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在区分“生物进化思想”与“生物进化论”这两个既相关又有别的关键概念的基础上,本从理论和实例两方面都得到了与李思孟先生“中国古代没有生物进化思想”相反的论据和结论-即中国古代特殊的人(特别是有机自然观的科学思想传统)和地理(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农作物及家养动植物的起源地之一)环境,不仅有助于而且可以产生丰富的生物进化思想,这些生物进化思想在激励和指导中国古代遗传育种的伟大实践中反过来又被进一步充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城市排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回顾了中国古代城市排水的发展历程,着重分析了河南平粮台古城、偃师商西毫城、春秋齐国故都临淄、西汉长安、唐都长安、宋东京、赣州古城、元大都及明清北京城等古代城市在排水方面取得的成就,总结了中国古代城市排水设施的特点与管理的经验,以期对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天地结构理论的重大缺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关于天地结构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地结构的客观状况,但在以下四个方面存在重大缺欠:(1)地半径与天半径(指太阳与地的距离)之比过大;(2)地依赖水的承托而不坠落;(3)地平的观念:(4)单层天壳论和不健全的多重天说。该文论述了在解释日食、月食、月受日光而发光等天文现象时,这些重大缺欠所造成的难以克服的理论困难,以及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如何修订这些重大缺欠,不断缩小地半径与天半径之比,改地在水中为地在气中,从地平到地圆的转换与疑虑,多重天说的探索等等艰难的过程,以期表明科学的理论思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07,(11):57-57
由南开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完成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城市突发重大事故风险控制与应急技术研究及试点”课题(编号:2004BA803805)中的“城市典型公共场所与设施风险评价及安全规划关键技术研究”专题(编号:2004BA803805—03),率先以城市突发重大事故风险辨识与安全规划研究为主线,着重研究城市典型公共场所和基础设施的突发重大事故风险辨识、评价技术及安全规划技术,  相似文献   

5.
《考工记》的技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先秦重要技术著作《考工记》中的技术思想从六个方面作了探讨:(1)分工与协作思想;(2)模数设计思想;(3)合理选材、用材思想;(4)质量管理思想;(5)工效学设计思想;(6)遵“礼”定制意识。本文认为《考工记》的技术思想研究是中国古代技术思想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4,(6):62-64
1项目来源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规划了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延庆、门头沟11个新城,这些新城是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中两个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是在原有卫星城基础上,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加强新城规划,确保11个规划新城的建设安全对全面实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姑苏城图》收集在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地图精选》一书之中。该文作者经考证认为:《姑苏城图》的制作年代应在1909—1911年之间。全文从6个方面分析了《姑苏城图》所表示的清末时期苏州的城市景现:(1)表示了22个高墩,这是长期为人忽视的一种景现;(2)揭示了寺现祠庙的分布规律;(3)表示了省、府、县3级官署的分布;(4)传递了当时最新的信息──教会在苏州的种种设施;(5)反映了子城后身三废基的真实面貌;(6)绘出了5座有代表性的古典园林。此外,《姑苏城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写生方法,而且地名详细,生动地呈现了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面貌。本图的缺点是未能反映本世纪初已较为发达的阊、胥二门之外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古代玻璃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成分体系的确定是中国古代玻璃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采用外束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PIXE)、感应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等技术对中国古代玻璃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其他学者对古代玻璃研究的现有成果,从科技研究的角度对中国古代玻璃(主要是东汉以前)研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指出:应加强对西周到战国时期中国出土的釉砂、玻砂、镶嵌玻璃珠(含陶胎镶嵌玻璃珠),以及伴随古代玻璃同时出土的绿松石等文物的科技研究,并结合对中国古代陶瓷和冶金技术的研究,以进一步探索中国古代玻璃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07,(11):58-58
“十五”期间,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针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与应急预案编制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01BA803801),在公共安全科技领域率先以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事故风险评价和控制为主线,以威胁城市公共安全的重大危险源为主要对象,围绕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和城市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及应急决策支持技术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仲康日食古代推算结果的复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根据复原了的元代《授时历》交食术及有关史料,重新考察并研究了“仲康日食”的古代计算结果,并就僧一行(683 ̄727)、郭守敬(1231 ̄1316)和阎若璩(1636 ̄1704)的推算用《授时历》法进行了研究,确认了古代失算这次日食的日期对应于公元前2128年10月13日,是由僧一行和郭守敬给出的,但其食分的推算值却很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物理”一词的由来与词义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认为,就目前所知,中国古代“物理”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物理”在中国的广泛运用情况表明,其基本含义是泛指事理、道理、情理;通常是指万物之理,或称“大物理”,有时寓有自然规律之义。这种含义与西方古代“物理”一词的含义基本相同。该文还认为,日文“物理学”一词的翻译受到中国古代“物理”一词的深刻影响,且由西文PHYSICA或PHYSICS一词译成中文“物理学”的时间可能早于译成日文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虽然,在古希腊哲学家那里,明确具有信息意识的理论成果并不很多,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阿那克萨戈关于"每一事物都包涵着每一事物的部分"的论述中,从德谟克利特等人的认识发生的"流射说"中,从高尔吉亚关于思想、语言与其所表征的存在、现象的关系的论述中,从柏拉图关于事物与影像、意见与知识的关系的相关论述中,以及从亚里士多德关于潜能与现实的辩证关系的论述中解析出具有深刻韵味的信息观念。  相似文献   

