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穗升麻(Cimicifuga simplex Wormsk)种子在10月下旬自然脱落时,大多数胚胎处于球形胚发育阶段,需要经过3-4个月才能完成其后熟过程,种子自然萌发率不足20%。采取低温湿润及不同质量浓度的GA3处理以后,种子后熟时间均不同程度缩短,提前萌发,并且萌发率提高到68%。  相似文献   

2.
选择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的32科524种植物种子,探讨了温度、海拔与种子大小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变温极显著地影响种子萌发,能够解释萌发率变异的3.4%.在5/15℃,5/20℃,10/25℃3个变温处理下,物种萌发比例分别为78.7%,83.4%,91.3%,平均萌发率分别为36.4%,40.6%,47.2%.其中5/15℃变温处理下物种萌发比例与萌发率均最低,表明高寒低温不利于种子萌发.同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依赖于系统发育,科分类能够解释样区物种种子萌发总变异的34.9%.10个主要科植物种子在变温5/15℃,5/20℃,10/25℃处理下表现出不同的萌发特性,各个科的最高与最低萌发率差异显著.总体而言,禾本科平均萌发率最高(73.6%),豆科的最低(8.2%),各个科对温度变化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机制.种子采集地海拔与平均萌发率显著相关,能够解释萌发率总变异的2.3%.种子萌发率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与前人研究结果不同的是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大小与萌发率间呈显著的负相关.一方面,样区内随海拔升高,种子有变小的趋势,有利于萌发率的增加;另一方面,高海拔比低海拔地区温度低,不利于种子萌发.样区内各物种的萌发特性受到以上正负影响的双重作用,呈现出各异的萌发特性.  相似文献   

3.
温度和盐胁迫对金荞麦和荞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Fagopyrum)2个种金荞麦(Fagopyrumdibotrys (D.Don) Hara)和荞麦(Fagopyrumemarginatum (Roth) Meisner)种子在不同温度和不同NaCl浓度下的萌发率.结果表明:金荞麦和荞麦种子萌发率最高时温度是35℃,最适温度是25℃,该温度下荞麦种子的萌发率(73.67%)显著高于金荞麦种子的萌发率(54.78%),金荞麦种子25℃萌发率与35℃时萌发率(55.48%)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荞麦种子25℃时种子萌发率只比35℃时萌发率(75.67%)低2.00%;0.1%NaCl浓度与CK(NaCl浓度为0)时对金荞麦和荞麦种子萌发率没有显著差异,说明2个种种子均有抗低盐能力.通过比较不同NaCl浓度下金荞麦和荞麦种子萌发率的相对变化,得出金荞麦种子比荞麦种子具有更强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4.
七叶一枝花组织培养和种子萌发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不同浓度赤霉素(GA3)、2,4-二氯苯氧乙酸(2,4-D)、聚乙二醇6000(PEG6000)对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了不同温度、光照和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七叶一枝花种子和根状茎愈伤组织进行诱导.结果表明:在17~22℃,光照12 h,添加0.5mg/L 6-BA和0.1mg/L NAA,种子和根状茎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高为57%,30mg/L GA3和35%PEG6000种子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分别为39.3%和37.9%.故低浓度的GA3、2,4-D和PEG6000都能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5.
不同温度和化学处理对四川嵩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四川嵩草(Kobresia setchwanensis)种子对不同温度和化学试剂的响应.用3种不同浓度的化学试剂(NaOH、GA3和CaCl2)分别处理种子,将其置于5,10,15,20,25 ℃恒温条件下进行光照培养.结果表明:四川嵩草种子萌发温度幅较宽,在10~25 ℃范围内均能萌发,但在20 ℃和25 ℃恒温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指数较高,最佳萌发温度为20 ℃,萌发率和萌发指数分别可达96%和7.06.不同温度条件下,3种化学试剂处理对四川嵩草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指数均有显著性影响,对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用适当浓度NaOH处理过的种子其萌发率和萌发指数高于用其它两种试剂处理的结果.10 ℃条件下,NaOH的最佳处理浓度为30 g·L-1;15~25 ℃温度条件下,最佳处理浓度为20 g·L-1.对于GA3和CaCl2,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0~25 ℃)有不同的最佳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6.
选择不同贮藏条件、不同温度、不同消毒处理条件下对当归种子进行萌发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种子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活力减弱,萌发率下降.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是23℃,萌发率可达90%;升汞消毒效果比次氯酸钠好,时间以6 min为佳,且污染率降止最低;去翅种子发芽率高于未去翅种子.  相似文献   

7.
濒危植物小花木兰种子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小花木兰的种子,发现它的种皮木质化程度较高,种子在自然状态下难于萌发;用四唑染色法检测了保存方法不同的小花木兰(Magnolia sieboldii)种子的生活力,冷湿适宜能使它保持较长时间的活力;对不同处理方法的种子萌发率进行比较分析,沙藏冷湿处理翌年春播萌发率良好;调查了自然条件下的种子库动态后显示:种子在自然状态下散布后损失大;加上种子质量差,自身的结构让它萌发困难,造成了自然条件下小花木兰林下幼苗极其稀少,天然更新不足,使它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8.
不同云南蓝果树枯落物厚度对其种子萌发影响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蓝果树(Nyssa yunnanensis W.C.Yin)为我国热带北缘特有珍稀濒危植物,落叶大乔木,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树种。根据野外调查,目前云南蓝果树自然更新困难,枯枝落叶是森林更新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设计了种子表面覆盖0cm、1cm、2cm、3cm、4cm厚枯落物和种子置于1cm、和2cm厚枯落物表面7个实验处理,模拟自然条件研究枯落物对云南蓝果树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枯枝落叶厚度处理对种子的萌发率没有显著的影响,0cm枯枝落叶厚度处理萌发率最高,为42.7%±3.7%;不同枯枝落叶厚度处理对起始萌发时间有显著的影响,枯枝落叶厚度在0cm的起始萌发时间最早,为7d。同时随着厚度的增加,萌发起始时间推迟,最迟为4cm的处理,为19d;不同枯枝落叶厚度处理对种子的发芽势也有显著影响,0cm处理时发芽势最高,为18.0%±3.8%,除0cm外的其他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人工气候箱中,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10、15、20、25、30℃)牛膝菊种子的初始萌发时间、萌发率、日相对萌发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指标,研究不同温度对牛膝菊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牛膝菊种子在10℃条件下未萌发.25℃是牛膝菊种子萌发最适宜温度,其发芽率为94.67%,发芽势为84%,发芽指数为22.68,均高于其他温度处理.牛膝菊种子在20℃和25℃萌发速度最快,初始萌发时间为1d,当天就达到种子萌发高峰期.较低温度(15℃)在一定程度上推迟种子的萌发高峰期,但并没有显著降低种子的最终萌发率.较高温度(30℃)不仅推迟种子萌发高峰期,而且也显著降低种子的最终萌发率.牛膝菊具有较强的繁殖特性,对种子萌发温度要求较低,在恒温条件下的适宜发芽温度范围为15~25℃.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蒙古栎纯林下的萌发种子的布局进行分形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蒙古栎的发芽率较高;较为适宜的分形分析尺度在0.4~1.0之间;不同萌发萌发率的蒙古栎种子分布极不均匀,在不同尺度下,分形维数变化较大;随着不同萌发率梯度的增加,其分形维数有线性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