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传慧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6(3)
了解"老漂族"群体特征是提升老年人口管理服务水平的基础工作。文章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并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从来源地、年龄、性别等方面调查分析"老漂族"的群体特征。研究表明:"老漂族"中农村户籍多于城市户籍,女性多于男性,年龄集中于56—70岁,照顾孙辈是主要流动原因,三代同住几乎是全部居住形式;文化程度低,以小学及以下为主,高学历者甚少;生活来源主要是子女供养,但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大;约一半的"老漂族"回乡频次极低,已成为城市中一个稳定的群体,关注其生存状况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汪永涛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58-67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大量老年人进城照顾孙辈、料理家务,“老漂族”群体由此产生。随着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老漂族”养老日渐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根据个人生命周期和养老空间选择的双重维度,“老漂族”的养老方式可分为四种类型:返乡自我养老、返乡家庭养老、进城抚育式养老和进城家庭养老。大部分“老漂族”更愿意选择返乡自我养老,而他们选择这种养老方式的影响机制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利他主义心理,“老漂族”认为自己是家庭负担,返乡自我养老能减轻子女家庭的压力;第二,“老漂族”在城市中往往属于边缘者、弱者角色,难以形成身份认同以及获得归属感,而返乡自我养老能获得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第三,个体化的需求,“老漂族”返乡自我养老能获得独立的空间和自由的闲暇时间,并减少与子女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从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看社区老年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人在退休后由社会走向家庭,大部分物质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但角色的转变容易使他们出现心理失衡,其心态常被失落、孤独、焦虑等情绪所笼罩.而社区作为老年人退休后的主要活动场所,为老年人提供的各种服务和支持远远没有达到他们的需求,特别是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面临被忽视的境地,笔者通过对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深入分析,希望提出对社区老年文化建设有益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据最新资料统计,当今我国“校漂族”人数已超过30万。这个特殊大学生群体的出现无疑给小至家庭、大至社会带来诸多影响,特别是给高校的安全管理问题带来很大的压力,成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面临和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因此,文章通过调查分析我国目前“校漂族”的生存状态及思想动态,对此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快速有效地解决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职业女性是个特殊社会群体,对整个社会发展有较大的影响。从她们的生活和健康状况中,可以看出未来妇女发展的方向。职业女性的主要精神需求体现在健康的心理状态和人生价值的充分体现两方面。满足职业女性的精神需求,既需要职业女性自身的努力,也需要用人单位和社会为职业女性提供良好的精神生活氛围,以便更好地发挥职业女性的光与热,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老西藏精神”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进军和解放西藏、建设和发展西藏的过程中形成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是西藏军民扎根边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建设边疆伟大的精神指引。我国学者对“老西藏精神”的形成过程、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进一步深化对老西藏精神的研究,应根据时代特征深入挖掘“老西藏精神”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党史学习教育、党的建设工作中的价值;采取多样的研究方法;加强“老西藏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其他精神的比较研究;打破响应化研究固有模式,谋求常态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高校校园周边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毕业群体—校漂族。它的出现源于国家相关政策、毕业生择业观念落后以及心理上的潜在压力,它的出现给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要通过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和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加大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培训等方式对校漂族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8.
在新形势下,职工的需求逐步趋于多元化,而不仅仅只限于满足物质生活。企业只有满足职工的多元化要求,才能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把自己同企业的发展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区是城市基层社会的细胞,能否在社区管理中实现真正的居民自治,改善政府行政职能对我国的城市管理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城市社区存在的一些问题之后,从新公共管理视角来探寻城市社区改革可行性措施,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希望对城市社区的改革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要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满足也是不容忽视的关键步骤,当前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具备双主体性、需求多样、资源短缺等诸多特性,要根据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现状着重从政府层面及农民自身层面双管齐下,才能有效促进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切实提高。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事业的现状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当代精神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精神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因为,加强社区服务不仅是对医院服务有限资源的补充和延伸,而且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区人群不断扩大的对精神卫生的实际需求。国外调查表明,即使是发达国家,单靠提高医疗机构收治能力也远不能适应这类患者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随着社会的转型,农村文化建设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对梅州蕉岭三圳镇农村社区农民文化生活现状及文化需求的调查,梳理农村文化建设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探讨广东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共同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的现状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分析,从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制度保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建设基础、树立科学的休闲观、办好老年教育、建立服务体系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建设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4.
15.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新型城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不足也成为了严峻的现实。在高等教育的快速大众化发展和经费投入进入到"4%"时代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具备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资源、人才和基础条件,其参与途径主要有:主动参与政府主导下的资源共享机制;利用信息技术提供数字资源共享服务;利用地方特色文献和学科专业资源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16.
农村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规模建设问题正在得到逐步解决,但要使其能够切实承担我国大量农村人口的精神健康保障责任,还必须有意识地对农村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能力进行评估,有组织地推动卫生资源向服务能力高效转化。当前,精神卫生服务能力评估存在指标较单一、对象有局限、方式待改进等问题,要根据综合性、可行性、连续性原则,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视角建立一个农村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能力评估框架,以评促建,不断强化农村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理市社区老年护理需求现状,为大理市社区老年护理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式随机对大理市凤仪、古城、下关三城区内60岁以上居民的健康状况及护理需求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380人中,202人患有慢性病占53.16%,有71.61%的老年人从不进行体格检查,76%的老年人从未听说过老年社区护理,有81.84%的老年人需要老年社区护理服务项目,其中39.75%需要健康指导,31.06%需要体格检查,14.6%需要家庭病床及上门护理,11.18%需要康复服务,3.42%的老年人认为不需要老年社区护理服务项目.结论:大理市社区老年慢性病的患病率高,对预防保健知识及社区护理服务的认知率低,在大理市积极开展服务项目健全、体系完整的老年社区护理服务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郑亚灵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14,(3):94-96
在物质生活相对富裕的今天,消费者需求的天平开始由“物质功能”向“精神需求”倾斜。意识形态广告,站在诠释与利用文化的立场,以对消费者精神世界的点拨与重构,将物质商品置入精神世界的框架中,使其成为满足某种心理需求的“隐喻”,基于被广告激发的精神需求,驱动了商品的消费。 相似文献
19.
周迎春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1):136-139
通过对我省13个市39所高校的体育资源现状和利用情况,以及高校附近社区人群的运动需求进行调研,分析高校体育资源利用率低与社区人群的运动需求不断增加之间的矛盾。针对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的组织形式单一,群众健身途径缺乏的现状,提出由高校构建、组织和管理服务大众的健身模式。为合理有效地利用高校公共体育资源和缓解人们日益增长的运动需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人们不断满足自身需求的过程中,对住房的要求也会不断提升,这是传统住房观念形成的重要原因所在。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传统住房观念对金融、政府、社会和个人造成了许多不利影响,不再适合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现状。不同的住房类型和租房形式渐渐走进人们视野。我们可以采用政府倡导、大众传媒辅助、第三方社会组织引导等方式传播现代住房观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