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解是有机污染物在天然水体中非生物转化的重要过程之一。除草剂阿特拉津由于在环境中相对稳定且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在地表水和饮用水中经常被检测到,是一种内分泌干扰剂。本实验研究了天然水体中普遍存在的腐殖酸(Hu-mic Acid,HA)和铁对阿特拉津光降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批实验确定了阿特拉津在不同土壤样本中的降解速率,同时对各土壤特性与降解速率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比较了阿特拉津在灭菌土壤与未灭菌土壤中的降解过程.结果表明:土壤中阿特拉津降解速度缓慢,而且实验土壤对阿特拉津的吸附作用较弱,故阿特拉津的施用对当地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存在较大威胁;非生物降解和生物降解所起的作用相当;实验地区阿特拉津的降解参数服从正态分布;在水平α=0.05下,降解速率与已知的几种土壤特性及吸附参数的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3.
除草剂阿特拉津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特拉津是一种常见的三嗪苯类除草剂,因其具有除草效率高、价格低廉等优点,在全世界大面积且长时间使用,已对地下水、土壤、地表水等环境造成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文章综述了有关阿特拉津危害和降解方式的研究,阐述了利用植物、藻类、细菌以及真菌修复阿特拉津污染的最新研究进展,为阿特拉津的降解研究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低毒高效的除草剂,阿特拉津自生产以来长时间且大范围地应用于各个国家.由于其具有结构稳定且难以降解的特点,大面积的使用已导致土壤及地下水受到污染.研究表明,阿特拉津对粮食、食品安全以及生物体生殖和发育等都构成潜在威胁.因此,阿特拉津的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生态问题,特别是其降解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氯对粉末活性炭(PAC)吸附水中阿特拉津效能的影响及预氯化与PAC联用工艺处理水中特定污染物时的工艺优化措施,采用小试试验研究氯的投加时间、投加量对PAC吸附阿特拉津的容量及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氯会显著降低PAC吸附阿特拉津的容量和速度,且氯在腐殖酸溶液中的降低程度小于在纯水中的;在腐殖酸溶液中,氯的投加时间影...  相似文献   

6.
在实施人工排水的农业区,需经常对排水沟进行疏浚以保证其排水能力。通过循环实验评价沟床质的变化对阿特拉津、异丙甲革胺和草甘磷等三种除草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沟道疏浚导致沟床质颗粒变粗和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对除革剂的吸附作用减弱,同时疏浚减少沟床质中的生物量,抑制除草剂的降解作用,因此会增加水中的除草剂含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质。  相似文献   

7.
阿特拉津降解细菌的直接检测及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利用改良的 SM固体培养基,对受除草剂污染的土壤中阿特拉津降解菌进行了检测、计数及分离。研究发现,在工业污染土壤中,阿特拉津降解菌群成为微生物群落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在农业土壤中仅占次要地位。用多重PCR分析了靶向基因trzN 和 atzABC,表明含trzN-atzBC基因组合的降解菌在山东省工业及农业土壤中占主导地位。因为富集偏差的消除,直接分离方法更利于阿特拉津降解菌多样性分析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除草剂阿特拉津在水生态系统不同介质中的归趋问题,在室内构建了"水-底泥-鱼-水草"微宇宙生态系统,考察了在水中加入阿特拉津后,阿特拉津在系统各介质中的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阿特拉津自水相进入系统后,随着时间延长,阿特拉津在水中质量浓度逐渐减少,在底泥、水草和鱼样品中质量浓度逐渐增加,30 d后趋于稳定.水中阿特拉津初始质量浓度为6.01 mg/L,30 d后降为3.48 mg/L.初始时底泥、水草和鱼体内都不含阿特拉津,30 d后含阿特拉津分别达到0.97、1.14、67μg/g.在水生态系统各介质中,阿特拉津较易分布在水中,在生物体和底泥中累积能力相对较弱,累积能力大小顺序为水草底泥鱼.  相似文献   

