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2 毫秒
1.
一切皆禅     
有一位云水僧听人传说无相禅师禅道高妙,想和其辩论禅法,适逢禅师外出,侍者沙弥出来接待,道:"禅师不在,有事我可以代劳。"云水僧道:"你年纪太小不行。"侍者沙弥道:"年龄虽小,智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黄道的同学、学生、同事等人的回忆和介绍,记述了黄道同志的革命活动。领导成立的"改造社"是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前成立的革命团体,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他1923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担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学生党支部书记和北京学生联合会主要负责人之一,1926年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于3月18日领导北京学生举行示威请愿斗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黄道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他领导和发动了1927年农历弋阳、横峰年关暴动,创建了红军和革命根据地;1931年转入闽北,领导闽赣革命游击战争;1938年黄道调来南昌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委员、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  相似文献   

3.
官癖     
明朝时候,一位太守,死在任上,阴魂不散,每日黎明,衙门点卯,他必乌纱束带,打扮整齐,坐在堂上,微笑点头,接受吏役叩头礼拜。太阳一出,就消失了。到了雍正年间,一位姓乔的太守来此上任,衙门里的人将此事告诉他,乔太守说:"此有官癖者也,身虽死,不知其死故尔。"第二天,不等死鬼来,乔太守就坐在了大堂上,死鬼远远而来,一见大堂上已经有人,于是非常沮丧,长吁一声,悄然而去,从此不再来。  相似文献   

4.
张前 《少儿科技》2014,(7):20-21
<正>我的家乡有一座庙,人称"三不可庙",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许多家长会领着孩子来这里祭拜。关于这座庙名字的来源,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明朝崇祯年间,一天傍晚,一个叫陈有锁的孩子一边抽泣一边向河里走去。就在这时,一位白胡子老伯将陈有锁拉上岸,和蔼地问他:"孩子,你有什么事想不开?"陈有锁"哇"地哭出声来,说:"我最大的愿  相似文献   

5.
鹿野苑:初转法轮鹿野苑(Deer Park)的当地地名叫萨尔纳特,位于印度教圣地瓦伦纳西以北十公里处。“鹿野苑”取名于一则佛教故事:传说佛陀前世为鹿王,曾在此地劝说人王不要多杀鹿类,而由他每日贡献一鹿给人王。当轮到贡献一只怀孕的母鹿时,鹿王不忍,愿贡献自身代死。人王受感动,乃下令从此不再杀鹿。鹿野苑成为佛教圣地还不是因为这一传说,而是因为佛陀曾来这里初转法轮,即进行第一次传教。“法轮”是指佛法不停滞于一人一处,应如轮盘常转,辗转相传,永不停息。当时第一次听讲的仅有五名弟子,号称“五比丘”。两千五百多年后的今天,佛教传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枕中记>和<南柯太守传>进行细致的分析比较,认为两篇作品通过"枕穴"和"槐穴"的转易以呈现不同的时空系统,从而确定了"现实--梦--现实"的叙述模式,并认为二者从情节设置到叙述模式的构建都贯穿着道教热爱生命,眷恋尘世和享受生活的情怀.  相似文献   

7.
刘禹锡谪居朗州十年,为武陵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诗文财富,对地方俊秀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的丰富才情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武陵有志之士;他所发掘的具有武陵地方特点的诗歌内容,成为武陵后世反复咏唱的诗文题材;他在竹枝词等民歌体小诗方面的影响表现得更为集中、典型。  相似文献   

8.
熟非俗论     
":熟即俗也",艺术创作和批评中的这一说法害人不浅。熟未必俗,生未必好。"熟"是能力,是艺术得以精能的基本功。"真熟"为至高境界",真熟"之后才可能产生有意思的"人书俱老"。"技"的衡量标准是熟练程度,"技"的不断熟练最后接近"道"。所谓"败笔",是出现在了不该出现的地方。"俗"除了内质本性之外,其一大原由是表现能力的不足。"熟"无止境,是相对的,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9.
“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 ,从口入。初及狭 ,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这是晋陶渊明在其《桃花源诗并记》中所记载的政治上的大同世界 ,似与建筑无关 ;但现代社会旅游业甚发达 ,不少地方均宣称其旅游景点不是桃花源所在地 ,便是与此极类似的地方 ,以达到拓展人文旅游的目的。看来“桃花源”与建筑或由建筑形成的景观不无关系。陶渊明在该文中还写道 ,“问今是何世” ,桃花源中人“乃不知有汉”。与此相似的是 ,现代中国建筑“乃不知有中…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鲁迅研究出现了许多新特点.黄乔生聚焦于"凡俗化"鲁迅研究,重新还原了人间鲁迅形象.他让鲁迅回归周家,把鲁迅形象重构放置在"八道湾十一号"这个空间场域中,建立在家庭视角下,进行日常生活化的俗味叙事.黄乔生还原人间鲁迅有其背后深义:一是接续八十年代"回到鲁迅那里去",力求接近鲁迅本体;二是接续林贤治的鲁迅重构,...  相似文献   

