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1月26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这标志着"嫦娥一号"卫星在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后开始实施的各项在轨测试任务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2.
10月24日,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搭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迈出重要一步。以神话故事中奔月的仙女的名字命  相似文献   

3.
正在"十三五"期间,中国从载人飞船、太空空间站、月球和火星探测、对地观测、空间科学、北斗卫星导航等多个方面推进航天重大工程建设,并同时推动航天技术更好更快地服务经济和民生。探月工程——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飞行器发射并完成月球采样返回任务,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自主掌握月球探测返回技术的国家。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人类探测器首次实现月背软着陆。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贵阳举行的学术报告会上说,中国将首次对月球精确“画像”,测绘覆盖全月球的三维月球图像。欧阳自远说,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的首项科学目标,便是为月球“画像”,也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月球表面影像和立体图像。虽然个别国家已做过类似的工作,但立体图像  相似文献   

5.
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绕月探测作为探月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人造地球卫星和载  相似文献   

6.
科技短讯     
我国今年启动探月工程“嫦娥奔月”千年梦想将成现实。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最近透露,中国航天下一个目标是月球探测。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实施。第一期工程,通过发射月球探测卫星.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探测地月空间的环境。第二期工程,发射月球探测器登陆月球。第三期工程.实现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相似文献   

7.
千年飞天梦     
《科学世界》2005,(3):64-71
2004年10月29日,欧阳自远院士到北京师范大学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的题目叫做《月球探测的进展与我国的月球探测》。欧阳院士现任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他阐述了当前国际月球探测的最新动态,重点讲解了我国探月工程的发展规划和目前实施进展,探月工程对我国国民经济与高新科技发展的重大意义。经北京师范大学田斌老师整理,节选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新闻·视点     
由国际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近日在京召开的“嫦娥工程”第一次工作会议暨大总体协调会议首次明确,“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及其运载火箭将于2006年10月完成全部研制工作,力争2006年12月发射升空,目前工程五大系统的研制工作已全面展开。今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绕月工程立项后,经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根据设计要求.月球探测卫星重量为2350公斤,有效载荷总重量130公斤,在轨运行寿命为一年。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将完成以下四大科学目标:一、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二、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三、探测月壤特性:四.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9.
随着1994年的“克莱门汀”号和1998年的“月球勘探者”号月球探测器的发射成功和取得的新的科学发现,在21世纪初,世界各国相继宣布以月球和火星探测为中心的深空探测计划,掀起自阿波罗计划之后的第二次月球探测高潮。中国在卫星应用和载人航天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后,适时开展月球探测,填补了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空白。绕月探测工程的实施经历了长达10年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综合论证,于2004年初开始正式启动。2007年初,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1号的各项设施已经全部准备就绪,待命出厂,择机发射,以确保首发必成。嫦娥1号绕月探测卫星的科学目标包括绘制月球立体地图、探测月表物质成分、探测月壤厚度和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4项科学任务。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新一轮月球探测的热潮,吸引了美国、日本、欧洲、中国、印度等航天大国的广泛积极的参与.这次探月热潮中,几乎所有的卫星任务都把重点放在了测月学方向.一方面通过对月球地形、重力以及关联内部结构的探测研究来揭示月球的演化历程,另一方面为进一步的月面着陆探测和建立月球基地开展准备工作.以绕、落、回三部曲为主线的中国月球探测简洁而完美地诠释了人类月球探测的这一路线规划.“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器工程在成功实现了华夏千年奔月梦想的同时,也以测月学为基本目标,为人类探月的远景设想奠基铺路.  相似文献   

11.
新书新碟     
《科技潮》2007,(12)
《中国探月》出版:科学出版社编辑推荐: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的发射,拉开了"嫦娥工程"的序幕,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又迎来一次新的飞跃,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受到所有中国人乃至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本书形象地展示了探月过程中神秘有趣的尖端科技,生动地讲述了探月工程实施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科技短讯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孙来燕最近透露,中国已经启动月球探测计划。这个计划分“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都属于不载人探测活动。目前实施的第一期工程(“嫦娥一号”绕月工程)的目标是在2007年以前发射一颗围绕月球飞行的卫星,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  相似文献   

13.
 2018年,人类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着陆点位于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冯·卡门撞击坑,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登陆月球背面;之后,中国探月工程将在完成月球采样返回后,朝着建设月球科研站的方向前进。在火星探测方面,重点是回答火星上是否曾经有过适宜生命生存的环境及其持续时间,而中国的火星探测器已在研制中,将于下一发射窗口发射升空。在引力波探测方面,中国启动以地面观测为主的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计划以及以空间观测为主的天琴计划和太极计划,有望在这一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多信使探测宇宙、寻找太阳系外的宜居行星是天文和天体物理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领域,正在酝酿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少儿科技》2008,(3):35-35
此书立足于配合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实施,向社会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使更多的人关心、了解和支持月球探测工程。书中简要介绍了备受瞩目的我国绕月探测工程的立项和研制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月球探测计划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2011年曾断言:"月球探测以及未来的深空探测,都将有我国的一席之地,我们一定会把中国的旗帜插到月球上去。"2013年12月2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正静静矗立在二号发射塔架上,箭体上"中国航天"四个大字格外醒目。火箭顶部的整流罩上,中国探月工程的标志——"半轮明月,一  相似文献   

16.
近来,中国航天界有两件大事引人瞩目,一是中国的飞船何时载人上天,二是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中国月球擦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先生说,中国探月已是“万事俱备,整装待发”。  相似文献   

17.
正"嫦娥抱玉兔,逐梦广寒宫",承载着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嚣,去年12月2日1时30分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中国航天由此开启了一段崭新征程。一、嫦娥三号是什么嫦娥三号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月球车。二、嫦娥三号的使命嫦娥三号携带着中国的第一艘月球车——"玉兔号"月球车,在成功突破月球软着陆后开展月面巡视勘察、月面生存、深空测控通信与遥控操作  相似文献   

18.
《科技知识动漫》2008,(1):20-24
仰望夜空,星光点点,惟月为大,从东方传说中的嫦娥奔月,到如今的九天揽月,人类从来没有停息对茫茫苍穹中那轮皎皎玉盘的追求,而今我国首次绕月探测工程的启动,必将在全世界掀起一股“中国航天热”,激发中华民族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民族凝聚力。月球探测不仅是航天工业上的科学技术工程,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经济工程和振奋民族精神的文化工程,为了满足广大青少年读者对探月知识的渴求,引导公众崇尚科学、探索太空、热爱祖国,特推出这期月球科普专题。  相似文献   

19.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月球是研究地球、地月系和太阳系起源与演化的重要对象,也是人类实现向外层空间拓展的理想基地,同时也是研究空间天文学、空间物理学、月球科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和材料科学的理想场所。月球探测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科学技术领域中极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国际月球探测发展规划通常按照"探、登、驻"三步走的策略来制定,在完成无人月球探测工程之后,实施载人登月工程和月球基地工程,是人类实现对月球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首次探月计划中国探月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在讲座中介绍了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并对我国即将进行的首次探月计划做了详细说明。据欧阳院士介绍,人类第一次探月高潮是1958年至1976年,这期间,共发射了83枚探测器,其中45枚获得成功;共有6次载人登月、3次不载人登月取样,取回月球样品382千克。在经历了1976年至1994年的宁静期以后,人类拉开了重返月球的序幕,很多国家都纷纷制定自己的月球探测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