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前不久美国宣布在伊拉克南部建立“禁飞区”,该计划的目的据说是保护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不受萨达姆总统的镇压。那么,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为什么会遭到镇压呢?在公元7世纪,伊拉克的伊斯兰教派分裂为什叶派和逊尼派。在今天伊拉克1800万人口中,什叶派穆斯林占55%,集中居住在伊拉克的南部地区。什叶派穆斯林历史上在伊拉克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伊拉克两河流域的卡尔巴拉城和纳杰夫城至今仍是全球约1亿名什  相似文献   

2.
正由沙特阿拉伯处死什叶派教士尼姆尔引发的危机,深刻反映了伊斯兰教内两大派别——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无法调和的尖锐矛盾。实际上,中东地区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阵营,与以伊朗为首的什叶派阵营之间的"冷战"已持续多年,"尼姆尔事件"只不过又给这两大派别之间延续千年的旧仇增添了新恨。大体来说,逊尼派在当今世界穆斯林中占多数,比例大约在90%左右,什叶派大约只有10%左右。伊斯兰史上最主要  相似文献   

3.
正一提到"伊朗",很容易联想到两个概念:什叶派穆斯林、古波斯文明。那么,为什么以波斯文明著称的伊朗地区,在伊斯兰化的过程中,接受的是少数派的什叶派信仰,而没有如大多数伊斯兰国家那样接受逊尼派信仰?这是古代伊朗人在无法避免被伊斯兰化的情况下,为保持自己的族群特征而做的选择。古代伊朗人曾创造了辉煌的波斯文明,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国教琐罗亚斯德教是比犹太教还早的一神  相似文献   

4.
海湾战争后,在伊拉克南部什叶派地区出现了反对萨达姆政权的骚乱,它几乎蔓延到南部和中南部的所有城市,严重威胁和动摇以逊尼派穆斯林为主导的萨达姆政权。伊拉克两大穆斯林教派——什叶派和逊尼派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5.
什叶派是伊斯兰教仅次于逊尼派的一大教派。“什叶”,在阿拉伯语中是“同党”的意思,是指拥护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阿里的一派人。什叶派认为只有阿里及其后裔才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所以又称为世袭  相似文献   

6.
丁隆 《世界知识》2012,(4):42-43
2011年以来,在席卷阿拉伯世界的政治风暴中,伊斯兰教两大教派——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的矛盾,再次浮出水面,成为影响多国政治变局的重要因素.在巴林,占人口多数的什叶派的抗议浪潮,遭到逊尼派哈利法家族和以沙特阿拉伯军队为首的海合会部队的联合绞杀.在叙利亚,属什叶派阿拉维支派的阿萨德政权,在内忧外患冲击下摇摇欲坠.什叶派核心国家伊朗则面临与西方的最后摊牌.伊朗核问题持续升温,美国对伊朗实施严厉的制裁,殃及伊朗的金融和石油工业,关于以色列和美国对伊朗动武的种种猜测一时间甚嚣尘上.这一切似乎说明,什叶派在逊尼派阿拉伯国家和西方的围攻下腹背受敌,教派矛盾在中东现实政治中被继续放大.  相似文献   

7.
在黎巴嫩,教派林立。在各教派中,以伊斯兰教什叶派人数为最多。长期以来,黎巴嫩什叶派穆斯林处于社会的低层。为了改变政治、经济、社会地位,1974年,以沙德尔为首的什叶派穆斯林成立秘密组织,该组织第二年以“黎巴嫩抵抗先  相似文献   

8.
备忘录:叙利亚简况【6月11日路透社】人口:1720万(1999年中的估计)。伊斯兰教是占主导地位的宗教,其中正统的逊尼派占大多数。其他穆斯林派别有阿拉维派(阿萨德和政府其他一些人以及执政党领导人属这个派系)、德鲁兹派、什叶派和伊斯玛仪派。基督教徒占人口的10%;大约在5000名犹太人,主要在大马士革和阿勒颇。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国家     
伊斯兰国家又称穆斯林国家,穆斯林即伊斯兰教徒之意。什么是伊斯兰国家?一般认为多数居民为穆斯林的国家是伊斯兰国家。但情况不尽相同,有的国家,穆斯林虽不占其人口总数的多数,由于受伊斯兰教影响,也宣布为伊斯兰国家,参加了伊斯兰会议。如亚洲的马来西亚、穆斯林占其人口总数的44—50%;非洲某些国家,穆斯林在其人口中所占比例不及50%者,有几内亚比绍(36%)、上沃尔特(25%)、喀麦隆(15%)、乌干达(6%)、加蓬(1%)。所以,除了多数居民是穆斯林这一点外,还可以从它是否是伊斯兰会议的与会国来确定。有些国家,奉伊斯兰教为国教,或取名伊斯兰共和国。在伊斯兰国  相似文献   

10.
严峻而保守的伊斯兰教卫道者沙特阿拉伯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麦加和安葬地麦地那是伊斯兰教的圣地。沙特王室以“伊斯兰的曙光”、“圣地的保护人”自居,要全世界几亿穆斯林把沙特当做“精神上的祖国”。沙特家族创业伊始,就接受伊斯兰教中瓦哈比教派的教义、作为统一王国的精神力量。瓦哈比派是伊斯兰教逊尼派的“纯正派”或“清教派”,主张恢复伊斯兰教初期的本来精神,反对“脱离《古兰经》的宗教生活”,教规严格。瓦哈比派教义渗透到沙特社会的各个方面。外报称,目前沙特阿拉伯已演变成为两个氏  相似文献   

