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花瓷是景德镇一颗璀灿的明珠,在万紫千红的彩瓷中独树一帜,经元、明、清至今700多年经久不衰,受到全世 界的赞赏,在陶瓷史、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阐述了写意性在青花瓷画中的运用,介绍了传统的青花瓷图案到艺人抒发情怀的青花瓷画面,民国时期"珠山八友"对青花瓷和文人画相结合的卓越贡献.写意性和青花瓷画二者完美地结合,...  相似文献   

2.
陶瓷作为见证中华文明具有数千年历史的艺术品之一,凝聚了人类智慧与文化诉求。我国的陶瓷文化历史悠久,陶瓷发展史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具有东方文化特征的艺术形式。自印度佛教诞生以来,佛教文化逐渐传入我国与我国陶瓷生产的发展需要有着密切的关联,与佛教有关的图像、符号就成为传统陶瓷常见的创作题材,不仅丰富了陶瓷品种,也使传统陶瓷文化更加丰富多彩。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佛教题材在青花瓷上的运用可谓是艺术与文化的最佳组合,本文以佛教题材在青花瓷上的具体体现为切入点,重点剖析佛教题材在青花瓷上呈现的种种妙处。  相似文献   

3.
青花瓷画分三大主流:山水、花鸟、人物。三者既可合,又可分。花鸟画是花、草、虫、鱼、蔬果、鸟兽等为题材内容的绘画,它可分工笔花鸟、写意花鸟两大类。学习陶瓷青花花鸟绘画和其它绘画的方法是一样的,一是观察自然,二是临摹好画,三是写生实物,四是再创作,这也就是"观"、"摹"、"写"、"化"四个阶段。一位成功的艺术工作  相似文献   

4.
青花瓷的特点及装饰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青花瓷中国元素的特点以及在陶瓷装饰上具有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5.
青花作为陶瓷的一种装饰,是陶瓷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青花瓷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之一,一直被誉为国瓷。她清丽、隽逸,千百年来不断地向世人展现其迷人的风采,处处给观者美的享受与启迪。本文阐述了青花瓷的文化特征和意蕴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瓷都"之争与原产地域产品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瓷都”之争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发人们的重视和思考。城市的美称和别称能否由某个行业协会随意命名和改变?城市的无形资产保护不容忽视,城市品牌打造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急需制止。作为城市无形资产中的核心权利———原产地名称的保护还需加大宣传和保护力度。2005年4月15日发布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5年第63号———景德镇瓷器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公告》界定了景德镇陶瓷原产地域产品的范围: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高温颜色釉和新彩瓷五大名瓷,这无疑让景德镇陶瓷原产地名称的法律保护如虎添翼。  相似文献   

7.
从工艺制作角度总结中国近万年陶瓷史,分别以唐三彩陶瓷、元代青花瓷古彩、粉彩陶瓷装饰以及斗彩等作为代表进行分析鉴赏.最后提出9点鉴赏古陶瓷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工艺制作角度总结中国近万年陶瓷史,分别以唐三彩陶瓷、元代青花瓷古彩、精彩陶瓷装饰以及斗彩等作为代表进行分析鉴赏。最后提出9点鉴赏古陶瓷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英国陶工仿造中国青花瓷的历史进行简要梳理,分析了十八世纪英国陶工借助于新技术,从模仿青花瓷到创造出新的装饰方法,使英国陶瓷得到迅速发展,并开始在世界上领先以及由此而对英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青花瓷极具中国古典特色的青白美,明净清新、雅俗共赏,深受中外人士的喜爱,在中国传统陶瓷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青花瓷之美除去器物美型、绘画题材的原因之外,青花分水工艺是青花瓷产生美之源泉,青花装饰纹饰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也归功于青花分水的功劳。青花绘画技师的手法与经验决定着分水表现形式,技艺娴熟者在一笔之中便可以分出不同程度的分水艺术效果。民国时期,青花分水技法达到出神入化的绘画技师层出不穷,景德镇青花大王王步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在吸收青花传统优良分水技法的同时,摒除了落后守旧的青花规格,突破了青花瓷分水局限性,呈现出一种"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青花绘画创新风格,他的作品深受中外人士的喜爱。本文以传统分水技法分析研究为背景,突出王步的分水创新风格、高超的绘制技巧、艺术修养及其作品别具一格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写作教学是一项以培养写作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既复杂又简单的系统工程.以积累材料的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形成"三位一体"的综合智能行为,即是写作能力的具体体现.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可操作性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郑和下西洋以后,由于海路交通的拓展,促进了我国瓷器生产的发展。青花瓷在烧制上,得到了郑和下西洋从东南亚地区带回的"苏麻离青"为釉料,制品极为美观精致,出现了自元代末期青花瓷成熟以来的第二次发展高峰。这一时期的青花瓷被称为是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元青花在历史文献上没有明确的记载。1929年英国人霍布逊首次对传世的元青花瓷器进行了研究,几十年来,国内外古陶瓷专家、学者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元青花钴料产于何处,从哪条通道传入中国的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科学证据,在此前提下将元青花钴料和"苏麻离青"认定为一种矿物的论点是不严谨的。"苏麻离青"是郑和下西洋时期的特定产物,学术界没有理由将其混淆。  相似文献   

