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沙漠是客观事物的存在。沙漠和沙漠化是我国自古沿用的两个名词。早被公众接受,不是近期才从英语翻译过来的。对于译文,经专家们多方查证,不存在“把荒漠错译为沙漠”的问题。《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经过六次谈判直到签约,并没有因为谈判时曾有过争议而改称荒漠化公约。治沙行业管理部门把签约后的《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改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把沙漠化改称荒漠化,不符合沙漠化这一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只能引起诸多方面的混乱。
近几年来,治沙行业管理部门将沙漠化改称荒漠化;进而把防沙治沙工程建设改为荒漠化治理。说这“是为了与国际接轨”。从而造成思想认识、沙漠普查、治沙规划、战略重点、资金投向、学术研究、学科设置、统计口径、社会分工、归口管理,乃至立法内容等诸多方面的混乱。严重地损害着我国早已形成独立学科的沙漠学的发展,也干扰了党和国家关于防沙治沙的战略决策。沙区广大干部群众反映强烈。世人皆知,地球陆地表面广泛分布着沙漠化土地。正由于有这个客观事物的存在,沙漠和沙漠化这两个用语(名词)早被世界各国公认、沿用。我国远在晋代就有沙漠方面的记述。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教授在《改造沙漠是我们的历史任务》[1]一文中早就明确指出:沙漠又称旱海或大漠,蒙古语为戈壁或额伦,维吾尔语为库姆,统指沙碛不毛之地。晋代法显《佛国记》中称为沙河,其中有一段是描写敦煌附近的沙漠。在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中又称沙漠为大流沙或沙碛。竺可桢教授还特别强调:“而沙质者才称为沙漠。”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同志于20世纪40年代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的题目就是《沙漠化的展望》。水保专家陶克同志1951年在《中国林业》发表的《陕北的沙漠现状及其改造利用问题》一文,多处用过沙漠化这个词。显然,沙漠和沙漠化这两个用语(名词)是我国固有的,早被公众接受,不是近期才从英语词汇中译过来的。对于译文,经专家们多方查证,不存在“把英语词汇中的荒漠错译为沙漠”的问题[2]。《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经过六次谈判直到签约,始终称为《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并没有因为谈判时曾有过争议而改称《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当时争议的情况是,从第三次谈判开始,由于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提供新的和额外的资金用于治沙,而发达国家则尽量推脱承诺。发展中国家内部也有矛盾,非洲国家强调援助资金应该优先提供给非洲。于是就出现了不少国家的官员在为本国利益进行辩论时,任意将其沙漠化范围和沙漠化面积扩大的情况,从而引起是否要将沙漠化防治公约改成荒漠化防治公约的争议。显然,这是国际利益之争,是政治家和外交家们在寻找妥协用语,不是沙漠化科学定义之争。更重要的是,尽管有过这样的争议,但签约正式文本并没有改变,仍称《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林业部治沙办公室根据签约的正式文本于1994年12月编辑出版的中、英文合订本可作例证)。同时,这个《公约》在第一条就首先声明:用语是为本《公约》的目的。也就是说,用语对《公约》签字国没有什么约束力和要求。这个国际公约的真正目的和要求在于为防治土地退化建立一套国际合作体系和行动方案,并不要求各国统一用语、名词、名称。显然,这对我国而言,本来就不存在“改”的问题,问题在于后来不知何故,我国治沙行业管理部门通过外交途径,要求将《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正式中文原件改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接着又在国内采取行政措施,将沙漠化一词改称荒漠化,将防沙治沙工程建设改为荒漠化治理。这就是所谓与国际接轨?!事实证明,改沙漠化为荒漠化不符合沙漠化这一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荒漠化和沙漠化都是地理环境评价和分类专用名词,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不是同义语,更不能划等号。