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特别是一些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之后。新建王朝的统治者是实行让步政策,还是进行反攻倒算,这是史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这一问题又直接涉及到对社会发展动力、农民战争历史作用的评价。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有的同志过分夸大了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把复杂的阶级斗争简单化,强调地主阶级对农民只有反攻倒算,而根本不存在让步问题。最近几年,有的同志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他们把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归功于统治者主动对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是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所要阐明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建国四十年来,农民战争史研究工作者争论的热点。一种意见认为,农民战争对生产力的破坏是严重的,没有表现出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笔者就此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不妥之处,望同志们指正。中国农民战争有破坏性吗?应当承认有破坏性的,因为任何战争都会带来破坏的,不承认,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但是,应怎样看待战争的破坏呢?首要的是要区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史中,每一个新政权的产生,都是由于农民战争的结果。因此,人们说农民战争是推动封建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不过,笔者认为,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还是应该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予以分析,应该把农民战争放在具体的封建社会历史进程中来考察。我们可以把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分为上升时期和下降时期。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每次全国性农民战争都是在当时统治的阶级已经腐朽,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时爆发的,他们推翻或沉重打击了当时的封建政权,将历史推向前进。例如;最早的秦末农民战争,就是…  相似文献   

4.
目前史学界在对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发生原因、性质与作用评价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本文选择历史上农民战争发展高峰的太平天国为例,对农民战争爆发原因,乱自上逼还是乱自下作;它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还是阻力;内战造成的破坏和灾难应当由哪一方负主要责任,以及怎样正确评价它,运用理论和史实相结合的视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认为在农民战争史研究上,既要反对过去美化、神化的倾向,又要反对近20年来丑化、妖魔化的倾向,历史的、辩证的、实事求是的还历史本来的面目——人化。文章还对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农民战争提出了诸如如何摆脱形而上学的思维束缚,如何走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怪圈,以及怎样跳出治乱兴亡周期率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三十年来曾有不少学者著文阐述“封建社会里只有农民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如据李光壁等同志收辑的《中国农民起义论集》一书中共收录二十一位学者写的有关历史上的农民战争的论文共二十六篇,几乎每篇都套用上述公式,大多在文章开头时引录上述这段话证明作者写的这次农民起义是推动历史进步的,然后在叙述起义失败后的结束语中,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洪秀全用特殊的宗教来发动农民,曾占据半壁河山,盛极一时,但最终还是以悲剧而结束,它不仅给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广大的农村更是一场浩劫。  相似文献   

7.
拜上帝教与太平天国悲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以大量的基督教传统材料为基础,融合进“反清”、“创立新朝”的崭新内容,成为发动农民起义的思想武器,使千百万既同情正义、又相信天命的贫苦小农汇聚在太平天国的旗帜下,创立了历代农民战争中成就最辉煌的农民政权。“拜上帝教”在动员和组织群众、团结和发展反清力量方面所起的进步作用是匆容置疑的;“拜上帝教”作为一种宗教,其局限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实践进程表明,曾经是激发千百万贫苦农民起来斗争,形成了太平天国鼎盛景象的“拜上帝教”最后也成为了把太平天国也把创教者洪秀全自己…  相似文献   

8.
如果日本成为亚洲的德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于职业习惯,常就一些国际问题产生“奇想”,虽说是“奇想”,但绝非空穴来风。比如:如果日本成为亚洲的德国……最近读有关材料,我发现不少日本学者已经从德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中获得了某种积极启示。那就是,日本要像德国推动欧洲经济与政治合作那样推动亚洲经济与政治合作。日本的经济规模是亚洲第一大的。如果再考虑到东亚经济合  相似文献   

9.
白朗起义是民国初年爆发的带有新时代色彩的反袁农民起义,它历时两年多,转战于河南、湖北、安徽、甘肃、陕西等地。作为一场在近代化底色下的农民抗争,白朗起义虽没有完全脱离旧式农民战争的轨道,但在政治、军事、文化、技术等诸多方面都显现出了很多近代因素的影响,在近代化背景下,随着政治、经济、军事等条件的变化,它的失败是必然的,同时也昭示着传统农民抗争模式的终结。  相似文献   

