放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下思考.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环境思想的特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实践观和精确的预见性等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6.
正义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视域中是"隐"思想而非"显"思想。要从历史维度、价值维度和发展维度理解正义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视域中的"在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进程中早期有关于"自然正义"的思考。在他们思想成熟阶段,也没有绝对拒斥正义,而是潜在地揭示正义,认为既要在实践基点上和历史限度内把握人与自然的统一性,揭示生态正义的向度,也要在唯物史观和资本批判的基点上揭示经济正义的本质,而其对生态文明的"观照"集中体现于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关系和人类历史进程中推动"两大和解",实现社会正义和生态正义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生态伦理领域里,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争论首先是围绕“价值”展开的。从哲学层面上说,人与自然之间归根到底是一种实践—认识的关系。实践作为对象性活动:一方面表征了人与自然之间包含着自然界对人来说的价值关系;另一方面确立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关系实质上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资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必然性,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逐利本性与劳动者利益的矛盾日益紧张并呈普遍化趋势。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过程就是资本家消费劳动力实现价值增殖的过程,资本是一个活生生的矛盾。资本无限度地扩大劳动和价值创造与劳动异化之间的悖论,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终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应运用马克思的资本与劳动关系理论对发展资本与维护劳动者利益之间的关系进行辩证地分析,探求化解资本与劳动矛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包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关于人与自然的依存、对立和同一,人类从自然界的两次提升,自然有机体与生命有机体的运动,人与自然及社会共生共存,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社会形态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相对应,等等。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生态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包含着马克思环境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体现为六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人的自然性与人的社会性的统一是从人及自然各自的根本属性出发,说明人与自然的矛盾统一,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思想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统一,是从两类关系的关联性出发,说明它们和谐的内在必然性,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核心内容;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是从人的社会性出发,说明的是人的社会本质,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价值依据;无机身体与有机身体的统一是从人的自然性出发,说明的是人的自然的本质,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理论特征;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统一,是从人的实践本性出发,说明的是人的主体性的特殊规定,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实践原则;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是从人与自然和解的根本旨归出发,说明的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之境,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终级关怀和最高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是在认识、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界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深刻总结了历代思想家们关于人与自然界关系的思想遗产,把自然界纳入人的实践活动范围进行考察,在人与自然界关系问题上提供了既不同于旧唯物主义又不同于唯心主义的思维方式.马克思在人与自然界关系问题上深刻阐述了下列基本思想: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一种对象性关系;实践是联结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纽带;社会性是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一般性质;异化的扬弃是人与自然界和谐关系重建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自我国从西方引进刑事和解以来,在我国的特殊国情下,该制度经受着多种考验:有限的司法资源与可看得见的程序之间矛盾的考验;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和解意愿与国家刑罚垄断权之间矛盾的考验;赔偿能力决定论与刑法平等适用间的考验;民事契约引入后致使罪刑法定遭遇挑战的考验。虽然如此,在现今的司法环境下通过程序控制,应继续扩大刑事和解的适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安妮·泰勒的小说《思家饭店的晚餐》中逃离与坚守,渴望与失望,冲突与和解这三组二元对立项的分析,揭示了小说所蕴含的深刻主题:家庭成员之间,成员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在矛盾和冲突中走向圆满和谐。  相似文献   

14.
公平与效率,是一对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的矛盾统一体,这二者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各种矛盾和问题都凸现出来,尤其是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问题。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如何、在这二者之间如何抉择以及如何实现这二者之间的和谐与统一,成为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所要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文章将就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世界观与方法论之间的关系并非址线式的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在人类哲学思想及其体系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两者之间的关系常常是现复杂的情形:它们之间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相矛盾的环了,既表现为统一的相应关系。又表现出相矛盾的相悖、相缺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之间的相应关系是由哲学的本性决定的,它们之同的相悖、相缺关系既有一般原因,又有物殊原因.它正表明了一定历史时期哲学的历史局限性,人类哲学思想及其体系的发展、完善正是一个来断克服矛盾从而走向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公平与效率,是一对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的矛盾统一体,这二者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各种矛盾和问题都凸现出来,尤其是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问题。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如何,在这二者之间如何抉择以及如何实现这二者之间的和谐与统一,成为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所要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本文将就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自然和人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人是自然界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体三根七素以及脏腑功能与自然界的运动规律相适应,与自然界同步运转.人要健康长寿,必须把握自然界四季时辰阴阳变化规律,并与之相协调自身运动.基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整体观思想,阐述了人与自然协调对养生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说明了蒙医学顺应自然,因时制宜养生之道的科学性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思想随着20世纪环保运动的发展应运而生,它具有丰富的伦理学内涵。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是人获得正当利益的资格,它的伦理价值在于对正当利益的保护。人对自然的义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自律与他律的统一;也是基于自由意志的选择和实现真正自由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奥古斯丁的基督教思想中存在许多理论矛盾和困境:在原罪问题上,奥古斯丁把原罪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人的骄傲,这一理论与他强调人类的“社会性”相矛盾;在恩典观上,奥古斯丁的“神恩独作”的观点导致在救赎问题上的预定论,造成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在自由意志问题上,奥古斯丁前后期的自由意志理论不一致,在维护上帝的至善性和绝对权威之间陷入困境。造成这些理论矛盾和困境的原因是奥古斯丁僵化地坚持上帝的“完善性”,而这又是由他的坚持信仰先于理解的态度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必仁且智     
“仁”和“智”是道德、理智的人待人处事、正当合理地处理人际关系和天人关系所应有的品质和能力。当今人类正面临着一种严峻的关系危机,它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的极度紧张和严重冲突,本来是属于“人的关系”的关系,表现出脱离人的异己性。为了缓解当前的关系危机,使人与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能够真正成为“人的关系”,并走上和谐发展的道路,“莫近于仁,莫急于智”,仍然是当今时代所要求于人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