13.
青花瓷以幽靓明净、素洁雅致、娇而不艳的独特风格独树一帜,青花在陶瓷领域中可谓独具特色。本文主要是讲述青花在陶瓷茶具上的广泛运用及装饰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新课"文学与陶瓷艺术"首次将文学与美术在理论上、教学上、创作实践上,深刻而系统地结合起来,改革了原有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为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走出了可喜的一步.新课"文学与陶瓷艺术"是教学上、艺术教育上、艺术创作研究上的创新,它既有理论性,又具有操作性,因而能为高校教学、艺术教育、美术创作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服务.并且,此课也填补了相关方面的理论空白.  相似文献   

15.
汪勇  项金礼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9,24(4):101-101,118
青花瓷绘作为传统的技艺在新观念、新思想的冲击下,和其它学科相互借鉴,突破程式化,拓展了陶瓷艺术语言的发展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和X射线能谱(EDS)技术对广东省江门市上川岛花碗坪遗址发掘的青花瓷和粉彩瓷两类古陶瓷进行形貌和元素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两样品气孔的尺寸以及其分布密度可以推断出青花瓷的烧结温度比粉彩瓷的高.通过EDS元素半定量分析确定了这两类陶瓷片的色料、瓷胎和瓷釉的化学组分,初步判断瓷器材料来源于景德镇的湖田窑. EDS成像进一步验证了青花瓷使用的是釉下彩工艺,以钴石为色料;而粉彩瓷使用的是釉上彩工艺,以矾红为色料.  相似文献   

17.
高温颜色釉陶瓷为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当代高温颜色釉装饰打破了青花瓷和彩瓷局限,装饰手法上开放与独立,直逼陶瓷材质的审美属性,追求材料、语言、形式的统一,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完美结合,开拓了陶瓷装饰审美新境界,展现陶瓷古老艺术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必将成为陶瓷发展的新坐标。  相似文献   

18.
《广东科技》2014,(15):85-85
广东昌隆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4月在中国青花瓷之乡——广东省大埔县成立。公司厂区坐落在大埔县桃源镇工业小区,占地面积1.5万多平方米,有员工680多人,其中各类技术人员100多人,并组建有梅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成立以来,一直秉承“诚信为本,质量第一”的核心理念,专业生产高档釉下青花日用陶瓷、陈设工艺陶瓷等陶瓷产品,品种多达3000余种,是梅州地区最大的釉下手绘青花瓷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19.
陶瓷是景德镇的立镇之本,称都之源。几千年的发展历程,积淀了传统陶瓷文化的深厚底蕴,凝聚成"大器成景,厚德立镇"的景德镇精神。历史地看,景德镇精神的凝聚贯穿于传统陶瓷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辩证地讲,景德镇精神既统一于传统陶瓷文化,又有其特殊性。弘扬景德镇精神,要结合时代特征,充分汲取传统陶瓷文化的养分,深化改革,锐意进取,不断助力陶瓷文化自强,实现陶瓷文化振兴,进而丰富景德镇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20.
在景德镇陶瓷史上,明代青花瓷无疑是一个顶峰。青花瓷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外销结下了了不解之缘,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产物。在明代,景德镇表花瓷的发展随王朝的更迭、国势的盛衰,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过渡期、黄金期、黑暗至复兴期、竞争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