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达尔文在他著名的<物种进化论>中提出这么一个论点:一切物种都是在进化中求生存,人是由猴子进化而来的.达尔文的观点在今天看来也许不完全对.人是由猴子进化而来,那为什么猴子并没有都变成人或与人接近?为什么如今世界上的人种分成了3种截然不同的外观肤色呢? 从体质人类学来看,白人与黑人很相近,而黄种人与他们不同.从这个角度来考虑,黄种人与白人或黑人的分化从远古时代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2.
情感野兽     
情感不是人的专利 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这些带有情感色彩的词,好似一向是属于人的专利。野兽有情感吗?伟大的英国科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在100多年前就为这个问题作了结论,他在《人与动物的表情》一书中说,人的情感在进化过程中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源自动物祖先的情感。他在另一本书中写道: “较低级的动物,也能像人一样明显地感觉到快乐与痛苦,幸福和悲伤。” 然而,科学是重实证的。后来的生物学家在验证达尔文的理论时,多年来进展不大,没有找到更多野兽也有情感生活的科学证据。于是,那些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  相似文献   

3.
陈蓉霞 《科学》2003,55(5):54-56
受过一定教育的现代人,大多知道生物学中有个进化论,它与达尔文的名字密不可分."人是从猴子变过来的",这个由达尔文最早告诉世人的观点,成为人们一提起进化论就可能说出的顺口溜.  相似文献   

4.
为了纪念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逝世一百周年,本刊曾在今年3月号上刊载传记性的《一个善于思索的人——达尔文成功之路》一文,以志纪念。后又得张作人教授惠写《纪念达尔文,正确看待达尔文学说》一文。张作人教授是我国老一辈的生物学家。在此文中他不仅从自然科学方面论述了人类对生命科学的探索、研究和认识的过程,而且从哲学的角度上讨论了生命现象和达尔文学说,内容丰富,论述深邃。透过作者对达尔文身后一百年的生物学的重大进展和达尔文学说的发展的评述,也反映了作者长期从事生物科学研究所累积的学说和形成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2009年2月12日是查尔斯·R·达尔文(Charles R.Darwin)诞辰200周年纪念日。毫无疑问,达尔文是现代社会中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 达尔文本人也许没有想到,他在自然和科学、宗教和哲学、艺术和文化.乃至政治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至今仍无人匹敌。为此《自然》杂志将对达尔文展开持续的报道.内容涉及与达尔文生活、科学遗产等有关的消息。  相似文献   

6.
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曾说过:“我认为万物皆有其规律,而事物发展的偶然性是由其细节决定的,不论该细节好与坏”。毫无疑问,今时今日达尔文已经无法站出来反驳那些打着宗教旗号谴责他的人,但从他的著述及书信中可以推测,如果今天遇到这些问题,他将做出怎样的回答。以下是《科学》新闻主笔汤姆·西格弗里德(Tom Siegfried)提出了一些有关达尔文宗教信仰和宗教观点的问题,并用达尔文的原话作假想作答。  相似文献   

7.
我今天讲的问题比地质学更广,涉及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互相影响,题目是“达尔文的三个错误”。科学家的一生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为什么要点名谈达尔文的错误?谈达尔文的错误并不是要打倒他,批判他。他犯错误也不是故意的。但他的错误对本世纪的历史影响很大,对于本世纪历史上蒙受  相似文献   

8.
李斌 《自然杂志》2008,30(2):109-115
本文依据伊拉斯谟-达尔文的书信集和著作,以及其他相关文献,介绍了伊拉斯谟-达尔文的生平以及他与月光社成员之间的交往,描述了达尔文开展的与月光社相关的科学活动和技术实践,最后探讨了他在月光社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9.
1876年,达尔文在他的著作中描述了花香的作用,他在一次实验中将花儿包在一块细棉布里,但昆虫还是飞来了:昆虫看不见花儿美丽的颜色,却可以嗅到它们的气味,于是达尔文知道了花香的作用:它们是用来引诱昆虫的。大自然究竟制造了多少种类的花香到目前还是一个谜,科学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大约开始于10年前,当时,瑞典哥德堡大学的气味生物学家杰特·努森从441种植物中统计了  相似文献   

10.
《科学通报》1976,21(7):320-320
<正> 一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是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传人中国比较晚.首先把“进化论”介绍到中国的是严复.1895年,他在天津《直报》上发表了“原强”一文,这篇著名的论文,一开始就推崇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同年,他译述和出版了《天演论》,把生物进化学说第一次介绍到中国.《天演论》的翻译和出版,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在中国的传布起了一定的作用.鲁迅当年一开始接触《天演论》,就深深地被书中所阐述的生物进化论这个新颖的科学思想所吸引.  相似文献   