11.
中国道家的“无为”思想作为朴素的辩证法,告诫人们凡事不能苛求,而应顺其自然,审时度势,是成功之道的奥妙所在,成为人们潜意识中的行动指南。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立森的成功人生轨迹经历了弃“乐”从“文”的伟大转折,他在种族问题上豁达开朗,治学态度严谨,仅凭一部小说《看不见的人》蜚声世界文坛的事实似乎十分巧合地印证了中国道家哲学中“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杨翔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4):187-187,30
庄子的"自然观"思想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一是自然人性-道之本性:二是返朴归真-道之实现途径;三是天人合一-道之最高境界.庄子"自然观"的教育价值体现在:一是自然人性是人的心灵需求;二是体现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三是高扬人、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叙事题材曾同时使用民间口头叙事方式和戏曲曲艺等多种俗文艺样式在全国各地广为流播,这种民间故事与俗文艺之间的互动关系不但有力地促进了梁祝题材的繁荣,也对民间故事和俗文艺本身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本文试图以梁祝传说为例,对这种文化现象加以检讨。  相似文献   

14.
李贺是中唐著名诗人,他的《雁门太守行》更是《昌谷集》中名篇.一般人只知道此诗是拟古乐府,却并不知此诗是一首不折不扣的记实之作.说《雁门太守行》是记实作品,有什么根据呢?现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  相似文献   

16.
正他一路攻城拔寨,为梦想披荆斩棘,最终成为一名为家乡发展不断贡献力量的优秀科技工作者。"我始终记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在我读书时对我的帮助,我要回来,尽自己的一份力回报家乡。"在他朴实的言语里,满是感恩的情怀。于是,他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从教。他召集同事,带领学生,手挖肩挑,硬是开辟出了数块面积累计近十亩的基地示范园,种植了蓝莓、猕猴桃、枇杷、酥李等8  相似文献   

17.
正中华艺术尤其是诗书画艺术讲技、艺、道,主张"澄怀观道""技进乎道""以道事艺"。我和刘灿铭相识二十多年,道义相交,诚意相处,平等相待,是老朋友、好朋友。灿铭是靖江市人,我是江阴市人,两市隔长江相望,同饮一江水。灿铭是中青年书法名家的佼佼者,他至少是"三个有":第一,有学历,有资历,他是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博  相似文献   

18.
古代希腊著名诗人赫西俄德谈他怎样成为一个诗人时,曾编造了一个神话:有一天他在赫利孔山下牧羊,诗神缪司给了他一根奇异的月桂枝作拐杖,教会他美妙地歌唱。神话的时代早已过去,人们不再相信赫西俄德的神话了。然而把缪司诗神更名为生活诗神,那么,有幸从生活诗神手中按月桂枝作拐杖,不是常常怀着虔城连声“感谢生活”吗!  相似文献   

19.
程醉 《少儿科技》2013,(3):38-39
星期一课间,陈二毛把淡水海豚和鹦鹉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谁知,坐在前排的周小虎打断了他的"演讲":"陈二毛八成是在编故事呢!"在陈二毛的印象中,周小虎总是跟自己过不去。他说东,周小虎铁定说西;他说南,周小虎绝对说北。于是,陈二毛反驳:"不信的话,星期天咱们一起去博物馆。"周小虎也跟他呛上了,应了一句:"谁不去,谁是小狗。"星期天,刚到博物馆门口,陈二毛和周小虎就看见宣传栏上写着"鹿豚讲座"字样。两人  相似文献   

20.
从传播仪式观的视角看,闽台民间信仰节俗在共享空间层面的当代变化主要表现为:在历时性传播中,闽台民间信仰节俗从田间地头走向海峡对岸,反映出民间文化在两岸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成为共享文化生活经验并持有相同文化理念的"文化共同体"的载体;在共时性的传播中,则将闽台民间信仰节俗打造成民族化想象的容器。在其仪规层面的当代变化上,历时性传播发生了从宗教仪式到文化展演的变化,折射出地方社会利用现存的在地民间文化资源以寻求发展的努力,共时性的传播则建构出"本土化现代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