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瞬态最优控制理论,在考虑上部结构刚度与阻尼的条件下,建立了基底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法,并对滑移隔震结构的半主动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对实例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半主动控制下的滑移隔震结构不但具有较好的隔震效果,而且能有效地减小基底的最大滑移量及残余位移。 相似文献
2.
研究磁流变液阻尼器和隔震垫组成的智能隔震系统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半主动控制方法。磁流变液阻尼器能够有效地改善被动隔震系统的性能,可保护隔震系统因过大的水平变形而产生失效破坏。根据智能基础隔震的特点,建立了基于模糊控制的半主动控制策略。数值计算表明,组合基础隔震的模糊控制系统不仅能够减小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而且能够有效地保护隔震系统的变形,是一种性能非常优秀的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3.
4.
滑移位移是滑移隔震结构设计必需考虑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有限元动力时程分析,研究了场地类别、持时及阻尼比对滑移位移的影响,以便为滑移隔震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基础滑移隔震偏心结构进行了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反应分析,研究了基础滑移隔震结构的平-扭耦联地震反应,并与传统抗震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采用基础滑移隔震技术可以有效减小结构的平-扭耦联地震反应,从而保护上部结构及其内部设施. 相似文献
6.
结构振动的变阻尼半主动遗传控制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结构振动的变阻尼半主动遗传控制算法、针对变阻尼半主动控制的特点,建立新的性能指标泛函,采用遗传控制算法直接在控制力解空间进行全局寻优,逐步搜索到满足变阻尼半主动控制约束拼使性能指标趋于最小的控制力,从而实现了结构振动的变阻尼半主动最优控制,算例仿真表明,采用变阻尼半主动遗传控制算法,控制效果明显,是一种 的结构振动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建立了基础隔震结构动力反应方程的基础之上,通过数值模拟,对纯摩擦滑移隔震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了该体系中摩擦因数的变化对隔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摩擦因数取较小值时,各楼层的加速度和层间剪力较小,隔震效果良好;反之,则隔震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8.
在H∞控制理论基础上,对半主动控制系统提出一种补偿控制策略,使之发展成一种新的混合控制系统,并对这种控制系统和原半主动控制系统以及采用H∞控制理论的纯度动控制系统进行了实例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混合控制系统具有明显的最佳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滑移隔震结构的动力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隔震结构的另一种形式——滑移隔震技术;通过实例分析计算,比较了隔震滑移结构与传统结构的抗震性能,讨论了不同摩擦系数作用下对隔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滑移隔震结构与基坑相碰撞的运动方程 ,并进行数值计算 ,分析了各主要参数对运动的影响 .分析表明 ,地面谐运动下系统除了具有各种形式的周期运动、拟周期运动外 ,还具有丰富的混沌运动与分叉现象 . 相似文献
11.
对于带有一个积分环节的线性定常能控系统,分析了指数趋近率下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抖振过程,给出了抖振幅度、周期和趋近率参数、控制量的变化率之间的定量关系。超薄快速铝铸轧机前箱液位控制系统中,为防止塞棒挂渣,要求塞棒以一定幅度和频率抖振,这正好可以利用滑模变结构控制有抖振的特点,但必须对抖振加以控制。该文为此系统设计了变结构控制器,进行了系统仿真并与PID控制器进行了比较,验证了理论结果,也表明了滑模变结构控制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Hamilton原理和高阶模型理论,建立了旋转刚柔耦合智能结构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滑模变结构控制(SMC)对结构的振动进行控制.通过一阶近似模型理论考虑了结构轴向、横向和转角相互间的耦合作用,即考虑了柔性梁和智能材料的几何非线性.利用有限元方法得到了考虑离心刚化效应的有限维模型.利用滑模控制方法对结构的振动进行抑制.滑模面通过最优化方法得到.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滑模控制方法有效地控制了带有参数扰动的旋转柔性智能结构振动.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新装备使用初期瞬时可用度波动的存在,并以此为需求牵引,构建了导弹武器系统可用度评估模型。以建模和仿真的一体化框架为基础,实现了仿真软件系统。分析了波动的产生机理,提出了最小可用度振幅和最小可用度发生时间等刻画波动的函数;并对波动的不确定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解决了波动的最优控制问题。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实验与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抑制可用度波动的产生,为武器系统可用性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比幅鉴别器在导引头测向系统中的缺点,提出了用数字式自动增益补偿的方法来加以改善.同时分析了数字式快速自动增益控制的原理及不足,并给出一种可实现的数字式瞬时自动增益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基于FPGA技术,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5.