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迁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干燥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涉及面很广。按地表组成物质,荒漠分沙漠、泥漠、岩漠、砾漠、盐漠,还有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寒漠。而沙漠是指荒凉无边无际的沙质地带,是荒漠中的一个类型,只限定在一定区域的土地退化。沙漠化是土地退化为沙漠的过程。正由于它具有地表由沙质覆盖这一特性,才称其为沙漠化。这是早被公众所接受了的用语。现在将沙漠化改为荒漠化,反映不出沙漠的个性,不符合沙漠化的本来面目。改防沙治沙工程建设为荒漠化治理不符合我国国情,也干扰了党和国家防沙治沙的战略决策。我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正如竺可桢教授一再强调指出的:“荒漠中最大的祸害是风和沙”,急需治理改造。这是事物的一个方面。事物的另一方面是,我国沙漠的自然条件与泥漠,特别是岩漠、砾漠、盐漠、寒漠相比,较容易改造利用,而且因其资源丰富,生产潜力非常大。因此,我国也是世界上治沙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国家,防沙治沙的科技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全国人民正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防沙治沙的战略决策,按照规划开展大规模的防沙治沙工程建设。这就是我国的实际情况。据考证,我们的祖先为了求生存,早在数千年前就与沙漠抗争,留下不少业绩。中国共产党从创建政权起就非常重视防沙治沙。1942年,原陕甘宁边区靖边县委书记惠中权,由于领导人民防沙治沙成绩卓著,毛主席亲自为其题词:“实事求是,不尚空谈。”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当即就号召沙区人民“组织起来,防沙治沙,除害兴利,造福人民”。将治沙事业归口林业部管理(水土保持归口水利部)。1950年,西北军政委员会在榆林建立了陕北防沙林场,开展大面积的造林防沙治沙。东北军政委员会也领导东北人民营造西满防护林带,防风固沙。均由国家拨款。1959年,国务院成立了治沙领导小组,并在呼和浩特召开治沙工作会议,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防沙治沙热潮。中国科学院还组织庞大的考察队伍,对全国的沙漠进行科学考察,并在兰州建立了沙漠研究所,把沙漠和治沙作为一门科学,大规模地开展科学研究。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我国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和干旱地区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把防沙治沙作为重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上被誉为“生态工程世界之最”。1984年,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教授从“我国约有16亿亩沙漠戈壁,和农田面积差不多,每年接受太阳能也差不多”的这一国情出发,提出了建立沙产业的理论,并预言有可能搞成第六次产业革命。从此,把我国的防沙、治沙、用沙引向在沙漠里利用太阳能,建立知识密集型、农业型沙产业的新阶段。1991年和1993年,在党中央的重视下,国务院作出防沙治沙改善和拓宽中华民族生存环境的战略决策,两次召开全国治沙工作会议,动员全国人民向沙漠进军,并制定颁发了防沙治沙规划和政策,把防沙治沙作为独立的工程建设项目列入国家投资计划,着手起草《防沙治沙法》,把防沙治沙纳入法制轨道;还重申治沙归口全国绿化委员会、林业部管理(水土保持仍归口水利部)。通过这两次会议,我国的防沙治沙事业出现了崭新的局面。现在,改防沙治沙工程建设为荒漠化治理,若仅是用语的改变,名不副实,有关部门、学科难以认同和协调,公众也接受不了,只能引起混乱;若是名副其实的改变,荒漠化治理则包括沙漠、泥漠、岩漠、砾漠、盐漠、寒漠的治理,要实行战略转移,那是办不好的,只能削弱防沙治沙工程建设。显然,这不符合我国的国情,也干扰了党和国家关于防沙治沙的战略决策。治理沙漠,造福人类,这个信念不能动摇。对我这个毕生从事治沙工作的人来说,退休后看到治沙战线目前出现的这种情况,深感忧虑。特此直言不讳,但愿有益于治沙事业。  相似文献   