9.
阿特拉津在地下水中迁移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阿特拉津是研究区内广泛使用的旱田除草剂,为治理其污染的地下水,采用静态和动态实验的方法研究其在含水介质砂层中的吸附特性和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砂层对阿特拉津的吸附量小,不同固流比(1.0、0.5、0.2)时的分配系数分别为0.10,0.15,0.19cm^3/g;含水层的弥散度为0.0336m,阻滞因子为1.29,自然净化系数为0.0028/d。由此确定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和参数,为研究区阿特拉津污染地下水的治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批实验中土壤对阿特拉津吸附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大量的批实验来确定阿特拉津在不同土壤样本中的吸附参数,并对各土壤特性与吸附参数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吸附参数仅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极显著正相关,超过80%的阿特拉津吸附参数的空间差异可由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差异来解释;吸附参数服从正态分布.方差分析表明,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吸附表现出很强的空间差异,在不同地点的阿特拉津吸附参数无显著区别,而在不同的深度差别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老化前后微塑料对土壤中阿特拉津消减的影响,选取了新制和老化聚乙烯(PE和APE)微塑料,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它们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行为;考察了有无蚯蚓情况下土壤和孔隙水中阿特拉津浓度以及菌群结构对微塑料添加(0.2%和2%,质量比)的响应.在此基础上,探究了这两种微塑料对土壤中阿特拉津消减的影响与机制.结果表明:(1)这两种微塑料对阿特拉津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R2=0.96~0.97);APE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能力(lgKf=1.29)略高于PE(lgKf=1.27),与老化前后PE表面极性的变化有关;(2)蚯蚓是影响土壤菌群结构的主要因素,而且蚯蚓存在时微塑料对菌群结构的影响更显著;添加蚯蚓使土壤中阿特拉津优势降解菌的相对丰度提高了8%~171%,并且优势降解菌相对丰度的增幅与微塑料老化和添加量有关;(3)这两种微塑料通过吸附抑制土壤中阿特拉津释放到孔隙水中,从而降低了阿特拉津的消减率(降幅在10%~67%之间);相反,蚯蚓通过提高土壤降解菌的相对丰度,促进了阿特拉津的消减(消减率的增幅...  相似文献   