11.
当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时,在化石记录中有关进化的证据还比较少.为此,达尔文在他的书中用了两个篇章为自己缺乏证据而表示歉意,但他预测将来他的思想终究会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2.
二 关于火地人的情况,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权威的记载,恐怕只有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的著作了。 达尔文是亲眼见到过火地人的科学家,并且是对火地人的体型特征、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风俗习性做了细致入微的观察研究的第一人。 1831年,年轻的达尔文随英国海军舰艇“小猎犬号”开始为期5年的环球航行,于1932年底来到火地岛进行科学考察。那时,火地岛上还有很多奥纳印第安人及其他两支火地人,达尔文称他们为“火地岛人”。  相似文献   

13.
吕宝忠 《自然杂志》2006,28(3):180-181
当今大多数学者以及一般公众,不论有无宗教信仰,都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对生物演化的最好解释,有着非同寻常的深刻意义。达尔文是如何创造这个轰动世界的理论的呢?  相似文献   

14.
岛屿的故事     
正海与岛唇齿相依,不离不弃。大海托起岛屿,岛屿依偎在大海的怀抱。关于岛屿,它们与大海有着什么样的故事。重新发现岛屿1834年7月,达尔文随比格尔号船考察。考察过程中,各种现象不断刷新着达尔文对地球的认识。在圣地亚哥佛得角,达尔文发现,在一处火山岩峭壁高处,有一条夹有裸露珊瑚和贝壳碎片的白色沉积层,这个发现给达尔文对岛屿地质史的思考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在接下来的旅程中,达尔文不断有着更多的发  相似文献   

15.
雄性孔雀总是拥有华丽的大尾巴,但它的大尾巴是怎么得来的呢?这个问题听起来就像是讲给小朋友听的一个童话故事的开头,可是这个故事实实在在困扰了动物学家长达一个多世纪。 一个多世纪以前,达尔文是第一位讲这个故事的。他说:“在所有孔雀群体中,雄性对任何雌性孔雀的青睐都显示出强烈渴望,它们决不  相似文献   

16.
最初的人出现在距今多少年前?最初的人出现在哪块大陆上?这两个问题困扰了人类学家许多年,至今仍是争论不休的焦点。达尔文在他的《人类的由来》(1871年出版)一书中曾大胆推测“我们早期的祖先更可能生活在非洲”。当达尔文写下这些话时,在任何地方都没有发现早期的人类化石。从那时到现在,人类学家在非洲已经发掘出比其他大洲数量更多、年代更早的人类始祖  相似文献   

17.
王霄鹏  袁训来 《科学通报》2019,64(22):2279-2284
<正>在19世纪中叶,达尔文被大量动物化石在寒武纪地层中突然出现而深深困扰~([1]),而寒武纪之前的岩石中似乎找不到任何化石的踪影,动物看起来似乎是"一夜之间"出现的.他在试图用化石记录的不完整性来解释这样的剧变的同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也许会动摇他进化理论的根基.在其后的100多年中,古生物学家在前寒武纪地层中陆续发现了丰富的化石看似解决了达尔文的难题,但实际上也带来了更多的未解之谜.埃迪卡拉生物群代表了紧邻寒武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作者亨利·尼科尔斯(Henry Nicholls)推荐了一本"生物学家的居所成为进行非凡实验场所"的书,书名为《达尔文的后院:小实验如何通往大理论》。我的硬盘里有一个文件夹,名为"达尔文在家里",这是我一直想写的一本书的提纲。令我感到惊奇的是,达尔文的一些极为出色的实验是在英格兰的达尔文故居的嘈杂家庭环境里完成的。进化生物学家詹姆斯·科斯塔(James Costa,达尔文信托的受托人)帮助了我。他撰写的《达尔文的后院》(Darwin’s  相似文献   

19.
安志敏 《科学通报》1975,20(2):69-69
关于人类的起源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始终存在着唯物论和唯心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尖锐斗争。 一百多年以前,达尔文论证了人是从古猿进化来的,沉重地打击了“上帝造人”的形而上学观点。但是,由于历史条件、阶级地位的限制以及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影响,达尔文学派没有能够认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也不可能理解人类区别于动物的自觉的能动性以及这种自觉的能动性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因而不能够正确地阐述人类起源的根本规律。  相似文献   

20.
新华社伦敦6月17日电英国剑桥达尔文学院院长阿诺德·伯根爵士最近给记者来信说,王明伟已成为获得该院“查尔斯·达尔文和凯瑟琳·达尔文研究院士”称号的第一个中国人。阿诺德爵士说,我们每年都竞选研究院士,今年我们选了5名。研究院士中最杰出的才授予“查尔斯·达尔文和凯瑟琳·达尔文研究院士”的称号,王明伟是今年最优秀的。“查尔斯·达尔文和凯瑟琳·达尔文研究院士”的称号,是以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的孙子查尔斯·达尔文和孙媳凯瑟琳·达尔文的名字命名的。据信中附来的一份简历说,王明伟,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为上海医科大学),后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