2.
焉能改沙漠化为荒漠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漠是客观事物的存在。沙漠和沙漠化是我国自古沿用的两个名词。早被公众接受 ,不是近期才从英语翻译过来的。对于译文 ,经专家们多方查证 ,不存在“把荒漠错译为沙漠”的问题。《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经过六次谈判直到签约 ,并没有因为谈判时曾有过争议而改称荒漠化公约。治沙行业管理部门把签约后的《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改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把沙漠化改称荒漠化 ,不符合沙漠化这一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不符合我国的国情 ,只能引起诸多方面的混乱。  相似文献   

3.
沙漠是客观事物的存在。沙漠和沙漠化是我国自古沿用的两个名词。早被公众接受,不是近期才从英语翻译过来的。对于译,经专家产多方查证,不存在“把荒漠错译为沙漠”的问题。《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司》经过六次谈判直到签约,并没有因为谈判时曾有过争议而改称荒漠化公约。治沙行业管理部门把签约后的《联合国防治沙膜化公约》改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把沙漠化改称荒漠化,不符合沙漠化这一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只能引起诸多方面的混乱。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73-73
苦豆子系豆科槐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我国西北、华北地区以及中亚一带,适合其沙质环境生长,是很好的防沙治沙植物。苦豆子多糖是苦豆子的主要成分,苦豆子多糖产品的研究成功不但自身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对苦豆子生产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产业链和西北的治沙防沙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中,学生及待升学群体的科学素养最高,但是从中学开始,中美两国公众的科学素养差距开始加剧,尤其是在大学阶段,这种差距更大。而且从高中或中专开始,随着教育程度的升高,其科学素养的增长幅度却是在明显下降。文章通过中美两国公众的科学素养调查结果的比较,从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两方面分析了这一现象形成的部分原因。基于上述分析,文章提出:在科学全球化与境中,中国的科学教育尤其需要一种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立足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丰富思想文化资源,并融合世界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有机合成,综合创新,在继承中超越的创新文化来开启国人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心智。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是黄河上游与中游之间的分界点。平阔的两岸茂柳如烟,蛙鸣鸟喧,河岸边潮湿的空气里飘有淡淡的鱼腥,黄河从西边的河套平原、土默川流淌过来,又流淌过去,下游不远处,就是内蒙古清水河县的喇嘛湾镇。河水过喇嘛湾时河道突然变窄,这条北方大河顿时变得暴躁不安,河水冲击河岸,河水搓揉河水,浪激涛涌,夺路前行,大河掉头南下,拐过一个大湾,一头撞入幽深险峻的峡谷之中。岸边山岭上开始出现长城的身影,而河流的左岸是山西地界。此时的黄河己被牢牢地束缚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12,(18):1-1
在烟波浩渺中,在浮华喧嚣里,给自己一处净土,给自己方寸空间,这里,就是我们纯净心灵的憩息之地……累了,就停歇一下;想了,就思念一下;烦了,就放松一下。谁也无法去替代你的忧虑正如无法分享你的幸福,谁也无法取舍你的选择正如无法左右你的脚步。一切随意就好,刻意了会失意,希望了会失望。生活有时如幻影幻景,虚虚实实无法分的清楚,纷纷扰扰无法想的明白。简单些淡然些,倾听世界,感受生命!我们都是生命的追寻者,灵魂的追寻者,在步履匆匆中,在岁月悄然滑落时,在空寂无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2,(19):49-49
很多时候,婚姻是靠双方共同维系的,如果你的婚姻里出现了这些情况你就要当心了,因为这些正是男女无法白头偕老的最直接表现。不少男女以为领了结婚证,就进了"白头偕老"的婚姻保险箱。一旦有了孩子,更认为得到了婚姻的双保险,有一种盲目的爱情安全感。于是,由着性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全然不顾对方的需要和愿望。久而久之,夫妻的关系逐渐由沉默、不满,到埋怨、争吵、反抗、离家出走,以至法庭相见,婚姻的悲剧产生了。有的夫妻考虑到子女,考虑到社会舆论,或者考虑到双方家庭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的华盛顿州,有一条宽阔而美丽的艾尔华河,在这条欢快而清澈的河水里,生长着成千上万的三文鱼,它们世代繁衍,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这条美丽的河水两岸,生活着为数不多的居民。建国初期,美国政府为了加快河岸两地的经济繁荣,让更多外来者来这里定居,让他们开拓城镇,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美国方面开始计划兴修水利大坝。  相似文献   

10.
古代的空难     
正众所周知,古代没有航空运输,哪来的空难呀?其实,在飞机出现之前,勤劳聪明的中国人,从来没有间断过飞行的探索和试验。他们以自己的智慧,甚至生命的代价,书写着中国人的飞行梦。模仿飞鸟,空中飞行的大胆尝试有文献记载的飞行探索还真不少:据《汉书·王莽传》介绍,在西汉末年,王莽为伐匈奴,招募各地能人加入,为此在长安举行了飞行表演。还真引来了一个会飞的能人,此人"取大鸟翮为两翼,头与身皆着毛,通引环纽,飞数百步,坠"。这段记载,真是让人惊心动魄,此人竟敢玩滑翔,胆量和智慧都非同一般,在当时应该是惊  相似文献   

11.
威尼斯是一座很独特的城市,开门见水,以河为街。城中除了建筑物和广场外,几乎看不到陆地。威尼斯没有马路,没有红绿灯,是世界上唯一不通汽车的城市。整座城市只有弯弯曲曲的水道,来来往往的船只,以及400多座风格迥异的桥梁。船是威尼斯人必备的交通工具,各家各户的船,就像欧洲其他城市的私家车一样,停靠在自家的门前。一只挨着一只,像水里静止不动的鱼。  相似文献   

12.
科文 《科学大观园》2013,(12):57-59
任何人驻足海边,看天海一色,潮起潮落,都会惊叹于巨大的物理作用在这个星球上存留的证据。那千年冲刷蚀刻的海岸,日照水波生成的光影变幻,引力与海岸撕扯出的冲天巨浪,无一不是大自然在展示自己的力与美。然而,这种种的自然力之中,有一种却是常人不可见的,因为它发生作用的个体微小,方式柔和,它对这个星球的影响是曲折隐蔽的,它就是海洋中的生产者——藻类。  相似文献   

