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聊城市人口、耕地及粮食系统的分析与讨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聊城市1986~2000年间的人口、耕地、粮食等历史资料,建立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预测了未来7年该市人口、耕地和粮食产量,并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利用GM模型预测了菏泽地区的总人口和耕地面积,用拓扑预测模型预测了其粮食总产,并对三者进行了关联度分析。根据预测及分析结果,探讨了解决人口,耕地和粮食之间矛盾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人均耕地警戒线与耕地安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忠潮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3):217-220,237
对陕西省粮食供需态势和耕地资源动态的理性分析表明,近些年陕西省人均粮食增长滞缓与人均耕地剧减的逆向变化趋势突出,其主要原因为近50年来耕地资源总体上呈递减趋势,且近10年此种趋势有所加剧;另一方面人口数量在持续增加,且人口增加之势在未来一定时期将延续下去;分析估算出陕西省2010年的人均耕地警戒线为0.087hm^2,21世纪中叶人均耕地警戒线为0.07hm^2;并提出实施耕地安全的战略性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1990—2000年西宁市主要农作物单产统计资料,建立灰色系统等维灰数模型,为西宁市主要农作物单产进行了预测,为合理配置耕地资源,改良与整治耕地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中国交通事故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引入灰色预测模型,根据数据特性建立了改进的灰色Verhulst模型,同时对改进的灰色Verhulst模型、灰色Verhulst模型和GM(1,1)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的灰色Verhulst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告诉公路交通事故的发展趋势,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扩大了模型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中国交通事故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引入灰色预测模型,根据数据特性建立了改进的灰色Verhulst模型,同时对改进的灰色Verhulst模型、灰色Verhulst模型和GM(1,1)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的灰色Verhulst模型较好地反映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展趋势,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扩大了模型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对陕西省人均粮食及人均耕地变化进行了时空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近50余年的绝大多数年份为人均粮食占有量的递增期,且不同时段的增幅不同;粮食增长率大于人口增长率的时期,对应人均粮食的增长时期;(2)1978—1998年绝大多数地、市人均粮食递增,且地域差异明显;(3)近50多年来全省耕地面积总体逐年递减,近10年来减少之势加剧;同期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造成人均耕地面积急剧减少.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各地、市人均粮食绝对增量与其相对增量之间呈正相关,人均粮食增加量占粮食增量的份额整体偏低;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及控制人口是增加全省人均粮食占有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利用GM(1,1)模型预测了菏泽地区的总人口和耕地面积,用拓扑预测模型预测了其粮食总产,并对三者进行了关联度分析。根据预测及分析结果,探讨了解决人口、耕地和粮食之间矛盾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11.
灰色系统理论在粮食产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灰色预测是一种对灰色系统进行白化的算法,该算法需要的信息少、通用性强、计算量小.针对粮食产量的预测问题,依据其历史数据,建立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利用可信度p^0、关联度R、后验差比值C和小误差概率p等项指标检验了模型,证实了所建模型是可靠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宝鸡市土地生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旗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3):52-57
土地生产潜力表明人们对资源利用的可能程度,反映一个地区生产所能达到的最大水平,本文根据宝市自然、社会经济的统计数据,通过一系列模型的测算,得出宝鸡市土地水平潜力,即耕地单产粮食为生亩544公斤,复种指1.70。在此基础上,利用宝鸡市粮食产和复种指数的时间序列数据,依据数学模型和专家系统,预测出宝鸡市在公元2000年和2010年的土地实际生产水平,它们分别是2000年,267公斤/亩,1.21;20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不完全的竖向静载试验数据,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模型预测单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及误差进行分析.工程实例分析表明,竖向静载试验所施加的荷载达到或超过极限荷载的四分之三时,利用其数据进行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同时新信息GM(1,1)模型、新陈代谢GM(1,1)模型比老信息GM(1,1)模型预测的结果更精确. 相似文献
14.
从井筒形变的力学模型入手,推导了井筒发生突变时的临界压力,按照灰色系统思想,探讨了带有突变现象的灰色非线性模型来预计井筒形变的可行性。实例表明,在突变点火大地改善了拟合精度,它为解释各项工程破裂现象及其预计方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矿井6个含水层和4个隔水层分析了鑫泰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同时深入研究了矿井的充水水源及充水通道.采用大井法和比拟法预测了矿井涌水量.经比较比拟法预测结果更可靠:开采-119 m水平时,Q正常=164.00 m3/h,Q最大=328.00 m3/h;开采-230 m水平时,Q正常=325.00 m3/h,Q最大=650.00 m3/h.为矿井水害防治和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灰色系统拓扑预测方法,对金华地区的气候长期变化趋势的预测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具有较高预测精度和预测准确率。用该预测模型对金华地区未来30年气候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与已有的研究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98~2003年中国人口数据,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和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法建立由总人口、城镇人口、乡村人口等17个影响人口增长的关联因素构成的指标体系及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中国人口系统结构进行关联分析,以期找出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为我国人口系统的建模、预测、决策、规划、管理和控制提供了的依据,以便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运算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女性人口、城乡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其中,15~49岁的育龄妇女、农村人口和人口自然增长率3个因素对总人口和年净增人数影响最大.本文中国人口系统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较符合中国人口的实际情况,为中国人口发展与控制的管理决策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耕地资源变化的地域差异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耕地资源的减少已成为湖北省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扩张,耕地资源减少的现状还将持续下去。根据1990年以来湖北省耕地总量变化率、人均耕地变化率等指标分析了耕地动态变化的区域差异,并据此将全省17个地域单元分为不同的类型,提出了不同类型区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分析西铭矿揭露区岩溶陷落柱的分布规律、性质、特征及其对煤矿生产的影响,认识了上下组煤层岩溶陷落柱的分布规律,并以此预测未揭露区岩溶陷落柱分布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