迟晓燕 《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21-23
文章考虑用控制参数增强技术的方法来求解火车最优离散值控制问题.我们将最优离散值控制问题等价转化为一个关于预先固定切换点的分段常数控制函数的控制问题,再用已有方法求解.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对电液伺服系统非线性、不确定性和未建模动态等因素的有效补偿,将系统转换成具有自适应动态递归模糊神经网络(ADRFNN)辨识误差,即二次不确定性的等效线性数学模型,利用增益自适应滑模变结构控制(GASMC)方法对系统进行综合设计.实验结果表明:ADRFNN的高精度在线辨识和GASMC校正项的增益自适应功能使系统具有较强鲁棒性和更高的稳态精度,同时使系统控制量的颤振现象得到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摘要:结合滑模变结构控制和模糊逻辑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以滑模开关函数及其变化量作为模糊调节器的输入量,滑模面边界层的宽度作为输出量,设计一个二堆模糊边界层宽度调节器}以稳态误差和切换频率构造多目标优化函数,运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对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应用于液压位置系统控制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能缓解滑模变结构控制高稳态精度与平滑抖振之间的矛盾,提高液压位置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8.
最近30年来,离散滑模控制(DSMC)被加以研究.在现有离散滑模控制的文献中,不但有完善的理论,并且有应用的实例.计算机通信网络(涵盖有线和无线情形)的发展给控制专家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此类系统的响应很快,因此要求控制器必须能快速反应.同时,此类系统中的数据包和路由采用固有的切换方式.因此,在该网络系统中采用与其固有切换类似的滑动模态控制成为一个有趣的问题.本文应用离散滑模控制方法来解决通信网络的拥塞控制问题.在过去几年中,许多反馈控制方法被用来解决通信网络的许多问题,如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和功率控制.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应用滑动模态控制来实现通信网络拥塞控制的方法.由于计算机通信网络处理的是数字数据且在本质上是离散的,因此其是一类离散时间系统,因而可应用离散滑模控制.在该系统中,比特率保持恒定不变,通过调整缓冲区的长度来控制拥塞.出于模拟与分析的目的,缓冲区的最大长度被设为250bit.本文展示了离散滑模控制能够实现通讯网络不同特性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高架桥梁地震响应磁流变阻尼器(MR)半主动控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陈水生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6):40-43
通过比较被动、主动控制方法的控制效果,研究了磁流变(Magneto-Rheological)阻尼器半主动控制方法在高架桥梁抗震控制中的作用。根据高架桥梁的结构特点,将典型的墩-支座-桥面结构简化为一个两自由度的线性系统,依据3个设计目标:最小化支座响应、最小化桥墩响应及最小化两者响应,分别用高阻尼的橡胶支座进行被动控制、用二次线性调节器(LQR)方法进行主动控制、以MR阻尼器为半主动控制设备,用二次线性调节剪切最优控制器(LQR-Clipped)控制方法进行半主动控制。分别使用上述3种控制方法对同一个系统,在EI-Centro、Gebze、Maxico3种地震激励下进行数值计算。数值结果表明,在最小化支座响应及最小化两者响应控制目标时,MR半主动控制与主动控制具有相同的控制效果,但在最小化支座响应时,桥墩的响应很大;然而,最小化两者响应时,支座及桥墩均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