13.
蕾丝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个千万富翁,年轻时,她一手创建了自己的产业帝国,经过二十年经营,她公司的足迹已遍布全美各地。但是很遗憾的是,蕾丝和丈夫离婚了,她一直想要个自己的孩子,便有了认义女的想法。蕾丝把想法刊登在了报纸上,不到一天的时间,前来应聘的孩子就达到了两干名,经过层层选拔,最终留下了20名孩子。蕾丝把这些孩子带到了一条狭长的泥泞小道上,一千米处有张桌子,桌子上摆着一粒金光闪闪的珠子。"孩子们,你们谁先到达终点,拿下那粒珠子,就是我要找的人了。"蕾  相似文献   

14.
孩童们围着火堆烧面包的欢呼声,西墙下迫人灵魂出壳的肃穆气氛,古城里阿拉伯男孩们的追缠嘻笑,地中海敞开一碧无垠的温柔情怀,料峭冷风里躁动不夜的特拉维夫,还有,还有……仿佛又回到那节日里的以色列——上帝所承诺的圣地。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坐落在山顶上的石头之城,希伯来语里的"和平之城"。耳前鬓角飘着垂发,头顶黑色小圆帽,穿着白衬衣黑长袍,腰间左右垂下白色流苏的保守派的犹太孩童们,围在一起烧着逾越节前最后的面包。不管是在于净的道路旁,还是垃圾散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观园》2014,(3):10-11
正红如同催化剂,具有强化美的功能,这一点中国人早就谙熟了,老辈儿的中国人向来就有嗜红的嗜好了。中国人嗜红的根源在哪儿?有人说,因为红与血色相同,可无论黑人、白人,世界上所有人的血都是红的,如果嗜红原自血色,世界上所有民族着迷红应该都是相同的,但是,考古发现以及神话传说表明,中国人嗜红的程度已经达到无人能及的地步。  相似文献   

16.
"海底天堂"的入口仙本那位于马来西亚沙巴州的西南端,原本只是一座在地图上都难以找到的小渔村。近年来,随着与之毗邻的潜水圣地——诗巴丹日渐成名,仙本那逐渐为外人所知。仙本那镇的街道不大,但非常整洁,因为是座海边小镇,所以这里的码头非常多。而我们下榻的著名龙门客栈就是搭建在水上的客栈,夜晚,在灯光的映衬之下,整个海面水波忽闪,十分迷人。和伙伴们站在曲曲折折的水屋长廊上,等不及支好相机的脚架,就对着眼前的美景  相似文献   

17.
小林 《科学大观园》2009,(12):14-15
从新疆库尔勒出发,途经尉犁、若羌,穿越大片绿洲、荒漠和原始胡杨林带,直插山谷。在阿尔金的门户——阿塔提罕山口检查站时,站长拦住了车队,这个典型的维吾尔汉子,虽然一个人寂寞的在此独守了4个多月,但还是不希望看到大批的人涌进保护区,他告诉我们,荒漠景观是数万年才形成的。别小看那一层薄薄的壳,狂风吹过,动不了它的毫毛可汽车碾过之后,那层保护壳被压碎,大风就会吹起沙尘,渐渐地,青草会全部枯死。再说,野生动物是荒漠的主宰,遇到进入的人群,它们会高度紧张,个别一根筋的动物,追着车辆跑,直至精疲力竭而亡。  相似文献   

18.
于丹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群青蛙想比一比谁能够爬上铁塔的顶端。开始时,它们奋勇争先。可是等到爬到了一半的时候,青蛙们打起了退堂鼓。望着遥不可及的塔顶,它们停下了脚步。只有一只青蛙没有停下来,一直在努力。那些停下来的青蛙,看着这样一个瘦小的同类,有感叹,有嘲讽,有劝说,可是它始终不为所动,一直向上。虽然每一步都是那么缓慢,但是它最终却赢得了比赛。颁奖仪式上,当有人问它为什么能够爬上塔顶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亲爱的,我们结婚时,我可以不要钻戒,甚至不穿婚纱,但一定要去安贝格旅馆,我要在那里度过最浪漫的新婚之夜!"恋爱中的德国女孩芭芭拉,郑重地向男友海恩斯表达着自己的心愿。芭芭拉所说的安贝格旅馆,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安贝格小镇,它是一家世界上最小的豪华旅馆,也叫蜜月屋,位于两栋建筑物之间,建筑面积只有53平方米,距今已经有283年的历史。相传任何一对情侣只要新婚之夜来这里度过,就能白头偕老一生。这  相似文献   

20.
某家公司有一个传统,每年圣诞节夜都会举办晚会,并举行抽奖。抽奖的规矩是这样的:每个员工都交十元美金做为基金,全公司共有三百人,换句话说,共能募集到三千美金,而被抽中的幸运儿,就可以将这些钱全抱回家。抽奖当天,办公室洋溢着热闹的气氛,人们纷纷在纸条上写下名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