11.
正传统上,日本民众信奉的宗教主要是神道教和佛教。但近年来日本穆斯林数量快速增长,反映出伊斯兰教在日本的悄然兴起。虽然在日本的穆斯林主要是滞留日本的外籍人士,但信奉伊斯兰教的日本人也在增多。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放宽外国人入境限制后,外籍穆斯林数量急剧增加,1984年仅约8000人,到2011年已有11万人,目前已达15万?20万人。他们来自100多个国家,其中来自伊斯兰国家的约占半  相似文献   

12.
牛新春 《世界知识》2022,(16):72-73
<正>7月25日,伊拉克亲伊朗的政党联盟提名苏达尼为伊拉克总理,27日数千名支持“萨德尔运动”领导人萨德尔的抗议者冲击议会,反对苏达尼担任总理,此举标志着伊拉克政治进入了一个更为凶险的新阶段。此前,各派别按游戏规则争夺权力;此后,各派别将争夺游戏规则的制定权。在伊拉克,什叶派占总人口约60%,逊尼派占约18%,  相似文献   

13.
西亚北非地区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已经导致该地区的地缘政冶发生变化。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一些看似稳定的地区开始“晃动”:在巴林,什叶派穆斯林反对逊尼派王室,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宣称在赢得选举后会重新审查与以色列的和平条约,此外约旦这一巴勒斯坦人占多数的国家也面临着哈希姆王朝被推翻的威胁。  相似文献   

14.
5月24日,赛义德·穆罕默德·哈塔米以得票率69%的绝对优势当选为伊朗第七届总统。多年来在伊朗政坛默默无闻的哈塔米居然击败了舆论普遍看好的现议长努里,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宗教家庭革命“功臣”哈塔米1943年出生于伊朗南部亚兹德市一个宗教家庭,是虔诚的什叶派穆斯林。由于拥有阿拉伯语中“赛义德”(圣裔)这一尊称,被认为是伊斯兰教先知  相似文献   

15.
<正>东南亚11国(含东帝汶)现有人口5.4亿,穆斯林人口2.2亿,约占整个东南亚人口的40%。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的穆斯林占所在国总人口比重最大,分别为88%、60%和67%。三国均参加了伊斯兰国家会议组织。其次在泰国的南部、菲律宾的南部,居民主体也是马来穆斯林。在越南、柬埔寨、老挝、新加坡、东帝汶、缅甸等国也有数量不等的穆斯林。从民族成分来看,这些国家的穆斯林既有当地土著,其中有部分马来人和占族;也有外来移民,主要是殖民时期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教律与穆斯林民族教育之契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对穆斯林民族有着不容置疑的影响。研究穆斯林民族教育离不开对伊斯兰教的认识和理解。伊斯兰教不但十分重视教育,而且有着全面的教育观。发展穆斯林民族教育与伊斯兰教律的要求是相一致的,但要注意民族性、宗教性与现代性的有机结合。同时,穆斯林民族教育也必须适应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要将穆斯林民族教育建立在穆斯林民族经济、社会、文化、宗教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黎巴嫩最大的穆斯林什叶派政党。成立于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期间,主要由从“伊斯兰阿迈勒运动”中分裂出来的力量组成,与伊朗关系密切,该组织拥有民兵约2500人,集中在黎南部地区。现总书纪为哈桑·纳斯拉拉赫。真主党主张以武装斗争将以色列赶出黎巴嫩。  相似文献   

18.
6月1日,满目疮痍的伊拉克在萨达姆倒台后终于有了新总理和新总统。这一天,伊拉克临时过渡政府宣告成立。33名政府成员和总统、副总统出席了成立仪式。新政府将在6月30日正式上任,直至明年1月大选。新政府成员沿用美国建立临管会时所使用的党派、民族、教派权力分配模式(临管会分别由13名什叶派穆斯林、五名逊尼派穆斯林、五名库尔德人和两名基督徒组成),三名正、副总统由什叶派、逊尼派和库尔德人分任。这种模式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继续影响伊拉克的社会和政治观念。在临时过渡政府的组建中,总理和总统的人选几经周折,他们的“亮相”格外引人关注。由于联合国的介入,临时过渡政府的组建具有了一定的合法性。当然,临时过渡政府的绝大多数人选更多的还是符合了美国的意愿,确保了美国在权力移交后在伊拉克的地位和利益。6月3日,什叶派精神领袖西斯塔尼发布声明,再一次显现了他的宗教权威。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教妇女观,在主体方面体现了“男女相生“、“性别和谐“的观念,凸现了妇女作为“人“的社会属性。但是,建立在封建父系私有制基础之上的伊斯兰教的妇女观也摆脱不了时代的局限性。在实际生活中,男尊女卑、男权至上的意识仍占伊斯兰教妇女观的主导地位。用社会性别理论对伊斯兰教的妇女观进行分析,对研究伊斯兰教以及改善穆斯林妇女的境遇,提高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代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不久就发现了生活在那里的一个"独特的"穆斯林群体,并对其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和兴趣,开始了解、研究这一群体及其信仰——中国伊斯兰教。他们考证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整理了中国伊斯兰教文献,在与阿訇和毛拉的接触中也形成了他们对这些中国伊斯兰教宗教职业者的认识。这些共同构建了西方传教士对近代中国伊斯兰教的初步认知。尽管西方传教士了解和研究中国伊斯兰教的直接目的是出于传教,但他们的研究开启了近代西人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和回族穆斯林的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