10.
“一降一升”,“政治大国”抱负凸显;“借力打力”,抵制不符合自己利益的一极世界。德国统一十年来,其外交战略总的是为谋求与其经济相适应的“世界政治大国”服务。从十年来德国在外交棋盘上的运筹和实践看,主要出现了三个变化。美国从第一位降下来在整个冷战时期,密切与美国的联盟关系是德国外交政策的重点和“基石”。在北约中,除英国外,德国  相似文献   

11.
斯大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他的经济思想中,有许多至今仍然是十分可贵的。1931年,斯大林在分配问题上提出反对平均主义,接着进行了工资改革,扩大了工资差距。对此,人们曾经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判断一个思想或政策是否正确,应当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及其实践的后果,实事求是地予以分析,而不能单纯从理论上或逻辑上去推断。本文仅就斯大林在分配问题上反对平均主义的问题,作点历史的回顾  相似文献   

12.
平均主义是小生产者的公平观。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历史表明,平均主义是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要想发展生产力,必须彻底破除平均主义的束缚。这是当前开展生产力标准讨论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一,平均主义忽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它渗透到生产力系统的各个要素和结构之中,作用于劳动工具、劳动者、劳动对象和生产管理等各个方面,在整个物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13.
农民战争史研究中一个鲜见论述但颇具意义的问题是:农民起义一般在怎样的社会情境中发生?农民起义在发生方面是否存在并遵循一条什么规律?换言之,是否存在起义发生度?秦汉农民起义不仅为天下先,且又呈典型性和带一般性,因而有着代表性,故本文试从秦汉农民起义史来探讨一下起义发生度问题。  相似文献   

14.
合理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教学进行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阶级分析法与历史分析法相结合,合理地对“西方政治思想史”进行课程名称定位、起止时间定位、传播空间定位和教学内容定位.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古船》在严正回溯四十年当代民族历史的某个方面、在深入探究民族的(主要是农民的)灵魂的去旧迎新、在深情拥抱现实的经济改革,并达到巨大的历史深度和开阔的视野上,成就突出。赵炳的四十年一贯制的洼狸镇的上皇帝和政治“毒人”的形象,蕴涵深刻。隋抱朴、隋见素作为现实的或呼唤中的新人,有自身的封建传统文化“老茧”需要挣脱,也深富启迪意义。《古船》是一部厚重的“民族心史”.  相似文献   

16.
改革以前对中国乡村和农民问题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之前,关注中国乡村和农民的人主要是外国传教士、旅行者,代表人物是马可.波罗、明恩博,其研究多为见闻观察和现象描述。对中国乡村社会的学术研究繁荣于20世纪20年代以后。在乡村社会调查、田野调查、农村经济调查的基础上,出版了大批学术著作,代表者有费正清、仁井田升、费孝通、梁漱溟、晏阳初、毛泽东,其中关于农民战争的研究影响颇为深远。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乡村和农民问题研究开始滑坡,意识形态的影响是其根本原因。西方学者转而研究港台,在国内农民战争研究持续升温,而共产党主要领导者围绕合作化、大跃进、人民公社所进行的农村调查带有鲜明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7.
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农民运动的策略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农民运动的重要理论依据。这些策略理论对中国农民运动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尚无专文论述。即便一些文章中涉及这一问题,也大多持批评态度.本文试就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农民运动的策略和政策作具体考察,对下述问题提出不同看法,求教于史界同行。一、关于共产国际对中国农民运动重视的程度有论者认为,共产国际在制定对华路线和政策时,“对农民问题重视不够”,甚至忽视中国农民问题。我们认为,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都十分重视中国的农民问题,并根据伟大导师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策略思想,及时地提出了在中国进行反对帝国主义者及其在中国的封建代理人的民族革命进程中,必须发动农民群众,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时期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重大经济、政治问题。有其产生的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也是一个可以在我们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艰苦努力加以解决的问题。本就“三农”问题的现状、原因做了粗浅的阐述,并就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公元1851年,广西爆发了震撼中外的太平天国革命。这次革命运动,把中国封建社会旧式农民战争推到了最高蜂,同时又给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以深刻的影响。这场爆发在近代史初期中国的农民运动,由于中国基本上仍然是封建社会,决定了它必然具有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共同规律即共性;又由于中国封建社会行将崩溃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决定它必然具有区别于以往农民战争的特殊规律即个性。研究太平天国革命的性质,必须从近代中国社会的具体分析着手。广西是太平天国革命的发源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进步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在这一场“具有革命性的社会变革”中,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时代大潮的节拍,更加有力地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各个领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新的历史条件和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