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历史上看,—个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得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该国文明程度的高低。国家经济发展能否长盛不衰,很大程度依赖于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城市的竞争,从表面看是经济的竞争,但本质是文化的竞争。作为文化遗产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的大遗址,因其丰富的历史信息含量和独特的人类学、人种学的研究价值,理应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大有可为。但是,目前在大遗址富集的城市或地区,往往面临着经济快速发展与大遗址保护的困境,如何处理好大遗址的保护与当地经济迅速发展之间的关系,把传统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资源优势转变为…  相似文献   

2.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世界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和保护的矛盾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平遥古城,有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极具旅游开发价值.以平遥古城为例,系统总结了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探析了这对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认为遗产保护和遗产开发的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旅游开发始终应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并建立科学合理的保护和管理.在正确认识遗产资源的特殊性和中国国情的前提下,以旅游开发为手段,提高当地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才能使保护工作从消极保护转化到积极保护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3.
城市遗址旅游开发是近年来旅游管理研究的热点,在梳理城市遗址保护与开发模式差异化的表象和参考已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研究需要,构建了包含8个指标的城市遗址资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安市主要遗址资源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对西安市的典型城市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模式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历经二十多年,积累了相当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本文从文化遗产的多维视野、文化遗产保护理念、途径及其存在问题的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关系的争鸣等几个方面对二十年来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了述评,并通过数据统计反映了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发展的大体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因地制宜地开发和保护传统村落,通过Arc GIS10. 2空间工具,对江西省17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传统村落呈现整体分散,局部聚集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集中在赣州、上饶、抚州和吉安4市;平原、丘陵和经济落后地区是传统村落的主要分布区域;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的区域环境、深厚的地域文化、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以及人口分布格局等因素,是影响江西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通过揭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从而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依据,促进传统村落走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贯彻落实 ,分析了西北五省区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基本状况、讨论了矿业开发对水资源的损害 ,进而提出了西部矿业开发和水资源保护应当采取的对策。指出西北五省区矿业开发应开展矿产资源大调查、加大地下水资源勘查力度、加强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保护要与矿产资源开发并重、组织科技攻关和进行“绿色矿区”示范工程研究。从而在不降低西北五省环境容量的前提下 ,以矿业开发为龙头促进西北五省区经济快速增长 ,并确保西北山川秀美工程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古村落遗存数量多,空间分布地域特色显著,对古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古村落空间分布及其形成背景要素的分析,阐明古村落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不同区域古村落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从而为充分开发利用古村落遗产资源,因地制宜地实施古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提供依据,促进古村落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敦煌研究院是国家设立负责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保护、管理和科研的正厅级事业单位。是古代壁画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与甘肃省古代壁画和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莫高窟文物保护工作进入了科学保护的新阶段。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切实提高了敦煌石窟的科技保护水平,开创了敦煌石窟永久保存、永续利用之路。先后承担了863国家项目  相似文献   

9.
《汉中科技》2006,(3):7-7
汉中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汉室开国皇帝刘邦奠定基业的“根据地”,是汉文化发祥地之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开发和整合‘汉、绿、水’优势资源,加快汉中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2005年8月,市委又专门召开了汉文化研究座谈会,进一步要求挖掘整理史料,深刻认识汉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把汉中建成名符其实弘扬汉文化的、重量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市委在我市“十一五”规划中对汉文化建设已经提出了“改造扩建‘西汉三遗址’保护好历史文化遗址”的内容。我们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要有重要文化标识的社会认知和体现汉文化基本特征、深刻内涵的要求出发,提出以下几条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