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人工湿地不同的水流方式和基质对氮和磷的净化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了在两种污水浓度下,人工湿地选用不同基质和水流方式时的处理效果,旨在通过试验,找到处理污水的最佳基质和水流方式.结果表明,对于高浓度污水,将陶粒和蛭石结合作为人工湿地基质,对总氮和COD的处理效果较好;水流方式采用表面流和垂直流串联搭配时,污水处理负荷较大,出水水质高.对于低浓度污水,选用陶粒和腐殖质作为基质,出水水质较好.人工湿地基质是影响磷的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选用富含氧化铁的炉渣作为基质时处理效果最好,通过合理的操作方式可以最终从污水中除磷.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西藏城市生活污水排放的总量不断增加,而利用人工湿地景观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能够长久维持且有效降低成本,因此西藏构建城市人工湿地景观不仅是对自然湿地在量上的有效补充,更是维护生态平衡和处理生活污水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人工湿地净化技术在铁路车站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及利用人工湿地系统处理铁路车站生活污水的具体实例;分析了其处理效果及影响因素,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阶段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形势比较严峻,管理难度较大.本文概述了农村生活污水特征和处理模式,分析了化粪池、人工湿地、稳定塘、膜生物处理、人工快速渗滤及生态组合处理工艺等主要处理技术,并对新材料应用于工艺改良及优化技术组合进行了展望.最后通过借鉴智慧城市排水系统,提出了基于地理数据库(Geodatabase)技术的农村生活污水智慧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态势,基于文献计量进行信息分析。结果显示:发展中国家更重视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2010年以后发文量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中国发文量居全球第一,贡献最多的是中国科学院;单篇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来自丹麦,垂直流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是关注重点;人工湿地是未来农村污水处理的主导力量,污染去除机理、微观过程以及相关模型研究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黄鹤飞 《科技资讯》2014,12(24):123-124
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活污水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本实验对比分析了夏季、秋季和冬季气候条件下以浮水植物水葫芦、水鳖为主体的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活污水中COD和BOD5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这类人工湿地在种植第一年的秋季和冬季对污水中COD的去除效果分别为50.7%和28.0%,相应的BOD5去除效果分别为74.3%和25.0%;在种植第二年的夏季、秋季和冬季,人工湿地对污水中COD的去除效果分别为63.0%,61.7%和20.0%,而相应的BOD5去除效果分别为78.0%,76.4%和74.5%.实验表明季节温度对人工湿地处理COD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对人工湿地处理生活废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ABR-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与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的组合工艺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运行特点及效果.结果表明:ABR的最佳停留时间(HRT)为12 h,COD的平均去除率为76%;人工湿地的最佳HRT为4 d.ABR-人工湿地组合工艺COD总去除率平均为89%,出水COD浓度为42~51 mg.L-1;对BOD5的总去除率达到95%,出水浓度低于11.2 mg.L-1;对SS的总去除率达到95%以上,出水SS浓度平均为9.1 mg.L-1;对氨氮有明显的去除效果,总去除率平均为66.8%,出水氨氮浓度低于15 mg.L-1.各项出水水质除氨氮外均满足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ABR-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可作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不仅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种群分布以及破坏水体的生态环境系统,同时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工湿地作为一种低耗、高效、操作简单、低运行维护、对有机物及营养元素氮去除能力强的污水处理方式,广泛应用于我国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及污泥处理等方面.文章较全面地介绍了近年来我国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氮去除机制的研究概况,阐述了人工湿地脱氮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人工湿地脱氮研究进展可视化分析,并深入分析了各种因素脱氮机理与影响因子,为深入研究人工湿地脱氮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未来人工湿地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采用复合流人工湿地对经二级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复合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具有良好的深度净化作用,对NH3-N、TP、COD、BOD5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2%、60%、80%和76%,出水水质基本达到了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  相似文献   