12.
构造以阿特拉津为目标污染物的土壤微生物燃料电池,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不同的介质改变传质条件,以及构造阴极水层改变阴极含氧量来对比不同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产电性能和阿特拉津的降解率.结果发现:导体介质可以促进质子和离子在土壤中的传递,增强了电极抗极化能力,添加较大粒径活性炭的土壤MFC产生的最大功率密度为0.020 8 W/m2,同时获得最小总内阻为693Ω;阴极淹水降低了土壤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使得欧姆内阻增大为1 054Ω;增强传质可以促进土壤M FC中生物电化学作用,进而影响阿特拉津的降解,其中添加导体介质的土壤MFC取得较高的降解率;阴极覆水所形成完全厌氧的阳极环境同样对阿特拉津在土壤MFC的降解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报道阿特拉津在圆柱形的金纳米通道的迁移特性.采用化学沉积法在聚碳酸酯滤膜的孔道里面沉积金,阿特拉津免疫原与载体蛋白形成的复合物通过金纳米通道时产生电流响应,阿特拉津免疫原、阿特拉津与抗体形成的复合物以及其他除草剂通过金纳米通道时产生的电流响应有着明显的不同.该传感器测定阿特拉津的线性范围是2.56×10-8~3.33×10-7mol/L.检测限可达1.70×10-10mol/L.传感器用于实际样品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阿特拉津对土壤吸附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铜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探讨了阿特拉津与铜共存对铜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铜与阿特拉津共存时,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铜的吸附速率,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方程比较理想地描述了铜的吸附行为(R20.99);随着阿特拉津浓度的增加,土壤溶液中溶解性有机碳的含量下降,K f和n增大,土壤表面电位变化不明显,土壤溶液pH值显著升高。阿特拉津与铜共存增强了土壤对铜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产脲节杆菌 DnL1-1与植物联合对阿特拉津的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沙-土试管试验评价了产脲节杆菌Dn L1-1分别与小麦及苜蓿协同作用下对阿特拉津的降解。结果表明,菌株接种植物种子后能保护植物免受阿特拉津药害。该菌分别与小麦及苜蓿联合作用,30 d内对施加的阿特拉津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9.7%~99.8%和70.2%~75.8%。试验结果表明,产脲节杆菌Dn L1-1与植物联合对阿特拉津有较强的降解能力。该菌通过拌种的方式施加到污染土壤中,是一种有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铜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探讨了阿特拉津与铜共存对铜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铜与阿特拉津共存时,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铜的吸附速率,Freundlich 吸附等温线方程比较理想地描述了铜的吸附行为(R2 > 0.99);随着阿特拉津浓度的增加,土壤溶液中溶解性有机碳的含量下降,Kf和n增大,土壤表面电位变化不明显,土壤溶液pH值显著升高。阿特拉津与铜共存增强了土壤对铜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用富集培养法,从农药厂的工业废水中分离到降解除草剂阿特拉津的SG1菌株,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产碱杆菌(Alcalegenes sp.).Alcalegenes sp.SG1能以葡萄搪、果糖、蔗糖、麦芽糖、丙酮酸钠或柠檬酸钠为碳源,以阿特拉津为唯一氮源生长,将阿特拉津完全矿化.PCR分析表明,SG1菌株含有阿特拉津降解基因atzA、atzB、atzC和trzD.生物降解实验表明,与模式菌株Pseudomonas sp.ADP不同,额外加入氮源NH4Cl或KNO3,并不影响SG1菌株对阿特拉津的降解,30℃震荡培养16 h后阿特拉津降解率在98%以上,这一特性使其成为应用于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优良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淡水养殖环境中除草剂类农药残留状况,分别在河南省采集养殖水体、养殖鱼体(鲫鱼、鳊鱼、鮰鱼、鲤鱼和鲢鱼)和养殖点底泥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淡水养殖环境中的7种除草剂农药进行检测,并初步分析了其污染风险。研究结果显示,鱼类肌肉中阿特拉津、乙草胺、扑草津、利谷隆、丁草胺、丙草胺和除草醚几种除草剂均为未检出。在本次调查所采集的水体中,3个水样中阿特拉津均有检出,其浓度分别为0.170μg/L,0.148μg/L,0.182μg/L。在本次调查所采集的底泥样品中,1个底泥样品中丙草胺有检出,其它样品均未有除草剂农药残留。虽然水体中所检出阿特拉津的量远远低于EPA所规定的终身健康建议量,且在水产品中未有检出,但是其长期低剂量的暴露对水生生物、对人体的潜在危害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9.
化学除草是实现农业四化的重要内容,可以促进农业机械化进程;节省劳力,加速农田水利化;增加施肥效益,提高农作物产量;也是促进农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化学除草剂中的三嗪类除草剂具有杀草谱广、高效、低毒、低残毒等优点。近几年来,国内外普遍重视这类除草剂的发展,如旱田用阿特拉津,西玛津,扑灭津;水田用扑草  相似文献   

20.
阿特拉津(atrazine)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环境中且难降解的污染物.本文探究了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厚垣孢子对阿特拉津降解的最佳条件,包括温度、摇床转速、初始培养基pH及接种量.并在大田土壤盆栽实验中,研究P.chrysosporium厚垣孢子和土壤土著微生物对土壤中阿特拉津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P.chrysosporium厚垣孢子可以有效去除阿特拉津,在33℃、转速为180r·min~(-1)、pH值为7.0、接种量是4g·L~(-1)时,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90.77%.土壤盆栽实验结果表明:施用P.chrysosporium厚垣孢子28d后,非灭菌土壤中阿特拉津去除率为97.8%,其中P.chrysosporium的降解贡献最为突出,去除能力为59.3%.而土著土壤微生物的去除率仅为20.7%,表明P.chrysosporium厚垣孢子对AT降解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