13.
筹算作为中国文化中的数学形式,它在符号表现、操作运演方式及建构分类模式等3个方面与古希腊数学有着重大差异,客观认识筹算在符号、运演及分类方面的三大特征,有助于人们正确理解筹算对人类数学的贡献。中国古代数学史的研究需要一种没有西方数学价值观念影响的数学理论模式并应以此来评价筹算数学。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今植物远缘嫁接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作者在介绍中国古今植物远缘嫁接记载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植物远缘嫁接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远缘嫁接在植物栽培生产上可以提高观赏价值、改进果实品质、提高产量、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在育种实践中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障碍,培育出远缘嫁接杂种。远缘嫁接还可作为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病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矿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生活、生产所需的自然物质原料来源,也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物质的科学依据。文章探讨矿物及其术语溯源,精选并列举出我国各朝代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有关矿物术语及其名称定义、概念内涵和应用范围。文章还简述了当代矿物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新矿物发现成就。  相似文献   

16.
矿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生活、生产所需的自然物质原料来源,也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物质的科学依据。文章探讨矿物及其术语溯源,精选并列举出我国各朝代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有关矿物术语及其名称定义、概念内涵和应用范围。文章还简述了当代矿物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新矿物发现成就。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历法推没灭术始创于后汉《四分历》(公元85年)。以唐一行《大衍历》(公元728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其早期没灭相连构成恒气日名甲子序号的一种推导方法;其后期没灭分离,推没与推恒气日名相连,推灭则与推经朔日名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逻辑为何未能进一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几乎同时产生了逻辑,但前者逻辑却并未像后者逻辑一样得到长足的发展,原因是什么呢?古希腊传统逻辑中产生和使用了符号促进了其逻辑的发展,西方近代逻辑的进一步符号化产生了数理逻辑,带来了逻辑史上的重大革命,现在数理逻辑是世界逻辑发展的主流;中国方块文字的整体结构特点和语言表述上的特点,以及中国汉字的自我完善性,致使中国古代逻辑不易引入符号,缺乏符号障碍了逻辑的发展,这可能是中国古代逻辑未能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兰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历代爱兰者不乏其人。古代文人对兰的偏爱可以说超过其它花卉,栽培管理之精神其它花卉之上。宋代出现了中国第一部也是世界第一部兰花专著--《金漳兰谱》,此后这类著作日益增多,明显清形成高峰。兰谱内容主要包括兰化品种形态特性、栽培护养技术和养兰、爱兰的有关艺文、杂事、这些珍贵的古代兰谱反映了我国古代兰花的盛况和品种资源的变迁,在中国植物学史和花卉园艺上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关于太阳对地理环境作用的认识,历史悠久,记述面颇广,有的已有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