10.
利用自建人工湿地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在不同的季节和水力负荷的条件下对其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人工湿地对城市污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自建的人工湿地可以耐水力负荷,在冬季处理效果并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瓦房店生活垃圾填埋场人造湿地中的芦苇、野大豆、水稻、酸模和艾草等主要植物及土壤进行研究,测定植物覆盖度、生物量、氮含量和土壤粒径组成、不同粒径和不同区土壤氮和碳含量,确定环境适应能力强、覆盖度高、根系发达和含氮量低的植物,作为人造湿地建成初期重点栽培的湿地植物,以便待湿地维护调理成熟后,将其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分析湿地未处理污水的土壤相关性状,为污水处理方案的设计提供参数。结果表明,① 酸模、芦苇和艾草的覆盖度、茎叶和根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植物(P<0.05);② 0~0.2、0.2~0.9和0.9~4.0mm粒径土壤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59%、19.00%和36.18%;③ 0.9~4.0mm粒径土壤氮和碳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种粒径土壤(P<0.05);④ 芦苇区土壤氮和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区土壤(P<0.05)。由此得出结论,酸模、芦苇和艾草可作为人造湿地处理污水的主要植物;0.9~4.0mm粒径土壤应是该湿地基质中用于处理污水的重要组成部分;芦苇对土壤中氮和碳的吸收量不高,应与相关植物混种,以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人工湿地技术综合了基质、微生物和植物对水中污染物的协同去除机制,广泛用于提升污水厂尾水水质,是一种绿色低耗的生态修复技术.本文汇总了以人工湿地为核心技术的众多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资源化案例,对人工湿地技术的不同工艺运行方式和优缺点进行了分类归纳,提出依据不同水质特征量身设计复合人工湿地工艺的策略,为污水处理厂尾水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波形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波形潜流人工湿地(wavy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简称W-SFCW)在相同条件下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进行对比试验.W-SFCW床优化了传统潜流人工湿地的水流流态,使污水在W-SFCW床内进行波式流动,充分发挥了湿地系统降解污染物的能力.试验结果表明:W-SFCW在污染物去除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潜流人工湿地.在相同试验条件下,W-SFCW对污水中COD,NH4^ 和TP的去除率分别比SFCW提高12.6%,22.0%和8.4%。  相似文献   

14.
人工湿地对汾河污染水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概况,并对人工湿地处理受污染汾河水的实验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春市用水量、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水质日益恶化,可利用水资源更加短缺。本文根据对长春市水污染处理现状的分析,指出了长春市污水处理中面临的问题,分析了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长春市污水处理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吉林西部建设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省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劣,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干旱缺水,对城市污水进行资源化处理是有效缓解西部城市水资源贫乏问题的措施之一.西部地区有大面积的盐碱荒地,构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有其明显的场地优势.综合分析可知,在吉林省西部构建人工湿地系统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是可行的.以吉林省西部城市洮南市为例,提出了污水处理工艺并进行了经济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塑料水箱(67cm51cm40cm)中分别构建风车草浮床和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比较研究两系统中风车草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植物浮床和人工湿地系统中风车草生长的季节变化规律基本相似,在48月生长较快,912月生长较慢.整个实验过程中,植物浮床中风车草的分蘖数、一级侧根的数量和孔隙度大于人工湿地,而株高、基径、叶长和叶宽、一级侧根的长度和直径小于人工湿地.8月收获植物时,植物浮床风车草的生物量大于人工湿地,当12月收获植物时,前者小于后者.  相似文献   

18.
在自行建造的人工湿地中试系统上,通过对化工尾水的实际处理试验,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一些特征污染物经处理后,能达到规定排放标准,并分析了水力停留时间对人工湿地中COD,BOD,NH4^+—N,TP,Cu,挥发酚和AOCI等去除效果的影响及其规律,探明了各自的净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化工尾水方法可行;工艺参数建议水力停留时间以4d为宜,进水COD负荷小于42.8kg·(10^-4m^-2d^-1)。相关运行参数为人工湿地技术的一步发展及其工程设计与运行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蓄水后,水体自净能力减弱,部分支流呈现富营养化趋势。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需要对三峡库区小城镇居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建设运行成本低,出水水质好,管理简单,可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库区山地地形特点建造人工湿地,不占用耕地,还具有固坡防沙减少水土流失的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成都活水公园人工湿地对锦江河水年度净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1~12月份对成都锦江流经活水公园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河水进、出水口所取水样的主要水质指标(pH,DO,COD,BOD5,TP,TN)的逐月对比监测,结果表明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处理综合效果比较显著.其中,出水口各月的pH值均达到7.5~8.0的正常范围,DO的全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68.2%;对有机污染因子CODcr,BOD5以及TP和TN的清除也很明显,年平均除去率分别达到70.5% ,71.3% ,82.06 %和78.25%.作者从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影响或净化水体质量的有关因素方面探讨了其净化的机理.该系统的成功运行为这一污水处理新工艺应用推广提供了有益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